CN204264967U -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64967U
CN204264967U CN201420679710.7U CN201420679710U CN204264967U CN 204264967 U CN204264967 U CN 204264967U CN 201420679710 U CN201420679710 U CN 201420679710U CN 204264967 U CN204264967 U CN 204264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cylinder
arrangement
part flow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97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磊
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os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97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64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64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64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ramework For Endless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涉及自动化领域。该装置包括:驱动底座、和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上的多个摆动模组;所述摆动模组包括:摆动模组壳体、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顶端的上盖板和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内的两组摆动小轮组、摆动连杆和气缸组;所述驱动底座包括:驱动底座外壳、设置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内的驱动电机、轴驱动设备和固定钢杆;所述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与所述轴驱动设备上对应的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物件体积的不同和物体形状的复杂性,使物件在物流系统的分流过程中,分流效率低下、分流质量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分流机构是一种能使物品直行或向左、右方向输送的物流输送分拣设备。
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物流系统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物件体积的不同和物体形状的复杂性,物件在物流系统的分流过程中,分流效率低下、分流质量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装置包括:驱动底座、和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上的多个摆动模组;
所述摆动模组包括:摆动模组壳体、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顶端的上盖板和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内的两组摆动小轮组、摆动连杆和气缸组;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均与所述摆动连杆连接,所述摆动连杆还与所述气缸组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组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的底部;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间隔排列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上,且通过第二齿形带连接;
所述驱动底座包括:驱动底座外壳、设置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内的驱动电机、轴驱动设备和固定钢杆;所述固定钢杆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底部,所述轴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固定钢杆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的底部;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最近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四齿轮带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三齿轮带连接;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最远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与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缸组包括:螺纹套、气缸和两个关节轴承;所述气缸包括:相背设置的气缸和气缸,所述气缸和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螺纹套连接,所述气缸和所述气缸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关节轴承。
优选地,所述摆动小轮组包括:驱动滚筒,通过圆带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摆动小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两端的两个齿形带轮;所述圆带与所述摆动小轮一对一设置;所述摆动小轮还与所述摆动连杆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滚筒穿过所述摆动模组壳体的相对侧面且用固定装置固定;
所述摆动小轮安装在所述上盖板的圆孔内,在所述摆动小轮与所述上盖板的圆孔之间安置所述卡夹装置;
所述第二齿形带连接在两个所述驱动滚筒相同一端的齿形带轮上。
更优选地,同一个所述摆动模组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驱动滚筒上的所述摆动小轮的数量至少为1个。
优选地,同一个所述摆动模组中的两个所述驱动滚筒上的所述摆动小轮间隔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轴驱动设备包括:轴和安装在所述轴上的三个齿形带轮。
优选地,二个所述齿形带轮安装在所述轴的上方,另一个安装在所述轴的下方。
更优选地,距离所述驱动电机最远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与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为:所述轴驱动设备上靠近所述齿形带轮的齿形带轮通过所述第一齿形带,与所述齿形带轮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摆动模组与所述轴驱动设备一对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流装置,摆动小轮组的数量更具运送货物的体积和形状进行设定,当运送体积较大的货物时,可以调控多个摆动小轮组进行传送货物的工作;当运送体积较小的货物时,减少摆动小轮组的运转,不仅仅节省能量,还提高物流系统中的货物的输送分拣效率,可以使物流配送中心更加高效,更加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的左侧示意图;其中,1表示摆动模组,2表示驱动底座,3表示第一齿形带,4表示第二齿形带,5表示圆带,6表示摆动小轮,19表示驱动电机,30表示摆动模组外壳,40表示驱动底座外壳;
图2是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其中,3表示第一齿形带,4表示第二齿形带,5表示圆带,6表示摆动小轮,7表示驱动滚筒,8表示齿形带轮,9表示摆动连杆,10表示上盖板,11表示气缸组,12表示卡夹装置,19表示驱动电机,30表示摆动模组外壳,40表示驱动底座外壳,41表示固定装置;
图3是驱动底座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16表示轴,17表示齿形带轮,18表示第三齿形带,19表示驱动电机,20表示第四齿形带,41表示固定装置;
图4是气缸组的结构图;其中,14表示螺纹套、13表示气缸和15表示关节轴承,13-1表示气缸和13-2表示气缸。
图5是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6表示摆动小轮、10表示上盖板;
图6是摆动小轮与卡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表示圆带、6表示摆动小轮、10表示上盖板、12表示卡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6,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驱动底座2、和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上的摆动模组1。
所述摆动模组1包括:摆动模组壳体30、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顶端的上盖板10和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30内的两组摆动小轮组、摆动连杆9和气缸组11;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均与所述摆动连杆9连接,所述摆动连杆9还与所述气缸组11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组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30的底部;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间隔排列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上,且通过第二齿形带4连接;
所述驱动底座2包括:驱动底座外壳40、设置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内的驱动电机19、轴驱动设备和固定钢杆41;所述固定钢杆41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的底部,所述轴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固定钢杆上,所述驱动电机19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的底部;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19最近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四齿轮带20与所述驱动电机19连接;相连两个所述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三齿轮带18连接;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19最远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3与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轴驱动设备与一个所述摆动模组1连接,即所述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3与与所述轴驱动设备相对应的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为:所述轴驱动设备上靠近所述齿形带轮8的齿形带轮17通过所述第一齿形带3,与所述齿形带轮8转动连接。
所述摆动小轮组包括:驱动滚筒7,通过圆带5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7摆动小轮6,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7两端的两个齿形带轮8;所述圆带5与所述摆动小轮6一对一设置;所述摆动小轮6还与所述摆动连杆9连接;所述驱动滚筒7穿过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的相对侧面且用固定装置固定;所述摆动小轮6安装在所述上盖板10的圆孔内,在所述摆动小轮6与所述上盖板10的圆孔之间安置所述卡夹装置12;
所述第二齿形带4连接在两个所述驱动滚筒相同一端的齿形带轮8上。
同一个所述摆动模组1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驱动滚筒7上的所述摆动小轮6的数量随实际传送物件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模组1的个数根据具体输送物的情况而定,若运输物的尺寸大、体积大的话,那么增加摆动模组1的个数。驱动底座2通过第一齿形带3将动力传送给摆动模组1,再通过齿形带4和圆带5将动力传送到所有摆动小轮6上,摆动模具1获得动力实现运输。
将摆动小轮6安装在上盖板10的各个圆孔内,可以防止货物剐蹭,卡夹装置12的作用是保证物品在输送过程中平稳的过渡,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出现边角卡夹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流装置的驱动电机19通过第四齿形带20带动轴16转动,轴16上安装3个齿形带轮17,以便与将驱动电机19的动力通过齿形带18左右间隔的传送到每根轴16上。每根轴16上最外侧的齿形带轮17正好对应着上面的每个摆动模组1上的齿形带轮8,齿形带轮17通过齿形带3带动齿形带轮8,进而带动整个摆动模组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流装置为模块设计,安装和拆卸方便。
参照图4,实施例1中所述气缸组11包括:螺纹套14、气缸13和两个关节轴承15;所述气缸13包括:相背设置的气缸13-1和气缸13-2,所述气缸13-1和所述气缸13-2通过所述螺纹套14连接,所述气缸13-1和所述气缸13-2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关节轴承15。
安装在所述气缸上的关节轴承,可让气缸实现水平方向的摆动。而由两个气缸13连接组成的气缸组11可在相同的时间内实现三个位置的互相转换,从而使分流机构实现三个传输的方向——正前方、左前方45度和右前方45度,具体输送角度可根据气缸的行程来控制。
参照图5,图5是分流机构的俯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分流机构中包括五个摆动模组1,且摆动模组1中的一个驱动滚动上连接7个摆动小轮和另一个驱动滚动上连接8个摆动小轮,所述两个驱动滚动上的摆动小轮间隔排列。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流装置,摆动小轮组的数量更具运送货物的体积和形状进行设定,当运送体积较大的货物时,可以调控多个摆动小轮组进行传送货物的工作;当运送体积较小的货物时,减少摆动小轮组的运转,不仅仅节省能量,还提高物流系统中的货物的输送分拣效率,可以使物流配送中心更加高效,更加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驱动底座(2)、和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上的多个摆动模组(1);
所述摆动模组(1)包括:摆动模组壳体(30)、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顶端的上盖板(10)和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30)内的两组摆动小轮组、摆动连杆(9)和气缸组(11);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均与所述摆动连杆(9)连接,所述摆动连杆(9)还与所述气缸组(11)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组(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模组外壳(30)的底部;所述两组摆动小轮组间隔排列在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上,且通过第二齿形带(4)连接;
所述驱动底座(2)包括:驱动底座外壳(40)、设置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内的驱动电机(19)、轴驱动设备和固定钢杆(41);所述固定钢杆(41)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底部,所述轴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固定钢杆(41)上,所述驱动电机(19)固定在所述驱动底座外壳(40)的底部;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19)最近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四齿轮带(20)与所述驱动电机(19)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三齿轮带(18)连接;
距离所述驱动电机(19)最远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3)与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11)包括:螺纹套(14)、气缸(13)和两个关节轴承(15);所述气缸(13)包括:相背设置的气缸(13-1)和气缸(13-2),所述气缸(13-1)和所述气缸(13-2)通过所述螺纹套(14)连接,所述气缸(13-1)和所述气缸(13-2)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关节轴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小轮组包括:驱动滚筒(7),通过圆带(5)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7)摆动小轮(6),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滚筒(7)两端的两个齿形带轮(8);所述圆带(5)与所述摆动小轮(6)一对一设置;所述摆动小轮(6)还与所述摆动连杆(9)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滚筒(7)穿过所述摆动模组壳体(30)的相对 侧面且用固定装置固定;
所述摆动小轮(6)安装在所述上盖板(10)的圆孔内,在所述摆动小轮(6)与所述上盖板(10)的圆孔之间安置卡夹装置(12);
所述第二齿形带(4)连接在两个所述驱动滚筒相同一端的齿形带轮(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摆动模组(1)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驱动滚筒(7)上的所述摆动小轮(6)的数量至少为1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摆动模组(1)中的两个所述驱动滚筒(7)上的所述摆动小轮(6)间隔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驱动设备包括:轴(16)和安装在所述轴(16)上的三个齿形带轮(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齿形带轮(17)安装在所述轴(16)的上方,另一个安装在所述轴(16)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驱动电机(19)最远的轴驱动设备通过第一齿形带(3)与所述摆动小轮组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为:所述轴驱动设备上靠近所述齿形带轮(8)的齿形带轮(17)通过所述第一齿形带(3),与所述齿形带轮(8)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模组(1)与所述轴驱动设备一对一连接。
CN201420679710.7U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Active CN204264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710.7U CN204264967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9710.7U CN204264967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64967U true CN204264967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79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9710.7U Active CN204264967U (zh) 2014-11-07 2014-11-07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6496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5324A (zh) * 2016-11-30 2017-03-08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偏心轮分拣机
CN106697900A (zh) * 2017-01-15 2017-05-24 深圳市天和双力物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轮分拣机的转轮组
CN107055056A (zh) * 2016-10-09 2017-08-18 金锋馥(滁州)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摆轮分拣机构
CN108275443A (zh) * 2018-03-13 2018-07-13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皮带式物体自动分向设备
CN110040490A (zh) * 2019-04-03 2019-07-23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多向分拣轮的分合流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5056A (zh) * 2016-10-09 2017-08-18 金锋馥(滁州)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速摆轮分拣机构
CN106475324A (zh) * 2016-11-30 2017-03-08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偏心轮分拣机
CN106475324B (zh) * 2016-11-30 2018-09-25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偏心轮分拣机
CN106697900A (zh) * 2017-01-15 2017-05-24 深圳市天和双力物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轮分拣机的转轮组
CN108275443A (zh) * 2018-03-13 2018-07-13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皮带式物体自动分向设备
CN108275443B (zh) * 2018-03-13 2024-02-27 中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式物体自动分向设备
CN110040490A (zh) * 2019-04-03 2019-07-23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多向分拣轮的分合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4967U (zh)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系统中的分流装置
CN204938354U (zh) 计算器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105059901A (zh) 一种伺服驱动分拨的直角分拨机
CN202594256U (zh) 板材转运台
CN204297561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运输系统
CN203112106U (zh) 一种用于物流自动化输送线的垂直分拣皮带机构
CN206580265U (zh) 一种流水线的回转输送装置
CN204400116U (zh) 腰鼓形玻璃瓶过渡输送机
CN203740458U (zh) 用于直接输送非平底物品及柔性物品的方形辊子输送机
CN205802240U (zh) 一种多包输送箱带护栏调整机构
CN203199544U (zh) 精密棒材移送链条
CN103803284A (zh) 一种新型大面铝基板的升降横移装置
CN205820235U (zh) 无人值守高速流水线
CN202486871U (zh) 硬币翻面输送装置
CN205771418U (zh) 一种磁性物质分离输送线
CN204642867U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的新型输送机构
CN204660673U (zh) 型钢成品输送系统
CN204938123U (zh) 一种生产线自动传动装置
CN204057056U (zh) 一种全自动包裹分拣输送系统
CN202296101U (zh) 方便面面桶传送轨道
CN102730395B (zh) 奶嘴自动整理机
CN203845426U (zh) 一种改进的电力输送装置
CN215046333U (zh) 一种流水输送线的拐角衔接结构
CN206901157U (zh) 用于平板集热器组框作业的传送装置
CN205060657U (zh) 一种转弯皮带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185, Zhongshan North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Patentee after: China Pos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8, floor 3, No. 12, torch stre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96

Patentee before: CHINA P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