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3654U - 层合玻璃结构 - Google Patents

层合玻璃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63654U
CN204263654U CN201420634419.8U CN201420634419U CN204263654U CN 204263654 U CN204263654 U CN 204263654U CN 201420634419 U CN201420634419 U CN 201420634419U CN 204263654 U CN204263654 U CN 20426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substrate
film
laminated glass
infrared ray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44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铭基
沈璧中
谢天仁
吴冬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LITE Co Ltd
Jia Meijiahua Photoelectric Material Limited-Liability Co
Original Assignee
DULITE Co Ltd
Jia Meijiahua Photoelectric Material Limited-Liabilit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LITE Co Ltd, Jia Meijiahua Photoelectric Material Limited-Liability Co filed Critical DULI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344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6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6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63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层合玻璃结构,包括一第一玻璃基板、一第二玻璃基板及一多功能复合膜层,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外环境的第一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外露表面的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内环境的第二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露表面的第二接合面,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与所述第一接合面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相连接,其中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包含一红外线遮蔽膜。

Description

层合玻璃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层玻璃,且特别涉及一种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前后挡风玻璃、建筑物的玻璃帷幕及门窗玻璃,且具有红外线遮蔽功能的层合玻璃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因其采光和天然的装饰效果,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工艺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然而伴随着玻璃的广泛运用,城市中光害污染日趋严重,此光害问题不仅可能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时钟而影响人体健康,更严重的是还可能破坏某些生物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而影响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当玻璃帷幕建筑物产生的反射光进入到附近建筑物或汽车的室内时,往往会造成室内温度上升,致使空调装置所消耗的能源增加。
根据专家统计,门窗能耗约占建筑物能耗的40%~50%,而且在采暖或空调条件下,冬季单层玻璃门窗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而夏季因为太阳辐射的问题,单层玻璃门窗所消耗的冷量约占空调负荷的20%~30%。也就是说,建筑物的玻璃帷幕及门窗玻璃的隔热性能对于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影响很大。
另就汽车领域而言,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已是全世界汽车使用率成长最快速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但随之而来的是大气污染及汽车节能的问题。进一步而言,汽车前后挡风玻璃及两侧车窗玻璃的隔热效果最差,尤其停放在室外的车辆其多半使用的是传统夹层玻璃,冬季传统夹层玻璃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6%~54%,而夏季因为太阳辐射的问题,传统夹层玻璃所消耗的冷量约占空调负荷的45%~60%。由此可知,汽车前后挡风玻璃及两侧车窗玻璃的隔热性能也是汽车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抗冲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此外,在玻璃的运用上,其安全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建筑物帷幕及门窗所用的强化玻璃容易因局部受到硬质物体撞击而引起全面破裂,或是因温度冷热不均而发生自爆,存在安全上的疑虑;另一方面,汽车前后挡风玻璃因长期受外界环境气候例如太阳曝晒、风吹雨刮、干湿/冷热交替等影响,则容易引发玻璃表面变色、胶条龟裂老化、太阳膜起泡、玻璃自爆等问题;再一方面,由于汽车挡风玻璃无法有效隔绝太阳辐射,致使驾驶者于驾驶过程中容易引发视觉疲劳,甚至被太阳辐射灼伤皮肤,并且当所述挡风玻璃受到外界硬质物体撞击时容易发生脱落、破裂,由此危害驾驶者的人身安全。
本新型发明人鉴于传统建筑帷幕/汽车挡风用强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实在有其改良的必要性,以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及制造经验,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减少光害及节能减碳,在各方条件的慎重考虑下终于开发出本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层合玻璃结构,用以克服传统建筑帷幕/汽车挡风用强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存在的抗撞击力不足、耐候性差且不能有效隔绝红外线/紫外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层合玻璃结构,包括一第一玻璃基板、一第二玻璃基板及一多功能复合膜层,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外环境的第一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外露表面的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内环境的第二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露表面的第二接合面,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与所述第一接合面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相连接,其中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包含一红外线遮蔽膜。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层合玻璃结构因多功能复合膜层的使用,可达到选择性地让可见光穿过,同时遮蔽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功效。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层合玻璃结构透过结构性的改变并配合多功能复合膜层的布局设计,可因此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同时对节能减碳的贡献帮助极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1     层合玻璃结构               10    第一玻璃基板
11    第一外露表面               12    第一接合面
20    第二玻璃基板               21    第二外露表面
22    第二接合面                 30    多功能复合膜层
31    红外线遮蔽膜               P     纳米微粒
32    紫外线遮蔽膜               M     紫外线吸收材料
33    染色膜                     40    第三玻璃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层合玻璃结构,其针对传统建筑帷幕/汽车挡风用夹层玻璃结构进行改良,改良策略的具体方式为通过结构性的改变并配合多功能复合膜层的布局设计,以克服传统夹层玻璃抗撞击力不足、耐候性差且不能有效隔绝红外线及紫外线等限制。如此一来,可防止光线辐射造成室内温度上升致使耗油耗电,并可有效防止加贴于玻璃表面的太阳膜、隔热膜等因气候因素发生老化、起泡、自爆而影响驾驶者视线或造成驾驶者视觉疲劳,甚至还可能引起事故,以及可减少玻璃表面的光反射、折射造成光害问题。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层合玻璃结构1包括一第一玻璃基板10、一第二玻璃基板20及一多功能复合膜层30。
大体上而言,第一玻璃基板10具有一第一外露表面11及一第一接合面12,其中第一外露表面11是处于室外(例如建筑物室外或车室外),也就是说第一外露表面11是直接面对如太阳曝晒、风吹雨刮、干湿/冷热交替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第一接合面12是用于和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一表面相连接。第二玻璃基板20具有一第二外露表面21及一第二接合面22,其中第二外露表面21是处于室内(例如建筑物室内或车室内),也就是说第二外露表面21是直接接触室内光/温热环境,第二接合面则是用于和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另一表面相连接。优选地,第一玻璃基板10、多功能复合膜层30与第二玻璃基板20的厚度比例约介于1∶0.1~1.8∶1之间。
多功能复合膜层30夹在第一接合面12与第二接合面22之间,使得第一玻璃基板10可透过多功能复合膜层30本身适当的黏着力与第二玻璃基板20稳固地接合在一起。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及第二玻璃基板10、20可采用具有高光学和力学性能、厚度均匀且透光率不小于85%的浮法玻璃,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厚度约介于0.19mm至3.5mm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30包含一红外线遮蔽膜31,其主要是由树脂材料与对红外线(IR)有强吸收能力的有机或无机纳米微粒P混合后予以成型,其中所述纳米微粒P是一个个独立地分散于树脂材料,并借助树脂材料为媒介而均匀分布于红外线遮蔽膜31内。
在实践上,所述树脂材料可选用任何合适的树脂材料,举例来说,可根据制作需求而选用硬化型树脂,例如UV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所述纳米微粒P可选用对红外光波域的光线具有吸收性的纳米微粒,例如ITO、AZO、ATO、SnZn氧化物、WSn氧化物、WCS氧化物、WSnGe氧化物、SnCr氧化物及WCr氧化物纳米微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且粒径范围优选介于1至150纳米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如此一来,多功能复合膜层30能让可见光波域的光线穿透,同时选择性遮蔽红外光波域的光线。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结构,进一步而言,多功能复合膜层30还包含一紫外线遮蔽膜32。
具体而言,紫外线遮蔽膜32主要是由介质树脂与对紫外线(UV)有强吸收能力的紫外线吸收材料M混合后予以成型,并连接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第一接合面12,红外线遮蔽膜31则连接于第二玻璃基板20的第二接合面22。在实际实施时,适用于本实施例紫外线遮蔽膜32中的介质树脂并无特殊限制,其也可选用上述硬化型树脂;所述紫外线吸收材料M例如但不限于镍淬灭剂类、草酰苯胺类、苯并三唑类、苯甲酸酯类或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材料,其均匀分布于紫外线遮蔽膜32内。
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红外线遮蔽率的范围约介于50%至100%之间,紫外线遮蔽率的范围约介于30%至100%之间,并且可见光穿透率可达到40~90%,换句话说,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30可选择性地让可见光穿过,并具有遮蔽红外线及紫外线的效果。再者,透过紫外线遮蔽膜32在外且红外线遮蔽膜31在内的结构配置,可有效改善基材黄化的现象。
原则上,根据一变化实施方式,多功能复合膜层30中的红外线遮蔽膜31与紫外线遮蔽膜32也可以互相对调,也就是说红外线遮蔽膜31连接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第一接合面12,紫外线遮蔽膜32连接于第二玻璃基板20的第二接合面22。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层合玻璃结构1更包括一第三玻璃基板40,进一步言之,第三玻璃基板40是嵌于多功能复合膜层30上,第三玻璃基板40的材质与第一、第二玻璃基板10、20相同。
具体而言,层合玻璃结构1中的紫外线遮蔽膜32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第一接合面12相连接,红外线遮蔽膜31与第二玻璃基板20的第二接合面22相连接,第三玻璃基板40夹在紫外线遮蔽膜32与红外线遮蔽膜31之间。据此,本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1的隔热效果会更好,冬天时可避免室内热能流失室外,达到节能的目的。
第四实施例
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多功能复合膜层30的结构,进一步言之,多功能复合膜层30还包含一紫外线遮蔽膜32及一染色膜33。
具体而言,层合玻璃结构1中的紫外线遮蔽膜32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第一接合面12相连接,染色膜33与第二玻璃基板20的第二接合面22相连接,红外线遮蔽膜31夹在紫外线遮蔽膜32与染色膜33之间。在实践上,染色膜33可为一般染色塑料膜,其中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变色染料,并且可透过调整染色膜33的厚度及其所含的变色染料的比例来达成层合玻璃结构1所需的颜色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透过将染色膜33配置于紫外线遮蔽膜32及红外线遮蔽膜31的内侧,可避免染色膜33在寿命周期内因太阳光曝晒而褪色。
请结合图5,根据一变化实施方式,多功能复合膜层30中的红外线遮蔽膜31与染色膜33也可以互相对调,也就是说紫外线遮蔽膜32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第一接合面12相连接,红外线遮蔽膜31与第二玻璃基板20的第二接合面22相连接,染色膜33则夹在紫外线遮蔽膜32与红外线遮蔽膜31之间,由此增加隔热效果。
第五实施例
请参考图6及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层合玻璃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层合玻璃结构1还包括一第三玻璃基板40。
具体而言,第三玻璃基板40可夹在紫外线遮蔽膜32与红外线遮蔽膜31之间(如图5所示),或者第三玻璃基板40也可夹在红外线遮蔽膜31与染色膜33之间(如图6所示),由此增加层合玻璃结构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
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所有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特此声明。

Claims (9)

1.一种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外环境的第一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外露表面的第一接合面;
一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具有一处于室内环境的第二外露表面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露表面的第二接合面;以及
一多功能复合膜层,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与所述第一接合面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相连接,其中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包含一红外线遮蔽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遮蔽膜内含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红外线吸收纳米微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进一步包括一紫外线遮蔽膜,所述紫外线遮蔽膜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合面,所述红外线遮蔽膜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合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玻璃基板,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夹在所述紫外线遮蔽膜与所述红外线遮蔽膜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进一步包括一紫外线遮蔽膜及一染色膜,所述紫外线遮蔽膜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合面,所述染色膜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合面,所述红外线遮蔽膜夹在所述紫外线遮蔽膜与所述染色膜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玻璃基板,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夹在所述紫外线遮蔽膜与所述红外线遮蔽膜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玻璃基板,所述第三玻璃基板夹在所述红外线遮蔽膜与所述染色膜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的厚度介于0.19mm至3.5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合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所述多功能复合膜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厚度比例介于1∶0.1~1.8∶1之间。
CN201420634419.8U 2014-10-29 2014-10-29 层合玻璃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4419.8U CN204263654U (zh) 2014-10-29 2014-10-29 层合玻璃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4419.8U CN204263654U (zh) 2014-10-29 2014-10-29 层合玻璃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63654U true CN204263654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79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441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63654U (zh) 2014-10-29 2014-10-29 层合玻璃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6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0109U (zh) 一种自动变色调温的智能玻璃
CN201047891Y (zh) 调光薄膜
CN104608439A (zh) 隔热保温玻璃
CN108518026A (zh) 一种辐射制冷沥青瓦
CN204263654U (zh) 层合玻璃结构
CN205531078U (zh) 一种隔热遮阳篷布
CN204850942U (zh) 一种二氧化钒智能遮阳中空玻璃
CN204640960U (zh) 隔热保温玻璃
TWM320081U (en) Dimming thin film
CN203543235U (zh) 夹胶安全玻璃
CN103302934B (zh)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CN205416641U (zh) 夹层玻璃
CN204418548U (zh) 一种可变色电动遮阳棚
CN107778945A (zh) 一种玻璃透明隔热纳米涂料
CN201439511U (zh) 一种设有隔热涂层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品
CN201416366Y (zh) 降噪隔热的中空玻璃
CN203331515U (zh) 一种防污调光隔热膜
CN203543251U (zh) 安全夹层玻璃
CN202266158U (zh) 冰花玻璃
CN201963134U (zh) 一种智能变色玻璃汽车车窗
CN202560041U (zh) 一种卷帘门透光帘片
CN203427404U (zh) 一种隔热保温pc板
CN204111596U (zh) 一种夹层玻璃结构
CN101255020A (zh) 节能安全膜结构玻璃
CN204263655U (zh) 一种防结雾防炫目复合结构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