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62863U - 刀座 - Google Patents

刀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62863U
CN204262863U CN201420509046.1U CN201420509046U CN204262863U CN 204262863 U CN204262863 U CN 204262863U CN 201420509046 U CN201420509046 U CN 201420509046U CN 204262863 U CN204262863 U CN 204262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tlement section
tool rest
groove
sidewall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90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志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jia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Vega CN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ga CN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ga CN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90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62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62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62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刀座,用于收容钻孔机刀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以收容刀具的收容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收容部之间,所述刀座还包括与所述收容部相配合并用以防止所述收容部旋转的限位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刀座由于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使得收容部不会转动,进而可以有效确保在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的过程中,所述收容部和钻孔机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可以提高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效率。

Description

刀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柔性印刷电路板)钻孔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CB钻孔机的刀座。
背景技术
PCB钻孔机根据刀库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置刀和下置刀两种结构。图1所示为传统的下置刀PCB钻孔机,每个主轴必须配备两个中转刀座,用于刀具的中转。请参阅图1所示,当主轴1’钻孔完毕后,机械手2’在X、Y轴电机驱动下从刀库3’中取出新刀具4’并将之放入第一中转刀座5’内,主轴1’将旧刀具6’放入第二中转刀座7’内。然后,主轴1’再从第一中转刀座5’中取出新刀具4’,机械手2’从第二中转刀座7’中取出旧刀具6’并将之放入刀库3’中。最后,主轴1’利用新刀具4’进行钻孔。图2所示为现有的中转刀座,包括呈圆柱状并用以收容刀具的收容部8’以及定位固定所述收容部8’的固定部9’。然此种结构的中转刀座对各配件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当主轴1’、机械手2’取刀、放刀时会导致收容部8’转动,从而使得收容部8’相对于主轴1’或者机械手2’的位置发生变动,进而导致顶刀、换刀不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加工质量和效率。此外,当前述中转刀座的内部零件出现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中转刀座,而不能只对中转刀座内部的零件进行更换,从而造成浪费。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转刀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座,该刀座由于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使得收容部不会转动,进而可以有效确保在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的过程中,所述收容部和钻孔机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可以提高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刀座,用于收容钻孔机刀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以收容刀具的收容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收容部之间,所述刀座还包括与所述收容部相配合并用以防止所述收容部旋转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收容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底部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收容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直径,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沿轴向开设有收容刀具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部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相互连通并共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相交处形成有凸起,所述弹性部件抵接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自远离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一收容槽凸伸形成有与刀具相配合的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底座,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侧缘沿垂直于所述顶壁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呈圆柱形的通槽,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围设形成呈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通槽、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共轴,所述第一收容部穿过所述通槽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收容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还围设形成一安装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通槽和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共轴,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外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收容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刀座由于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使得收容部不会转动,进而可以有效确保在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的过程中,所述收容部和钻孔机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可以提高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下置刀PCB钻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刀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刀座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刀座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刀座的收容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刀座100用于收容PCB钻孔机的钻孔刀具,以便PCB钻孔机进行顶刀、换刀等操作。所述刀座100包括壳体10、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壳体10的收容部20、位于所述壳体10和所述收容部20之间的弹性部件30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限位部40。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底部的底座12。所述主体部11包括顶壁111以及自所述顶壁111侧缘沿垂直于所述顶壁111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112。所述顶壁111上开设有呈圆柱形的通槽113,所述主体部11的侧壁112围设形成呈圆柱形的容纳槽114和安装槽115,所述通槽113、容纳槽114以及安装槽115共轴。所述容纳槽114位于所述主体部11靠近所述顶壁111的一侧,所述安装槽115位于所述主体部11远离所述顶壁111的一侧。所述容纳槽114位于所述通槽113和所述安装槽115之间。所述通槽113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槽114的直径,所述安装槽11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容纳槽114的直径。所述安装槽115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未图示)。所述侧壁112上开设有安装孔116,所述安装孔116沿所述容纳槽114的径向贯穿所述侧壁112。所述限位部40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16内。所述顶壁111和所述侧壁112相交处形成有凸块117,所述凸块117抵接所述收容部20以防所述收容部20在所述弹性部件30的作用下脱离所述壳体10。所述底座12大致呈圆柱状,其沿轴向开设有呈圆柱状的配合槽121,所述配合槽121与所述容纳槽114相连通。所述配合槽121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容纳槽114的直径。所述配合槽12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孔122,所述固定孔122沿所述配合槽121的轴向贯穿所述底座12。所述底座12通过所述固定孔122以及与所述固定孔122相配合的螺钉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未图示)上。所述底座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未图示)。所述主体部11通过所述内螺纹、外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罩设在所述底座12的外部,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2亦可以罩设在所述主体部11的外部,此时,所述底座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主体部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收容部20大致呈“凸”字型,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收容部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21底部并呈圆柱形的第二收容部22。所述第一收容部21与所述第二收容部22共轴。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收容部22的直径,所述第二收容部22抵接所述凸块117以防所述收容部20在所述弹性部件30的作用下脱离所述壳体10。所述第一收容部21穿过所述通槽113并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第二收容部22收容于所述壳体10的容纳槽114内。所述第一收容部21沿轴向设置有收容钻孔刀具的第一收容槽211,所述第二收容部22沿轴向设置有收容所述弹性部件30的第二收容槽221,所述第一收容槽211、第二收容槽22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和所述第二收容槽221相交处形成有凸起23,所述凸起23与所述弹性部件30相配合。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侧壁自远离所述第二收容部22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空隙212,所述空隙212沿所述第一收容槽211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侧壁。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凸伸形成有限位块213,用以限制固定钻孔刀具。所述第二收容部2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40相配合的限位槽222,所述限位槽222呈狭长形。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弹性部件30为弹簧,位于所述收容部20和所述底座12之间。所述弹性部件30的一端抵接所述凸起23,所述弹性部件3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配合槽121的底壁。所述限位部40为顶丝,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16内,并穿过所述安装孔116进入所述限位槽222内。通过所述限位部40和所述限位槽222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所述收容部20转动,从而确保在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的过程中,所述收容部20和钻孔机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可以提高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座100通过顶丝来防止所述收容部20转动,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的内侧壁上亦可以形成与所述限位槽222相配合的定位块,从而防止所述收容槽20转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222位于所述收容部20上,所述限位部40位于所述壳体10上,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222亦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限位部40位于所述收容部20上。
当钻孔机主轴将刀具放入所述刀座100内时,刀具将会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内并向外挤压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侧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收容部21的侧壁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刀具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211后将会被所述限位块213限位固定。所述弹性部件3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钻孔机主轴与所述收容部20发生刚性碰撞,进而避免对钻孔机主轴、刀座100造成损坏。当钻孔机主轴与所述收容部20发生弹性碰撞后,所述收容部20会在钻孔机主轴的作用下向所述底座12移动,此时所述限位部40在所述限位槽222内移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刀座100由于设置有限位槽222以及与所述限位槽222相配合的限位部40,从而使得所述收容部20不会转动,进而可以有效确保在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的过程中,所述收容部20和钻孔机主轴的相对位置不变,进而可以提高钻孔机主轴顶刀、换刀效率。此外,由于所述主体部11和所述底座12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因此当所述刀座100的内部零件损坏时,可以轻易地拆卸所述刀座100并更换损坏零件,无需直接更换刀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刀座,用于收容钻孔机刀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以收容刀具的收容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收容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还包括与所述收容部相配合并用以防止所述收容部旋转的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包括第一收容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底部的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收容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直径,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沿轴向开设有收容刀具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部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相互连通并共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相交处形成有凸起,所述弹性部件抵接所述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自远离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若干空隙,所述空隙沿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内侧壁向所述第一收容槽凸伸形成有与刀具相配合的限位块。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底部的底座,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以及自所述顶壁侧缘沿垂直于所述顶壁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呈圆柱形的通槽,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围设形成呈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通槽、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共轴,所述第一收容部穿过所述通槽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收容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还围设形成一安装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通槽和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并共轴,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外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收容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凸起。
CN201420509046.1U 2014-09-05 2014-09-05 刀座 Active CN204262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9046.1U CN204262863U (zh) 2014-09-05 2014-09-05 刀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9046.1U CN204262863U (zh) 2014-09-05 2014-09-05 刀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62863U true CN204262863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797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9046.1U Active CN204262863U (zh) 2014-09-05 2014-09-05 刀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62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806A (zh) * 2014-09-05 2016-04-06 维嘉数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刀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806A (zh) * 2014-09-05 2016-04-06 维嘉数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刀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3323U (zh) 机床
CN204262863U (zh) 刀座
CN105458806A (zh) 刀座
CN103934706B (zh) 工件斜孔加工装置
CN104708358A (zh) 折弯形棒体钻孔定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04565878U (zh) 水泵外壳返修工装
CN201084414Y (zh) 光驱的固定装置
CN203109380U (zh) 一种用于加工齿轮轴的夹具
CN206445161U (zh) 电机组件与盖板铆合工装
CN205187337U (zh) 自动插片机的晶片盒夹持装置
CN202818826U (zh) 自带导轨的横机机头箱
CN103813683A (zh) 一种带有弹性定位结构的电柜横梁快调装置
CN103287073B (zh) 一种实现pcb和钢网在印刷机中快速对位的方法
CN103611986B (zh) 缸盖喷油器安装孔的精加工方法
CN202998721U (zh) 带微调结构的显示屏角度调整装置
CN207117358U (zh) 电机线圈防移位结构
CN104481985B (zh) 一种仪器仪表壳体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N205428836U (zh) 电磁启动器线圈组件
CN204195284U (zh) 一种加工汽车真空泵壳体盖板的工装结构
CN203459693U (zh) 一种车床用工件找正工具
CN204053018U (zh) 驱动盘定位孔钻模
CN210081612U (zh) 型板框定位套取出装置
CN204225609U (zh) 一种电子锁
CN103100911A (zh) 精镗内孔加工定位装置
CN203566295U (zh) 折弯形棒体钻孔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88 Chuangyuan Road,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Weiji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No.188, Xincheng Road, Dushuhu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Zon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VEGA CNC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