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0273U -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0273U
CN204250273U CN201420659664.4U CN201420659664U CN204250273U CN 204250273 U CN204250273 U CN 204250273U CN 201420659664 U CN201420659664 U CN 201420659664U CN 204250273 U CN204250273 U CN 20425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member
pipe portion
standpipe
face
se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96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EC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YAN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EC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YAN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6596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02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用来衔接车把手及车前管,其包括:一竖座,其包括有管部及一连接管部一端的套接部,该套接部套组于车前管,又管部的管顶面具有一平抵面;一竖套组,其包括有第一套件及第二套件,第二套件套组于竖座的管部并沿管部前后位移,另外第二套件顶面凹设有弧槽,而第一套件装设于第二套件设有弧槽的一侧,另以数个螺固组件穿设第一套件的四边角并锁组于第二套件的四边角,又第一套件对应弧槽的一侧进一步凹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弧槽包覆并衔接车把手于竖座。

Description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应用于自行车相关领域的竖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提供使用者按照的习惯而调整车把手与自行车前管之间的距离,且调整方式无须将整组竖管拆卸即可完成,大幅减少组装上的时间。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现今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运动用品之一,甚至已经提升为竞技比赛项目,可见骑乘自行车所具有的优点何其多,为此也连带了自行车零件相关产业的兴盛,自行车上的各零件在使用上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中在自行车竖管上是用来衔接车把手与车身的主要零件,一般市面上常见的竖管大部分是固定式不可调整的,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65334「自行车横手把用之竖管座构造」,指安装在自行车竖管中的竖管座,其中竖管座本身略成I字形,后端有一呈直向透空的中空孔,前端则呈横向设置的U形夹座,在U形夹座并有呈十字状的开槽,而横向的开槽为凹弧面,开槽四周则分别各有一螺孔,以为与弧形夹座做组装用;而在竖管座前端的U形夹座中所呈十字状开槽、组装有一同为十字状的弹性体,并在表面上为圆弧面;而在弧形夹座则有一凹弧空间,并在凹弧空间两边则各有一穿孔;遂使横手把置于竖管座前端U形夹座中的弹性体、并借由弧形夹座做包夹定位后,再将竖管座组装于自行车的竖管中,如此使横手把在组装于竖管座时不致接触缘故而产生刮伤情形目的及更能做紧密性的固定位效果。
上述所列举的竖管主体即为现今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样式,虽然可以用来衔接车把手与车身的前管,以提供使用者在乘坐上车身上能够控制行进方向,但是每个骑乘者在身体比例上均不相同,在手臂的长短也会有不同长度,因此现今的竖管因为设计上为固定式,并不能根据使用者手臂上的不同而恣意调整车把手与前管之间的距离,仅能调整车把手相对前管的高度,以及左右调整车把手相对前管的位置而已,并无法前后调整车把手与前管之间的距离,因此造成手臂长的人在骑乘时,手臂的张度过度伸张而容易碰撞到外物,反之手臂较短的人在骑乘时,必须吃力的极度延伸手臂才可握持到车把手的车把手,所以现今市面上的自行车竖管还无法提供给众多骑乘自行车的使用者使用,相关业者必须审慎的思考,要该如何改良与改进以提供给使用者方便使用。
有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前述所列举的现有技术上存在的缺失,在于不能提供不同的使用者按照手臂的长度而调整车把手与前管之间的距离,导致在骑乘上姿势的变异、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供不同身材比例的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能够根据自身最适合的骑乘姿势来调整车把手与前管之间的距离,让使用者在骑乘上能够达到最舒适、最顺畅的骑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用来衔接车把手及车前管,其包括:一竖座,其包括有一管部及一连接于管部一端的套接部,该套接部套组于车前管,又该管部的顶面具有一平抵面;一竖套组,其包括有一第一套件及一第二套件,该第二套件套组于竖座的管部并沿其管部前后位移,另外该第二套件顶面凹设有一弧槽,而该第一套件装设于第二套件设有弧槽的一侧,另以数个螺固组件穿设第一套件的四边角并锁组于第二套件的四边角,又该第一套件对应弧槽的一侧进一步凹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弧槽包覆并衔接车把手于竖座。
该竖套组的第二套件进一步设有一穿孔及一第一剖沟,该第一剖沟与穿孔相连通,该管部穿设第二套件的穿孔,另设有数个螺丝由第二套件的其中一侧边面贯穿第一剖沟,并锁设于另一侧边面予以固定。
该管部连接有套接部的另一端外周面且相反于平抵面的一侧进一步凸设于有一接合块,该竖套组于接合块与套接部之间位移。
进一步于管部设有套接部的另一端装设有一灯源件,该灯源件对应接合块的一侧另凸设有二枢耳,而该二枢耳夹设接合块,又设有一螺锁件锁设二枢耳及接合块。
进一步于管部内装设有一电源件电性连接灯源件。
该管部设有平抵面的相反一侧进一步为圆弧状设置。
该管部设有平抵面的相反一侧进一步为一次平面,而平抵面与次平面的两侧则分别为圆弧状连接设置。
进一步于管部相邻平抵面的任一或两侧的表面设置有一尺标刻度。
该套接部设有一贯穿的组孔及一与组孔相连通的第二剖沟,该竖座以套接部的组孔套设于车前管,另设有数个螺组件由套接部的一侧面贯穿第二剖沟至另一侧面予以锁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供不同身材比例的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能够根据自身最适合的骑乘姿势来调整车把手与前管之间的距离,让使用者在骑乘上能够达到最舒适、最顺畅的骑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衔接车把手及车前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AA线段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竖座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车把手     20车前管
1竖座        11管部
111接合块    12套接部
121组孔      122第二剖沟
13平抵面     14次平面
15尺标刻度   2竖套组
21第一套件   211凹槽
22第二套件   221弧槽
222穿孔      223第一剖沟
3螺固组件    4螺丝
5螺组件      6灯源件
61枢耳       7螺锁件
8电源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用来衔接车把手10及车前管20,其包括:一概呈T字状的竖座1,其包括有一管部11及一连接于管部11一端的套接部12,该套接部12套组于车前管20,又该管部11的顶面具有一平抵面13,又该平抵面13连接套接部12的一端至另一端呈向上略倾斜状设计;一竖套组2,其包括有一第一套件21及一第二套件22,该第二套件22套组于竖座1的管部11并沿其管部11前后位移,另外该第二套件22顶面凹设有一弧槽221,该弧槽221的槽方向相对管部11呈交错设置,而该第一套件21装设于第二套件22设有弧槽221的一侧,另以数个螺固组件3穿设第一套件21的四边角并锁组于第二套件22的四边角,又该第一套件21对应弧槽221的一侧进一步凹设有一与弧槽221同向的凹槽211,该凹槽211与弧槽221包覆并衔接车把手10于竖座1;其中,使用者利用竖套组2与竖座1之间的组设,将竖套组2组于竖座1的管部11上前后位移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借此达到舒适的骑乘姿势。
前述为本实用新型主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
使用者在骑乘前可先将锁设于竖套组2第二套件22的数个螺固组件3先行螺松,使第二套件22能在管部11上呈可位移的状态,接着将第二套件22调整到合适手臂伸展、握持的位置后,再将数个螺固组件3紧锁固定,又因该第二套件22与第一套件21包覆车把手10,因此第二套件22的位移则会连同带动车把手10位移而靠近或远离车前管20,如此一来使用者在骑乘上,手臂即可以最舒适的方式握持车把手10,并确实控制行进的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之下,减少了手臂容易碰撞的问题,此外更提供使用者在调整上的简易、方便,无须时常替换不同长度的竖管来配合使用者,大幅缩减替换、调整上的时间与体力,即为一种能够符合大众所需使用的竖管调整装置,请参阅图4、图5所示,并以图3为辅助说明。
在该竖套组2的第二套件22调整完成后,为了要确实稳固骑乘时的顺畅,因此在第二套件22的设计上进一步包括有一穿孔222及一第一剖沟223,该第一剖沟223与穿孔222相连通,另外还设有数个螺丝4由第二套件22的其中一侧边面贯穿第一剖沟223后锁设在另一侧边面,透过第一剖沟223的设置提供使用者在组装时具有弹型的伸张性,再透过数个螺丝4的锁设将第二套件22稳固的固接于管部11上,另外在管部11所设置的平抵面13与第二套件22的穿孔222孔壁相互紧贴,其主要是透过穿孔222与平抵面13的贴抵设置,使得穿孔222不会恣意的相对管部11旋转,更可提供使用者在组装上的辨识性,请参阅图3、图7所示,并以图6为辅助说明;除此之外,在套接部12的设计上同于第二套件22般,其具有一贯穿的组孔121及一与组孔121相连通的第二剖沟122,该竖座1以套接部12的组孔121套设于车前管20,另设有数个螺组件5由套接部12的一侧面贯穿第二剖沟122至另一侧面予以锁固,透过各螺组件5的设置能提供使用者自行调整套接部12与车前管20之间的松紧与架设位置,并利用第二剖沟122来弹性夹设车前管20,请参阅图3所示,并以图4为辅助参考。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管部11与第二套件22组接上,为了让第二套件22能够确实的在管部11上位移,除了透过套接部12的设置以预防第二套件22过度位移外,在管部11连接有套接部12的另一端外周且对应平抵面13的一侧进一步凸设有一接合块111,该接合块111对应第二套件22的第一剖沟223位置,并利用数个螺丝4的穿锁,使得第二套件22在位移动作上能够以螺丝4碰抵接合块111的一侧,借此将第二套件22的位移范围限制于套接部12与接合块111之间,除此的外又因管部11的顶侧为平抵面13又两侧为圆弧面设计,故第二套件22不会随意在管部11上自由旋转而影响车把手10的控向,又该接合块111的设置并不单只有限制第二套件22的位移,另外还可提供一灯源件6的衔接,所以在管部11设有套接部12的另一端装设有灯源件6,而该灯源件6可于管部11上调整照射方向,又为了防止灯源件6在调整时脱落,因此在该灯源件6外周面且同于接合块111的一侧进一步凸设有二相互对应并间距设置的枢耳61,各枢耳61由灯源件6外周向下延伸后再朝接合块111的两侧延伸形成L状,该二枢耳61夹设接合块111,另设有一螺锁件7从其中一枢耳61贯穿后,接续贯穿接合块111至另一枢耳61,并锁设于另一枢耳61予以固定,如此一来该灯源件6透过该二枢耳61及接合块111的组配,使灯源件6相对管部11上、下摆动以调整照射方向,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
另外接续上述的说明,灯源件6的照射其主要用途在于提供使用者在骑乘上能够照明前方的环境避免危险的产生,而灯源件6的电力主要来源是在该管部11内装设有一电源件8,该电源件8电性连接灯源件6并提供驱动的电力,请参阅图3所示;为了避免第二套件22与第一套件21在夹设车把手10时,第二套件22发生旋转而影响使用者在骑乘上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管部11上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实施例,其一为该管部11在设有平抵面13的相反侧进一步为圆弧状设计,请参阅图7所示,其二为该管部11在设有平抵面13的相反侧进一步为一次平面14,而平抵面13与次平面14的两侧则分别为圆弧状连接设置,请参阅图8所示,透过此二种型态的设置让第二套件22套设于管部11时,能受到平抵面13与圆弧面之间的夹角形状,或者是次平面14与圆弧面之间的夹角形状而让第二套件22受到卡抵限制而无法过度旋转限制情况在于第二套件22受到数个螺丝4的紧锁,借此预防第二套件22相对管部旋转。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管部11相邻平抵面13的任一或两侧表面进一步设置有一尺标刻度15,该尺标刻度15标示有距离长度,其提供使用者在调整第二套件22相对管部11位移时,除了透过目视、骑乘感觉的判断来调整外,亦可透过尺标刻度15所具有的标示来调整第二套件22在管部11上的位置,以便于使用者在后续调整上能够直接根据尺标刻度15上的数字而直接调整定位,借此缩短反复调整的时间,请参阅图1、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9)

1.一种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用来衔接车把手及车前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竖座,其包括有一管部及一连接于管部一端的套接部,该套接部套组于车前管,又该管部的顶面具有一平抵面;
一竖套组,其包括有一第一套件及一第二套件,该第二套件套组于竖座的管部并沿其管部前后位移,另外该第二套件顶面凹设有一弧槽,而该第一套件装设于第二套件设有弧槽的一侧,另以数个螺固组件穿设第一套件的四边角并锁组于第二套件的四边角,又该第一套件对应弧槽的一侧进一步凹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弧槽包覆并衔接车把手于竖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套组的第二套件进一步设有一穿孔及一第一剖沟,该第一剖沟与穿孔相连通,该管部穿设第二套件的穿孔,另设有数个螺丝由第二套件的其中一侧边面贯穿第一剖沟,并锁设于另一侧边面予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连接有套接部的另一端外周面且相反于平抵面的一侧进一步凸设于有一接合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管部设有套接部的另一端装设有一灯源件,该灯源件对应接合块的一侧另凸设有二枢耳,而该二枢耳夹设接合块,又设有一螺锁件锁设二枢耳及接合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管部内装设有一电源件电性连接灯源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设有平抵面的相反一侧进一步为圆弧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设有平抵面的相反一侧进一步为一次平面,而平抵面与次平面的两侧则分别为圆弧状连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管部相邻平抵面的任一或两侧的表面设置有一尺标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设有一贯穿的组孔及一与组孔相连通的第二剖沟,该竖座以套接部的组孔套设于车前管,另设有数个螺组件由套接部的一侧面贯穿第二剖沟至另一侧面予以锁固。
CN201420659664.4U 2014-11-06 2014-11-06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664.4U CN204250273U (zh) 2014-11-06 2014-11-06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664.4U CN204250273U (zh) 2014-11-06 2014-11-06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0273U true CN204250273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966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50273U (zh) 2014-11-06 2014-11-06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02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9565A (zh) * 2015-09-15 2018-07-31 比亚乔及C.股份公司 管状轴连接系统
EP3802275A4 (en) * 2018-05-31 2022-03-1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9565A (zh) * 2015-09-15 2018-07-31 比亚乔及C.股份公司 管状轴连接系统
EP3802275A4 (en) * 2018-05-31 2022-03-1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US11884353B2 (en) 2018-05-31 2024-01-30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Steer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0273U (zh) 自行车竖管调整装置
CN103123037A (zh) 支撑装置
IES86328B2 (en) Head tube reset mechanism for a scooter
US20080168857A1 (en) Bicycle handle device
US20080030057A1 (en) Office Chair with Strengthened Structure
CN103661688A (zh) 自行车立管调整装置
CN102734767B (zh) 旋转式led灯管连接器
EP3309445A1 (en) Solar-powered streetlamp structure
CN101556001B (zh) 一种灯罩可转动的台灯
CN202827358U (zh) 一种设置在汽车座椅上的便携式支架
KR200413878Y1 (ko) 인버터스탠드 및 문서홀더 겸용 컴퓨터케이스
CN202166002U (zh) 灯具
CN206953955U (zh) 一种遮阳板的卡接装置
CN208541491U (zh) 一种轮椅车的座椅机构
ITPD20090072A1 (it) Reggiciclo a due aste di appoggio
CN217302556U (zh) 可调整灯头角度的“7”字形立灯
CN209933950U (zh) 一种动感单车的把手与支架连接件用的保护盒
CN205485951U (zh) 一种夜用计算机键盘
CN204910616U (zh) 一种踏步机
CN202284353U (zh) 玻璃幕墙外挑遮阳线条
CN2920570Y (zh) 插换式工具结构
CN218187689U (zh) 一种锻炼装置
CN203789484U (zh) 办公椅
CN204028773U (zh) 一种电脑一体机脚座
CN201462671U (zh) 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