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9097U - 一种椎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椎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9097U
CN204219097U CN201420721728.9U CN201420721728U CN204219097U CN 204219097 U CN204219097 U CN 204219097U CN 201420721728 U CN201420721728 U CN 201420721728U CN 204219097 U CN204219097 U CN 204219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grafting
fusion device
grafting window
invasive lumbar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17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坚祥
朱亚彬
黄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LU GROUP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LU GROUP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LU GROUP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LU GROUP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17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9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9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9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植入操作简单,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特别是指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脊柱椎间退变性疾病及其他病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退变导致腰椎滑脱或不稳及其他椎间盘疾病,需要进行椎体间融合术,目前用于椎体间融合的方式种类较多。其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是一种较新的方法,该技术具有行单侧关节突关节不完全切除即可实现椎体间融合,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减少相邻节段失代偿、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早期制动及融合率高,创伤小,不用牵拉神经根,符合生物力学,能提供即刻的稳定度,减少骨性结构医源性的破坏等特点。然目前的椎间融合器在植入比较困难,操作难度大,利用把持器操作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植入操作简单,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 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头部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贯通的水平植骨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的形状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弧形形状匹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该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凹槽和连接轴方便把持器的插入到凹槽内与连接轴连接,同时也方便把持器与连接轴分离,这样融合器的植入角度、植入位置都可控制精确,植入快速准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又由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这样,该导向槽可方便将融合器放入到理想位置。
又由于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该斜面可在植入时自动撑开椎体间隙的斜面。
又由于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与头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该显影棒可以准确的显示融合器的位置,显示融合器的整体位置,使植入位置更加准确。
又由于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这样可便于恢复脊柱整体曲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图5是安装后的立体图;
附图中:1.本体;11.前侧壁;12.后侧壁;13.头部;14.尾部;15.竖直植骨窗;16.导向槽;17.斜面;18.上表面;19.下表面;110.水平植骨窗;111.凹槽;112.连接轴;2.显影棒;3.椎间骨;31.椎间盘;4.把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1和显隐棒,所述本体1包括前侧壁11、后侧壁12、上表面18、下表面19、头部13及尾部14,所述本体1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1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的竖直植骨窗15、水平贯穿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水平植骨窗110,该水平植骨窗110与竖直植骨窗15相互连通;所述尾部14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111,该凹槽111前后贯穿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且与水平植骨窗110互相独立;所述凹槽111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4连接的连接轴112,所述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设置有粗糙面。
所述上表面18上靠近头部13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16,该导向槽16靠近头部13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13的一段。所述上表面18与头部13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17。
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部13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18上。设置于上表面18的两个显影棒2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15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前侧壁11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12的厚度,上表面18和下表面19之间存在5°的夹角,便于恢复脊柱整体曲度。
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该粗糙面可以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头部13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15贯通的水平植骨窗110。所述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15的形状与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弧形形状匹配。
本实用新型融合器的植入步骤是:
1.入路,在透视的情况下确定正确的手术节段,将克氏针植入手术节段的关节突关节;
2a.使用扩张管道;2b.使用扩张牵开器签开;
3.建立经椎间孔入路骨窗,椎间盘31切除;
4.椎间隙准备和椎间隙植骨;
5.使用试模确定融合器的尺寸;
6.将融合器连接到把持器4上;
7.植入融合器; 
8.融合器最终定位;
9.把持器4与融合器分离;
10.填充椎间隙。 
该椎间融合器结构合理,利用把持器4植入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将融合器植入到病变椎间骨3之间的椎间盘31,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Claims (9)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本体和显隐棒,所述本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表面、下表面、头部及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形状与脊椎形状适配,该本体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竖直植骨窗、水平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的水平植骨窗,该水平植骨窗与竖直植骨窗相互连通;所述尾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前后贯穿前侧壁和后侧壁且与水平植骨窗互相独立;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方便与把持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上靠近头部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槽,该导向槽靠近头部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头部的一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与头部的相交处设置有方便植入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隐棒的数量为三个,一个显隐棒设置于头 部上,另外两个显隐棒设置于上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表面的两个显影棒分别靠近竖直植骨窗的前端和后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处的厚度大于后侧壁的厚度,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5°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为若干个四棱锥构成的粗糙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还设置有与竖直植骨窗贯通的水平植骨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竖直植骨窗的形状与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弧形形状匹配。
CN201420721728.9U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椎间融合器 Active CN204219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1728.9U CN204219097U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椎间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1728.9U CN204219097U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椎间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9097U true CN204219097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17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1728.9U Active CN204219097U (zh) 2014-11-26 2014-11-26 一种椎间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909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171A (zh) * 2017-10-20 2018-02-16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胸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095864A (zh) * 2018-02-06 2018-06-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锁钩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75545A (zh) * 2018-02-06 2018-06-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插脚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86168A (zh) * 2018-02-06 2018-06-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螺钉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171A (zh) * 2017-10-20 2018-02-16 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胸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095864A (zh) * 2018-02-06 2018-06-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锁钩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75545A (zh) * 2018-02-06 2018-06-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插脚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86168A (zh) * 2018-02-06 2018-06-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螺钉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75545B (zh) * 2018-02-06 2024-04-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插脚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095864B (zh) * 2018-02-06 2024-04-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侧入路锁钩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8186168B (zh) * 2018-02-06 2024-05-0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侧入路螺钉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9097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107205829B (zh) 一体形成的可膨胀脊柱植入物及其制造和植入方法
US10369010B2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1394814B (zh) 用于椎间融合移植物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和用于移植椎间融合器的器械
CN103930072B (zh) 椎间脊骨植入物
CN105934221B (zh) 具有弹力的人工椎间盘
CN101180011A (zh) 人造椎体
US10149772B2 (en) Bone fusion device
KR101220079B1 (ko) 추간체 유합 케이지
CN205658962U (zh) 一种微动态椎弓根钉
CN106073953A (zh) 联动式椎间融合器
CN108186168B (zh) 一种侧入路螺钉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202537716U (zh) 一种颈椎的人工椎体
CN108175545B (zh) 一种侧入路插脚一体化框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CN208243665U (zh) 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CN105266877A (zh) 一种脊柱椎板开门固定系统
CN103622767A (zh) 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融合器
CN105853032B (zh) 第二颈椎置换体
CN203736351U (zh) 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融合器
CN105326586B (zh) 拼接型腰椎后路融合器
CN204890261U (zh) 椎间融合器
CN205181459U (zh) 一种脊柱椎板开门固定系统
CN203234868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106551733A (zh) 一种钛钉固定的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CN203988323U (zh) 一种枕骨板以及外科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