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3119U - 带式紧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式紧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3119U
CN204213119U CN201420568320.2U CN201420568320U CN204213119U CN 204213119 U CN204213119 U CN 204213119U CN 201420568320 U CN201420568320 U CN 201420568320U CN 204213119 U CN204213119 U CN 204213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ecuring means
fixed surface
bar portion
hou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83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Idex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683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3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3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3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式紧固装置,包括:壳体件,其具有第一固定表面;紧固部件,其包括头部和具有外螺纹的杆部,紧固部件能以第一方位安装在壳体件上;包括螺纹孔的螺母件,其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杆部上;挠性带,其具有与螺母件相连的第一端和与相反的自由端,其中紧固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表面,挠性带能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间,带式紧固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杆部的旋转将带式紧固装置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固定表面与第二固定表面间隔开,且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一位置,在第二状态,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相邻并将其间的挠性带压靠并固定定位,且螺母件在杆部上的更接近所述头部的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带式紧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紧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安装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的带式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布设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时,通常需要通过紧固装置将这些设备安装到诸如杆、柱等支撑结构上。这样的安装很多在野外、高空中进行。通常要求这样的紧固装置小巧、安装方便、安全、适合高空作业;尺寸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杆柱;锁紧强度高,在震动的环境下不会松脱。
现有的紧固装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两片式抱箍,一种是喉箍。两片式抱箍由螺栓与两个铁片构成,可实现高强度紧固力。但是由于两个铁片为固定尺寸而不能适应变化尺寸的安装要求,同时因其安装过程繁琐,需要两人高空配合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高。喉箍由螺栓和带槽的挠性带构成。螺栓上的螺纹与挠性带上的槽相配合,通过螺栓的旋转能使挠性带沿着螺栓移动,从而调节挠性带的长度。因此,喉箍可适应变化的安装尺寸要求。喉箍的缺点在于由于螺栓与挠性带上的槽间的接触面积小而导致紧固力低,在地震灾害情况下,容易松脱。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可配合不同柱杆直径,具有可靠的紧固力,体积小巧且易于高空安装的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紧固装置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式紧固装置,包括:
壳体件,所述壳体件具有第一固定表面;
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包括头部和从所述头部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的杆部,所述杆部的至少一部分长度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紧固部件能以第一方位安装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杆部能相对于所述壳体件围绕所述杆部的所述纵向轴线旋转;
螺母件,所述螺母件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而安装在所述杆部上;
挠性带,所述挠性带具有与所述螺母件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自由端,
其中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表面,在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第一固定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表面相对,所述挠性带的一部分能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之间,所述带式紧固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紧固部装置的所述杆部沿一个方向的旋转将所述带式紧固装置从所述第一状态移动到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固定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表面间隔开和/或未将其间的挠性带固定定位,且所述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一位置,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相邻并将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间的挠性带压靠并固定定位,且所述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接近所述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式紧固装置,包括:
壳体件,所述壳体件具有第一固定表面;
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包括头部和从所述头部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的杆部,所述杆部的至少一部分长度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紧固部件能以第一方位安装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杆部能围绕所述杆部的所述纵向轴线旋转;
螺母件,所述螺母件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而安装在所述杆部上;
挠性带,所述挠性带具有与所述螺母件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自由端,
其中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表面,当所述紧固部件以第一方位安装在所述壳体件上时,所述挠性带的一部分能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杆部沿一个方向的旋转能使得所述螺母件沿所述杆部朝向所述紧固部件的头部移动,且使得所述第二固定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固定表面移动,从而将挠性带的所述一部分压靠并固定定位在第一固定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紧固部件的杆部和头部是一体形成的螺栓的杆部和头部,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具有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的盖部,所述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选择性地推动所述盖部移动。
可选地,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从所述壳体件枢转开的第二方位,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紧固部件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所述壳体件的纵向轴线,在所述第二方位,所述紧固部件的纵向轴线与所述壳体件的纵向轴线成一角度。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头部和所述盖部与所述壳体件相邻,在所述第二方位,所述头部和盖部远离所述壳体件。
可选地,所述盖部还通过一弹簧板片与所述壳体件相连,所述弹簧板片限制所述盖部围绕所述螺栓的杆部的旋转。
可选地,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二状态,所述壳体件与所述盖部形成用于所述挠性带的曲折路径。
可选地,所述挠性带的曲折路径包括沿着所述挠性带长度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前和之后各具有的一个或两个基本90度的弯折。
可选地,所述头部包括所述第二固定表面。
可选地,所述挠性带限制所述螺母件围绕所述杆部的旋转运动。
可选地,所述螺母件是柱状螺母。
可选地,所述螺母件的螺纹孔形成在所述柱状螺母的纵向中间位置处,所述螺母件的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柱状螺母的纵轴线相交且相大体垂直。
可选地,所述挠性带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环,该两个环分别在所述柱状螺母的螺纹孔两侧套接在柱状螺母上。
可选地,所述带式紧固装置通过围绕安装杆柱而安装在安装杆柱上。
可选地,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用于在高空中安装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第一固定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基本垂直于所述杆部的所述纵向轴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带式紧固装置1安装到安装杆柱60上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带式紧固装置1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3是图1的带式紧固装置1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带式紧固装置1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箭头截取的剖视图;
图6和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带式紧固装置1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带式紧固装置1的分解图;
图9-15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安装到安装杆柱60上整个过程的示图;
图16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将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未示出)安装到安装杆柱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式紧固装置1。如图所示,带式紧固装置1包括壳体件10、紧固部件20、螺母件30和挠性带40。
如图4和9中最清楚所示,壳体件10具有第一端101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102,以及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壳体件10限定一空间11,该空间11至少能部分容置紧固部件20和螺母件30。壳体件10还包括用于固定挠性带40的第一固定表面12和与安装杆柱一部分外形基本相符合的凹陷部13。如图所示,凹陷部13在壳体件10的第一侧接近中央处,而第一固定表面12在壳体件10的第一端101,靠近第一侧处。壳体件10还包括用于挠性带40的间隙15,该间隙15靠近第一端101,从第一侧竖直延伸至与空间11连通。
紧固部件20包括螺栓21和盖部22。螺栓21包括头部211和从头部211延伸的杆部212,杆部212上形成有外螺纹213并具有纵向轴线214。盖部22包括第二固定表面221和通孔222。螺栓21穿过盖部22的通孔222且部分地容置在壳体件10的空间11中。
螺母件30是柱状螺母。如图4、5和8中最清楚可见,柱状螺母的中间部分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31。该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柱状螺母的柱形的纵向轴线32相交且相垂直。所述螺母件30通过螺栓21的杆部212上的所述外螺纹213与柱状螺母30的螺纹孔31中的内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杆部212上。
挠性带40包括连接部41和与连接部41相连的钢带42。如图4和8中最清楚可见,连接部41是与钢带42一体的。通过将钢带42的一端围绕柱状螺母形成环状,并将形成环状的钢带42的端部通过焊接点413固定在钢带42上,从而形成该连接部41。形成环状的钢带42在宽度上的中心部分被裁切,从而形成两个环状部分411和412。钢带42还具有与连接部41相反的自由端。连接部41的环状部分411和412分别在柱状螺母的螺纹孔两侧套在柱状螺母上,从而将挠性带40牢固地连接到柱状螺母30上。
紧固部件20关于壳体件10在图1-7所示的方位和图9-12所示的方位之间可枢转。在图1-7所示的方位中,紧固部件20安装在壳体件10上(在下文中被称为紧固部件20的第一方位(水平方位))。如图所示,在紧固部件10的第一方位中,杆部212的纵向轴线214与壳体件的纵向轴线14基本重合(或平行),且所述头部211和所述盖部22与所述壳体件10相邻。
图9-12示出了紧固部件20相对于壳体件10枢转开的第二方位(倾斜方位)。如图所示,在紧固部件20的第二方位,杆部212的纵向轴线214与壳体件的纵向轴线14成一角度(倾斜关系),且所述头部211和盖部22远离所述壳体件10。如图所示,所述紧固部件20相对于所述壳体件10枢转的枢转轴线在所述杆部的自由端附近。
如图所示,所述盖部22通过一弹簧板片23与所述壳体件10相连,所述弹簧板片23能限制所述盖部22围绕所述螺栓21的杆部212的旋转。
图9-15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安装到安装杆柱60上整个过程的示图。
步骤一,将带式紧固装置1压靠在安装杆柱60上,使得壳体件10的凹陷部13贴靠在安装杆柱60上(参见图9)。此时,紧固部件20处于第二方位,且挠性带40未被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12和221固定定位。
步骤二,拉动钢带42以围绕在安装杆柱60上(参见图10)。
步骤三,将钢带42穿过壳体件10的间隙15(参见图11)。
步骤四,拉住钢带42的自由端,将其往回弯折,从而将钢带42预定位,防止钢带42通过间隙15往回移动(参见图12)。
步骤五,将紧固部件20从第二方位枢转到第一方位,是第一固定表面12与第二固定表面221基本相对(参见图13)。
步骤六,利用内六角扳手70拧紧螺栓21。由于螺母件30围绕螺栓21的杆部212的旋转被挠性带40阻止,随着螺栓21的旋转,螺母件30相对于螺栓21沿着杆部212朝向头部211移动。挠性带40的第一端连接至螺母件30并跟随螺母件30移动,从而使围绕安装杆柱60的钢带42张紧。螺栓21的旋转还使得头部211将盖部20朝向壳体件10推动,使得所述第二固定表面221朝向所述第一固定表面12移动,从而将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之间的挠性带部分压靠并固定定位在第一固定表面12上(参见图14)。在该步骤中,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将其间的钢带固定定位,且围绕安装杆柱60的钢带42被张紧,从而带式紧固装置1被安装到安装杆柱60上。
由此可知,在紧固部件20的第一方位,带式紧固装置1具有未紧固的第一状态和紧固后的第二状态,在步骤六中通过拧紧螺栓21将带式紧固装置1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在带式紧固装置1的第一状态,且螺母件在杆部上的第一位置,且第一固定表面12与第二固定表面221间隔开,未将挠性带固定定位,在带式紧固装置1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相邻并将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间的挠性带压靠并固定定位,且所述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接近所述头部。
在步骤六中,通常需要比较大的力气拧紧螺栓21,从而将带式紧固装置1牢固地连接到安装杆柱。在高空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在空中较难以掌握平衡以及缺乏有力支撑点,需要施加大力的该步骤对于操作人员来说通常是比较困难和危险的。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紧固和定位是整合在一起,同时实现的,因而该步骤可以单手进行。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的另外一只手能扶着安装杆柱或支架,这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11和12所示,在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由于紧固部件20处于从壳体件10枢转开的第二方位,钢带42可以很容易地穿过壳体件10的间隙15中,并很容易地往回弯折。因此,紧固部件20的可枢转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能被很容易地安装。
如图4所示,为了将钢带42更好地固定定位,在所述第一固定表面12与所述第二固定表面221将所述钢带42固定定位时,所述壳体件10与所述盖部22形成用于所述钢带的曲折路径。如图4所示,所述钢带的曲折路径包括沿着所述钢带长度方向在所述钢带被第一固定表面12与第二固定表面221固定定位的部分之前和之后各形成两个基本90度的弯折。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在安装杆柱60上紧固完毕后的视图。
图16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将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未示出)安装到安装杆柱上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三个带式紧固装置1将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的支架50连接到安装杆柱60,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未示出)连接在支架50上。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三个带式紧固装置1将支架50连接到安装杆柱上。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取决于不同的需求,能够使用其它数量的带式紧固装置1将支架连接到安装杆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将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直接连接到安装杆柱上,而不使用支架5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还能用于将除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连接到安装杆柱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能将设备连接到除安装杆柱以外的其它任何合适的安装支架或安装结构上。
壳体件10的该间隙15的尺寸设置成适于接收挠性带40的钢带42。将钢带42插入间隙15中之后,旋转螺栓21,使得螺栓21的头部211将盖部20朝向壳体件10推动,从而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将其间的钢带42固定定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可以将钢带42的任何合适位置固定定位,从而能改变带式紧固装置1所形成的环尺寸,因而带式紧固装置1能够用于不同直径的杆柱。
在如图14所示利用内六角扳手70拧紧螺栓21时,钢带42能基本阻止螺母件30在杆部212上旋转。此时,在螺栓21旋转时,螺母件30不随着杆部212旋转,而是在相配合的螺纹连接作用下沿着杆部212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钢带42的横截面呈宽度远大于厚度的大体矩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钢带42的横截面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在可选实施例中,钢带横截面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可以小于附图所示的比例。在可选实施例中,钢带横截面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接近,甚至相同。在可选实施例中,钢带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使大体矩形、大体正方形,大体圆形、大体椭圆形、大体半圆形、大体半椭圆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钢带42。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挠性带40可以采用符合要求的任何其它材料。
图4、7和8中清楚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螺母件30和挠性带40的连接部41的优选形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挠性带40的连接部41和钢带42可以是单独形成,之后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单独构件,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一体构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螺母件30和挠性带40的连接部41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形式,只要螺母件能提供与杆部21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同时能与挠性带牢固地连接。螺母件与挠性带之间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例如铆接等。
如图9-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带式紧固装置1的紧固部件20能够相对于壳体件10在如图所示的第一方位和第二方位之间枢转。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方位相对于第一方位枢转开的角度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角度,只要处于第二方位的紧固部件20不会阻碍钢带42穿过壳体件20的间隙15(参见图11)和被往回弯折(参见图12)。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带式紧固装置1的紧固部件20不能相对于壳体件10枢转,因而只能保持在如图所示的水平方位。在该实施例中,在将钢带42插入到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之前,固定部件20可以相对于壳体件10水平向右(如图4中所示方向)平移,使得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间隔开一距离,从而便于插入钢带42。在插入钢带42之后,移动紧固部件20以使第一固定表面12与第二固定表面221相邻,接着拧紧螺栓21从而带式紧固装置1紧固固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是基本平面,且当紧固部件20处于第一方位时,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基本垂直于螺栓21的杆部212的纵向轴线214(例如,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与纵向轴线214之间的角度在85-95度之间,在80-100度之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可以不是平面,例如可以是带有一定弧度,只要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能相互配合以将钢带42固定定位。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可以不垂直于螺栓21的杆部212的纵向轴线214,只要第一固定表面12和第二固定表面221具有垂直于纵向轴线214的较大分量。
在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表面是由盖部22提供的。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可以不包括盖部,第二固定表面直接由螺栓21的头部211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1的紧固力是通过螺栓21和螺母件30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螺栓21和螺母件30上可以采用各种螺纹,例如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等,只要螺栓21和螺母件30上的螺纹能够自锁并提供足够的锁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螺栓21的头部211中设置有内六角孔,因此螺栓21可以通过通用内六角扳手拧紧。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的通用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带式紧固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小巧,适合高空作业;
2.安装尺寸可以根据现场尺寸要求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杆柱或不同结构的安装结构;
3.安装方便,不需要专业安装工具,只需要通用的内六角扳手;
4.紧固和定位可以同时完成,安装时间短,效率高;
5.最后紧固阶段可以单手操作,对于高空作业更加安全;
6.锁紧强度高,在震动的环境下不会松脱。
以上所述,仅为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件,所述壳体件具有第一固定表面;
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包括头部和从所述头部延伸且具有纵向轴线的杆部,所述杆部的至少一部分长度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紧固部件能以第一方位安装在所述壳体件上,所述杆部能相对于所述壳体件围绕所述杆部的所述纵向轴线旋转;
螺母件,所述螺母件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所述螺母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而安装在所述杆部上;
挠性带,所述挠性带具有与所述螺母件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自由端,
其中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表面,在所述紧固部件的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第一固定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表面相对,所述挠性带的一部分能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之间,所述带式紧固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紧固部装置的所述杆部沿一个方向的旋转将所述带式紧固装置从所述第一状态移动到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固定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表面间隔开和/或未将其间的挠性带固定定位,且所述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一位置,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相邻并将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间的挠性带压靠并固定定位,且所述螺母件在所述杆部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接近所述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的杆部和头部是一体形成的螺栓的杆部和头部,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具有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的盖部,所述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选择性地推动所述盖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还包括从所述壳体件枢转开的第二方位,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紧固部件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所述壳体件的纵向轴线,在所述第二方位,所述紧固部件的纵向轴线与所述壳体件的纵向轴线成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头部和所述盖部与所述壳体件相邻,在所述第二方位,所述头部和盖部远离所述壳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还通过一弹簧板片与所述壳体件相连,所述弹簧板片限制所述盖部围绕所述螺栓的杆部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的第二状态,所述壳体件与所述盖部形成用于所述挠性带的曲折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带的曲折路径包括沿着所述挠性带长度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固定表面之前和之后各具有的一个或两个基本90度的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所述第二固定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带限制所述螺母件围绕所述杆部的旋转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件是柱状螺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件的螺纹孔形成在所述柱状螺母的纵向中间位置处,所述螺母件的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柱状螺母的纵轴线相交且相大体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带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环,该两个环分别在所述柱状螺母的螺纹孔两侧套接在柱状螺母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紧固装置通过围绕安装杆柱而安装在安装杆柱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紧固装置用于在高空中安装电力设备或通信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位,所述第一固定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表面基本垂直于所述杆部的所述纵向轴线。
CN201420568320.2U 2014-09-29 2014-09-29 带式紧固装置 Active CN204213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8320.2U CN204213119U (zh) 2014-09-29 2014-09-29 带式紧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8320.2U CN204213119U (zh) 2014-09-29 2014-09-29 带式紧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3119U true CN204213119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8320.2U Active CN204213119U (zh) 2014-09-29 2014-09-29 带式紧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31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552A (zh) * 2015-09-17 2017-03-29 陈金柱 固定装置
US10100975B2 (en) 2015-09-17 2018-10-16 Chin-Chu Chen Fixture with fastening uni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552A (zh) * 2015-09-17 2017-03-29 陈金柱 固定装置
US10100975B2 (en) 2015-09-17 2018-10-16 Chin-Chu Chen Fixture with fastening unit
CN106545552B (zh) * 2015-09-17 2022-04-19 陈金柱 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85899A1 (en) Cable Mounting Device and Cable Clamp Thereof
KR101236132B1 (ko) 송전선로 피뢰기설치용 고정금구
CN202127205U (zh) 电缆快速固定卡具
CA2982817C (en) Bundle spacer and clamp assembly for conductors
CN204213119U (zh) 带式紧固装置
CA2767677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mounting rail
KR101095174B1 (ko) 유동구조물 연결용 턴버클
CN102829446A (zh) 灯具安装结构及照明装置
CN106247136B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上俯角可调的安装支架
KR200472209Y1 (ko) 탈착식 다도체 송전선로 위치고정 장치
CN105465115A (zh) 带式紧固装置
CN204327673U (zh) 带式紧固装置
CN205331603U (zh) 一种管支架
CN205335798U (zh) 加固型街码
CN216774197U (zh) 一种具有线束保护功能的接线盒
CN208801278U (zh) 力矩扳手
CN111174065A (zh) 一种用于调节抱杆的链式抱箍的调节支臂
CN202607184U (zh) 共轨喷油器核心控制单元的拆装装置
JP2010007800A (ja) 配設体の支持具
CN106871081A (zh) 抱箍
JP6346506B2 (ja) 仮復旧用電柱バンド
CN203921031U (zh) 连接稳定型回复反射器
CN202834394U (zh) 钢构车间电线套管快速安装u型卡
CN103423716B (zh) 一种灯具及灯具安装支架
CN103851562A (zh) 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