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1545U -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1545U
CN204211545U CN201420692156.6U CN201420692156U CN204211545U CN 204211545 U CN204211545 U CN 204211545U CN 201420692156 U CN201420692156 U CN 201420692156U CN 204211545 U CN204211545 U CN 204211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aquatic
biological
plant
modula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921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辜再元
祁有祥
王京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vzhiyu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EILINLVYUAN EC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EILINLVYUAN EC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EILINLVYUAN EC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921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1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1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1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种植载体和景观植物;浮床框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单元结构四周框架由管件组合连接构成。单元结构内水平覆设网状托架,网状托架与单元结构的四周框架固扎在一起。网状托架外以缠绕及或悬挂方式敷设生物绳。所述种植载体为放置于网状托架上填装了无机混合介质的袋或带。所述景观植物间隔种植于所述种植载体上,包括水生乔木植物、水生灌木植物和水生草本植物。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固定件。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含高氮磷的湖泊及水上的污染防治,营造长期生态景观,有效去除有机污染,降低氮磷量,治污效果显著。制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组合方式灵活多变,有利景观再造。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中,会集聚大量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繁殖迅速,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呈富营养化。如近年在无锡太湖、青岛海边、南宁市明月湖等地出现的绿藻事件。虽然自然条件下,湖泊、水库等水体也能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但这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加速了这一过程。因此,必须遏制这一加速了的过程。
目前,在防治这类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措施中,主要有工业化处理、化学处置方法和生物性方法。而近年来生物性措施应用较广。其中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木,以高分子材料为种植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园艺与生态工程措施集成的水面无土植物种植技木,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性措施。生态浮床一般包括浮床框架、种植载体、植物以及固定装置等四部分。传统的生态浮床一般仅种植挺水植物,而挺水植物占用面积大,浮床表面植物总量较低,从而使得生态浮床的净水能力不高,且大多数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期枯萎,使得传统生态浮床在低温期除净水能力较低外,也影响了生态景观。同时,传统的生态浮床主体框架,一般以具漂浮性的泡沫塑料板为材料,而泡沫塑料板强度低、易破碎、使用期限短暂,易对水体造成二次白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以下问题:1)经济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降低氮磷量;2)提高治污的综合效果;3)高效去除含盐离子;4)防污环保的同时呈现美丽的水上森林绿化景观;5)维护成本低廉化;6)将占用水体之外的用地最小化。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净水能力又能够保持长期生态景观的多功能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床框架、种植载体和景观植物;
所述浮床框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所述多个单元结构相互结合固定。本发明采用由塑料连接棒和塑料接头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所述单元结构四周框架由管件组合连接构成;
所述单元结构内水平覆设网状托架,网状托架与单元结构的四周框架固扎在一起。本发明网状托架为高强度格栅网或塑料绳网,用于承载种植载体以及种植其上的景观植物,耐水、牢固;
网状托架外以缠绕及或悬挂方式,敷设生物绳;
所述种植载体为放置于网状托架上的无机混合介质。无机混合介质可以装在袋内或带条内固定放置于网状托架上;
生物绳为可市场选购的一种用于水处理或生物挂膜处理的绳状材料,比传统的挂膜填料比表面积大,强度高,微生物附着性强,可广泛用于河流、湖泊的净化,渔业养殖,或作为观赏鱼水槽的过滤材料,以及用于微生物附着困难的废水处理,同时亦可处理海洋中大量溢出的油污。所述生物绳通过多孔缠绕方式围绕在种植载体骨架外周,以增大其接触水面,既能增加生物绳的净水能力,又能够保持生态浮床长期的生态景观。
无机混合市场可购,以高吸附性的无机混合物为基质。放置在缠绕生物绳的格栅网上,既是植物赖以生长的基础载体物质,又作为高效吸附水体污染物的有效手段。本发明的无机混合介质袋装后放置在种植载体上,并按种植植物的工程设计比例确定放置在种植载体上的无机混合的体积。
所述景观植物间隔种植于所述种植载体上,包括水生乔木植物、水生灌木植物和水生草本植物。
水生乔木植物如常绿乔木红树林群落。
水生灌木植物如灌木红树林群落。
水生草本植物如芦苇、菖蒲、鸭舌草、萍蓬草、再力花、千屈菜、水葱、莼菜、睡莲、水蕴草、水丁香等等。
景观植物以水生乔木植物和水生灌木植物为主,以水生草本植物为辅,按造型目标选择具有高吸附性能的适生植物种植。
本发明采用生物绳与景观植物有机结合,清除有机污染的能力强,能有效降低氮磷量。以适生高吸附性能乔灌类红树植物为主,取代传统的水生草本植物,治污效果更加显著。
所述浮床框架的长宽比例为3:1~3:2;优选为2:1。
所述网状托架的网眼密度为4cm×4cm~20cm×20cm。
所述生物绳通过多孔缠绕或/和悬挂方式缠绕在网状托架的外周。以增大其接触水面,既能增加生物绳的净水能力,又能够保持生态浮床长期的生态景观。
所述无机混合介质为膨胀蛭石和膨胀珍珠岩。本发明选用的膨胀蛭石粒度为2~4mm或3~7mm,膨胀珍珠岩粒度为3~5mm或4~8mm。实际使用时既可以使用一种无机混合介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无机混合介质。
所述水生草本植物种植于单元结构内的四周;所述水生乔木植物相邻种植于所述水生草本植物内,排列成若干矩形框;所述水生灌木植物种植于所述水生乔木植物排列形成的矩形框内。
所述水生草本植物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10%~30%;所述水生乔木植物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0%~45%;所述水生灌木植物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0%~45%。
本发明采用以适生乔灌类红树效果的植物为主,以水生草本植物为辅,且水生草本植物在单元结构内四周,减少了草本水生植物与枯枝清理,降低了维护成本。并可提供长期可持续生态景观,大大提高了湖泊治理与综合防护的效益。
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固定件,将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牵引及和固定。所述固定件包括单元结构上的固定构件、牵引绳及定位元件;牵引绳一端系在生态浮床上,另一端固定于定位元件上。本发明所述固定件将生态浮床锚固在岸边。
为增强牵引强度,所述牵引绳为不锈钢缆绳或高分子聚乙烯绳索。
所述定位元件,将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进行牵引及或固定。述定位元件可以为靠近生态浮床岸上设置的固定定位元件,也可以为铺设于靠近岸边水面的辅助定位元件。
固定定位元件如靠近生态浮床岸上的水泥桩等固定构件;辅助定位元件如靠近岸边水面的生态袋或生态棒等。
为防止堤岸的水土流失,可以把岸边或岸滩上,用生态棒或生态袋进行围堰,并按规定厚度及造型进行砌筑施工。
生态(网)袋为用一种或几种按实地施工需要确定的植生植被生长基质或/和植生植被生长种子混合配方填料,灌入土工布等制成一定规格的矩形袋,敷设在坡地上,覆盖浮床种植载体的网状托架、坡地上,可覆盖坡地或岸滩,为绿化植物生长的栽植固定载体,并为其提供养分。
生态棒为用一种或几种按实地施工需要确定的强化固土、改良土或具有保水性能的材料混合配方填料,灌入土工布等制成的一定规格的长条带,敷设在需要强固土壤、改善土壤功能的地方,或浮床中的网状托架里。本发明装在袋子或带内的无机混合介质就是生物袋或生物棒。
生态袋或生态棒兼具拦截浑浊泥沙、污染防治与营造长期生态景观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适合于含高氮磷的湖泊及水上的污染防治。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维护成本低,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降低氮磷量,治污效果十分显著,并能营造长期生态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的俯视图。
图中:1、单元结构;2、塑料连接棒;3、泡沫棒;4、网状托架;5、生物绳;6、装无机混合介质的袋或带;7、水生乔木植物;8、水生灌木植物;9、水生草本植物;10、固定构件;11、牵引绳;12、固定定位元件;13、塑料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框架、种植载体和景观植物。
所述浮床框架为矩形框架,长宽比例为5:2,由多个单元结构1组成,单元结构1的长宽比例为2:1。相邻单元结构1间由塑料连接棒2和塑料接头13连接固定。所述单元结构1四周框架为优质塑料管件组合连接构成,塑料管件上面捆绑泡沫棒3,形成的结构牢固的主框架,能够浮于水面。所述泡沫棒与管件横面基本等宽。单元结构1内水平覆设高强度格栅网,形成结构牢靠的网状托架4,与单元结构1的四周框架固扎在一起。
网状托架4外以多孔缠绕及或悬挂方式敷设生物绳5(参见表1),缠绕在网状托架的外周。按工程所需规格、密度及长度,及种植所需配方装在袋内或带内的无机混合介质6(参见表2)固定放置于网状托架4上,它们就是生态袋或生态棒。
所述景观植物间隔种植于无机混合介质6上。所述水生草本植物芦苇、菖蒲等9种植于单元结构内的四周,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20%。所述水生乔木红树林群落7相邻种植于所述水生草本植物内,排列成若干等面积的矩形框。用两种形态的水生乔木植物间隔或相邻两排种植,以使景观错落有致,更加美观。所述水生乔木红树林群落7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40%。所述水生灌木红树林群落8种植于所述水生乔木植物排列形成的矩形框内,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40%。
所述牵引绳11(参见表3)一端系在单元结构1的固定构件10上,另一端固定于靠近生态浮床岸上的固定定位元件12上。并由生态袋或生态棒6进行围堰(参见表4),铺设于靠近岸边的水面,按规定厚度及造型进行砌筑施工。
实施例1制备的生态浮床效果图见附图1,其俯视图见附图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浮床框架为矩形框架,长宽比例为3:2。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10%;所述水生乔木植物7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45%。所述水生灌木植物8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4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浮床框架为矩形框架,长宽比例为3:1。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0%;所述水生乔木植物7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5%。所述水生灌木植物8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浮床框架为矩形框架,长宽比例为2:1。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25%;所述水生乔木植物7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40%。所述水生灌木植物8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治污染,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并再造景观。能够对水体净化、浑浊泥沙拦截、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构成水循环,实现水体的可持续净化与保护。
2、生物绳与景观植物有机结合,能有效消除机污染,降低氮磷量。
3、无机高性能吸附材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去除含盐离子。
4、以高吸附性能灌乔木红树林群落为主,取代传统的水生草本植物,不仅大大增强了治污效果,而且减少了水生草本植物与枯枝清理的工作量,降低了维护成本
5、多种水生灌乔木红树林群落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使景观错落有致,更加美观,有利景观再造。
表1生物绳设计参数
注:生物绳设计参数,可按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变化而变更
表2无机混合介质设计参数
注:无机混合介质设计参数,可按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变化而变更
表3牵引绳的设计参数
注:牵引绳的设计参数,可按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变化而变更
表4围堰的设计参数
注:围堰的设计参数,可按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变化而变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浮床框架、种植载体和景观植物;
所述浮床框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1),所述多个单元结构(1)相互结合固定;
所述单元结构(1)四周框架由管件组合连接构成;所述单元结构(1)内水平覆设网状托架(4),网状托架(4)与单元结构(1)的四周框架固扎在一起;
网状托架(4)外以缠绕及或悬挂方式敷设生物绳(5);
所述种植载体为放置于网状托架(4)上填装了无机混合介质的袋或带(6);
所述景观植物间隔种植于所述种植载体上,包括水生乔木植物(7)、水生灌木植物(8)和水生草本植物(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的长宽比例为3:1~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框架的长宽比例为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托架(4)的网眼密度为4cm×4cm~20cm×20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绳(5)通过多孔缠绕或/和悬挂方式围绕在网状托架(4)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种植于单元结构(1)内的四周;所述水生乔木植物(7)相邻种植于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形成的边框内,排列成若干矩形框;所述水生灌木植物(8)相邻种植于所述矩形框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草本植物(9)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10%~30%;所述水生乔木植物(7)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0%~45%;所述水生灌木植物(8)种植面积占浮床框架内总面积的30%~45%。
8.如权利要求1~4、6、7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单元结构(1)上的固定构件(10)、牵引绳(11)及定位元件;牵引绳(11)一端系固于生态浮床的固定构件(10),另一端固定于定位元件。
CN201420692156.6U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Active CN204211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92156.6U CN204211545U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92156.6U CN204211545U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1545U true CN204211545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92156.6U Active CN204211545U (zh) 2014-11-18 2014-11-18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15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6065A (zh) * 2016-06-01 2016-08-31 王昱杰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清理装置及简便实施方法
CN106430598A (zh) * 2016-09-26 2017-02-22 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生态护坡
CN108423833A (zh) * 2018-05-17 2018-08-21 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6065A (zh) * 2016-06-01 2016-08-31 王昱杰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清理装置及简便实施方法
CN106430598A (zh) * 2016-09-26 2017-02-22 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生态护坡
CN106430598B (zh) * 2016-09-26 2024-01-30 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生态护坡
CN108423833A (zh) * 2018-05-17 2018-08-21 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4469B (zh) 一种组合式水体栽种植物花卉生态浮床
CN209098314U (zh) 一种可分单元调节高度的组合生态浮床
CN104098187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KR101034132B1 (ko) 물순환 및 조경기능을 갖는 다기능 생태정화 식물섬
CN1272262C (zh) 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景观浮床
JP2008500062A (ja) 超拡大、浮力調整型浮島
CN105645594A (zh) 一种基于生态浮床的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5130001A (zh) 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
CN202099120U (zh)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净化装置
CN101891332B (zh) 一种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设施
CN201029355Y (zh) 网线植物水培浮床
CN108423833A (zh)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及其建造方法
JP2006025783A (ja) 水質浄化植物繁茂用浮島およびその製造設置方法
CN207845273U (zh) 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系统
CN202744387U (zh) 河道无动力生态净化系统
CN110422931A (zh) 河道生态修复系统施工方法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4211545U (zh) 一种水上森林景观的生态浮床
CN208667251U (zh) 自浮式生态景观浮床
CN203700031U (zh) 水生植物培育装置
KR20060002296A (ko) 수질정화용 수초섬
CN211871749U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浮岛
CN203999153U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110204137B (zh) 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尾水处理池及净水器
CN216808322U (zh) 压流式过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0

Address after: No. 58-9, embroidery Creek Road, Wuxi City, Jiangs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vzhiyu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Room 802, Suzhou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eilinlvyuan Ecolo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4125 West 12 floor, K-Park business center, 50 embroidery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China, 1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vzhiyu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125 No. 58-9 embroidery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vzhiyu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