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5949U -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5949U
CN204205949U CN201420688928.9U CN201420688928U CN204205949U CN 204205949 U CN204205949 U CN 204205949U CN 201420688928 U CN201420688928 U CN 201420688928U CN 204205949 U CN204205949 U CN 204205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diode
connects
groun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889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g Shu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g Shu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g Shu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g Shu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889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5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5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5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开关电源MOS管的PWM驱动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的PWM驱动电路包括MOS管、电感、二极管与电阻等;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二极管、光耦合器、电容等。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试安装,使电源转换效率提高,节省能源;过压保护不使产品输出故障扩大,有效保护客户后级电路,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适合于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具体是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带过压保护功能的模块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医疗、灯具、仪器仪表、电力、工控、航空、铁路、公路、船舶、石油化工等环境恶劣相关领域。普通的开关电源在防潮,防水,高温方面远不及模块开关电源,在相对环境恶劣情况下,极易出现故障。模块开关电源,通过特殊封装材料,可达到国际最高防水防尘IP68等级,并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通过驱动电路的改善,加速开关管,提高产品转换效率;带过压保护功能的,减少了产品输出对后级的影响,保护客户后级电路不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包括驱动开关电源MOS管的PWM驱动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的PWM驱动电路:电感L3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1的D端,MOS管Q11的S端通过电阻R42接地,MOS管Q11的G端分别连接电阻R41、二极管D9、三极管Q10的P端,二极管D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0、三极管Q10的N端,三极管Q10的另一P端与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二极管ZD1一端连接+V0端,另一端连接电阻R50,电阻R50的另一端通过电池C41接地,电阻R50的另一端还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光耦合器U5的C端、过压保护电路中的电容C42、瞬变二极管U6的K端,瞬变二极管U6的A端连接GND端,瞬变二极管U6还分别连接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2的另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GND端,电阻R5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WM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电感L4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2的D端,MOS管Q12的S端通过电阻R44接地,MOS管Q12的G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电阻R43,其中二极管D10、电阻R43并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WM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电感L5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5的D端,MOS管Q15的S端通过电阻R48接地,MOS管Q15的S端还与三极管Q14的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与三极管Q14的另一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还通过电阻R49分别连接三极管Q14的N端、三极管Q13的N端,三极管Q13的另一N端接地,三极管Q13的P端分别连接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0,其中电阻R46、电容C40并联连接,且电阻R46、电容C4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7接地,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1。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输入端Vin+连接电感SM062,还通过电感CY1连接G端,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2/C3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4/C5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6/C7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Y2连接G端,且输入端Vin-还接地;电感SM062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电阻R1、电阻R2、共模电感Z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1、二极管DZ1接地,三极管Q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12、电容C13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通过二极管D5、电阻R13、电感Naux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7脚;共模电感Z1的一端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共模电感Z1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两端,且电阻R6的两端通过分别通过电阻R7/R8、二极管D4连接电阻R10,电阻R7/R8、二极管D4并联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6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还通过电容C14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电容C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容C15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容C16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2脚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通过电容C17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通过电阻R15、电容C18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分别连接三极管Q6、电阻R4、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与输入端CNT1连接,三极管Q6与二极管D2共同通过电阻R18、二极管D6、电容C14接地,其中电阻R18、二极管D6并联连接,电阻R4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6脚通过电阻R4分别连接二极管D3、三极管Q2,二极管D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一端、MOS管Q2的栅极,二极管D3还通过电阻R3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容C11接地,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漏极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一端,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外两端中,其中一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7、电阻R19/20、电容C21/C22连接电感T2,电阻R19/20、电容C21/C22串联连接,二极管D7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19/20、电容C21/C22并联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一端接机壳,还通过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二极管D8连接电感T2,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串联连接,二极管D8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21/R22、电容C23/C24并联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29/C30/C31/C32/C33接机壳,电感T2还通过电容CY4连接G端,电感T2还连接电感L2、电阻R28,电感T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34/C35、电容C36/C37/C38/C39、电阻RL接机壳,电感L2还通过电容CY7连接G端,电感L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还通过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分别连接电容C28、电阻R29、二极管U4、电阻R30、电阻R33,其中电阻R31、电阻R32并联连接,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均与+V3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V2端,二极管U4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均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且电阻R29通过电容C27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通过电阻R24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还直接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阻R33均通过电阻R33接机壳;
电容C14还与三极管Q5、过压保护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三极管Q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17、电容C20接地,且还通过电阻R14连接VF端;光电耦合器U2的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另外两端中,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容C26,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电容C26通过电阻R25接机壳,电容C26还通过电阻R26连接输出端,二极管U4的一端接机壳,二极管U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5接机壳;
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4的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4的另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连接三极管Q4的第三端;G端通过电容CY5接机壳,G端还通过电容CY6接机壳,电容CY3的一端接机壳,电容CY3的另一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试安装,使电源转换效率提高,节省能源;过压保护不使产品输出故障扩大,有效保护客户后级电路,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适合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种PWM驱动电路;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PWM驱动电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种PWM驱动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过压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包括驱动开关电源MOS管的PWM驱动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的PWM驱动电路实现电路有三种,分别为图1、图2 与图3。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实现方法包括两种,分别为图4与图5。
1)三种PWM驱动电路
开关电源开关管除栅极驱动功率损耗外,还有由于大电流和大电压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出现造成的传统意义上的开关损耗。为了保证开关损耗最小,这个持续的时间间隔必须尽量的小。而如下三种驱动方式就是加速提高开关管的时间间隔,减少开关损耗,从而达到提高产品效率的目的。
第一种PWM驱动电路:请参阅图1,使用局部pnp关断电路加速开关管时间间隔。电感L3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1的D端,MOS管Q11的S端通过电阻R42接地,MOS管Q11的G端分别连接电阻R41、二极管D9、三极管Q10的P端,二极管D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0、三极管Q10的N端,三极管Q10的另一P端与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在三极管Q10的帮助下,MOS管Q11关断时栅极和源极局部短路。电阻R40限制开关速度,而二极管D9为导通电流提供回路。另外,二极管D9在开始导通时还为三极管Q10的基射结提供保护,防止被反向击穿。
此方案最大的好处是MOS管输入电容的放电峰值电流被限制在最小的可能的回路(两个晶体管的栅源连接和集射连接)中。关断电流不再流入驱动器中,它不会再引起接地反弹问题,而且驱动的功率损耗也会减小1/2。关断三极管的分流包括栅极驱动环形电感、电流采样电阻、和驱动输出阻抗。此外,QOFF从不饱和,这对迅速的开关是十分的重要的。
第二种PWM驱动电路:请参阅图2,电感L4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2的D端,MOS管Q12的S端通过电阻R44接地,MOS管Q12的G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电阻R43,其中二极管D10、电阻R43并联连接。在这个电路中,电阻R43可以调节MOS管Q12的开启速度。在关断期间,反向二极管D10为导通提供回路。
第三种PWM驱动电路,请参阅图3,此方案与图1局部 pnp关断电路方案类似,电感L5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5的D端,MOS管Q15的S端通过电阻R48接地,MOS管Q15的S端还与三极管Q14的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与三极管Q14的另一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还通过电阻R49分别连接三极管Q14的N端、三极管Q13的N端,三极管Q13的另一N端接地,三极管Q13的P端分别连接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0,其中电阻R46、电容C40并联连接,且电阻R46、电容C4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7接地,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1。
三极管栅极放电电流也是被限制在局部的。Npn晶体管比pnp晶体管更靠近地端,这样可以提供一个自给偏压使在加电时MOS管仍为截止的。其中电阻R45限制开关速度,而二极管D11为导通电流提供回路。
2)过压保护的实现
第一种过压保护电路,请参阅图4,二极管ZD1一端连接+V0端,另一端连接电阻R50,电阻R50的另一端通过电池C41接地,电阻R50的另一端还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光耦合器U5的C端、过压保护电路中的电容C42、瞬变二极管U6的K端,瞬变二极管U6的A端连接GND端,瞬变二极管U6还分别连接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2的另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GND端,电阻R5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当输出端过压或者输入端尖峰过电压异常问题出现时,二极管ZD1导通,电压通过电阻R50驱动三极管Q16,使三极管Q16处于放大区或者饱和区状态,将光耦合器U5端电压钳位在0.3-0.7V左右,输出电压波形无法反馈到输入端,电路处于关断状态,输出电压为0V。
第二种过压保护电路,请参阅图5,输入端Vin+连接电感SM062,还通过电感CY1连接G端,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2/C3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4/C5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6/C7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Y2连接G端,且输入端Vin-还接地。电感SM062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电阻R1、电阻R2、共模电感Z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1、二极管DZ1接地,三极管Q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12、电容C13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通过二极管D5、电阻R13、电感Naux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7脚。共模电感Z1的一端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共模电感Z1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两端,且电阻R6的两端通过分别通过电阻R7/R8、二极管D4连接电阻R10,电阻R7/R8、二极管D4并联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6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还通过电容C14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电容C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容C15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容C16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2脚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通过电容C17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通过电阻R15、电容C18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分别连接三极管Q6、电阻R4、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与输入端CNT1连接,三极管Q6与二极管D2共同通过电阻R18、二极管D6、电容C14接地,其中电阻R18、二极管D6并联连接,电阻R4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6脚通过电阻R4分别连接二极管D3、三极管Q2,二极管D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一端、MOS管Q2的栅极,二极管D3还通过电阻R3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容C11接地,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漏极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一端,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外两端中,其中一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7、电阻R19/20、电容C21/C22连接电感T2,电阻R19/20、电容C21/C22串联连接,二极管D7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19/20、电容C21/C22并联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一端接机壳,还通过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二极管D8连接电感T2,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串联连接,二极管D8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21/R22、电容C23/C24并联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29/C30/C31/C32/C33接机壳,电感T2还通过电容CY4连接G端,电感T2还连接电感L2、电阻R28,电感T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34/C35、电容C36/C37/C38/C39、电阻RL接机壳,电感L2还通过电容CY7连接G端,电感L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还通过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分别连接电容C28、电阻R29、二极管U4、电阻R30、电阻R33,其中电阻R31、电阻R32并联连接,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均与+V3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V2端,二极管U4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均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且电阻R29通过电容C27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通过电阻R24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还直接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阻R33均通过电阻R33接机壳。
电容C14还与三极管Q5、过压保护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三极管Q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17、电容C20接地,且还通过电阻R14连接VF端。光电耦合器U2的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另外两端中,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容C26,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电容C26通过电阻R25接机壳,电容C26还通过电阻R26连接输出端,二极管U4的一端接机壳,二极管U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5接机壳。
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4的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4的另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连接三极管Q4的第三端。G端通过电容CY5接机壳,G端还通过电容CY6接机壳,电容CY3的一端接机壳,电容CY3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模块电源过压保护电路及驱动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效果是: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试安装,使电源转换效率提高,节省能源;过压保护不使产品输出故障扩大,有效保护客户后级电路,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适合于批量生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开关电源MOS管的PWM驱动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的PWM驱动电路:电感L3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1的D端,MOS管Q11的S端通过电阻R42接地,MOS管Q11的G端分别连接电阻R41、二极管D9、三极管Q10的P端,二极管D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0、三极管Q10的N端,三极管Q10的另一P端与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二极管ZD1一端连接+V0端,另一端连接电阻R50,电阻R50的另一端通过电池C41接地,电阻R50的另一端还与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光耦合器U5的C端、过压保护电路中的电容C42、瞬变二极管U6的K端,瞬变二极管U6的A端连接GND端,瞬变二极管U6还分别连接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2的另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GND端,电阻R5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2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WM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电感L4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2的D端,MOS管Q12的S端通过电阻R44接地,MOS管Q12的G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电阻R43,其中二极管D10、电阻R43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WM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电感L5的一端连接+Vcc端,另一端连接MOS管Q15的D端,MOS管Q15的S端通过电阻R48接地,MOS管Q15的S端还与三极管Q14的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与三极管Q14的另一P端连接,MOS管Q15的G端还通过电阻R49分别连接三极管Q14的N端、三极管Q13的N端,三极管Q13的另一N端接地,三极管Q13的P端分别连接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40,其中电阻R46、电容C40并联连接,且电阻R46、电容C4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7接地,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一种,具体为:输入端Vin+连接电感SM062,还通过电感CY1连接G端,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2/C3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4/C5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感SM062、电容C6/C7接地;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Y2连接G端,且输入端Vin-还接地;电感SM062的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电阻R1、电阻R2、共模电感Z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一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1、二极管DZ1接地,三极管Q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12、电容C13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通过二极管D5、电阻R13、电感Naux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还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7脚;共模电感Z1的一端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共模电感Z1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两端,且电阻R6的两端通过分别通过电阻R7/R8、二极管D4连接电阻R10,电阻R7/R8、二极管D4并联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6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还通过电容C14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电容C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容C15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容C16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2脚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通过电容C17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通过电阻R15、电容C18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1脚还分别连接三极管Q6、电阻R4、光电耦合器U3,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接地,三极管Q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与输入端CNT1连接,三极管Q6与二极管D2共同通过电阻R18、二极管D6、电容C14接地,其中电阻R18、二极管D6并联连接,电阻R4通过电容C14接地;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6脚通过电阻R4分别连接二极管D3、三极管Q2,二极管D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一端、MOS管Q2的栅极,二极管D3还通过电阻R3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容C11接地,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漏极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一端,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外两端中,其中一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7、电阻R19/20、电容C21/C22连接电感T2,电阻R19/20、电容C21/C22串联连接,二极管D7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19/20、电容C21/C22并联连接;双绕组变压器T1的另一端接机壳,还通过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二极管D8连接电感T2,电阻R21/R22、电容C23/C24串联连接,二极管D8与串联连接的电阻R21/R22、电容C23/C24并联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29/C30/C31/C32/C33接机壳,电感T2还通过电容CY4连接G端,电感T2还连接电感L2、电阻R28,电感T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34/C35、电容C36/C37/C38/C39、电阻RL接机壳,电感L2还通过电容CY7连接G端,电感L2与输出端连接,电感L2还通过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分别连接电容C28、电阻R29、二极管U4、电阻R30、电阻R33,其中电阻R31、电阻R32并联连接,电阻R34、电阻R31、电阻R32均与+V3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V2端,二极管U4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均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且电阻R29通过电容C27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通过电阻R24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一端,电阻R28还直接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阻R33均通过电阻R33接机壳;
电容C14还与三极管Q5、过压保护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三极管Q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17、电容C20接地,且还通过电阻R14连接VF端;光电耦合器U2的一端接地,光电耦合器U2的另外两端中,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二极管U4、电容C26,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电容C26通过电阻R25接机壳,电容C26还通过电阻R26连接输出端,二极管U4的一端接机壳,二极管U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5接机壳;
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3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4的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4脚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4的另一端,电流型控制器UC2843的8脚连接三极管Q4的第三端;G端通过电容CY5接机壳,G端还通过电容CY6接机壳,电容CY3的一端接机壳,电容CY3的另一端接地。
CN201420688928.9U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8928.9U CN204205949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8928.9U CN204205949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5949U true CN204205949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892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949U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59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611A (zh) * 2016-03-11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电压反馈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1030052A (zh) * 2019-12-04 2020-04-1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反电动势保护电路及电机
CN114744867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交错crm模式的pfc升压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611A (zh) * 2016-03-11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电压反馈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1030052A (zh) * 2019-12-04 2020-04-1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反电动势保护电路及电机
CN111030052B (zh) * 2019-12-04 2022-06-1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反电动势保护电路及电机
CN114744867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交错crm模式的pfc升压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554B (zh) 一种具有双重隔离的igbt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CN204205949U (zh) 一种带过压保护功能的高性能模块开关电源
CN103973084A (zh) 一种用于串联谐振大功率igbt模块驱动电路
CN104753327B (zh) 开关电源
CN102891620A (zh) T型三电平igbt驱动电路
CN204442195U (zh) 一种具有驱动保护功能的单相全桥逆变主电路
CN201682411U (zh) 具有短路保护的开关控制电路
CN107347171B (zh) 一种脉宽调制600w+150w(pfc)功放模组
CN204422913U (zh) 一种液晶调光玻璃的驱动电路
CN109982014A (zh) 一种驱动电路及电视机
CN204068781U (zh) 一种变频器
CN206743098U (zh) 一种全隔离型三相可控硅变流器触发电路
CN202918184U (zh) 一种三电平igbt驱动模块
CN208209840U (zh) 一种玩具马达用的可实现快速切换正反转的放大电路
CN107360502B (zh) 一种脉宽调制双1000w(ir2)功放模组
CN103812480B (zh) 一种igbt驱动装置
CN103347330B (zh) 一种led驱动控制电路
CN208094525U (zh) 一种电子开关电路
CN202310188U (zh) 一种led灯的驱动电源
CN101966618B (zh) 一种无电抗器无分流器电流型pwm逆变式焊割电源
CN101783988A (zh) 产生高功率的车用外接扩大机
CN205666809U (zh) Igbt驱动保护电路
CN204082607U (zh) 一种带语音功能的电风扇
CN103532351A (zh) 一种带死区调整的igbt驱动电路
CN213879762U (zh) 一种功放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