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4704U - 薄型键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薄型键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4704U
CN204204704U CN201420580809.1U CN201420580809U CN204204704U CN 204204704 U CN204204704 U CN 204204704U CN 201420580809 U CN201420580809 U CN 201420580809U CN 204204704 U CN204204704 U CN 204204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connecting rod
slight keyboard
keycap
reinforceme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08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欣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808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4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4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47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薄型键盘结构,包括一底板、一键帽及一第一连杆;底板设有多个第一开孔,键帽设置于底板之上,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与键帽,且面对底板一侧设有对应第一开孔的一第一补强部及与第一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一薄形部,第一补强部与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键帽被按压时,第一补强部可下沉于上述第一开孔之一,第一薄形部则位于底板之上。

Description

薄型键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键盘结构,尤指一种薄型键盘结构。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为移动输入装置的重要设备之一。除此之外,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甚至是工业使用的大型机台设备,同样设有键盘等按键机构,以操作上述电子产品与机台设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不断趋向薄型且细腻化的设计,因此按键或键盘亦需配合进行薄化的设计。随着整体尺寸的小型化,设置于笔记型电脑上或可与平板电脑搭配使用的键盘尺寸亦有小型化且便于携带的需求。
由于现有剪刀脚机构通常是薄型化键盘采取的设计之一,在此设计中,唯有活动件结构(即活动式外剪刀)尚未达到最薄化设计。基此,在目前键盘结构的零组件中几乎已达到薄型且细腻设计的情况下,如何再进一步设计并改进,乃是相关业者亟需努力且突破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剪刀脚机构最薄且最轻化的薄型键盘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键盘结构,包括:一底板,设有多个第一开孔;一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以及一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且面对该底板一侧设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一第一补强部及与该第一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一薄形部,该第一补强部与该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其中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补强部可下沉于该些第一开孔之一,该第一薄形部则位于该底板之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补强部为多个第一凸块,该第一薄形部 为多个第一凹槽,该底板还具有多个连接肋,任两相邻的该连接肋形成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一凸块可沉入相应的各该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一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及一弹性体,该薄膜电路板设置在该底板之上,该薄膜电路板相对该些第一开孔设有多个第二开孔,该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用来提供该键帽复位弹力。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各该底板具有一厚度,该高度差大于或等于该厚度。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成对且彼此对称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数量为三个或单数以上,且呈放射状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包含一第二补强部及与该第二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二薄形部,该第二补强部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该第二薄型部则位于该连接肋之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二补强部为多个第二凸块,该第二薄形部为多个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凸块可沉入该些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二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设有二异型轴,该第二连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二异型轴孔,每一该异型轴孔供容置每一该异型轴。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底板包含二第一枢接部及二第一滑动部,该键帽内表面则包含二第二枢接部及二第二滑动部,该第一连杆设有二第一枢接轴及二第一滑动轴,该第二连杆则设有二第二枢接轴及二第二滑动轴,该第一连杆的各该第一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枢接部,且各该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枢接部,且各该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滑动部。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杆的各第一滑动轴及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分别具有一第一轴体及一第二轴体,各该第一轴体与各该第二轴体成偏心设置,且各该第一轴体可部分的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二轴 体抵触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各该异型轴包含一轴体及连接该轴体且彼此对称的二凸部,各该异型轴孔包含一轴孔及连通该轴孔且彼此对称的二凹部,各该凹部尺寸大于各该凸部尺寸,使各该凸部受限制地于各该凹部旋转。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凹部壁面另具有彼此相连接且对应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每一该异型轴的各该凸部从该第一接触面旋转移动到该第二接触面,以形成一预定角度。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预定角度介于2~5度之间。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底板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直立地凸出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该第二开口,用以定位该薄膜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型剪刀脚组件具有多个补强部及多个薄型部,使各补强部沉入底板相应的第一开孔中,同时使各薄型部贴近相应的连接肋,如此使键盘结构设计上呈现最薄且轻化。此外,交叉型剪刀脚组件中具有对称式的异型轴与异型轴孔的配合,限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在一小角度范围内旋转,同样可达到薄型化结构的诉求。再者,第一连杆的第一滑动轴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滑动轴更分别区分为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由于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采偏心(非同轴心)设计,各第二轴体可滑动地与底板接触,各第一轴体则可部分地沉入第一开孔,也有助于键盘结构最薄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尚未按压而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按压后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绘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绘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8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的第一滑动轴的局部立体图;
图10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杆的第二滑动轴的局部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底板                    12第一开孔
14连接肋                  16第一枢接部
18第一滑动部              19定位部
20键帽                    22第二枢接部
24第二滑动部              30第一连杆
30a第一补强部             30b第一凸块
30c第一薄型部             30d第一凹槽
30e第一枢接轴             30f第一滑动轴
30g、50g第一轴体          30h、50h第二轴体
32异型轴                  34轴体
36凸部                    50第二连杆
50a第二补强部             50b第二凸块
50c第二薄型部             50d第二凹槽
50e第二枢接轴             50f第二滑动轴
52异型轴孔                54轴孔
56凹部                    56a第一接触面
56b第二接触面             60薄膜电路板
62第二开孔                70弹性体
D 厚度                    L 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有提及数量或其类似者,除非另作说明,否则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畴应不受其数量或其类似者的限制。此处揭露的特定细节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应当作申请专利范围的基础,以及当作一代表性基础来教示习于此艺者使其等得以事实上任何适当的方式各式各样地利用本实用新型,包括利用此处揭露的各种特征与此处可能未明白揭露者的组合。另外,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方向用语,例如: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为绘示本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结构的分解及部分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键盘结构,包括一底板10、一键帽20及一第一连杆30。底板10设有多个第一开孔12。键帽20设置于底板10之上。第一连杆30则设置于底板10与键帽20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10与键帽20。第一连杆30面对底板10一侧设有对应第一开孔12的一第一补强部30a及与第一补强部30a相邻接的一第一薄形部30c。第一补强部30a与第一薄形部30c具有一高度差L(如图3所示)。
如图1所示,第一补强部30a实质上为多个第一凸块30b,第一薄形部30c实质上为多个第一凹槽30d。换言之,呈矩形框体的第一连杆30的四边框上分别设有数量不等的第一凸块30b或第一凹槽30d,根据连接肋14设计状况而改变。底板10更具有多个连接肋14,任两相邻的连接肋14形成上述第一开孔12。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连接肋14数量较佳为三个或单数以上,且呈放射状地分布于底板10上。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连接肋14亦可成对且彼此对称地分布于底板10上,可根据需要而改变。此外,第一连杆30的各第一凸块30b可沉入相应的各第一开孔12中,各第一凹槽30d则可贴近相应的各连接肋14。此结构容后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第二连杆50、一薄膜电路板60及一弹性体70。薄膜电路板60设置在底板10之上,薄膜电路板60相对上述第一开孔12设有多个第二开孔62。弹性体70设置于键帽20与薄膜电路板60之间,用来提供键帽20复位弹力。第二连杆50与第一连杆30共构成一交叉型剪刀脚组件(未标示),且与第一连杆30同样为一矩形框体。第二连杆50包含一第二补强部50a及与第二补强部50a相邻接的一第二薄形部50c。第二补强部50a可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孔12,第二薄型部50c则可位于连接肋14之上。基此本实施例中的每一第一/第二补强部30a/50a及每一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使各第一/第二补强部30a/50a沉入底板10相应的第一开孔12中,同时使各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贴近相应的连接肋14,如此使键盘结构呈现最薄且轻化的设计。
请一并参考图1所示,第二补强部50a实质上为多个第二凸块50b,第二薄形部50c实质上为多个第二凹槽50d。各第二凸块50b可沉入各第一开孔12中,各第二凹槽50d则贴近相应的各连接肋14上。也就是说,第二连杆50的四边框上分别设有数量不等的第二凸块50b或第二凹槽50d,根据底板10连接肋14的设计状况而改变。进一步地,各第二凹槽50d实质上是抵触于具有连接肋14的薄 膜电路板60上。
第一连杆30较佳设置于第二连杆50的内侧以共构成交叉型剪刀脚组件。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连杆30两外侧分别设有二异型轴32,第二连杆50两内侧分别形成有二异型轴孔52。每一异型轴孔52供容置每一异型轴32,使第一连杆30可相对第二连杆50旋转。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所示,为分别绘示图3及图4的局部放大图。各异型轴32包含一轴体34及连接轴体34且彼此对称的二凸部36。各异型轴孔52包含一轴孔54及连通轴孔54且彼此对称的二凹部56。各凹部56尺寸大于各凸部36尺寸,使各凸部36以轴体34为轴心且受限制地于各凹部56旋转。
此外,每一凹部56的壁面另具有彼此相连接且对应的一第一接触面56a及一第二接触面56b。每一异型轴32的各凸部36从第一接触面56a旋转移动到第二接触面56b,以形成一预定角度(图未标示)。在此所述的预定角度介于2~5度之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称式的异型轴32与异型轴孔56的配合,限制第一连杆30与第二连杆50在一小角度范围内旋转,同样可达到薄型化结构的诉求。
以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结构的详细作动说明。如图1所示,底板10还包含二第一枢接部16及二第一滑动部18,键帽20内表面则包含二第二枢接部22及二第二滑动部24。第一连杆30设有二第一枢接轴30e及二第一滑动轴30f,第二连杆50则设有二第二枢接轴50e及二第二滑动轴50f。第一连杆30的各第一枢接轴30e可转动地枢接于键帽20的各第二枢接部22,且各第一滑动轴30f可滑动地卡合底板10的各第一滑动部18。第二连杆50的各第二枢接轴50e可转动地枢接于底板10的第一枢接部16,且各第二滑动轴50f可滑动地卡合键帽20的第二滑动部24(如图3及图4所示)。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所示,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尚未按压而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及按压后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当键帽20尚未被按压时,弹性体70提供一回复力使第一连杆30与第二连杆50均复位至第一位置(上始点,未标示)。如图4所示,当键帽20被按压时,第一连杆30及第二连杆50均位于第二位置(下终点,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补强部50a可下沉于上述第一开孔12之一,第二薄形部50c则位于底板10的连接肋14(可抵触薄膜电路板60)上。换言之,第二凸块50b可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孔12中,第二凹槽50d则可贴近相应的连接肋14。
同理,请同时参考图7及图8所示,第一补强部30a可下沉于第一开孔12之一,第一薄形部30c则位于底板10的连接肋14(可抵触薄膜电路板60)上。换言之,第一凸块30b可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孔12中,第一凹槽30d则可贴近相应的连接肋14。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所示,须强调的是,由于底板10的厚度D远小于每一第一/第二补强部30a/50a与每一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的高度差L,亦即高度差L大于(或等于)厚度D。因此通过各第一/第二凸块30b/50b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口12(但不越过底板10之外),各第一/第二凹槽30d/50d贴近相应的连接肋14,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呈现最薄且轻化的设计。
如图9所示,当第一连杆30的第一滑动轴30f可滑动的卡合底板10的第一滑动部18时,可确保第一连杆30与底板10间相互位置正确。此外,第一连杆30的第一滑动轴30f更区分为第一轴体30g与第二轴体30h,其中第一轴体30g与第二轴体30h采偏心(非同轴心)设计。如图所示,当第一滑动轴30f相对第一滑动部18旋转时,第二轴体30h可滑动地与底板10接触,第一轴体30g则可部分地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孔12。因此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本实用新型最薄化的效果。
同理,如图10所示,当第二连杆50的第二枢接轴50e可转动的枢接底板10的第一枢接部16时,除可确保第二连杆50与底板10间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外。具有第一轴体50g的第二枢接轴50e,可部分地沉入相应的第一开孔12。第二轴体50h则可滑动地与底板10接触。因此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本实用新型最薄化的效果。
最后,如图1及图10所示,底板10还设有一对定位部19,每一定位部19相对各第一枢接部16及各第一滑动部18,直立地凸出于薄膜电路板60的第二开口62,用以定位薄膜电路板60。
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后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Claims (15)

1.一种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设有多个第一开孔;
一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以及
一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且面对该底板一侧设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一第一补强部及与该第一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一薄形部,该第一补强部与该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
其中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补强部可下沉于该些第一开孔之一,该第一薄形部则位于该底板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补强部为多个第一凸块,该第一薄形部为多个第一凹槽,该底板还具有多个连接肋,任两相邻的该连接肋形成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一凸块可沉入相应的各该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一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及一弹性体,该薄膜电路板设置在该底板之上,该薄膜电路板相对该些第一开孔设有多个第二开孔,该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用来提供该键帽复位弹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底板具有一厚度,该高度差大于或等于该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成对且彼此对称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数量为三个或单数以上,且呈放射状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包含一第二补强部及与该第二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二薄形部,该第二补强部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该第二薄型部则位于该连接肋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补强部为多个第二凸块,该第二薄形部为多个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凸块可沉入该些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二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设有二异型轴,该第二连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二异型轴孔,每一该异型轴孔供容置每一该异型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包含二第一枢接部及二第一滑动部,该键帽内表面则包含二第二枢接部及二第二滑动部,该第一连杆设有二第一枢接轴及二第一滑动轴,该第二连杆则设有二第二枢接轴及二第二滑动轴,该第一连杆的各该第一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枢接部,且各该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枢接部,且各该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滑动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连杆的各第一滑动轴及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分别具有一第一轴体及一第二轴体,各该第一轴体与各该第二轴体成偏心设置,且各该第一轴体可部分的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二轴体抵触于该底板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异型轴包含一轴体及连接该轴体且彼此对称的二凸部,各该异型轴孔包含一轴孔及连通该轴孔且彼此对称的二凹部,各该凹部尺寸大于各该凸部尺寸,使各该凸部受限制地于各该凹部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凹部壁面另具有彼此相连接且对应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每一该异型轴的各该凸部从该第一接触面旋转移动到该第二接触面,以形成一预定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预定角度介于2~5度之间。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直立地凸出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该第二开口,用以定位该薄膜电路板。
CN201420580809.1U 2014-10-09 2014-10-09 薄型键盘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4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0809.1U CN204204704U (zh) 2014-10-09 2014-10-09 薄型键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0809.1U CN204204704U (zh) 2014-10-09 2014-10-09 薄型键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4704U true CN204204704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080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4704U (zh) 2014-10-09 2014-10-09 薄型键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47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6944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6944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11986944B (zh) * 2019-05-21 2023-02-28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55813U (zh) 按键模块及键盘
US2019019655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851728B (zh) 剪刀脚键盘的按键结构
US8908362B2 (en) Foldable keyboard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TW201433249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可動鍵盤格架
JP6107556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20120250238A1 (en) Computer desk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display
US11545317B2 (en) Folded key stabilizer
CN204206237U (zh) 一种带有键盘的转轴式手机保护外壳
CN204204704U (zh) 薄型键盘结构
CN105739619A (zh) 电子设备
CN103681051A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CN206339954U (zh) 触控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02810421B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205003588U (zh) 一种干电池平板电脑
CN201130987Y (zh) 一种新型移动终端
CN204293879U (zh) 一种模拟鼠标操作的玩具电脑
CN202977257U (zh) 一种无卡脚剪刀脚的计算机按键
CN205450893U (zh) 电子设备
CN202487463U (zh) 防止键帽脱落的键盘
CN103325604A (zh)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TWM498957U (zh) 薄型鍵盤結構
CN202995544U (zh) 平板装置用辅助装置
US92858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