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3919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3919U
CN204203919U CN201420579791.3U CN201420579791U CN204203919U CN 204203919 U CN204203919 U CN 204203919U CN 201420579791 U CN201420579791 U CN 201420579791U CN 204203919 U CN204203919 U CN 204203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layer
reprinting
substrate
contact panel
mask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97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毅中
苏富榆
李文娟
张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5797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3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3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3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遮蔽结构。基板具有可视区及非可视区。遮蔽结构设置于基板上的非可视区。遮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及一第一补印遮蔽层。第一遮蔽层设置于基板上。第二遮蔽层远离可视区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二遮蔽层的面积小于第一遮蔽层的面积。第一补印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共平面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一补印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与第二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藉由第一补印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使遮蔽结构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带遮蔽结构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信息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超轻薄笔电、及卫星导航等。除了一般以键盘或鼠标输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触控式技术来操控信息设备是一种相当直觉且受欢迎的操控方式。其中,触控显示设备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输入操作接口,使得任何年龄层的使用者都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选取或操控信息设备,因此也愈来愈受市场所喜爱。
触控显示设备具有可视区与可视区以外的非可视区,非可视区俗称边框,其设置有油墨层,可遮蔽触控显示设备内部的一些电子组件,使触控显示设备较为美观。虽然目前触控显示设备的边框多以黑色油墨为主,但由于白色向来给人简单、纯洁的质感而深受大众喜爱,因此部分业者已将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设计为白色。
当边框使用浅色的油墨(如白色)为主色时,由于浅色油墨的遮光性较差,通常是印制多层堆栈的油墨以提高遮光性,但是多层堆栈的油墨之间因印刷公差的让位,外观上将会呈现色差,视觉上较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遮蔽结构。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相邻于可视区的非可视区。遮蔽结构设置于基板上的非可视区。遮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及一第一补印遮蔽层。第一遮蔽层设置于基板上。第二遮蔽层远离可视区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二遮蔽层的面积小于第一遮蔽层的面积。第一补印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共平面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第一补印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与第二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可位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第二遮蔽层、及第一补印遮蔽层的材料可为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遮蔽结构的颜色可为白色。
在一实施例中,遮蔽结构可更包括一第三遮蔽层及一第二补印遮蔽层。第三遮蔽层远离可视区地设置于第二遮蔽层上。第三遮蔽层的面积小于第二遮蔽层的面积。第二补印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与第三遮蔽层上远离基板的表面可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补印遮蔽层覆盖于第一补印遮蔽层上及第二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三遮蔽层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与第二补印遮蔽层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一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基板上的可视区。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层可更延伸设置于非可视区上,并穿设于遮蔽结构。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藉由第一补印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使遮蔽结构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1B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剖面图。
图2为凹版印刷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
图4A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4B为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触控面板1可应用于触控装置或触控显示设备,例如是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或穿戴式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包括一基板11以及一遮蔽结构12。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主要是用来说明遮蔽结构12的设计,因此有关触控面板1的其他相关部件,例如导电层、导线层等,本实施例就不加以绘制及描述。
基板11具有一可视区111及一非可视区112,其中非可视区112相邻于可视区111,例如是环绕可视区111,或是位于可视区11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是以非可视区112环绕可视区111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基板11可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蓝宝石基板、或偏光片,于此是以玻璃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可视区111为触控面板1与一显示面板配合应用时呈现画面的区域。非可视区112为设置遮蔽结构12的区域,以遮蔽触控面板1的导线、电路板、或其他电子组件而具有美观的功能。
遮蔽结构12设置于基板11上的非可视区112。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结构12包括一第一遮蔽层121、一第二遮蔽层122及一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第一遮蔽层121设置于基板11上,第二遮蔽层122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相对于基板11的另一侧,也就是第一遮蔽层121介于基板11与第二遮蔽层122之间。其中,因制程公差的因素,使得第二遮蔽层122的面积相对小于第一遮蔽层121的面积,并且在设计上为了避免制程因素影响可视区111的外观,第二遮蔽层122是远离可视区111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如此一来,第一遮蔽层121上靠近可视区111的部分便会因第二遮蔽层122的让位因素而形成段差。
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共平面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且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与第二遮蔽层122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换句话说,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的厚度相同。如此一来,藉由设置与第二遮蔽层122相同厚度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使得第一补印遮蔽层123可消除上述段差。如此一来,遮蔽结构12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具体而言,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设置可藉由凹版印刷(gravure)技术来实现。请参照图1B及图2所示,图2为凹版印刷设备的侧视示意图,用来说明凹版印刷的制程流程。凹版印刷设备2可包括一转印模块21及一供应模块22。转印模块21可为滚筒,而供应模块22提供遮蔽材料M至转印模块21。在本实施例中,供应模块22为具有凹刻图案的滚筒(gravure cylinder),其中凹刻图案是以蚀刻或电镀等方式,根据欲印制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厚度或范围而形成于滚筒表面上。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供应模块22可为具有凹刻图案的平板(gravure plate)。此外,本实施例的凹版印刷设备2更包括一承载台23,其承载已形成有第一遮蔽层121及第二遮蔽层122的基板11以进行印刷制程。
在进行凹版印刷时,先将遮蔽材料M均匀地覆墨在供应模块22的凹刻图案内,使得凹刻图案的凹槽221里填满遮蔽材料M,然后将凹刻图案以外多余的遮蔽材料M刮除,此时仅有凹刻图案的凹槽221内填有遮蔽材料M。接着,转印模块21与供应模块22藉由彼此相对运动而接触,本实施例是以转印模块21进行顺时针转动,而供应模块22进行逆时针转动的相对运动方式来将遮蔽材料M自凹槽221黏附至转印模块21上。再者,转印模块21与基板11藉由彼此相对运动而接触,于此是以转印模块21继续进行顺时针转动,而基板11藉由承载台23的平移输送而往转印模块21方向平移的相对运动方式来转印遮蔽材料M至基板11上欲设置的位置。如此一来,本实施例藉由凹版印刷技术而将遮蔽材料M印刷于第一遮蔽层121上以形成图1B所示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
此外,为将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精准地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122处,凹版印刷设备2可配置有CCD(Charge-coupled Device)对位系统(图未示),以实现精准对位。另外,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厚度可藉由调整凹槽221的深度而改变,例如较深的凹槽221即形成较厚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
此外,遮蔽结构12的材料可为浅色的油墨或光阻,例如为白色,而第一遮蔽层121、第二遮蔽层122及第一补印遮蔽层123的材料可为相同或相近。
请继续参照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印遮蔽层123可位于第一遮蔽层121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122处。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遮蔽层122的总面积大致等于第一遮蔽层121的面积,可使遮蔽结构12整体的遮光性更趋一致。
图3为图1A所示线段A-A的另一态样的剖面图。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相较于图1B之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遮蔽结构12更包括一第三遮蔽层124及一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其中,第三遮蔽层124同样因为制程因素,第三遮蔽层124的面积相对小于第二遮蔽层122的面积,并且第三遮蔽层124是设计远离可视区111地设置于第二遮蔽层122上。此时第一遮蔽层121、第二遮蔽层122与第三遮蔽层124在邻近可视区111处形成阶梯状段差。于此,第二补印遮蔽层125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与第三遮蔽层124上远离基板1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也就是第二补印遮蔽层125与第三遮蔽层124的厚度相同。藉由设置与第三遮蔽层124相同厚度的第二补印遮蔽层125于第二遮蔽层122上,使得遮蔽结构12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类似地,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可覆盖于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上及第二遮蔽层122上未设置第三遮蔽层124处,可使遮蔽结构12整体的遮光性更趋一致。
在实施上,第二补印遮蔽层125也可藉由凹版印刷技术形成,其制程方式可参照上述,于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可为一体成型的单一结构。制程上,遮蔽结构12是在基板11上依序形成第一遮蔽层121、第二遮蔽层122、第三遮蔽层124、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以及第二补印遮蔽层125。由于在形成第一遮蔽层121、第二遮蔽层122及第三遮蔽层124之后,于邻近可视区111处具有段差,因此藉由凹版印刷技术将遮蔽材料设置于段差处而形成第一补印遮蔽层123及第二补印遮蔽层125,以消除段差而使遮蔽结构12整体的遮光性一致。于此,第一补印遮蔽层123与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可分别经由二道印刷工艺形成,也可经由一道印刷工艺而一体成型。
图4A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A所示,触控面板1a的遮蔽结构12与图1B所示大致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a更包括一承载基板S及一导电层13。承载基板S与基板11相对设置,并位于基板11设置遮蔽结构12的相同一侧,也就是遮蔽结构12位于基板11与承载基板S之间。导电层13设置于承载基板S上朝向基板11的一侧。导电层13可由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形式来呈现。金属奈米导线可例如为奈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NW)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而透明导电膜可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掺氟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掺铝氧化锌(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AZO)、掺镓氧化锌(gallium dopedzinc oxide,GZO)或石墨烯(graphene)。此外,可于导电层13上设置一保护层(图未示),其为绝缘材质,并可避免导电层13的透明导电膜或金属被氧化。另外,触控面板1a可更包括一导线层T,其设置于遮蔽结构12上相对于基板11的另一侧,并电性连结导电层13,以将导电层13的感应讯号传送至电路板(图未示)作后续处理。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a的遮蔽结构12也可包括第三遮蔽层124及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其叙述可参照图3的对应段落所述。
图4B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b的导电层13a是设置于基板11上的可视区111,而与图4A所示设置于承载基板S的实施方式不相同。于此,基板11是经强化过后的板材,并且触控面板1b采用单片式玻璃触控面板技术(one glass solution,OGS),可省去上述的承载基板S,进而降低成本,并可减少触控面板1b的厚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13a更延伸设置于非可视区112上,并穿设于遮蔽结构12。进一步而言,在制作遮蔽结构12时,先于基板11形成第一遮蔽层121及第二遮蔽层122,再形成导电层13a于基板11上的可视区111,并且导电层13a更延伸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及第二遮蔽层122上,接着形成第一补印遮蔽层123,最后形成导线层T于遮蔽结构12上(例如是第二遮蔽层122上),其中导线层T电性连接导电层13a。如此一来,本实施例藉由第一补印遮蔽层123设置于第一遮蔽层121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122处,使得遮蔽结构12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并且导电层13a设置于基板11上而非设置于另一承载基板,因此可减少触控面板1b的厚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b的遮蔽结构12也可包括第三遮蔽层124及第二补印遮蔽层125,其叙述可参照图3的对应段落所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3a可不穿设于遮蔽结构12,而是自基板11延伸设置于遮蔽结构12的上方,也就是导电层13a的制程顺序是在遮蔽结构12形成之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藉由第一补印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第二遮蔽层处,使遮蔽结构整体的厚度及遮光性大致相同,外观呈现整齐且一致的颜色,而不致有习知的遮蔽结构让位明显产生色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相邻于所述可视区的非可视区;以及 
一遮蔽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非可视区,所述遮蔽结构包括: 
一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第二遮蔽层,远离所述可视区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遮蔽层上,且所述第二遮蔽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遮蔽层的面积;及 
一第一补印遮蔽层,与所述第二遮蔽层共平面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遮蔽层上,且所述第一补印遮蔽层上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遮蔽层上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印遮蔽层位于所述第一遮蔽层上未设置所述第二遮蔽层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二遮蔽层、及所述第一补印遮蔽层的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的颜色为白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更包括一第三遮蔽层及一第二补印遮蔽层,所述第三遮蔽层远离所述可视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遮蔽层上,所述第三遮蔽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遮蔽层的面积,所述第二补印遮蔽层上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三遮蔽层上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印遮蔽层覆盖于所述第一补印遮蔽层上及所述第二遮蔽层上未设置所述第三遮蔽层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印遮蔽层与所述第二补印遮蔽层为一体成型的单一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导电层,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可视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更延伸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上,并穿设于所述遮蔽结构。 
CN201420579791.3U 2014-10-09 2014-10-09 触控面板 Active CN204203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9791.3U CN204203919U (zh) 2014-10-09 2014-10-09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9791.3U CN204203919U (zh) 2014-10-09 2014-10-09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3919U true CN204203919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9791.3U Active CN204203919U (zh) 2014-10-09 2014-10-09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39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2543A (zh) * 2015-07-14 2015-11-04 山东华芯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摸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57353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3533A (zh) * 2014-10-09 2016-05-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573533B (zh) * 2014-10-09 2021-03-1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022543A (zh) * 2015-07-14 2015-11-04 山东华芯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摸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780B (zh) 输入装置
US10572079B2 (en) Touch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629177A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CN207037545U (zh) 一种侧按键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2830873B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09815U (zh) 触控显示设备
US2017024254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3034356A (zh) 触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615358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8475557A (zh) 透明电极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204203919U (zh) 触控面板
CN103677385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54A (zh) 一种二屏合一ogs触摸屏边框处可视导线遮盖方法
CN102736808A (zh)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86885U (zh) 一种柔性可弯折ctp和电子设备
CN103699287A (zh) 一种单片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203909741U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203982347U (zh) 触控面板
CN105573533A (zh) 触控面板
CN103336642A (zh) 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204203916U (zh) 保护盖板及触控面板
US9532450B2 (en) Lowering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a conductive layer
CN20637935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5302228U (zh) 一种柔性电子墨水触控显示屏
KR20150019058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