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2941U -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2941U
CN204202941U CN201420631050.5U CN201420631050U CN204202941U CN 204202941 U CN204202941 U CN 204202941U CN 201420631050 U CN201420631050 U CN 201420631050U CN 204202941 U CN204202941 U CN 204202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ipe
pipe
radgas
monitoring
described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10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宏
王鹏
郝建富
张志刚
李如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Coal Gasification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Coal Gasification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Coal Gasification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310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2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2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2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的测气孔中,包括置放在所述测气孔中的定位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底部的定位罩杯,所述定位罩杯的顶部设有气体吸附器,所述定位管内还设有沿所述定位罩杯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内管,所述内管的顶部设有受力时使所述内管向下运动的内管管帽。当所述内管管帽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挤压所述内管使所述内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所述内管缩回到所述定位管内,导致所述定位管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效避免了所述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可能被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放射性物质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来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放射性气体的监测常在野外操作,由于对放射性气体的监测可以探寻铀钍矿床、石油的分布、预报地震,如目前对于氡气的监测方法是在野外利用活性炭测试氡气,一般现有的测氡装置用来吸附氡气的活性炭设置在地表下的测氡孔中,所述测氡孔顶部铺一张塑料布并用土覆盖,埋藏一段时间后,从地下取出所述活性炭后就可以送往实验室进行测量。但是每次从测氡装置中取样后,由于雨、雪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必须清理所述测氡孔,否则不利用下次测试,而清理工作较复杂,不利于重复、长期有效的进行地下氡气监测。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文献(CN202770673U)公开了一种测氡装置,包括定位罩杯、氡吸附器、定位管、定位管帽;其中定位罩杯的外周面呈上窄下宽截锥体形状,定位罩杯套设在定位管内,且二者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在定位罩杯外周壁和定位管内周壁之间存在容物空间;定位管还由定位管帽盖封,氡吸附器架设在定位罩杯较窄的一端。上述文献中所述定位罩杯不易倾倒,从而提高了测量氡气的准确性,而且操作简单,便于维护,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所述定位管帽裸露在地面上,而在野外不可避免的有车辆通过,那么所述车辆的碾压就会导致上述定位管帽的变形,从而直接导致采样数据准确度的下降,严重时所述测氡装置都会遭到损坏,使监测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有破损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即使受到外力的作用也不会破损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的测气孔中,包括置放在所述测气孔中的定位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管底部的定位罩杯,所述定位罩杯的顶部设有气体吸附器,所述定位管内还设有沿所述定位罩杯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内管,所述内管的顶部设有受力时使所述内管向下运动的内管管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通过伸缩装置沿所述定位罩杯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管外壁上的若干个伸缩簧,所述伸缩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管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内管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管顶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所述伸缩簧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管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固定所述伸缩簧另一端的第二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罩杯包括外周面呈圆台体的定位部和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且外周面呈圆柱体的固定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底端外径与所述定位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定位部的顶部外径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均与所述内管的内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安装所述气体吸附器的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管帽通过卡套固定在所述内管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套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径上且所述卡套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卡套上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底部设有沿所述内管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中,所述内管管帽设置在地面上,当所述内管管帽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挤压所述内管使所述内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所述内管缩回到所述定位管内,导致所述定位管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效避免了所述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可能被损坏的问题;而在外力作用消失后,所述内管管帽会自动弹回,从而可以继续监测放射性气体,不但有利于整个监测装置的可持续循环利用,而且也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的测气孔中,包括置放在所述测气孔中的定位管1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管1底部的定位罩杯2,所述定位罩杯2的顶部设有气体吸附器3,所述定位管1内还设有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内管4,所述内管4的顶部设有受力时使所述内管4向下运动的内管管帽5。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所述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的测气孔中,包括定位管1和位于所述定位管1内的定位罩杯2,所述气体吸附器3设于所述定位罩杯2上,用于吸附放射性气体,所述定位管1内还设有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内管4,且使所述气体吸附器3位于所述内管4内,所述内管4的顶部设有使所述内管4向下运动的内管管帽5。所述内管管帽5设置在地面上,当所述内管管帽5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挤压所述内管4使所述内管4向下运动,从而使所述内管4缩回到所述定位管1内,导致所述定位管1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效避免了所述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可能被损坏的问题;而在外力作用消失后,所述内管管帽5会自动弹回,从而可以继续监测放射性气体,不但有利于整个监测装置的可持续循环利用,而且也能节约成本。
所述内管4通过伸缩装置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具体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管4外壁上的若干个伸缩簧6,所述伸缩簧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管1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底部,从而保证了所述内管4可以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内管4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所述伸缩簧6是立式板条簧。
为了将若干个所述伸缩簧6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外壁和定位管1的内壁之间,所述定位管1顶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所述伸缩簧6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管4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固定所述伸缩簧6另一端的第二凹槽。每个所述伸缩簧6的两端分别设有钩部,通过所述钩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完成所述伸缩簧6的固定。为了保证所述内管4上、下往复运动时的稳定性,沿所述内管4的外壁均匀分布4个所述伸缩簧6,且距离所述内管4底端的4cm处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定位罩杯2包括外周面呈圆台体的定位部21和与所述定位部21相连接且外周面呈圆柱体的固定部22。所述定位罩杯2套设在所述定位管1内,所述定位部21的底端外径与所述定位管1的内径相同,所述定位部21的底部沿圆周面设有凸缘,所述定位管1的一个端口的端面压放在所述凸缘上,在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胶水形成胶接,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定位罩杯2和所述定位管1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所述固定部22与所述定位部21光滑衔接,所述定位部21的顶部外径和所述固定部22的外径均与所述内管4的内径相同,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内管4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在所述固定部22的外壁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固定部22上设有安装所述气体吸附器3的安装孔23,所述安装孔23内装设有所述气体吸附器3,所述安装孔23与所述定位部21的通孔相通,从而可使所述气体吸附器3不断吸附来自地下的放射性气体,所述气体吸附器3的顶部外径与所述固定部22的外径相同,所述气体吸附器3的底部直径与所述安装孔23的直径相同,从而保证了所述气体吸附器3始终在所述内管4内。
为了使所述内管管帽5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挤压所述内管4并使所述内管4向下运动,所述内管管帽5通过卡套7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顶部,所述内管管帽5内部设有螺丝扣,通过所述螺丝扣将所述内管管帽5固定在所述卡套7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套7是指管箍,所述卡套7套设在所述内管4外径上且所述卡套7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81,所述第一密封圈81设置在所述定位管1的顶部,所述卡套7上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81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距离所述定位管1顶部下端2cm处,所述第一卡槽将所述第一密封圈81固定在所述卡套7的外壁上,且随所述卡套7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内管管帽5通过所述卡套7和所述第一密封圈81盖住所述定位管1,从而使整个装置密闭良好,测试时,用土填满所述定位管1和所述测气孔之间的间隙,从而可降低所述测气孔的表层覆盖物的变化以及气象的变化对所述测气孔中气体分布的影响,提高整个装置的防水性、密闭性以及抗干扰性。
由于本装置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内管4会缩回到所述定位管1内,而在外力作用消失后,所述内管管帽5自动弹回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卡套7和套设在所述卡套7上的第一密封圈81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所述伸缩簧6在拉动所述内管4向上运动时所述内管4左右晃动的问题,从而起到固定所述内管4和密封整个装置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内管4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内管4的底部设有沿所述内管4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密封圈82,在所述内管4的底部设有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82的相应第二卡槽,具体地,在距离所述内管4底部的2cm处设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将所述第二密封圈82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外壁上,且随所述内管4的运动而运动。
当整个装置安装在所述地下的测气孔中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若有外力作用下压所述内管管帽5和所述卡套7,所述内管4沿所述固定部22的外壁向下运动,同时所述伸缩簧6被拉伸,直至所述定位管1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在外力消失后,在所述伸缩簧6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内管4沿所述固定部22的外壁向上运动,直至所述内管管帽5和所述卡套7再次位于地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吸附器3可以用来吸附氡气,但是不限于该气体,其他放射性气体也可以吸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中,所述内管管帽设置在地面上,当所述内管管帽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挤压所述内管使所述内管向下运动,从而使所述内管缩回到所述定位管内,导致所述定位管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效避免了所述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可能被损坏的风险;而在外力作用消失后,所述内管管帽会自动弹回,从而可以继续监测放射性气体,不但有利于整个监测装置的可持续循环利用,而且也能节约成本。
2.在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管帽通过所述卡套和所述第一密封圈盖住所述定位管,有效的保证了所述伸缩簧在拉动所述内管向上运动时所述内管左右晃动的问题,从而起到固定所述内管和密封整个装置的作用,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防水性、密闭性以及抗干扰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埋藏在地下的测气孔中,包括放置在所述测气孔中的定位管(1)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管(1)底部的定位罩杯(2),所述定位罩杯(2)的顶部设有气体吸附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1)内还设有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内管(4),所述内管(4)的顶部设有受力时使所述内管(4)向下运动的内管管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通过伸缩装置沿所述定位罩杯(2)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管(4)外壁上的若干个伸缩簧(6),所述伸缩簧(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管(1)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1)顶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所述伸缩簧(6)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管(4)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固定所述伸缩簧(6)另一端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罩杯(2)包括外周面呈圆台体的定位部(21)和与所述定位部(21)相连接且外周面呈圆柱体的固定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1)的底端外径与所述定位管(1)的内径相同,所述定位部(21)的顶部外径和所述固定部(22)的外径均与所述内管(4)的内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2)上设有安装所述气体吸附器(3)的安装孔(2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管帽(5)通过卡套(7)固定在所述内管(4)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7)套设在所述内管(4)外径上且所述卡套(7)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81),所述卡套(7)上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81)的第一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的底部设有沿所述内管(4)的竖直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密封圈(82)。
CN201420631050.5U 2014-10-28 2014-10-28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Active CN204202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1050.5U CN204202941U (zh) 2014-10-28 2014-10-28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1050.5U CN204202941U (zh) 2014-10-28 2014-10-28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2941U true CN204202941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1050.5U Active CN204202941U (zh) 2014-10-28 2014-10-28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2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177A (zh) * 2017-08-18 2018-01-0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放射性气体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177A (zh) * 2017-08-18 2018-01-0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放射性气体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
CN107561177B (zh) * 2017-08-18 2020-08-28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放射性气体连续监测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70840U (zh) 一种内压式环保监测用污水采样器
CN204202941U (zh) 监测放射性气体的装置
CN106525695B (zh) 一种土壤毛管孔隙度测定装置及其测定方法
CN210243647U (zh) 一种污染物下渗迁移的土柱淋溶装置
CN211815708U (zh) 一种测绘用警示装置
CN205333267U (zh) 一种便携式建筑物防水密封负压检测装置
CN106054285A (zh) 一种简易水情雨量报警器
CN207798135U (zh) 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
CN202770673U (zh) 一种测氡装置
CN203848994U (zh) 发动机缸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4462401U (zh) 一种测氡取样装置
CN201935837U (zh) 一种用于采集土壤中氡气的活性炭吸附器
CN210487776U (zh) 一种污染源迁移的土柱淋溶装置
CN214041005U (zh) 一种回弹仪测区定点器
CN208418021U (zh) 滑坡检测台横移装置
CN204612987U (zh) 一种测氡采样装置
CN204479438U (zh) 一种点触式现场粘性土水分蒸渗的传感装置
CN204462400U (zh) 一种测氡取样装置
CN205720706U (zh) 一种仿真模拟光纤地震激光检测装置
CN219608539U (zh) 一种温室气体采集装置
CN205708156U (zh) 一种用于安装水下检测装置的密封箱
CN213682248U (zh) 一种建筑地基基础自平衡法静荷载试验装置
CN206611407U (zh) 基于rtk技术的信息采集终端
CN217147038U (zh) 一种基于岩土勘探的样品存放筒的防护机构
CN203053944U (zh) 固定被测板条位置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9

Address after: 065001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a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B building, room 522

Patentee after: EN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065001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Langfang Huaxiang Xinyuan host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Souther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NN Coal Gasific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1

Address after: 065001 A,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Xinyuan Road, Lang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after: New Austria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room 522, B building, new Austrian Technology Park, Langf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EN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