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1652U - 新型面板灯 - Google Patents

新型面板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1652U
CN204201652U CN201420607939.XU CN201420607939U CN204201652U CN 204201652 U CN204201652 U CN 204201652U CN 201420607939 U CN201420607939 U CN 201420607939U CN 204201652 U CN204201652 U CN 204201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member
stiff end
light
light source
pane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79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育青
沈庆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K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CKY SOLID STAT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CKY SOLID STAT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CKY SOLID STAT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079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1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1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16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面板灯包括前框件及均设置于前框件上的光源与光配合组件;前框件包括固定端及由固定端一侧延伸形成的延伸端;固定端与延伸端围设形成安装槽,光源与光配合组件收容于安装槽内;延伸端上凸出设置有保护件,保护件设置于光源与光配合组件之间用以将光源与光配合组件隔离的保护件。上述面板灯上设置保护件,用以将光源与光配合组件隔离,避免光源与导光板碰撞而造成光源死灯、变色等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面板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面板灯。
背景技术
面板灯在室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LED面板灯因其光效高、寿命长、能耗低而被消费者所接受,而且其逐渐的替代传统光源的面板类。然而,在安装制作过程中,面板灯中导光板容易与灯珠发生碰撞,而导致灯珠死灯、变色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较好保护灯珠的新型面板灯。
新型面板灯,其包括前框件及均设置于所述前框件上的光源与光配合组件;所述前框件包括固定端及由所述固定端一侧延伸形成的延伸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延伸端围设形成安装槽,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延伸端上凸出设置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之间用以将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隔离的保护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型面板灯包括设置于延伸端与光配合组件之间的第一防水件,所述延伸端远离保护件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一防水件的第一防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框件包括沿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延伸端相同一侧凸伸的外侧壁及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两侧且两者的凸出方向与所述保护件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与所述保护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一侧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二防水件的第二防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型面板灯包括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前框件上的后框件,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分别设有凸緣,两个凸缘相向凸出于外侧壁与内侧壁相对的两个表面且保持一定间隔;固定端上形成位于凸缘两侧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件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头部及与所述头部配合的杆部;所述头部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头部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隔;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以及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头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框件包括背板,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一侧的表面凸出设置有与保护件的凸出方向相同的抵挡件;所述背板支撑于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并抵挡于所述抵挡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框件包括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前框件上的背框;所述背框包括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背框的第一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并支撑于所述两个凸缘上;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且搭设于所述背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及若干灯珠;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侧壁面向所述延伸端的表面,所述灯珠凸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面向于所述保护件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珠与所述延伸端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保护件与所述延伸端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配合组件包括扩散板与导光板;所述扩散板支撑于所述延伸端上,所述导光板支撑于所述扩散板上并与所述灯珠相对。
上述新型面板灯中前框件上设置保护件,用以将光源与光配合组件隔离,避免灯珠与导光板碰撞。同时,灯珠相对于延伸端表面的高度高于保护件相对于延伸端表面的高度,使灯珠与保护件之间不会相互干扰而造成光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灯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面板灯中安装框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面板灯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面板灯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面板灯100,其包括安装框架10、设置于安装框架10内的光源30、光配合组件50、第一防水件70以及第二防水件90。安装框架10包括前框件11以及通过固定件13安装于前框件11上的后框件15。
前框件11大体呈长方形框状,其由四条侧边110首尾连接形成。请一并参看图2,每条侧边110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端111与延伸端112、朝固定端111与延伸端112相同一侧凸伸的外侧壁115、内侧壁116以及保护件117。延伸端112由固定端111的一端向下倾斜后沿与固定端11平行的方向继续延伸形成。保护件117凸出设置于延伸端112上。外侧壁115与内侧壁116凸出设置于固定端111相对的两侧。其中,内侧壁116位于外侧壁115与保护件117之间,且与保护件117之间保持一定间隔。
外侧壁115与内侧壁116远离固定端111的一端分别设有凸緣121。两个凸缘121相向凸出于外侧壁115与内侧壁116相对的两个表面且保持一定间隔,从而使固定端111上形成位于凸缘121两侧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槽113与第二收容槽114。
内侧壁116远离固定端111一侧的表面凸出设置有与保护件117的凸出方向相同的抵挡件120。
延伸端112远离保护件117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一防水件70的第一防水槽118。内侧壁116远离固定端111一侧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二防水件90的第二防水槽119。其中,第二防水槽119形成于抵挡件120远离凸缘121的一侧。前框件11中四条侧边110的内侧壁116与延伸端112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安装光源30与光配合组件50的安装槽121。
请一并参看图3,后框件15包括背板150及通过固定件13将背板150固定于前框件11上的背框152。背板150支撑于内侧壁116远离固定端111的一端并抵挡于对应抵挡件120远离对应凸缘121的一侧。背框152包括第一端部154及与第一端部154连接的第二端部156。其中,第二端部156由第一端部154的末端向远离第一端部154方向弯折后继续延伸形成。如此,第一端部154与第二端部156连接处呈阶梯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3为固定螺丝,其包括头部130及与头部130配合的杆部131。其中,头部130在平行于固定端111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二收容槽114在平行于固定端111方向上的尺寸,且头部130在平行于固定端111方向上的尺寸略大于两个凸缘121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头部130卡设于第二收容槽114内而不会由两个凸缘121之间掉出。
光源30设置于内侧壁116面向延伸端112的表面,其包括电路板31及设置于电路板31上的若干灯珠33。灯珠33凸出设置于电路板31面向于保护件117的表面。光配合组件50包括收容于安装槽121内的扩散板51及导光板53。扩散板51支撑于延伸端112上,导光板53支撑于扩散板51上并与灯珠33相对。其中,导光板53用于引导光源30均匀发散到整个面板上,更大效率的控制光的布局以及充分利用光源3。扩散板51用于打散光源30光通量并使其均匀分布。
请一并参看图4,在组装时,将若干灯珠33放入电路板31对应的槽(图未示)内并采用双面导热胶将带有灯珠33的电路板31固定于前框件11内侧壁116与保护件117之间。其中,灯珠33凸出于电路板31面向保护件117的表面,且灯珠33与延伸端112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保护件117与延伸端112表面的距离;即灯珠33与保护件117之间不会相互干扰而造成光的损耗。
将第一防水件70放入第一防水槽118内,将扩散板51与导光板53放置于安装槽121内且依次叠放并支撑于延伸端112上。此时,扩散板51与导光板53的边缘抵接于保护件117远离内侧壁116的表面且与灯珠33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从而使导光板53及扩散板51与灯珠33分别位于保护件117相对两侧的范围内活动,避免碰撞灯珠33而导致灯珠33死灯、变色等问题。
将第二防水件90放入第二防水槽119内,将头部130放置于第二收容槽114内,并将背板150支撑于内侧壁116远离固定端111的一端且抵接于抵挡件120的一侧,以防止背板150随意晃动。此时,第二防水件90位于背板150与固定端111之间,背框152的第一端部154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3内并支撑于两个凸缘121上,且第二端部156搭设于背板150上;将杆部131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端部154、第一收容槽113以及两个凸缘121之间与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14内的头部130配合,另一端抵接于两个凸缘121上,以将背板150固定于前框件11上。此时,扩散板51与第一防水件70、背框152与第二防水件90相互挤压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面板灯100上下两侧防水效果。为了防止水由前框件11与扩散板51、背框152与背板150之间的缝隙进入面板灯100内,在延伸端112与扩散板51之间以及背框152与背板150之间注入硅胶,以达到进一步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前框件11上设置保护件117,用以将光源30与光配合组件50隔离,避免灯珠33与导光板53碰撞。同时,灯珠33相对于延伸端112表面的高度高于保护件117相对于延伸端112表面的高度,使灯珠33与保护件117之间不会相互干扰而造成光的损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件及均设置于所述前框件上的光源与光配合组件;所述前框件包括固定端及由所述固定端一侧延伸形成的延伸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延伸端围设形成安装槽,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延伸端上凸出设置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之间用以将所述光源与所述光配合组件隔离的保护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延伸端与光配合组件之间的第一防水件,所述延伸端远离保护件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一防水件的第一防水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件包括沿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延伸端相同一侧凸伸的外侧壁及内侧壁,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两侧且两者的凸出方向与所述保护件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外侧壁与所述保护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一侧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第二防水件的第二防水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前框件上的后框件,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分别设有凸緣,两个凸缘相向凸出于外侧壁与内侧壁相对的两个表面且保持一定间隔,固定端上形成位于凸缘两侧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件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头部及与所述头部配合的杆部;所述头部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头部在平行于所述固定端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隔;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以及两个凸缘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头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件包括背板,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一侧的表面凸出设置有与保护件的凸出方向相同的抵挡件;所述背板支撑于所述内侧壁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并抵挡于所述抵挡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件包括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前框件上的背框;所述背框包括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背框的第一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并支撑于所述两个凸缘上;所述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方向弯折后延伸形成且搭设于所述背板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及若干灯珠;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侧壁面向所述延伸端的表面,所述灯珠凸出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面向于所述保护件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与所述延伸端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保护件与所述延伸端表面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配合组件包括扩散板与导光板;所述扩散板支撑于所述延伸端上,所述导光板支撑于所述扩散板上并与所述灯珠相对。
CN201420607939.XU 2014-10-20 2014-10-20 新型面板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1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7939.XU CN204201652U (zh) 2014-10-20 2014-10-20 新型面板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7939.XU CN204201652U (zh) 2014-10-20 2014-10-20 新型面板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1652U true CN204201652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793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1652U (zh) 2014-10-20 2014-10-20 新型面板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16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763A (zh) * 2016-06-13 2016-08-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6152060A (zh) * 2015-04-17 2016-11-23 佛山市南海区欧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面板灯防撞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060A (zh) * 2015-04-17 2016-11-23 佛山市南海区欧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面板灯防撞结构
CN105911763A (zh) * 2016-06-13 2016-08-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5911763B (zh) * 2016-06-13 2019-08-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525A (zh) 拼接灯具外壳
CN204201652U (zh) 新型面板灯
CN104061495A (zh) 用于双面显示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202469661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101886772A (zh) 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45925A (zh) 空调装饰板、具有该空调装饰板的空调挂机
CN202929965U (zh) 易安装式led显示屏面罩
CN203478001U (zh)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CN203240328U (zh) Led面板灯
CN203258519U (zh) 一种照明组件
US10371974B2 (en) Bar-type display screen and splicing backplane thereof
CN202992702U (zh) 光学模组
CN204083959U (zh) 新型led网格灯及其灯串和灯串组合体
CN205048284U (zh) 一种内置电源的led面板灯
CN205001935U (zh) 一种基于fpc的交流led软灯带
CN203836637U (zh) 一种内置电源的led面板灯
CN104575295A (zh) 易于前维护的led显示屏模组结构
CN202868461U (zh) 背光源组件
WO2021081916A1 (zh) 显示装置
CN203118349U (zh) 户外超薄led显示屏
CN109961709A (zh) 一种拼装型模块化灯箱
CN205065448U (zh) 手机的背光模组及手机
CN203907481U (zh) 一种led平板灯
US20110299297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3258509U (zh) 背光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even road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 haoyunda Rankin Industrial Park A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UKA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Pingsha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Jinniu Road 518118 No. 16 Hua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a building two floor 1 East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UCKY SOLID STATE LIGHT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