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958U -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9958U
CN204189958U CN201420549320.8U CN201420549320U CN204189958U CN 204189958 U CN204189958 U CN 204189958U CN 201420549320 U CN201420549320 U CN 201420549320U CN 204189958 U CN204189958 U CN 204189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late
layer
board units
type antenna
antenn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93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vic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vic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vic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vic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493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9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9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99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背馈式天线装置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馈电层、第一地板层以及辐射贴片层。馈电层贴合在第一介质板的背面,第二介质板以背面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正面,第一地板层夹设在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之间,辐射贴片层贴合在第二介质板的正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馈电层和地板层间隔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两侧,形成功分相移网络,并向辐射贴片馈入相位差为90度的等幅正交信号,使背馈式天线装置工作于圆极化模式,保证了天线性能,同时背馈式天线使用两层介质板上下重叠的形式,使背馈式天线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降低了车载单元的天线占用的厚度空间,使得车载单元做的更薄。

Description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通过安装在收费车道上的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简称RSU)与安装在汽车前风挡玻璃上的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简称OBU),按照符合国标GB/T20851-2007标准的专用短程通讯(DSRC)协议进行无线通讯,将具有通行功能的IC卡插入OBU卡槽,路侧单元通过车载单元对IC卡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实现不停车IC卡付费功能。
由于通信需要,车载单元中的电子标签需要被固定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挡风玻璃的材质、车内金属组件和电子标签内部的电路等因素使得天线处于复杂的工作环境之下,电子标签中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会产生畸变,在工作环境中的增益比理想环境下也会有显著的衰减。
为了解决电子标签中的天线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相关背景技术中使用的是利用侧馈的圆极化天线单元与引向天线单元组合的方式,提高天线在理想环境下的工作增益,从而对抗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衰减。其中,侧馈的微带天线通过引入微扰的方式实现圆极化性能,带宽较窄。根据天线理论,为了天线能较好地工作,天线单元与引向天线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在相关技术中一般距离接近10mm,再加上天线介质板本身的厚度,使得车载单元必须做得比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包括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馈电层、第一地板层以及辐射贴片层,其中:
所述馈电层贴合在所述第一介质板的背面,所述馈电层包括馈电端口、由所述馈电端口分别延伸出的第一路馈线、第二路馈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路馈线、第二路馈线中段上的隔离电阻,所述第一路馈线的末端包括第一直伸段,所述第二路馈线的末端包括第二直伸段,所述第一直伸段和第二直伸段呈直角夹角设置;
所述第二介质板以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板的正面,所述第一地板层夹设在所述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之间,所述第一地板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伸段位置对应的第一耦合槽和与所述第二直伸段位置对应的第二耦合槽;
所述辐射贴片层贴合在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正面。
优选地,所述辐射贴片层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整电流路径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耦合槽、第二耦合槽均呈C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设有与所述隔离电阻位置对应的避让口。
优选地,所述辐射贴片层呈矩形,所述辐射贴片层的边长与所述背馈式天线装置工作频率的半波长相当,所述缝隙沿所述辐射贴片层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缝隙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辐射贴片层四条边缘的四条缝隙。
一种车载单元,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包括所述的背馈式天线装置。
优选地,所述主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介质板为该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与所述隔离电阻位置对应的避让口。
优选地,所述主板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介质板以背面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正面,所述馈电层夹设在所述第一介质板和电路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背馈式天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地板层,所述第二地板层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背面,所述第一地板层和所述第二地板层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介质板、第二介质板、电路板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地板层和第二地板层电性连接的金属化过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馈电层和地板层间隔设置在第一介质板的两侧,形成功分相移网络,并向辐射贴片馈入相位差为90度的等幅正交信号,使背馈式天线装置工作于圆极化模式,保证了天线性能,同时背馈式天线使用两层介质板上下重叠的形式,使背馈式天线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降低了车载单元的天线占用的厚度空间,使得车载单元做的更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车载单元在插卡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载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载单元正面朝上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视图D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防拆开关与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第一插卡开关与电路板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8是IC卡插入插卡空间后与插卡开关接触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显示屏支架、显示屏及电路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11是显示屏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图1中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局部视图E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馈式天线装置安装到电路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背馈式天线装置的侧向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背馈式天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其他实施例中的背馈式天线装置安装到电路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背馈式天线装置安装到电路板的侧向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背馈式天线装置安装到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后壳与扁平电池的组装示意图;
图21是后壳、软包电池、电路板的组装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22是IC卡插入到前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前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4是图12中的局部视图F的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图12中的局部视图G的放大示意图;
图26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插卡开关在电路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7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插卡开关在电路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车载单元,该车载单元可用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其可包括主板10、前壳20、后壳30、面板40、显示屏支架50、显示屏60、扁平电池70以及太阳能板80。前壳20和后壳30相互配合,主板10夹设于前壳20和后壳30之间,面板40安装于前壳20的外表面,显示屏支架50安装在主板10上,显示屏60安装在显示屏支架50上,扁平电池70夹设在后壳30和主板10之间,太阳能板80设置在后壳30上。
再如图2及图3所示,主板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路板11、安装在电路板11的正面11a的防拆开关12、第一插卡开关13、蜂鸣器14、数据接口15、安装在电路板11背面11b的指示灯16,以及设置在电路板11上的背馈式天线装置18。电路板11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0.8~1mm之间,其正面11a与后壳30相对,电路板11的背面11b与前壳20相对,数据接口15位于电路板11的正面11a边缘,显示屏支架50安装在电路板11的背面11b。电路板11包括由其正面11a贯穿至背面11b的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该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分别供防拆开关12和第一插卡开关13嵌置于其中。
如图4至图6所示,防拆开关12包括底座121、盖体122、第一开关引脚123、第二开关引脚124、开关弹片125、接触弹片126以及传动件127。防拆开关12嵌置于第一安装孔111中,且底面与电路板11的背面11b齐平或低于电路板11的背面11b,即底面不突出于背面11b。底座121和盖体122相互配合,底座121上包括可嵌入到第一安装孔111内的第一凸台1211,第一开关引脚123、第二开关引脚124设置在底座121上,并焊接于电路板11的正面11a上。将防拆开关12由电路板11的正面11a安装,并嵌入到电路板11内,减少防拆开关12在车载单元的厚度上占用空间,让车载单元做得更薄。
接触弹片126包括两相对端和设于两相对端之间的一个弹性臂1261,接触弹片126的一端与第一开关引脚123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二开关引脚124位置对应,弹性臂1261与第一开关引脚123相抵,弹性臂1261提供一个使得另一端远离第二开关引脚124的弹力。
盖体122与底座121相配合并将接触弹片126罩设,接触弹片126的另一端与盖体122的内壁面相抵配合,以对接触弹片126的活动空间限定,防止晃动。开关弹片125可翻转地设置在盖体122外侧,盖体122上设有供传动件127穿设的传动孔1221,传动件127的两端分别与开关弹片125的中部和接触弹片126的中部相抵,开关弹片125受到朝向主板10方向的压力时带动传动件127向盖体122内移动,使得接触弹片126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引脚124接触,让第一开关引脚123、第二开关引脚124接通。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插卡开关13包括基座131、第三开关引脚132、第四开关引脚133、触发弹片134以及四个焊接引脚135。第一插卡开关13嵌置于第二安装孔112中,且底面不凸出电路板11的背面11b。基座131包括可嵌入到第二安装孔112内的第二凸台1311和设于第二凸台1311中部的穿孔1312。第三开关引脚132、第四开关引脚133间隔设置在基座131上并焊接于电路板11的正面11a上,第三开关引脚132的自由端1321、第四开关引脚133的自由端1331伸入到穿孔1312内;触发弹片134设置在基座131上且凸出于电路板11的背面11b,触发弹片134的触发端1341与第三开关引脚132自由端1321、第四开关引脚133的自由端1331位置分别对应。
一同参阅图3及图9,电路板11的背面11b与前壳20一道界定出一个插卡空间,前壳20上设有与插卡空间相连通的插入口21,插卡空间包括与插入口21相对的底端21d和两相对的侧边21c,侧边21c与IC卡90的插拔方向相平行。
再如图8所示,在IC卡90插入到插卡空间内时,IC卡90沿主板10的背面11b滑入,IC卡90的表面会抵压到触发弹片134,使其变形后和第三开关引脚132、第四开关引脚133分别接触,让第三开关引脚132、第四开关引脚133接通。优选地,电路板11的背面11b贴设有保护膜或涂覆有保护层,以保护电路板11上的读卡线圈,防止在IC卡90多次插入后对读卡线圈摩擦损坏。
再如图3及图7所示,四个焊接引脚135间隔地设置在基座131上并焊接于电路板11上,起到对第一插卡开关13固定的作用。基座131上还包括第一定位柱1313,电路板11上包括与第一定位柱1313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13,第一定位柱1313与第一定位孔113相配合以保证第一插卡开关13的安装位置。第一插卡开关13从电路板11正面11a安装的结构可在电路板11的背面11b单独预留出插卡空间,将第一插卡开关13由电路板11的正面11a安装,减少第一插卡开关13在车载单元的厚度上占用空间,让车载单元做得更薄。
再如图2所示,蜂鸣器14为扁平状,蜂鸣器14包括设置在侧面的出声孔,蜂鸣器14的声音侧向发出并从后壳30上的出音孔31传出。出声孔设置在侧面可避免在装配时出声孔与后壳30上的出音孔31位置偏移而导致不同车载单元的蜂鸣器14声音效果不一致。同时,扁平状蜂鸣器14相对普通的柱状蜂鸣器厚度更薄,能够便于车载单元的整体厚度减薄。
如图9至图11所示,显示屏支架50贴合于电路板11的背面11b设置,并位于插卡空间的底端21d。显示屏支架50包括板状供显示屏60放置的主体部51、以及与主体部51一体相连并覆盖在指示灯16上方的导光部54。主体部51包括供显示屏60放置的上表面51a和与上表面51a相背以和主板10贴合的下表面51b,主体部51上设有与主板10等承载物相配合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下表面51b并朝向主板10凸出设置的第二定位柱52和第一弹性卡勾53。主体部51的厚度与插卡空间的厚度相当,并贴合在电路板11上。电路板11上包括与第二定位柱5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14和与第一弹性卡勾53对应的第一卡孔115,第二定位柱52与第二定位孔114相配合,以保证显示屏支架50的安装位置;第一弹性卡勾53与第一卡孔115配合,以将显示屏支架50固定到电路板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也可包括螺钉、粘胶等用以将显示屏支架安装到主板10上。
主体部51还包括内凹于上表面51a供显示屏60嵌置的容置槽511,显示屏60安装在容置槽511内,用于显示IC卡90内的余额等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60也可直接贴合在上表面51a上,通过前壳20或显示屏60上的定位柱进行定位。
主体部51包括两相对的第一端51c、第二端51d,容置槽511由第一端51c贯穿至第二端51d。第一端51c与插卡空间相邻,第二端51d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放置在容置槽511内的显示屏60的一端进行侧向定位的抵挡部512。显示屏60的另一端突出于第一端51c,并悬空设置,其一个方面可以减小显示屏支架50的尺寸,另一个方面可以起到夹持IC卡90的功能。
如图10所示,当IC卡90插入插卡空间后,IC卡90的内端位于显示屏60和电路板11之间,IC卡90的内端端面与主体部51的端面相对。显示屏支架50设置在插卡空间的底端,并与插卡空间并排相邻,让车载单元做得更薄。
如图12及图13所示,导光部54与指示灯16相对的表面形成有多数个呈矩形阵列排列的散光部541,每一散光部541均呈锥形,以使指示灯16的光线均匀发散。本实施例中,导光部54与供显示屏60放置的主体部51为一体结构,相对于导光部54和主体部51分别单独设置的结构,节省了零件数量,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支架50作为独立的部件安装在主板10上,可方便显示屏的安装,相对于显示屏支架与前壳20或其他部件一体成型的结构,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14至图16所示,背馈式天线装置18包括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馈电层183、第一地板层184、辐射贴片层185以及第二地板层186。
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通常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介质板181以背面设置在电路板11的正面11a,馈电层183贴合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81的背面,电路板11和第一介质板181将馈电层183夹设;第二介质板182以背面设置在第一介质板181的正面,第一地板层184夹设在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之间;辐射贴片层185设置在第二介质板182的正面;第二地板层186贴合在电路板11的背面11b,并与第一地板层184电性连接。第一地板层184既为辐射贴片层185提供了反射板的功能,也与馈电层183相互间隔设置共同组成功分相移网络。
馈电层183包括馈电端口1831、由所述馈电端口1831分别延伸出的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中段上的隔离电阻1834。馈电端口1831与电路板11上的射频接口通信连接,射频接口从馈电端口1831馈入馈电层183,并分为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通过馈电端口1831与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之间的1/4波长的阻抗变换器保证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获得的信号平分,同时通过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的粗细变化实现必要的阻抗变换。第一路馈线1832的末端包括第一直伸段1835,所述第二路馈线1833的末端包括第二直伸段1836,所述第一直伸段1835和第二直伸段1836呈直角夹角设置。第一介质板181和第二介质板182上设有与隔离电阻1834位置对应的避让口187,隔离电阻1834容置在避让口187内,以留出空间给到主板10上其他的零部件放置,避免隔离电阻1834占用多余空间,同时保证功分相移网络的工作性能。
第一地板层18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伸段1835位置对应的第一耦合槽1841和与所述第二直伸段1836位置对应的第二耦合槽1842,第一直伸段1835、第二直伸段1836分别与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组合为耦合馈电结构,使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作为馈电层183对辐射贴片层185馈电的能量入口。通过第一直伸段1835、第二直伸段1836的终端经过1/4波长阻抗变换后变为短路线的原理,实现了电气性能上的良好接触。
馈电层183的第一直伸段1835和第二直伸段1836分别经由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向辐射贴片层185馈入信号,通过调整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的长度,使得能量到达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时,获得有相位差为90度的等幅正交信号,使背馈式天线装置18工作于圆极化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减弱第一直伸段1835、第二直伸段1836两个终端间的相互影响。优选地,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为C形,保证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的长度,以节约第一地板层184的占用空间。
辐射贴片层185上设有用于调整天线辐射电流路径的缝隙1851。优选地,辐射贴片层185呈矩形,辐射贴片层185的边长与背馈式天线装置18工作频率的半波长相当,以保证背馈式天线装置18的天性工作性能。为了进一步缩减背馈式天线装置18的尺寸,在辐射贴片层185的四周边分别设有用于调整电流路径的缝隙1851,以增加辐射电流流经的有效路径长度,从而减小辐射贴片层185的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辐射贴片层185也可为圆形等其他形状,缝隙1851也可只在辐射贴片层185周边的部分区域设置。
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及电路板11上设有用于将第一地板层184和第二地板层186电性连接的金属化过孔18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地板层184、第二地板层186也可通过其他导电材料电性连接。当IC卡90插入到插卡空间内后,IC卡90中的天线会对功分相移网络产生影响,第二地板层186能对IC卡90的天线辐射进行隔离,减少IC卡90对背馈式天线装置18天线性能的影响,提升天线的性能。当然,电路板11也可起到对IC卡90对馈电层183的干扰,在允许天线性能适当下降的条件下,也可将第二地板层186取消。
如图17至图19所示,当第二地板层186取消后,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11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介质板181,将馈电层183贴合在电路板11的背面11b。隔离电阻1834放置在电路板11的正面11a,并通过设置在电路板11上的金属化过孔188与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连接,同时,在第二介质板182上开设容置隔离电阻1834的避让口187,避免隔离电阻1834占用多余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背馈式天线装置18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同时,有利于机械强度的增加,能保证工作时性能的稳定性和批量生产中的一致性。
如图20及图21所示,后壳30包括若干第二弹性卡勾32、若干第三弹性卡勾33、与扁平电池70位置对应的拱起部34、与拱起部34相连的倾斜部35、设置在拱起部34上并与防拆开关12位置对应的开孔36、设置在倾斜部35上的安装槽37以及设置在后壳30边缘与数据接口15位置对应的插口38。
该若干第二弹性卡勾32、和若干第三弹性卡勾33分别间隔地分布于后壳30的周缘,并朝向前壳20伸出。第二弹性卡勾32与前壳20卡合,主板10通过第三弹性卡勾33连接于后壳30上。
拱起部34包括与扁平电池70相抵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扁平电池70包括软包电池71和纽扣电池72,纽扣电池72与软包电池71并排设置,以在软包电池71没电时提供补充电能。软包电池71和纽扣电池72的扁平结构可使车载单元在厚度上的尺寸减少,让车载单元做得更薄。
内表面包括与软包电池71的外缘位置对应的若干骨位341、与软包电池71相抵的压合面342、和朝远离软包电池71方向内凹形成的凹陷部343。若干骨位341对软包电池71的外缘整圈或局部位置进行侧向定位,防止软包电池71在车载单元内晃动。压合面342的边缘和软包电池71之间设有软质的第一缓冲件344,软包电池71和电路板11的正面11a之间设有软质的第二缓冲件(图未示),第一缓冲件344、第二缓冲件可为泡棉或橡胶垫等,以减少汽车运动中软包电池71和电路板11、后壳30之间的冲击。
凹陷部343设于内表面上与软包电池71中部对应的位置,为软包电池71留出膨胀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部343也可设于内表面上与软包电池71周边对应的位置,同样也可为软包电池71留出膨胀空间。外表面上设有用于贴合双面胶的凹槽345,使得车载单元能粘贴到车窗玻璃或车台等安装面上。
再如图5所示,开孔36内穿设有防拆导杆346,防拆导杆346的一端与防拆开关12的开关弹片125相配合,另一端伸出到后壳30外侧。防拆导杆346伸入到后壳30内侧的一端设有凸缘,以防止防拆导杆346从开孔36脱出。在车载单元安装到车窗玻璃或车台上后,防拆导杆346与车窗玻璃等安装面相抵向内回缩,使防拆开关12接通,防止无关人员私自拆除车载单元。
再如图3及图21所示,太阳能板80安装在倾斜部35的安装槽37上,并与电路板11电性连接,以为软包电池71充电,保证车载单元持续正常的工作。数据接口15由后壳30上的插口38外露,供专业人员对车载单元升级或提取数据。
如图3、图22及图23所示,前壳20包括与面板40相适配的嵌槽22、与显示屏60位置对应的显示窗23、与显示屏支架50的导光部54位置对应的出光孔24、与第二弹性卡勾32对应的第二卡孔25、以及与第三弹性卡勾33对应的让位孔26;前壳20上还包括与主板10相对的第一表面27、与第一表面27相背的第二表面28,第二表面28位于嵌槽22的槽底,面板40贴合于槽底,且面板40的厚度与嵌槽22的深度相当,面板40的边缘与嵌槽22的顶面平齐,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40的边缘也可略低于嵌槽22的顶面或略高于嵌槽22的顶面。
显示窗23、出光孔24、第二卡孔25及让位孔26均由第一表面27贯穿至第二表面28,优选地,显示窗23和出光孔24相连通,显示屏60嵌置在显示窗23内,指示灯16的光线由出光孔24透出。面板40与第二表面28贴合的表面涂覆有遮光材料,以将第二表面28、第二卡孔25及让位孔26遮挡,面板40与显示窗23、出光孔24对应的区域为透光区域,以供显示屏60和指示灯16向外显示信息。
如图23、图24所示,第二卡孔25间隔地分布于前壳20的周缘,每一第二卡孔25的内侧面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相配合的卡台251。每一卡台251与第二表面28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隔,该间隔大于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的卡头的长度,令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卡合于该每一卡台251上时,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的顶端低于第二表面28。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卡台251与第二表面28之间形成的间隔也可等于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的卡头的长度,令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卡合于该每一卡台251上时,对应的第二弹性卡勾32的顶端与第二表面28齐平。该卡合方式可减少第二弹性卡勾32在车载单元厚度上的占用空间,让车载单元能做得更薄。
如图23、图25所示,让位孔26间隔地分布于前壳20的周缘,使得对应的第三弹性卡勾33卡合于主板10上时,对应的第三弹性卡勾33的顶端伸到让位孔26内,减少第三弹性卡勾33在车载单元厚度上的占用空间,让车载单元能做得更薄。面板40贴合于第二表面28上,并覆盖若干第二卡孔25和让位孔26。在其他实施例中,若避让空间足够,让位孔26也可不完全贯穿,仅为由第一表面27向第二表面28方向内凹的盲孔。
如图2、图22及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卡空间由电路板11的背面11b与前壳20的第一表面27一道界定出,插入口21与插卡空间相连通。第一表面27设有若干防磨骨271,防磨骨271由插入口21向内延伸设置,并位于第一表面27与插卡空间相对的区域。防磨骨271可防止IC卡90在多次插拔后在表面产生磨损,同时还可减小插入插卡空间的阻力。
前壳20的第一表面27在与两侧边21c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将插入插卡空间的IC卡90侧向夹持的夹持机构272、用于限定IC卡90插入插卡空间的插入方向的导向机构273、以及用于卡合IC卡90的卡扣274。
夹持机构272包括设置在插卡空间两侧边21c上的弹性卡合臂,弹性卡合臂的端部伸入到插卡空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一个侧边21c上设置弹性卡合臂,另一侧边21c上设置骨位等结构对IC卡90共同夹持定位。
导向机构273包括分别间隔设置在两个侧边21c上的若干导向骨,导向骨靠近插入口21一端设有导向斜角,以将IC卡90导入到插卡空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一个侧边21c上设置导向骨,在另一侧边21c上设置连续骨位等结构对IC卡90导向限位。
卡扣274的卡合量与IC卡90的厚度相当,在IC卡90插入到插卡空间后,卡扣274对IC卡90的两侧边缘进行卡合,避免IC卡90在厚度方向上晃动造成插卡开关断开。
如图26及图27所示,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也可沿插卡空间的周缘在电路板11的背面11b设置第二插卡开关17,第二插卡开关17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插卡开关17可设置在插卡空间的底端21d,也可设置在插卡空间两相对的侧边21c,或设置在插卡空间的一个侧边21c,或在插卡空间的底端21d和侧边21c同时设置。第二插卡开关17的触发弹片伸入到插卡空间中,当IC卡90插入到插卡空间时,IC卡90的边缘与触发弹片相抵使触发弹片变形,让第二插卡开关17的第三开关引脚132、第四开关引脚133接通。第二插卡开关17的厚度与插卡空间的厚度相当,以使得第二插卡开关17在车载单元厚度上的占用空间最小化,让车载单元能做得更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卡开关17的厚度也可比插卡空间的厚度稍大或稍小。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馈电层(183)、第一地板层(184)以及辐射贴片层(185),其中:
所述馈电层(183)贴合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81)的背面,所述馈电层(183)包括馈电端口(1831)、由所述馈电端口(1831)分别延伸出的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路馈线(1832)、第二路馈线(1833)中段上的隔离电阻(1834),所述第一路馈线(1832)的末端包括第一直伸段(1835),所述第二路馈线(1833)的末端包括第二直伸段(1836),所述第一直伸段(1835)和第二直伸段(1836)呈直角夹角设置;
所述第二介质板(182)以背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81)的正面,所述第一地板层(184)夹设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之间,所述第一地板层(18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直伸段(1835)位置对应的第一耦合槽(1841)和与所述第二直伸段(1836)位置对应的第二耦合槽(1842);
所述辐射贴片层(185)贴合在所述第二介质板(182)的正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槽(1841)、第二耦合槽(1842)均呈C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板(182)上设有与所述隔离电阻(1834)位置对应的避让口(18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层(185)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整电流路径的缝隙(18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层(185)呈矩形,所述辐射贴片层(185)的边长与所述背馈式天线装置(18)工作频率的半波长相当,所述缝隙(1851)沿所述辐射贴片层(185)的边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单元背馈式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1851)包括分别设在所述辐射贴片层(185)四条边缘的四条缝隙(1851)。
7.一种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0),所述主板(10)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背馈式天线装置(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包括电路板(11),所述第一介质板(181)为该电路板(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181)上设有与所述隔离电阻(1834)位置对应的避让口(187)。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包括电路板(11),所述第一介质板(181)以背面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的正面(11a),所述馈电层(183)夹设在所述第一介质板(181)和电路板(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馈式天线装置(18)还包括第二地板层(186),所述第二地板层(186)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的背面(11b),所述第一地板层(184)和所述第二地板层(186)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181)、第二介质板(182)、电路板(11)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地板层(184)和第二地板层(186)电性连接的金属化过孔(188)。
CN201420549320.8U 2014-09-23 2014-09-23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9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9320.8U CN204189958U (zh) 2014-09-23 2014-09-23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9320.8U CN204189958U (zh) 2014-09-23 2014-09-23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9958U true CN204189958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2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932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9958U (zh) 2014-09-23 2014-09-23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995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007A (zh) * 2015-06-24 2015-09-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槽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08717996A (zh) * 2018-05-25 2018-10-30 湖南赛博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持式穿墙雷达的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12072289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007A (zh) * 2015-06-24 2015-09-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槽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04901007B (zh) * 2015-06-24 2018-04-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槽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08717996A (zh) * 2018-05-25 2018-10-30 湖南赛博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持式穿墙雷达的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12072289A (zh) * 2020-09-03 2020-12-11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9958U (zh) 车载单元及其背馈式天线装置
WO2008020771A2 (en) A licence plate, a licence plate mounting plat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8039565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02891411A (zh) 用来连接板卡的连接器机构
CN204087282U (zh) 车载单元
CN204189203U (zh) 车载单元
CN204189201U (zh) 车载单元
CN204187239U (zh) 车载单元及其显示屏支架
CN204189202U (zh) 车载单元
EP0761020B1 (en) Modular electronic sign system
CN215322058U (zh) 一种安装壳体、智能充电桩及充电设备
CN215168873U (zh) 一种背板贴片安装NB-IoT天线的智能门锁
CN211731247U (zh) 适合多类型汽车用的gps汽车定位器
CN207625809U (zh) 一种车辆数据无线交互采集装置
CN216647218U (zh) 边框结构以及交互平板
CN207233003U (zh) 高灵敏度复合通行卡
CN101364131A (zh) 具有天线单元的计算机主机
CN108336472B (zh) 一种中框组件、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7469949U (zh) 一种蓝牙模块安装结构及电能表
CN218004162U (zh) 一种用于换电柜的转接线自动配发装置
CN214846865U (zh) 一种基于电子解密取消反锁的智能门锁
CN106515588A (zh) 在家具厂区运输木材的带etc电子标签的车辆后视镜
CN212921149U (zh) 一种电动车用智能充电站
CN209970572U (zh) 车载远程信息处理箱的装配工装
CN213026462U (zh) 一种基于emtc网络车载多功能物联网宽带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