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1741U - 腔静脉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腔静脉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1741U
CN204181741U CN201420589794.5U CN201420589794U CN204181741U CN 204181741 U CN204181741 U CN 204181741U CN 201420589794 U CN201420589794 U CN 201420589794U CN 204181741 U CN204181741 U CN 204181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screen
vena cava
thrombosis
cava filter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97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奕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oscape Med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陈奕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奕龙 filed Critical 陈奕龙
Priority to CN2014205897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1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1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17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静脉过滤器,置于肾静脉和髂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位置,由镍钛合金管整体激光切割成型,包括:连接杆、共同形成笼状结构的顶层过滤网,中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且所述中层过滤网位于所述顶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之间,由多根切割出来的分支向内弯曲形成,所述顶层过滤网和所述中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大的血栓,所述底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小的血栓,且该三层过滤网表面包裹PTFE薄膜,所述连接杆与血管壁相接触并连接所述笼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杆可分开成两根以上的分支,扩张成型,并包裹上PTFE薄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过滤血栓效果佳,可重复、牢固定位,可延长植入时间,可回收,可延缓内皮化的效果的腔静脉过滤器。

Description

腔静脉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血栓效果佳,可重复、牢固定位,可延长植入时间,可回收,可延缓内皮化的效果的腔静脉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发病率逐日增加。作为DVT最严重的并发症,PE具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根据近些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美国的PE的年发病人数为75万~90万人,年致死人数为12万~15万。肺血栓栓塞不仅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一般肺血栓栓塞患者死于发病最初的一小时内,肺血栓栓塞还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DVT是导致PE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显示约60%~70%的下肢DVT患者会发生肺血栓栓塞。研究还表明,90%~95%的肺动脉血栓栓子来源于下肢DVT。一般的小的血栓栓子很难致使肺血栓栓塞,只有当血栓栓子直径大于7.5mm时,才会使肺动脉栓塞患者危机生命。
由于PE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如何预防DVT并发PE越来越被学者所重视。目前公认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DVT急性期的绝对卧床、系统的抗凝治疗和放置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系统的抗凝治疗被认为是治疗DVT和预防PE发生的最主要方法,包括低分子肝素治疗和随后的口服华法令治疗。
但是正规的、系统的抗凝治疗也不是绝对安全和有效的。首先,研究表明,在严格的抗凝治疗下,仍有多达33%的患者会再次发生PE。其次,有许多DVT和/或PE病例为抗凝治疗的禁忌(包括:近期有高度出血危险的外伤或手术病史者、有出血性脑卒中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等)。再有,即使排除了这些高危出血的患者,在正规抗凝治疗过程中还是有0.9%~7.9%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虽然低分子肝素可以应用于妊娠的妇女,但是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时,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在这些情况下,通过介入方法在下腔静脉内放置VCF就成为预防PE的唯一措施。
国外大宗病例回顾性分析表明放置VCF可以有效地预防PE,使DVT患者PE的发生率由60%~70%下降到0.9%~6%,而致死性PE的发生率降低到0.7%~4%。VCF预防PE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目前已被认为是首选的预防PE的方法。
VCF是一种用金属丝编织或整块金属经激光雕刻而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形成网状防护结构阻挡血流中较大的血栓。这些较大的血栓往往也最容易造成致命性PE。VCF本身对下肢DVT无任何治疗作用,它的意义在于阻止脱落的较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发生PE。
VCF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第一代永久性VCF和第二代VCF。第一代VCF是永久性VCF。滤器一经置入就不能调整位置,也不能取出。永久性VCF长期安放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已逐渐引起关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滤器的移位、复发性PE及下腔静脉阻塞等。Decousus随机研究发现,滤器置入后近期PE的发生减少,但2年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PE的情况明显增多,久置滤器处有血栓形成的危险;若不能将滤器处血栓消融,近期滤器降低PE的效果将逐渐被抵消。Obergassel等总结26篇文献共2646例使用永久性VCF的病人,穿透血管达0~41%,移位达0~26%,血栓性闭塞达0~30%,观察时间越长,并发症越高。有实用新型CN101147705采用陶瓷膜改善镍钛合金表面的性能,提高金属的生物相容性,促使内皮细胞快速爬附,以降低其诱使血栓的形成。但是永久滤器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和引发其他并发症。为此,80年代中期开始了可回收VCF的实验研究。
第二代VCF包括可回收型VCF和暂时性VCF。后者置入后仍然系于经皮穿刺的导管或导丝上,在一定时间后取出,滤器的取出较为方便,但其缺点是存在感染的风险,增加穿刺静脉损伤、出血及血栓形成的风险,给患者行动带来不便,现已很少使用。可回收型VCF可应用特殊的回收系统通过介入的方法经颈静脉或股静脉将体内的滤器回收。如病情需要则作为永久性VCF留在原位置,无须更换。如患者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则可予以回收,从而避免了长期留置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研究表明,可回收型VCF和永久性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相同。Nadkami等报道:常用的可回收型滤器需在14天内取出,但Tempo滤器有在六周后仍成功取出的报道。经动物实验证实,滤器置入后可被血管内皮细胞爬附,发生内皮化,这一过程在7~10天内基本完成,因而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在可回收性VCF置入后10天内予以取出。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患者在14天内未度过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期。需要在将VCF放置在血管内延长至2~3个月,达到中远期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目前,只能将滤器永久的滞留在人体内。有实用新型CN103031523和CN103007361A指出将有细胞毒性的铜金属镀在VCF表面,起到延缓滤器表面被血管内皮细胞爬附的速度。但是金属铜的重金属长期毒性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和诱使滤器表面的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堵塞,影响血流通过。另有实用新型CN103027763A在腔静脉过滤器表面使用不利于内皮细胞生长的高分子涂层来延缓内皮爬附。同样,具有细胞毒性的高分子涂层不仅对内皮细胞产生毒性,同时其毒也会诱使滤器表面的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堵塞,影响血流通过。
理想的腔静脉滤器必须包括以下特征包括:①不会引起继发血栓形成,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②能有效捕获脱落的血栓,但不影响静脉回流;③能安全可靠的固定于下腔静脉壁,不易移动;④滤器输送系统管径细,释放机制简单;⑤无铁磁性,不影响磁共振成像;⑥机械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断裂、散架;⑦无严重并发症;⑧可以回收,甚至可在植入2~3月后可回收。随着滤器的不断改进,某些滤器已具备以上大部分特征,但至目前为止,任何一种滤器均不能称的上是理想的滤器。不能再同时满足上述这些特征。因此,综合各种腔静脉滤器的优缺点,发展一种滤器容易置入;捕获血栓效率高而不影响下腔静脉血流;以及滤器能安全固定于下腔静脉壁,更重要的是可延长植入时间的可回收的腔静脉滤器。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主要的人工血管材料,因为其良好的生物惰性而广泛应用。在临床使用中因内皮细胞难以粘附致使材料表面无法实现快速内皮化。经常情况下,需要在PTFE表面进行各种改性,以提高PTFE表面的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促进内皮细胞爬附,实现PTFE表面内皮化。
因此,亟需一种过滤血栓效果佳,可重复、牢固定位,可延长植入时间,可回收,可延缓内皮化的效果的腔静脉过滤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血栓效果佳,可重复、牢固定位,可延长植入时间,可回收,可延缓内皮化的效果的腔静脉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腔静脉过滤器,置于肾静脉和髂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位置,由镍钛合金管整体激光切割成型,包括:连接杆、共同形成笼状结构的顶层过滤网,中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且所述中层过滤网位于所述顶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之间,由多根切割出来的分支向内弯曲形成,所述顶层过滤网和所述中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大的血栓,而网孔较小的所述底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小的血栓,这种三层过滤的结构设计不仅提高血栓的捕获拦截能力,还增加血栓的拦截量,有利于在血管内长期放置,达到减少长期放置而导致的再堵塞问题,且该三层过滤网表面包裹PTFE薄膜,以降低器械本身的血栓原性,并减缓内皮细胞在器械表面的爬附速度,所述连接杆与血管壁相接触并连接所述笼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杆可分开成两根以上的分支,扩张成型,并包裹上PTFE薄膜,以获得较大的与血管壁接触的面积,增加内皮细胞需爬附的面积,减缓器械表面内皮细胞的覆盖速度。
还包括多个固定锚,所述固定锚刺入血管壁内,防止器械在血液的冲击下发生移位。
还包括用于回收所述腔静脉过滤器的回收部件,所述回收部件包括:回收钩、横杆、推送杆、闩杆,所述回收钩内开设空腔,所述横杆固定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推送杆设于所述空腔内且设有与所述横杆卡合的槽位,所述推送杆内部开设有让所述闩杆进入的通道,当所述横杆卡合于所述槽位上时,所述闩杆可进入所述通道并将所述横杆限制在所述槽位内,使所述推送杆与所述回收钩固定在一起。
所述回收钩的设置方向与下腔静脉走向相同,且所述回收钩呈管状结构,且在管壁上开设有两道缺口,所述横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回收钩的设置方向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腔静脉过滤器过滤血栓效果佳,可重复定位,固定稳定,可延长植入时间,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可延缓内皮化的效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腔静脉过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腔静脉过滤器的回收部件的示意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回收部件回收钩与推送杆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静脉过滤器100,置于肾静脉9和髂静脉8之间的下腔静脉7位置,由镍钛合金管整体激光切割成型,包括:连接杆4、共同形成笼状结构的顶层过滤网1,中层过滤网2和底层过滤网3,且所述中层过滤网2位于所述顶层过滤网1和底层过滤网3之间,由多根切割出来的分支向内弯曲形成,所述顶层过滤网1和所述中层过滤网2可捕获拦截较大的血栓,而网孔较小的所述底层过滤网3可捕获拦截较小的血栓,这种三层过滤的结构设计不仅提高血栓的捕获拦截能力,还增加血栓的拦截量,有利于在血管内长期放置,达到减少长期放置而导致的再堵塞问题,且该三层过滤网表面包裹PTFE薄膜,以降低器械本身的血栓原性,并减缓内皮细胞在器械表面的爬附速度,所述连接杆4与血管壁相接触并连接所述笼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杆4可分开成两根以上的分支,扩张成型,并包裹上PTFE薄膜,以获得较大的与血管壁接触的面积,增加内皮细胞需爬附的面积,减缓器械表面内皮细胞的覆盖速度。
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四个固定锚5,所述固定锚5刺入血管壁内,防止器械在血液的冲击下发生移位。
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用于回收所述腔静脉过滤器100的回收部件6,所述回收部件6包括:回收钩61、横杆11、推送杆12、闩杆13,所述回收钩61内开设空腔62,所述横杆11固定于所述空腔62内壁,所述推送杆12设于所述空腔62内且设有与所述横杆11卡合的槽位14,所述推送杆12内部开设有让所述闩杆13进入的通道,当所述横杆11卡合于所述槽位14上时,所述闩杆13可进入所述通道并将所述横杆11限制在所述槽位14内,使所述推送杆12与所述回收钩61固定在一起。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钩61的设置方向与下腔静脉走向相同,且所述回收钩61呈管状结构,且在管壁上开设有两道缺口63,所述横杆1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回收钩61的设置方向垂直。
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由于镍钛合金管整体激光切割成型金属表面包覆生物惰性的PTFE薄膜,极大地提高的血液相容性,降低器械诱发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减缓器械表面内皮细胞的覆盖速度;将与血管壁接触的连接杆4切割分成两根以上的分支,扩张后,覆盖上PTFE薄膜,可获得较大的与血管壁接触的面积,增加内皮细胞需爬附的面积,减缓器械表面内皮细胞的覆盖速度;使得本实用新型血栓过滤器在血管内的时间2~3个月,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与此同时,所述中层过滤网2,帮助阻隔血栓,减少本实用新型在血管内长期放置过程中发生再堵塞的概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腔静脉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置于肾静脉和髂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位置,由镍钛合金管整体激光切割成型,包括:连接杆、共同形成笼状结构的顶层过滤网,中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且所述中层过滤网位于所述顶层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之间,由多根切割出来的分支向内弯曲形成,所述顶层过滤网和所述中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大的血栓,所述底层过滤网可捕获拦截较小的血栓,且该三层过滤网表面包裹PTFE薄膜,所述连接杆与血管壁相接触并连接所述笼状结构,且所述连接杆可分开成两根以上的分支,扩张成型,并包裹上PTFE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固定锚,所述固定锚刺入血管壁内,防止器械在血液的冲击下发生移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回收所述腔静脉过滤器的回收部件,所述回收部件包括:回收钩、横杆、推送杆、闩杆,所述回收钩内开设空腔,所述横杆固定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推送杆设于所述空腔内且设有与所述横杆卡合的槽位,所述推送杆内部开设有让所述闩杆进入的通道,当所述横杆卡合于所述槽位上时,所述闩杆可进入所述通道并将所述横杆限制在所述槽位内,使所述推送杆与所述回收钩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钩的设置方向与下腔静脉走向相同,且所述回收钩呈管状结构,且在管壁上开设有两道缺口,所述横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回收钩的设置方向垂直。
CN201420589794.5U 2014-10-13 2014-10-13 腔静脉过滤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81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9794.5U CN204181741U (zh) 2014-10-13 2014-10-13 腔静脉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9794.5U CN204181741U (zh) 2014-10-13 2014-10-13 腔静脉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1741U true CN204181741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13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979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81741U (zh) 2014-10-13 2014-10-13 腔静脉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174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287A (zh) * 2014-10-13 2015-02-18 陈奕龙 腔静脉过滤器
CN105662646A (zh) * 2015-12-29 2016-06-1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6901869A (zh) * 2017-03-31 2017-06-30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静脉滤器
WO2018082378A1 (zh) * 2016-11-02 2018-05-1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WO2018099147A1 (zh) * 2016-12-01 2018-06-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9984860A (zh) * 2019-01-30 2019-07-09 张韬 血管内滤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287A (zh) * 2014-10-13 2015-02-18 陈奕龙 腔静脉过滤器
CN104352287B (zh) * 2014-10-13 2016-09-07 深圳市科奕顿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腔静脉过滤器
CN105662646A (zh) * 2015-12-29 2016-06-1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WO2018082378A1 (zh) * 2016-11-02 2018-05-1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8013951A (zh) * 2016-11-02 2018-05-1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8013951B (zh) * 2016-11-02 2021-06-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WO2018099147A1 (zh) * 2016-12-01 2018-06-0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812572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8125729B (zh) * 2016-12-01 2020-10-27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滤器
CN106901869A (zh) * 2017-03-31 2017-06-30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静脉滤器
CN106901869B (zh) * 2017-03-31 2018-07-27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静脉滤器
CN109984860A (zh) * 2019-01-30 2019-07-09 张韬 血管内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1741U (zh) 腔静脉过滤器
CN104970900A (zh) 可回收血栓过滤器
US10939986B2 (en)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DE60024592T2 (de) Gewebte intravaskulär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S6436121B1 (en) Removable blood filter
US20060206138A1 (en) Intravascular filter assembly
US20040199243A1 (en) Filte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venous furcation
CN104352287B (zh) 腔静脉过滤器
US20110106135A1 (en) Indwelling Temporary IVC Filter System With Drug Delivery and Aspiration
CN108403254B (zh) 一种新型可回收型腔静脉滤器
Nakagawa et al. A retrievable nitinol vena cava filter: experimental and initial clinical results
US20170007260A1 (en) 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s
CN107928839B (zh) 一种部分可降解的腔静脉滤器
CN106725997B (zh) 腔静脉滤器及其生产方法
CN211325882U (zh) 一种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及滤器系统
CN205494080U (zh) 滤器
US20080300620A1 (en) Embolic filter made from a composite material
CN107028680A (zh) 一种腔静脉过滤器
CN210673504U (zh) 一种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及滤器系统
US20110106134A1 (en) Indwelling Temporary IVC Filter System with Aspiration
CN205494082U (zh) 滤器
CN111096822A (zh) 一种静脉滤器回收抓捕器
US20110106136A1 (en) IVC Filter With Drug Delivery
CN205758765U (zh) 一种编织型腔静脉滤器
RU137726U1 (ru) Биодезинтегрируемый интравенозный фильт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KEYIDUN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YILONG

Effective date: 201507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8

Address after: 1301-1, Silver St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 C District of Longhua District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806

Patentee after: Biologic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of grand of section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8000 talent market building, Baoan North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Luoh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en Yilo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