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9513U -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59513U
CN204159513U CN201420347633.5U CN201420347633U CN204159513U CN 204159513 U CN204159513 U CN 204159513U CN 201420347633 U CN201420347633 U CN 201420347633U CN 204159513 U CN204159513 U CN 204159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wering
sheet material
cutter
curtain
jap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76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创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LUBAO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LUBAO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LUBAO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LUBAO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476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59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59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595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包括淋幕淋涂机构,淋幕淋涂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油漆滴槽、淋幕淋涂刀和板材输送带,淋幕淋涂刀的顶部为一狭长的接料平台,淋幕淋涂刀的底部为收缩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油漆滴槽的槽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上漆通孔,上漆通孔位于接料平台的上方,通过淋幕淋涂刀形成油漆淋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漆均匀,漆层不会出现空缺处,漆层厚薄均匀,精度高,精确控制漆层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的上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木板的表面上漆一般是通过喷涂上漆或滚涂上漆,木板的标准规格为1.2X2.4米,对于这种标准规格的板材,通过喷涂上漆工艺在其表面上漆,加工效率低,需要喷涂工人较多,耗时较长,漆层也不均匀,生产成本较高。滚涂上漆是通过滚涂设备上的一对滚涂胶轮滚涂上漆,滚涂设备上漆存在若干缺点,1、漆层经常出现空缺处,经常出现局部没有上漆的情况。2、漆层的各个区域厚薄不均匀。3、漆层厚度难以控制,对漆层的厚度控制的精度较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它结构简单,用于在各种规格的板材表面上漆,上漆均匀,漆层不会出现空缺处,漆层厚薄均匀,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包括淋幕淋涂机构,淋幕淋涂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油漆滴槽、淋幕淋涂刀和板材输送带,
淋幕淋涂刀,设置于板材输送带的上方,淋幕淋涂刀沿板材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定的宽度,用于形成沿板材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连续分布的面状的油漆淋幕,淋幕淋涂刀的顶部为一狭长的接料平台,淋幕淋涂刀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油漆导流侧面,油漆导流侧面的上端与接料平台的一侧相接并形成一锐角夹角,油漆导流侧面与接料平台的相接处形成一锋利的第一棱边,淋幕淋涂刀的底部为收缩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
油漆滴槽,设置于淋幕淋涂刀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油漆的槽体,槽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上漆通孔,上漆通孔沿淋幕淋涂刀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上漆通孔位于接料平台的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淋幕淋涂刀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顶部的接料平台呈水平状态,接料平台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油漆导流侧面,两个油漆导流侧面的下端相接形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体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弧形或三角形,其上端部敞开,下端部收缩变小,上漆通孔位于槽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各上漆通孔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料平台的宽度1~5cm,淋幕淋涂刀的垂直高度为10~50cm,油漆导流侧面与接料平台之间的夹角为80~90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料平台的宽度1~2cm,淋幕淋涂刀的垂直高度为18~25cm,油漆导流侧面与接料平台之间的夹角为84~86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的两个上漆通孔的间距为1~10cm,上漆通孔的孔径为0.2~1cm,上漆通孔的底部到接料平台的距离为5~20c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包括腻仔滚涂机构、第一底油滚涂机构、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第二底油滚涂机构和紫外线烘干机构,腻仔滚涂机构位于最前端,第一底油滚涂机构连接在腻仔滚涂机构的后端位置,第一底油滚涂机构设置有滚涂装置;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连接在第一底油滚涂机构的后端位置,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烘干灯;第二底油滚涂机构连接在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设置有滚涂装置,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和第二底油滚涂机构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淋幕淋涂机构连接在第二底油滚涂机构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和淋幕淋涂机构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紫外线烘干机构连接在淋幕淋涂机构的后端位置,淋幕淋涂机构和紫外线烘干机构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紫外线烘干机构的后端位置连接有砂光机构,紫外线烘干机构和砂光机构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砂光机构的后端位置连接有除尘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滚涂装置包括一上料斗、上胶辊和下胶辊,上胶辊和下胶辊上下滚压配合,木板从上胶辊和下胶辊的压合处通过,上胶辊位于下胶辊的上方,上料斗的底部抵顶于上胶辊的辊面,上料斗的底部开设有上料槽或若干上料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漆均匀,漆层不会出现空缺处,漆层厚薄均匀,精度高,精确控制漆层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滚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淋幕淋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淋幕淋涂机构形成淋幕的示意图。
图中:
1、淋幕淋涂机构;
11、油漆滴槽111、槽体112、上漆通孔;
12、淋幕淋涂刀121、第一棱边122、第二棱边123、油漆导流侧面124、接料平台;
2、腻仔滚涂机构;
3、第一底油滚涂机构;
30、滚涂装置301、上料斗302、上胶辊303、下胶辊;
4、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
5、第二底油滚涂机构;
6、紫外线烘干机构;
7、砂光机构;
8、除尘机构;
9、板材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包括腻仔滚涂机构2、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淋幕淋涂机构1、紫外线烘干机构6、砂光机构7和除尘机构8。
腻仔滚涂机构2位于最前端,
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连接在腻仔滚涂机构2的后端位置,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设置有滚涂装置30;
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连接在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的后端位置,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烘干灯;
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连接在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设置有滚涂装置30,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和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当然,板材输送带9亦可以选用输送辊其它输送机构代替。
淋幕淋涂机构1连接在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和淋幕淋涂机构1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紫外线烘干机构6连接在淋幕淋涂机构1的后端位置,淋幕淋涂机构1和紫外线烘干机构6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紫外线烘干机构6的后端位置连接有砂光机构7,紫外线烘干机构6和砂光机构7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砂光机构7的后端位置连接有除尘机构8。砂光机构7和除尘机构8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滚涂装置30包括一上料斗301、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上下滚压配合,木板从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的压合处通过,上胶辊302位于下胶辊303的上方,上料斗301的底部抵顶于上胶辊302的辊面,上料斗301的底部开设有上料槽或若干上料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淋幕淋涂机构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油漆滴槽11、淋幕淋涂刀12和板材输送带9,
淋幕淋涂刀12,设置于板材输送带9的上方,淋幕淋涂刀12沿板材输送带9的宽度方向延伸设定的宽度,用于形成沿板材输送带9的宽度方向连续分布的面状的油漆淋幕,淋幕淋涂刀12的顶部为一狭长的接料平台124,淋幕淋涂刀1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油漆导流侧面123,油漆导流侧面123的上端与接料平台124的一侧相接并形成一锐角夹角,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的相接处形成一锋利的第一棱边121,淋幕淋涂刀12的底部为收缩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122;其中,淋幕淋涂刀1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顶部的接料平台124呈水平状态,接料平台124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油漆导流侧面123,两个油漆导流侧面123的下端相接形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122。
油漆滴槽11,设置于淋幕淋涂刀12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油漆的槽体111,槽体11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上漆通孔112,上漆通孔112沿淋幕淋涂刀12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上漆通孔112位于接料平台124的上方。槽体11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弧形或三角形,其上端部敞开,下端部收缩变小,上漆通孔112位于槽体111底部的中间位置,各上漆通孔112等间距排列。
通过油漆滴槽11将油漆均匀地滴落在淋幕淋涂刀12的接料平台124,通过等间距分布的上漆通孔112滴落油漆,可以很好地控制油漆的供给量,并使其沿接料平台124均匀分布。
接料平台124接收滴落下来的油漆,聚集后通过第一棱边121流向油漆导流侧面123,通过第一棱边121将油漆进一步均匀化,同时可以很好控制油漆的流量以及油漆流动的稳定性,加上油漆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度,从而在油漆导流侧面123形成连续分布的面状的非常稳定的油漆瀑布流,该油漆瀑布流紧贴在油漆导流侧面123并平稳地向下流动,而不是垂直滴落。
油漆瀑布流流到油漆导流侧面123的下端时,通过第二棱边122引导,油漆脱离第二棱边122均匀地向下流动,由于第二棱边122为线状,再加上油漆瀑布流已经是稳定和连续的面流,并且各个区域的流量和流动都非常稳定,油漆向下流动后形成非常均匀的油漆淋幕,并且沿油漆淋幕的宽度方向是非常均匀的,油漆淋幕不会出现空缺。木板从油漆淋幕通过之后,则在木板的表面均匀地淋涂上一层油漆,上漆效率非常高,上漆均匀,漆层厚薄均匀,漆层不会出现空缺处,精确控制漆层的厚度。
接料平台124的宽度1~5cm,淋幕淋涂刀12的垂直高度为10~50cm,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之间的夹角为80~90度。较佳的参数范围为,接料平台124的宽度1~2cm,淋幕淋涂刀12的垂直高度为18~25cm,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之间的夹角为84~86度。
相邻的两个上漆通孔112的间距为1~10cm,上漆通孔112的孔径为0.2~1cm,上漆通孔112的底部到接料平台124的距离为5~20cm。较佳的参数范围为,相邻的两个上漆通孔112的间距为1~3cm,上漆通孔112的孔径为0.2~0.5cm,上漆通孔112的底部到接料平台124的距离为10~12cm。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包括淋幕淋涂机构(1),淋幕淋涂机构(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油漆滴槽(11)、淋幕淋涂刀(12)和板材输送带(9), 
淋幕淋涂刀(12),设置于板材输送带(9)的上方,淋幕淋涂刀(12)沿板材输送带(9)的宽度方向延伸设定的宽度,用于形成沿板材输送带(9)的宽度方向连续分布的面状的油漆淋幕,淋幕淋涂刀(12)的顶部为一狭长的接料平台(124),淋幕淋涂刀(1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油漆导流侧面(123),油漆导流侧面(123)的上端与接料平台(124)的一侧相接并形成一锐角夹角,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的相接处形成一锋利的第一棱边(121),淋幕淋涂刀(12)的底部为收缩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122); 
油漆滴槽(11),设置于淋幕淋涂刀(12)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容纳油漆的槽体(111),槽体(11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上漆通孔(112),上漆通孔(112)沿淋幕淋涂刀(12)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上漆通孔(112)位于接料平台(12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淋幕淋涂刀(1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顶部的接料平台(124)呈水平状态,接料平台(124)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油漆导流侧面(123),两个油漆导流侧面(123)的下端相接形成一线状的尖锐的第二棱边(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1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弧形或三角形,其上端部敞开,下端部收缩变小,上漆通孔(112)位于槽体(111)底部的中间位置,各上漆通孔(112)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接料平台(124)的宽度1~5cm,淋幕淋涂刀(12)的垂直高度为10~50cm,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之间的夹角为80~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平台(124)的宽度1~2cm,淋幕淋涂刀(12)的垂直高度为18~25cm,油漆导流侧面(123)与接料平台(124)之间的夹角为84~86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上漆通孔(112)的间距为1~10cm,上漆通孔(112)的孔径为0.2~1cm,上漆通孔(112)的底部到接料平台(124)的距离为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包括腻仔滚涂机构(2)、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和紫外线烘干机构(6), 
腻仔滚涂机构(2)位于最前端, 
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连接在腻仔滚涂机构(2)的后端位置,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设置有滚涂装置(30); 
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连接在第一底油滚涂机构(3)的后端位置,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烘干灯; 
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连接在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设置有滚涂装置(30),紫外线干燥固化机构(4)和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淋幕淋涂机构(1)连接在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的后端位置,第二底油滚涂机构(5)和淋幕淋涂机构(1)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紫外线烘干机构(6)连接在淋幕淋涂机构(1)的后端位置,淋幕淋涂机构(1)和紫外线烘干机构(6)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烘干机构(6)的后端位置连接有砂光机构(7),紫外线烘干机构(6)和砂光机构(7)之间设置有板材输送带(9),砂光机构(7)的后端位置连接有除尘机构(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涂装置(30)包括一上料斗(301)、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上下滚压配合,木板从上胶辊(302)和下胶辊(303)的压合处通过,上胶辊(302)位于下胶辊(303)的上方,上料斗(301)的底部抵顶于上胶辊(302)的辊面,上料斗(301)的底部开设有上料槽或若干上料通孔。 
CN201420347633.5U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59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7633.5U CN204159513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7633.5U CN204159513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59513U true CN204159513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7633.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59513U (zh) 2014-06-26 2014-06-26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595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988A (zh) * 2014-06-26 2014-10-01 林创举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CN106513278A (zh) * 2015-09-11 2017-03-22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紫外光固化机
CN109453943A (zh) * 2018-11-06 2019-03-12 张俊霞 一种石墨烯木板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9988A (zh) * 2014-06-26 2014-10-01 林创举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CN106513278A (zh) * 2015-09-11 2017-03-22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紫外光固化机
CN109453943A (zh) * 2018-11-06 2019-03-12 张俊霞 一种石墨烯木板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59513U (zh)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CN203578091U (zh) 轮毂立体式跟踪喷涂系统
CN204076857U (zh) 一种带调平机构的3d打印机
CN103230856B (zh) 一种平口门扇侧边垂直辊涂机
CN203737479U (zh) 一种多喷头且间距可调的自动喷漆机械系统
CN203002568U (zh) 一种淋涂机
CN104069988B (zh) 一种板材淋幕淋涂上漆设备
CN208542472U (zh) 一种uv胶点胶装置
CN106799327A (zh) 一种自动胶带涂布机构
CN103623967A (zh) 一种油漆垂直辊涂系统
CN202700725U (zh) 用于涂胶机的四辊涂胶装置
CN104437938A (zh) 一种氟碳喷涂打点板自动喷涂设备
CN102166554A (zh) 一种逆转网纹辊涂布装置
CN204018146U (zh) 多功能涂布机
CN203916995U (zh) 一种瓦楞纸生产线涂胶设备
CN208066616U (zh) 双面喷涂的高效型喷漆机
CN203221016U (zh) 内置纠偏的涂布机加热烘道
CN206262797U (zh) 滤纸粘接用涂胶装置
CN209393454U (zh) 淋幕式涂布装置及淋幕式涂布系统
CN204602525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上胶装置的涂布机
CN102847670A (zh) 一种表面人造板淋涂表面漆工艺
CN204396276U (zh) 一种转移涂布机及其烘干装置
CN204194218U (zh) 涂胶表面宽度可控制的涂胶装置
CN205995744U (zh) 用于涂层机的控温进布机架
CN206897729U (zh) 一种铝材逆向辊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