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0952U - 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0952U
CN204140952U CN201420454809.7U CN201420454809U CN204140952U CN 204140952 U CN204140952 U CN 204140952U CN 201420454809 U CN201420454809 U CN 201420454809U CN 204140952 U CN204140952 U CN 204140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seat
water inlet
out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48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万红
唐小毛
倪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4548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0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0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09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龙头,特别是瀑布龙头,包括外壳;外阀座,被安装于该外壳的安装容槽内;内阀座,被安装于该外阀座的第一阀槽内;混水阀,被安装于该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控制把手,固接于该混水阀的阀芯上,可供启闭控制出水及调节混合水温度;出水构件,其进水端与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衔接;进水管组,衔接于该外阀座,可将冷、热水导流至外阀座内。该进水管组的冷、热水,以及该混水阀流出的混合水,皆可被控制导流于该外阀座、内阀座及混水阀间形成的水路通道,最后流向该出水构件,因此,可确保水流不会碰触体积最大的外壳,使外壳成为非过水件,而可选用非NSF认证材料及成本低廉的材质,使水龙头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可被大幅地提升。

Description

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被设计成非过水件的水龙头,特别是瀑布龙头。
背景技术
因卫生安全考虑,市场销售的水龙头,其内部与水接触的部件,都必须选用通过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NSF)认证的材质,方可确保使用者取用水的安全。
如图1所示,为习知常见的一种瀑布龙头,主要包括一外壳1,具有一安装槽座1a及一出水通道1b;一出水嘴2,安装于该外壳1的出水通道1b处,用以输出水流;一阀座3,安装于该外壳1的安装槽座1a上,底部形成有二进水孔3a,可分别连接一冷水进水管及一热水进水管,且周围与该安装槽座1a间界定有一出水腔室3b连通该出水通道1b;一混水阀4,可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阀座3内,其与所述阀座3间界定有一混合腔室,使来自于该冷水进水管与热水进水管的冷、热水得以在此混合形成混合水,再流向该出水腔室3b;一控制把手5,可被使用者操作以转动该混水阀4,可藉以开关出水,以及调节所述冷、热水混合比例,进而控制混合水温度。
由上可知,该瀑布龙头内与水接触的部件除了输送冷、热水的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外,依序还包括阀座3、混水阀4、外壳1及出水嘴2,因此,这些部件的材质在选用上,将被迫只能选用经过NSF认证的材质,例如被广泛使用于卫浴设备,特别是水龙头部件的铜材,但该铜材的成本相当高,尤以所述体积最大的外壳1成本最高,导致产品在价格竞争力上始终难以提升。由于选用材质上的限制,一般具材料价格及加工成本优势的非NSF认证材质,例如锌合金材料或塑料材料,将无法被适用。
或许大幅地改变外观造型与构件配置,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但新的外观造型与结构难以确保能够被使用者所接受,同时重新设计,将会导致许多既有构件无法适用,如此同样会增加许多新构件的研发与生产制作成本。因此,如何能够在不改变原有外观,以及保留大部分既有组合构件的情况下克服上述问题,也是结构设计上的一个重要考虑。
另外,如中国大陆授权公告号CN203500653U实用新型专利所揭露的一种瀑布龙头,以及美国专利号数US8555922B2发明专利所揭露的一种混合水龙头,也都清楚显示其外壳被设计成为一过水构件,而同样存在上述材质选用限制,以及材料、加工成本高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可将体积最大的外壳设计成非过水件,使该外壳得以选用一般常见具材料价格及加工成本优势的非NSF认证材质,例如锌合金材料或塑料材料,使该水龙头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外观造型,同时保留大部分原有组成构件的情况下,使外壳被设计成非过水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其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安装容槽,以及一个连通于该安装容槽下方的容纳空间;所述安装容槽的周围壁墙上开设有一缺口;
一外阀座,通过所述外壳的开口被限制转动及轴向安装定位于该外壳的安装容槽内,并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阀槽,该第一阀槽的槽底壁朝下贯穿有一第一冷水进水孔及一第一热水进水孔,并于周围壁墙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外壳的缺口相对的第一出水孔;
一内阀座,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内,并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二阀槽,该第二阀槽的槽底壁朝下贯穿有一第二冷水进水孔及一第二热水进水孔,所述第二冷水进水孔和第二热水进水孔分别连通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及第一热水进水孔,所述第二阀槽的槽底壁还朝下贯穿设置有一第二出水孔;所述内阀座底壁面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底壁面间形成有一下方出水腔室并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孔,其外周壁面与该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内周壁间则形成有一周围出水腔室,且所述周围出水腔室分别连通于所述下方出水腔室及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
一混水阀,被安装定位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包括一阀壳,该阀壳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所述阀壳的底部设置有一冷水进水口及一热水进水口并分别连通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冷水进水孔及第二热水进水孔,以将冷、热水由此导入所述混水阀内的混合腔室内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水,该阀壳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将所述混合腔室内的混合水导出的混合水出水口;一阀芯,被转动地安装定位于所述阀壳内,用以控制所述混合腔室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开启导通或阻断关闭;
一控制把手,系与所述混水阀的阀芯相互固接,以方便使用者转动操作以驱转带动该阀芯。
具体地,还包括一出水构件,所述出水构件具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在所述外壳的缺口处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相互衔接连通,以使来自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混合水得以沿着所述出水构件流出使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进水管组,该进水管组包括一冷水进水管及一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通过所述外壳下方的容纳空间后分别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及第一热水进水孔相互衔接固定,用以传送供应冷、热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阀盖,其与所述外壳安装容槽的上方开口相互螺合固接,以往下压抵迫紧所述混水阀的阀壳,使该混水阀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装饰罩盖,用以与所述阀盖相互固接。
具体地,所述外壳的安装容槽的两边侧上各设置有一穿孔;所述外阀座的周围壁墙外周壁面的相对两边侧上各凹设有一限位槽;所述出水构件的进水端的两相对边侧上各置有一螺孔;两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外壳的安装容槽上的穿孔,同时吻合地通过靠抵于所述限位槽后与所述出水构件进水端上各相对的螺孔螺合锁固,以将所述出水构件衔接固定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以及同时限制所述外阀座转动及轴向位移。
具体地,所述螺杆配置有两封塞,以用于密封所述外壳上的各穿孔相对于该螺杆头部的一端。
具体地,所述出水构件被设置为截面呈U形的出水嘴,使其具有一个顶端呈开放状的水流通道,以形成瀑布水流,且所述出水构件的进水端形成有一个呈U形的内侧壁面;该出水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彼此间还配置有一衬垫。
具体地,所述衬垫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及水流通道相对的通水口,以允许水流由此通过,且两边侧各设置有一凸耳,每一所述凸耳上各设置有一个供所述螺杆由此贯穿通过后与所述螺孔螺合锁固的套孔。
具体地,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外端侧具有一定位环槽;一个具过滤功能的内侧油封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环槽内,同时抵顶密封于所述衬垫的相对内侧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衬垫的外侧壁面凹设有一呈U形的定位凹槽;一个呈U形的外侧油封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凹槽内,同时抵顶密封于所述出水构件进水端上相对的内侧壁面。
具体地,所述内阀座在其第二出水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阀槽的一端嵌塞定位有一节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内阀座的外周壁面靠近顶端处嵌套定位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内周壁抵顶密封,以防止进入所述周围出水腔室的混合水由此往外渗漏流出。
具体地,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槽底壁设置有一非圆形凹部,以在该凹部内形成至少一靠抵内壁;所述内阀座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一非圆形的凸部,以在该凸部形成至少一靠抵外壁,所述凸部嵌置容纳于所述凹部后,所述靠抵内壁与靠抵外壁相互靠抵,以限制所述内阀座相对于所述外阀座转动。
具体地,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在其槽底壁上凹设有至少一销孔;所述混水阀的阀壳底端部则相对凸设有至少一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置定位于所述销孔内,以限制所述阀壳相对所述内阀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冷水进水孔间,以及所述外阀座的第一热水进水孔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热水进水孔间各配置有一密封垫圈,以防止通过其间的水流渗漏至所述下方出水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当使用者转动开启该水龙头的控制把手时,可将来自于该冷、热水进水管的冷、热水,以及从该混水阀流出的混合水,皆可被控制导流于该外阀座、内阀座及混水阀彼此间形成的水流通道,最后更直接被导向该出水构件,因此,可确保冷、热水与混合水在流动过程中完全不会接触具有最大体积的外壳,使该外壳能够被顺利设计成一非过水件,而得以选用非NSF认证材质,例如锌合金材料或塑料材料制作,进而有效地降低材料及后续生产制作、加工等成本,使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由于可以保留原有外壳、出水构件与控制把手的设计外型与规格尺寸,特别是典型瀑布龙头的外型与规格尺寸,除了确保用户接受度外,还可以使用原有部件,例如混合阀、阀盖、装饰套盖、控制把手,以及进水管组等组件,亦即许多既有构件可以被共享,而可藉以降低零组件重新设计、生产制作、开模等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水龙头,特别是瀑布龙头的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外观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俯视平面图;
图6为沿着图5剖面线1-1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沿着图5剖面线2-2的立体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外阀座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阀座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阀座的立体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外阀座的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阀座的立体外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内阀座的立体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内阀座的俯视平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仰视平面图;
图16为沿着图15剖面线3-3的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冷、热水的流动方向;
图17为图16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沿着图15剖面线4-4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混合水的流动方向;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俯视平面图;
图20为沿着图19剖面线5-5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混水阀的立体外观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混水阀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构件、内侧油封、衬垫及外侧油封的立体分解图;
图24为沿着图19剖面线6-6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第2至3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的较佳实施例,该水龙头6主要包括一外壳10、一外阀座20、一内阀座30、一混水阀40、一控制把手50、一出水构件60、一进水管组70、一阀盖80,以及一装饰套盖81,以下系分别针对上述组成构件分述说明。
如图4至7所示,所述外壳10具有一个开口11朝上的安装容槽12,以及一个连通于该安装容槽12下方的容纳空间13;所述安装容槽12的周围壁墙121开设有一缺口122。
如图8至11所示,所述外阀座20可透过所述开口11被限制转动及轴向位移地安装定位于该外壳10的安装容槽12内,并具有一个开口21朝上的第一阀槽22,该第一阀槽22的槽底壁221朝下贯穿有一第一冷水进水孔23及一第一热水进水孔24,并于周围壁墙222上开设有一第一出水孔25相对该外壳10的缺口122。
如图12至17所示,所述内阀座30可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外阀座20的第一阀槽22内,并具有一个开口31朝上的第二阀槽32,该第二阀槽32的槽底壁321朝下贯穿有一第二冷水进水孔33及一第二热水进水孔34分别连通于该外阀座20的第一冷水进水孔23及第一热水进水孔24,更朝下贯穿有一第二出水孔35;该内阀座30底壁面301与该外阀座20的第一阀槽22相对底壁面间形成有一下方出水腔室a连通于该第二出水孔35,如图18所示,其外周壁面302与该外阀座20的第一阀槽22相对内周壁间则形成有一周围出水腔室b分别连通于该下方出水腔室a,以及该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如图19、20所示。
如21、22图所示,所述混水阀40可被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30的第二阀槽32内,本实施例为典型常见的一种混水阀,而包括一阀壳41,可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30的第二阀槽32内,如图17、18、20所示,且底部设置有一冷水进水口411及一热水进水口412分别连通于该内阀座30的第二冷水进水孔33及第二热水进水孔34,可将冷、热水由此导入该混水阀40内的混合腔室(图中未示)内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水,该阀壳41底部更设置有一个可将所述混合腔室内的混合水导出的混合水出水口413;一阀芯42,可被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阀壳41内,用以控制该混合腔室与该混合水出水口413开启导通或阻断关闭。
如图3、20所示,所述控制把手50系与所述混水阀40的阀芯42相互固接,可方便使用者转动操作以驱转带动该阀芯42。
如图3、20所示,所述出水构件60具有一进水端61及一出水端62,该进水端61可在该外壳10的缺口122处与该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相互衔接连通,使来自于该第一出水孔25的混合水得以沿着该出水构件60流出使用。
如图3、16、17所示,所述进水管组70包括一冷水进水管71及一热水进水管72,可通过所述外壳10下方的容纳空间13后分别与该外阀座20的第一冷水进水孔23及第一热水进水孔24相互衔接固定,用以传送供应冷、热水。
所述3、17所示,所述阀盖80可与所述外壳10安装容槽12的上方开口11相互螺合固接,藉以往下压抵迫紧该混水阀40的阀壳41,使该混水阀40可被轴向限位于该内阀座30的第二阀槽32内。
所述装饰罩盖81,用以与该阀盖80相互固接形成一装饰效果。
所述外壳10的安装容槽12二边侧各设置有一穿孔123,如图4至7所示;所述外阀座20的周围壁墙222外周壁面二边侧各相对凹设有一限位槽26,如图8、9、11所示;所述出水构件60的进水端61二边侧各相对置有一螺孔611,如图3、23所示,因此,可藉由二螺杆63分别穿过所述穿孔123,同时吻合地通过靠抵于所述限位槽26后与该出水构件60进水端61上各相对的螺孔611螺合锁固,一方面将该出水构件60衔接固定于所述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另一方面同时限制该外阀座20转动及轴向位移。
如图3、24所示,所述螺杆63更搭配有二封塞14,可藉以密封所述外壳10各穿孔123相对于该螺杆63头部631的一端。
如图23所示,所述出水构件60被设置为截面大致呈U形之出水嘴,使其具有一个顶端呈开放状的水流通道64,可藉以形成典型常见的瀑布水流;其中,该出水构件60的进水端61形成有一个大致呈U形的内侧壁面612。该出水构件60的进水端61与该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彼此间更配置有一衬垫65,使彼此结合更为紧密。
所述衬垫65具有一通水口651相对于所述第一出水孔25及水流通道64,可允许水流由此通过,且二边侧各设置有一凸耳652,每一凸耳652各设置有一个可供所述螺杆63由此贯穿通过后与所述螺孔611螺合锁固的套孔653。所述套孔653的设计可方便该衬垫65准确地定位,并可防止其偏位脱离。
所述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外端侧更形成有一定位环槽251,如图8至10所示;一个具过滤功能的内侧油封66可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环槽251内,如图20、23所示,同时抵顶密封于该衬垫65的相对内侧壁面,可藉以避免水流从该第一出水孔25与衬垫65相对壁面间渗漏流出。
所述衬垫65的外侧壁面更凹设有一大致呈U形的定位凹槽654,如图23所示;一个大致呈U形的外侧油封67可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凹槽654内,同时抵顶密封于该出水构件60进水端61的相对内侧壁面612,可藉以避免水流从该衬垫65与出水构件60的相对壁面间渗漏流出。
如图13、18所示,所述内阀座30还可以在其第二出水孔35相对于该第二阀槽32的一端嵌塞定位一节流阀36,藉以调节由此通过的水流大小。
所述内阀座30的外周壁面302靠近顶端处更嵌套定位有一密封垫圈371,可与所述外阀座20的第一阀槽22相对内周壁抵顶密封,并藉以防止进入该周围出水腔室b的混合水由此往外渗漏流出。
如图10、11所示,所述外阀座20的第一阀槽22槽底壁221设置有一非圆形凹部322,可藉以在该凹部322内形成至少一靠抵内壁323;该内阀座30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一非圆形的凸部38,如图12所示,可藉以在该凸部38形成至少一靠抵外壁381,使该凸部38嵌置容纳于该凹部322后,可藉由所述靠抵内壁323与靠抵外壁381相互靠抵,以限制该内阀座30相对于该外阀座20转动。本实施例共设置有二个相对的靠抵内壁323,以及二个相对的靠抵外壁381。
如图13、14所示,所述内阀座30的第二阀槽32在其槽底壁321上更凹设有二销孔324;该混水阀40的阀壳41底端部则相对突设有二定位销414,如图18、22所示,可分别插置定位于所述销孔324内,使该混水阀40得以准确、快速地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30的第二阀槽32内,同时限制该阀壳41相对该内阀座30转动。
如图17所示,所述外阀座20的第一冷水进水孔23与该内阀座30的第二冷水进水孔33间,以及该外阀座20的第一热水进水孔24与该内阀座30的第二热水进水孔34间各配置有一密封垫圈372,可防止通过其间的水流渗漏至该下方出水腔室a内。
如图2、16所示,本实施例的水龙头6还包括有一个可被锁固于该外壳10下方的底座91、一个可供嵌套定位于该底座91内部用以靠抵于一台面上的垫体92、一个穿过该台面与该底座91相互螺合的螺管93,以及一个与位于该台面下方的螺管93相互螺合,并与该台面底壁面抵紧,藉以将该底座91连同其上的外壳10固定于该台面上的夹紧组件94。所述用以将该外壳10固定于台面上的构件属于习知结构技术,故在此不多所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6组装时,可预先将节流阀36与密封垫圈371、372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30,之后,依序将内阀座30安装定位于该外阀座20,以及将混水阀40安装于内阀座30,再将所述组装完成的外阀座20、内阀座30及混水阀40一起置入外壳10的安装容槽12内,之后,适当地调整外阀座20的角度方位,使后续可以藉由螺杆63固定该外阀座20及出水构件60,其中,该内侧油封66与外侧油封67可预先嵌套于该衬垫65上,并于螺杆63与该出水构件60螺合前,先将该衬垫65穿套定位于从该外壳10的缺口122穿出的螺杆63上。最后,依序将阀盖80螺合锁固于外壳10的上方开口11,将装饰罩盖81安装于该阀盖80,以及将控制把手50安装固定于该混水阀40的阀芯42上,即可简易快速地安装该水龙头6大致的组装作业。
如上所述,当使用者转动开启该水龙头6的控制把手50时,来自于该冷、热水进水管71、72的冷、热水,如图16至18及20所示,可从该外阀座20的第一冷、热水进水孔23、24依序沿着该内阀座30的第二冷、热水进水孔33、34,以及该混水阀40的冷、热水进水口411、412流入所述混合腔室内以适当比例相互混合形成预定温度的混合水,之后,再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413依序沿着该内阀座30第二出水孔35上的节流阀36、下方出水腔室a、周围出水腔室b、该外阀座20的第一出水孔25,以及具过滤功能的内侧油封66,最后流入该出水构件60的水流通道64以形成可供使用的瀑布水流。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6,其来自于该冷、热水进水管71、72的冷、热水从进入外阀座20开始到从出水构件60流出形成瀑布水流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流经碰触所述体积最大的外壳10,而使该外壳10成为一个非过水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使该外壳10得以选用非NSF认证材质,例如锌合金材料或塑料材料,其好处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及后续生产制作、加工等成本,使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水龙头6保留了原有外壳10、出水构件60与控制把手50的设计外型与规格尺寸,除了确保用户接受度外,还可以使用原有部件,例如混合阀40、阀盖80、装饰套盖81、控制把手50,以及进水管组70等组件,使其与一些既有构件得以兼容共享,可藉以降低许多零组件重新设计、生产制作、开模等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水龙头6主要以瀑布龙头为实施例,但不限于瀑布龙头,还可以为其他常见典型的水龙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安装容槽,以及一个连通于该安装容槽下方的容纳空间;所述安装容槽的周围壁墙上开设有一缺口;
一外阀座,通过所述外壳的开口被限制转动及轴向安装定位于该外壳的安装容槽内,并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一阀槽,该第一阀槽的槽底壁朝下贯穿有一第一冷水进水孔及一第一热水进水孔,并于周围壁墙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外壳的缺口相对的第一出水孔;
一内阀座,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内,并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二阀槽,该第二阀槽的槽底壁朝下贯穿有一第二冷水进水孔及一第二热水进水孔,所述第二冷水进水孔和第二热水进水孔分别连通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及第一热水进水孔,所述第二阀槽的槽底壁还朝下贯穿设置有一第二出水孔;所述内阀座底壁面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底壁面间形成有一下方出水腔室并连通于所述第二出水孔,其外周壁面与该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内周壁间则形成有一周围出水腔室,且所述周围出水腔室分别连通于所述下方出水腔室及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
一混水阀,被安装定位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包括一阀壳,该阀壳被限制转动地安装定位于该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所述阀壳的底部设置有一冷水进水口及一热水进水口并分别连通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冷水进水孔及第二热水进水孔,以将冷、热水由此导入所述混水阀内的混合腔室内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水,该阀壳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将所述混合腔室内的混合水导出的混合水出水口;一阀芯,被转动地安装定位于所述阀壳内,用以控制所述混合腔室与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开启导通或阻断关闭;
一控制把手,系与所述混水阀的阀芯相互固接,以方便使用者转动操作以驱转带动该阀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出水构件,所述出水构件具有一进水端及一出水端,该进水端在所述外壳的缺口处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相互衔接连通,以使来自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混合水得以沿着所述出水构件流出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进水管组,该进水管组包括一冷水进水管及一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通过所述外壳下方的容纳空间后分别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及第一热水进水孔相互衔接固定,用以传送供应冷、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阀盖,其与所述外壳安装容槽的上方开口相互螺合固接,以往下压抵迫紧所述混水阀的阀壳,使该混水阀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罩盖,用以与所述阀盖相互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安装容槽的两边侧上各设置有一穿孔;所述外阀座的周围壁墙外周壁面的相对两边侧上各凹设有一限位槽;所述出水构件的进水端的两相对边侧上各置有一螺孔;两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外壳的安装容槽上的穿孔,同时吻合地通过靠抵于所述限位槽后与所述出水构件进水端上各相对的螺孔螺合锁固,以将所述出水构件衔接固定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以及同时限制所述外阀座转动及轴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配置有两封塞,以用于密封所述外壳上的各穿孔相对于该螺杆头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构件被设置为截面呈U形的出水嘴,使其具有一个顶端呈开放状的水流通道,以形成瀑布水流,且所述出水构件的进水端形成有一个呈U形的内侧壁面;该出水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彼此间还配置有一衬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及水流通道相对的通水口,以允许水流由此通过,且两边侧各设置有一凸耳,每一所述凸耳上各设置有一个供所述螺杆由此贯穿通过后与所述螺孔螺合锁固的套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出水孔外端侧具有一定位环槽;一个具过滤功能的内侧油封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环槽内,同时抵顶密封于所述衬垫的相对内侧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的外侧壁面凹设有一呈U形的定位凹槽;一个呈U形的外侧油封被嵌塞定位于该定位凹槽内,同时抵顶密封于所述出水构件进水端上相对的内侧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座在其第二出水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阀槽的一端嵌塞定位有一节流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座的外周壁面靠近顶端处嵌套定位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相对内周壁抵顶密封,以防止进入所述周围出水腔室的混合水由此往外渗漏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阀槽槽底壁设置有一非圆形凹部,以在该凹部内形成至少一靠抵内壁;所述内阀座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一非圆形的凸部,以在该凸部形成至少一靠抵外壁,所述凸部嵌置容纳于所述凹部后,所述靠抵内壁与靠抵外壁相互靠抵,以限制所述内阀座相对于所述外阀座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阀槽在其槽底壁上凹设有至少一销孔;所述混水阀的阀壳底端部则相对凸设有至少一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置定位于所述销孔内,以限制所述阀壳相对所述内阀座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座的第一冷水进水孔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冷水进水孔间,以及所述外阀座的第一热水进水孔与所述内阀座的第二热水进水孔间各配置有一密封垫圈,以防止通过其间的水流渗漏至所述下方出水腔室内。
CN201420454809.7U 2014-08-12 2014-08-12 水龙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0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4809.7U CN204140952U (zh) 2014-08-12 2014-08-12 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4809.7U CN204140952U (zh) 2014-08-12 2014-08-12 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0952U true CN204140952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48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0952U (zh) 2014-08-12 2014-08-12 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09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3093A (zh) * 2015-06-15 2015-09-16 邝仲腾 一种瀑布出水面盆
CN108506530A (zh) * 2017-02-24 2018-09-07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11795181A (zh) * 2020-07-21 2020-10-20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水龙头构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3093A (zh) * 2015-06-15 2015-09-16 邝仲腾 一种瀑布出水面盆
CN108506530A (zh) * 2017-02-24 2018-09-07 Toto株式会社 水栓装置
CN111795181A (zh) * 2020-07-21 2020-10-20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水龙头构造
CN111795181B (zh) * 2020-07-21 2022-04-29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水龙头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0952U (zh) 水龙头
CN204611065U (zh) 触控式水龙头
CN204176028U (zh) 一种新型恒温龙头
CN206320347U (zh) 具调温功能的触控式水龙头
CN104879556A (zh) 触控式水龙头
CN204403443U (zh) 一种塑料阀体的恒温水龙头
CN205678177U (zh) 一种切换式水龙头
CN203627911U (zh) 一种大流量单控恒温阀芯
CN105972256B (zh) 旋转式水路三通切换装置
CN105003728A (zh) 一种数显恒温淋浴龙头
CN208595259U (zh) 一种暗装水龙头
CN201706081U (zh) 冷热进水管
CN207064681U (zh) 一种带饮用水控制功能的多功能阀芯
CN203757065U (zh) 精密陶瓷流道阀
CN202674380U (zh) 一种锌合金本体下拉厨房龙头
CN207880119U (zh) 一种带饮用水控制功能的多功能连体阀芯
CN203847757U (zh) 一种冷热水两档节能温控阀芯
CN217463276U (zh) 一种新型简易快开阀
CN206257303U (zh) 一种两功能淋浴龙头
CN201934726U (zh) 温控龙头
CN205559859U (zh) 带溢水装置的水龙头
CN201706062U (zh) 水龙头
CN211951543U (zh) 一种同轴恒温分水阀
CN201944379U (zh) 防爆型塑料水龙头
CN205244478U (zh) 一种用于水龙头的侧密封式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