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9695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29695U CN204129695U CN201420509517.9U CN201420509517U CN204129695U CN 204129695 U CN204129695 U CN 204129695U CN 201420509517 U CN201420509517 U CN 201420509517U CN 204129695 U CN204129695 U CN 2041296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line
- contact panel
- wiring region
- transparency carrier
- control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具有一触控区,触控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至少一导电孔;一触控电极,布设于透明基板的正面且位于触控区;以及一第一传输线,布设于透明基板的背面且通过导电孔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布设于透明基板的至少部份传输线设置于与触控电极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可提高传输线的布线灵活性,具有缩减触控面板之布线区以及扩大触控面板触控区的优点及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触控面板结构的一种例子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基板10、布设于透明基板10之表面的触控电极20、和触控电极20电性连接的传输线23(trace);触控电极20通常采用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通常采用气化铟锡ITO)通过镀膜蚀刻形成一定图案的触控电极20,所述触控电极20包括均匀分布于透明基板10之表面的多个感测单元21(sensor)和介于感测单元21之间的连接导线22。
以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人体与感测电极20之间的电流感应来进行工作的。当使用者的手指与触控面板相接触时,带走一部分电荷形成很小的电流,该电流信号通过和触控电极20电性连接的传输线23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并处理而得到触摸点的位置资讯。
现有触控面板的传输线23通常采用不透明的材料(通常为金属导线),因此在布线时需要将传输线23设置于触控面板的触控区A(图1中以中心线围绕的范围)以外,现有触控面板的传输线23的一种布线方式如图1所示,其他类似的布线方式可以参考已公告的台湾新型专利M441880、M451597、M470318,其中用以电性连接某一轴向之触控电极20的传输线23布设于触控区A的两侧,多条传输线23以并列的方式与触控电极20布设于透明基板10的同一表面。随着触控面板尺寸的增大,传输线23的数目愈多,传输线23所占用边框的宽度d愈大,如图1所示。或者所有连接横向触控电极的传输线23均从触控区A右侧引出,则因传输线23数量增多,导致边框的宽度愈大的影响更为明显。现有触控面板的传输线23的布线方式占用的范围较大,较大的边框将导致无法充分的扩大触控面板的触控区A,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外观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解决习知触控面板的传输线占用较大范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触控面板结构,合理设置传输线的位置以使触控面板触控区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面板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和至少一导电孔;一触控电极,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且位于所述触控区;以及一第一传输线,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背面,第一传输线通过所述导电孔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第一传输线是布设于所述触控区,且为透明导线,第一传输线和部份触控电极在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透明基板还包括位于触控区之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部份的第一传输线是布设于触控区且为透明导线,另一部份的第一传输线是布设于布线区,且位于触控区的第一传输线和部份触控电极在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透明基板还包括位于触控区之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透明基板的正面还包括一第二传输线布设于布线区且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透明基板还包括位于触控区之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透明基板的正面还包括一第二传输线且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均布设于布线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在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第一传输线所在的布线区定义为第一布线区,第二传输线所在布线区定义为第二布线区,第一布线区和第二布线区在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位于布线区的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均为金属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构成第一传输线的透明导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导电聚合物、金属网状薄膜、纳米银线或纳米碳管其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导电孔的构造包括:贯穿透明基板的一通孔和填入通孔中的导电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触控电极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并间隔排列的复数条触控电极,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分别电性连接至不同的触控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触控电极包括相互交错且电性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第一传输线电性连接至第一方向电极,第二传输线电性连接至第二方向电极。
通过上述的说明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面板,通过将至少部份传输线设置于与触控电极相异的透明基板的表面,可提高传输线的布线灵活性,减少触控面板的传输线的布线面积,具有缩减触控面板之布线区以及扩大触控面板触控区的优点及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触控面板的平面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3为图2之触控面板的局部构造立体图。
图4为图2在IV-IV位置的构造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断面构造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 透明基板
20 触控电极
21 感测单元
22 连接导线
23 传输线
A 触控区
d 边框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
30 透明基板
31 正面
32 背面
33 导电孔
34 通孔
35 导电材料
40 触控电极
41 第一方向电极
411a 第一导电单元
411b 第一导电单元
412 第一导线
42 第二方向电极
421a 第二导电单元
421b 第二导电单元
422 第二导线
43 电绝缘层
51 第一传输线
52 第二传输线
A 触控区
B 布线区
B1 第一布线区
B2 第二布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局部构造立体图和局部构造断面图。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透明基板30、一触控电极40和一传输线用以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40,为便于区别,在本实用新型下文的实施方式说明中,其中布设于透明基板30之背面32的传输线称为第一传输线51,布设于透明基板30之正面31的传输线称为第二传输线52(见图7至10图),第一传输线51通过导电孔33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40,而第二传输线52直接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40。
透明基板30通常使用下列透明材料其中的任一种制作,所述透明材料包括:玻璃(Glass)、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PMMA)、聚砜(Polysulfone,PES)以及环烯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透明基板30为玻璃基板或塑胶薄膜基板。
触控电极40布设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触控电极40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一第一方向电极41、一第二方向电极42和一电绝缘层43。第一方向电极41与第二方向电极42皆具有导电性并且互相交错,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形下,本实用新型以下说明中所称的触控电极40包含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下文中所称的第一方向电极41包含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并且间隔排列的复数条或任一条第一方向电极41,下文中所称的第二方向电极42包含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并且间隔排列的复数条或任一条第二方向电极42;常见的一种排列方式是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分别沿着坐标轴X轴和Y轴的方向延伸,但这并非唯一的一种排列方式,除了图2所绘示的垂直交错排列方式之外,也可以是其他非垂直之对应角度设置;所述电绝缘层43具有电绝缘性、透明并且介于第一方向电极41与第二方向电极42之间,用以防止第一方向电极41与第二方向电极42互相接触短路;第一方向电极41、第二方向电极42和电绝缘层43皆布设于触控面板的触控区A(见图2中以中心线围绕的区域),其中触控区A通常是指可透过显示器图像,供使用者触控操作的区域。
第一方向电极41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411a、411b及电性连接相邻之第一导电单元411a和411b的第一导线412,第二方向电极42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421a、421b及电性连接相邻之第二导电单元421a和421b的第二导线422,所述的电绝缘层43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线412与第二导线422之间(见图3)。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使用下列透明导电材料其中之任一种通过镀膜并蚀刻的工艺步骤形成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铟锌锡(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锌(zinc oxide)、氧化镉(cadmium oxide)、氧化铪(hafnium oxide,HfO)、石墨烯(Graphene)或纳米银线(Ag nanowire)以及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CNT)。所述电绝缘层43通常采用二氧化硅等透明的电绝缘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之一实施例的平面构造图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透明基板30、触控电极40和第一传输线51,触控电极40布设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且位于触控区A,透明基板30具有至少一导电孔33,第一传输线51通过导电孔33电性连接于触控电极40,具体的,在图2至图4中,第一传输线51通过导电孔33电性连接于第一方向电极41。导电孔33可以依据透明基板30所采用的材料的特性,选择性的利用机械加工(如钻孔,雷射钻孔)和射出成型方式其中的任一种形成贯穿透明基板30的一通孔34,再于通孔34填入导电材料35(可为前述透明导电材料其中的任一种)形成导电孔33,而在后续形成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一传输线51的制程中,令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一传输线51的至少一部份附着于导电材料35,如此就能令第一传输线51通过导电孔33电性连接于第一方向电极4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面板将用以电性连接触控电极40的至少部份传输线布设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32的技术方法,提高传输线的布线灵活性,减少触控面板的传输线的布线面积,具有缩减触控面板之布线区B(见图5)以及扩大触控面板之触控区A的优点及功效;有关传输线的布线方式的几种实施例,下文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其中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一实施例构造,布设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32的第一传输线51位于触控区A且较佳为透明导线,第一传输线51和部份触控电极40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由于触控面板应用于显示器时触控区A的位置对应显示器所显示的内容,因此触控区A需为透明,而布设于触控区A的透明导线的材料可以采用包括氧化铟锡(ITO)、导电聚合物、金属网状薄膜、纳米银线或纳米碳管其中的任一种。在此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传输线51与触控电极40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相对两个表面,且第一传输线51全部布设于触控区A,且与部份触控电极40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如此无需在触控面板触控区A以外设置布线区,可以使触控面板的触控区A获得最大化的功效,有利于触控面板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
请参阅图5,其中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与图2对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透明基板30还包括位于触控区A之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B,在图5中,布线区B是位于触控区A的右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布线区B也可位于触控区A的左侧、左右两侧或其它侧。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二传输线52,第二传输线52位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也即与触控电极40位于透明基板30的相同表面。第二传输线52位于布线区B且电性连接于部份的第一触控电极41,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电极41通过导电孔33与位于触控区A且为透明导线的第一传输线51电性连接。由于触控面板应用于显示器时布线区B的位置不会对应显示器所显示的内容,因此布设于布线区B的第二传输线52可采用阻抗较低之不透明的金属导线,但不以此为限,如果考虑触控面板的制程,布设于布线区B的第二传输线52即使采用透明导线也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此实施例中,将连接第一触控电极41的第一传输线51、第二传输线52分设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和正面31,与现有技术将所有传输线并排设置于透明基板正面相比,可减少传输线的占用面积,具有缩减触控面板之布线区以及扩大触控面板触控区的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6,其中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与图2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透明基板30还包括位于触控区A之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B,在图6中,布线区B位于触控区A的右侧。第一传输线51通过导电孔33与第一触控电极41电性连接,其中部份的第一传输线51是布设于触控区A且为透明导线,且位于触控区A的该些第一传输线51和部份触控电极40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另一部份的第一传输线51是布设于布线区B,位于布线区B内的第一传输线51可采用阻抗较低的金属导线。此实施例与图2对应实施例功效类似,至少有部份第一传输线51设置于触控区A且与触控电极40重合,故可减少设置于布线区B的第一传输线51的数量,可缩减布线区B的面积。
请参阅图7,其中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与图6之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传输线52,第二传输线52位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也即与触控电极40位于透明基板30的相同表面。第二传输线52还位于布线区B且电性连接于部份的第一触控电极41,另一部份的第一触控电极41通过导电孔33与位于触控区A且为透明导线的第一传输线51电性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第一触控电极41的传输线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和正面31,即第一传输线51位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而第二传输线52位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例如,与图6对应实施例相比,图6布线区域B中包含并列设置的六条第一传输线51,而图7中布线区B包含上下迭置的三条第一传输线51和三条第二传输线52,故,图7的布线区B所占用的面积相较于图6之布线区B所占用的面积更小,可进一步缩减布线区B的面积。
请参阅图8,其中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构造,与图7对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中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均位于布线区B,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均可采用阻抗较低之金属材料形成。如此,将连接第一触控电极41的传输线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和背面,减少了并排设置的传输线的数量,可降低布线区B的面积。进一步的,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通过增加重合区域面积来更进一步减少布线区B的面积。
另外,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可以不相互重合,仅其各自所在的布线区至少部份重合。请参阅图9,图9所绘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所在布线区的另一实施例,包含第一布线区B1和一第二布线区B2,第一传输线51位于第一布线区B1,第二传输线52则是位于第二布线区B2,其中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基本上并不完全重合(可采交错重合或是交错但不重合的方式设置),而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各自对应的第一布线区B1和第二布线区B2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如此通过增加重合区域面积来减少布线区B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前述实施例中,是以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分别电性连接于同一延伸方向的复数条不同的第一触控电极41来举例说明,如图2至图8所绘示的实施例构造皆属这种实施方式,其中的复数条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分别电性连接于复数条不同的第一方向电极41。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可以视触控面板之触控电极40、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的出线位置或方式,合理配置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的传输线以缩减布线区的面积。如图10所示的是另一种可能的传输线的配置方式,与图8对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传输线52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正面31,且电性连接于第二方向电极42,第二传输线52部份设置于触控区A的下侧,再绕过触控区A的左侧边,且与同样位于触控区A左侧边的第一传输线51在透明基板30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通过增加第一传输线51和第二传输线52重合区域面积来缩减布线区的面积。
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仅以一端连接传输线,也即单端出线,但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方向电极41和第二方向电极42均可在其两端分别连接传输线,以减小信号衰减,提高触控灵敏度。当采用这种双边出线的方式时,传输线的设置方式可参照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灵活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背面32或正面31和背面32,以及利用触控电极40与第一传输线51或第一传输线51与第二传输线52至少部份重合的方式来缩减布线区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触控面板,具有一触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透明基板,具有复数个导电孔;
一触控电极,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且位于所述触控区;以及
一第一传输线,布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背面,且通过所述导电孔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位于所述触控区且为透明导线,所述第一传输线和部份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一布线区,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二传输线,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的所述布线区,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布线区,其中部份所述第一传输线位于所述触控区且为透明导线,另一部份所述第一传输线位于所述布线区,且位于所述触控区的所述第一传输线和部份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传输线,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的所述布线区,且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布线区,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二传输线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并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均位于所述布线区。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布线区的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所在的布线区定义为第一布线区,所述第二传输线所在布线区定义为第二布线区,所述第一布线区和所述第二布线区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份重合。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布线区的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均为金属导线。
10.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导电聚合物、金属网状薄膜、纳米银线或纳米碳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为塑胶薄膜基板或玻璃基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孔为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通孔,再在所述通孔中填入导电材料形成。
13.如权利要求3、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并间隔排列的复数条电极,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分别电性连接至不同的所述电极。
14.如权利要求3、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相互交错且电性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所述第一传输线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方向电极,所述第二传输线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方向电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9517.9U CN204129695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触控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09517.9U CN204129695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触控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29695U true CN204129695U (zh) | 2015-01-28 |
Family
ID=5238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0951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9695U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2969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3246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5739898A (zh) * | 2016-01-29 | 2016-07-06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压力触控技术按压功能按钮的快捷操作方法及设备 |
CN106445213A (zh) * | 2015-08-07 | 2017-02-22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6610754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450769A (zh) * | 2017-07-06 | 2017-12-08 | 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终端设备 |
-
2014
- 2014-08-29 CN CN201420509517.9U patent/CN2041296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3246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5373246B (zh) * | 2014-08-29 | 2018-08-14 |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6445213A (zh) * | 2015-08-07 | 2017-02-22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6610754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739898A (zh) * | 2016-01-29 | 2016-07-06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压力触控技术按压功能按钮的快捷操作方法及设备 |
CN107450769A (zh) * | 2017-07-06 | 2017-12-08 | 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终端设备 |
CN107450769B (zh) * | 2017-07-06 | 2020-10-02 | 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终端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29695U (zh) | 触控面板 | |
CN205353991U (zh) |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2422085U (zh) | 令电极分散耦合的互电容触摸屏 | |
CN206322134U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 |
CN104503648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3793089B (zh) | 触控面板 | |
CN102929454A (zh) |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降低其金属导体可见度的方法 | |
CN104252279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4571765A (zh)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WO2013056487A1 (zh) | 触控阵列、触控传感器、触控显示屏及触控设备 | |
CN203490679U (zh) | 触控电极装置 | |
US20130069887A1 (en) | Structure of a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6058170U (zh) | 一种单面双层多点触摸屏 | |
CN203894734U (zh) | 一种电容触摸屏、显示装置 | |
CN202453850U (zh) | 触控面板 | |
CN105718128B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 |
CN105373246B (zh) | 触控面板 | |
US8723067B2 (en) |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sensor | |
CN204066082U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3084686U (zh) | 触控电极装置 | |
CN204595807U (zh) |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202351840U (zh) | 电容式触控面板 | |
CN203366301U (zh) | 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 |
CN104750316A (zh) |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 |
CN204856421U (zh) | 触控面板及其接合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