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4681U -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04681U CN204104681U CN201420355163.7U CN201420355163U CN204104681U CN 204104681 U CN204104681 U CN 204104681U CN 201420355163 U CN201420355163 U CN 201420355163U CN 204104681 U CN204104681 U CN 2041046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coal
- casing
- roasting tea
- electrically coupled
- pl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Bulk Treatment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paring Fe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包括炭热发生装置和焙茶箱体,所述炭热发生装置包括木炭燃烧室,设置于木炭燃烧室上方的气罩,以及置放木炭燃烧室的底座;所述焙茶箱体包括设置于焙茶箱体内部的茶叶盛放装置,设置于箱体周围和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传递热气给所述茶叶盛放装置加热,以及设置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箱体设置有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气罩设置有送气孔,连接至焙茶机箱体的入气口。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更好发挥炭电结合的焙茶方式,适用于多种需要焙茶的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在烘焙时,一般采取放入锅中翻炒的方式进行,但这种翻炒一来难以控制火候,二来翻炒出的茶叶容易变形、味道欠佳。因此,业界有人进一步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烘焙,也有人采用炭火进行烘焙,但是,采用这种单一的烘焙方式,对于时间要求往往较长,而且仅用炭火烘焙,时间更难控制,仅用电加热方式,则茶叶味道缺少木炭的香味,难以获得顾客的好评。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积极开发研究,着眼于采用最节省的经济成本,用来解决仅用炭加热或电加热功效低下,或缺少香味,而如果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则又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烘焙时间,且又带来含炭香等诸多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解决用炭加热或电加热功效低下,或缺少香味,而如果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则又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包括炭热发生装置和焙茶箱体,所述炭热发生装置包括 :木炭燃烧室,设置于木炭燃烧室上方的气罩,以及置放木炭燃烧室的底座;所述焙茶箱体包括,设置于焙茶箱体内部的茶叶盛放装置,设置于箱体周围和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传递热气给所述茶叶盛放装置加热,以及设置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箱体设置有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气罩设置有送气孔,连接至焙茶机箱体的入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炭热发生装置的底座设置有滑轮。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木炭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可调节燃烧室高度的螺旋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炉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焙茶箱体内设置有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箱体内上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将热气排至所述送气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为茶叶拖网。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送气管设置有内部排气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述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使用时,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适时选择通过炭或电结合,调整烘焙时间,并确保烘焙质量,且焙茶装置炭电加热两部分能够分开,既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又能在需要时迅速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炭热发生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焙茶箱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包括炭热发生装置1和焙茶箱体2,所述炭热发生装置1包括 :木炭燃烧室3,设置于木炭燃烧室上方的气罩4,以及置放木炭燃烧室的底座5;所述焙茶箱体2包括,设置于焙茶箱体2内部的茶叶盛放装置6,设置于箱体2周围和茶叶盛放装置6上方的送气管7,所述送气管7传递热气给所述茶叶盛放装置6加热,以及设置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6上方的电加热装置8,所述箱体2设置有入气口9和排气口10。所述气罩4设置有送气孔11,连接至焙茶机箱体2的入气口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炭热发生装置1的底座设置有滑轮12,便于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木炭燃烧室3下方设置有可调节燃烧室高度的螺旋盘13,以灵活调整高度,便于增添木炭。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加热装置8为电炉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焙茶箱体2内设置有电机14,给电炉丝进行供电。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箱体2内上部设置有鼓风机15,所述鼓风机15将热气排至所述送气管7。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茶叶盛放装置6为茶叶拖网。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茶叶盛放装置6上方的送气管7设置有内部排气孔16。用于形成一个内部的循环,即能将炭气和炭味通过鼓风机循环到电炉丝再加热循环烘焙,也可将30%的废气通过另一侧箱壁中的排气管排出箱外,70%再循环利用节省能源。
所述箱体2设置气孔17,便于废气排放。
工作时,可先通过电炉丝加热层的炉丝发出热量,送热系统的鼓风机15启动后,将热量通过送气管7传导到焙茶箱里对茶叶进行初步烘焙后,连通气罩4上的送气孔11,连接至焙茶机箱体2的入气口9,通过将炭热发出装置1发出的热量和炭味通过鼓风机15的作用传递,通过送热管17传导到的焙茶箱体2里对茶叶进一步烘焙,使茶叶充分吸收木炭特有的香味。实际生产中也可选择仅采用一种加热方式或两种加热方式同时进行烘焙,通过模式调节开关可实现灵活切换或共同采用。
所述炭热发生装置1工作时,可以在炭炉加上一层燃烧的木炭,这样在热量传递到待加工的茶叶上时,木炭特有的香味也能被茶叶吸收。
也可在所述气罩上方设置有一除尘层。所述除尘层为4mm的不锈钢丝网,可防止炭灰进入电炉丝加热装置的炉丝,影响电机和加热炉丝的工作,延长加热炉丝的使用寿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如一次焙茶工作10小时,可选择炭电模式下工作8小时使茶叶快速烘焙,节省制作时间,提高效率;在8小时后选择纯炭模式烘焙2小时,纯炭烘焙使茶叶充分吸收炭味,增加茶叶浓香,同时,由于炭电焙茶加热装置独立设计并设有送热系统,通过送气孔11连至焙茶箱体2,能与现有焙茶设备如焙茶箱体连接,节省了设备的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炭电焙茶加热装置与现有炭电焙茶加热装置相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效率高并且能有效的、长时间的进行茶叶烘焙,并有传统的茶叶制作的炭味,而且能与现有设备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包括炭热发生装置和焙茶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炭热发生装置包括 :木炭燃烧室、设置于木炭燃烧室上方的气罩,以及置放木炭燃烧室的底座;
所述焙茶箱体包括,设置于焙茶箱体内部的茶叶盛放装置,设置于箱体周围和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传递热气给所述茶叶盛放装置加热,以及设置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箱体设置有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气罩设置有送气孔,连接至焙茶机箱体的入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热发生装置的底座设置有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炭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可调节燃烧室高度的螺旋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炉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焙茶箱体内设置有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上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将热气排至所述送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为茶叶拖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盛放装置上方的送气管设置有内部排气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5163.7U CN204104681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5163.7U CN204104681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04681U true CN204104681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2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5516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04681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0468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4706A (zh) * | 2016-01-06 | 2016-04-20 | 刘即歆 | 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 |
CN106665908A (zh) * | 2015-11-05 | 2017-05-17 | 王传民 | 电炭联合加热的茶叶烘焙设备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20355163.7U patent/CN20410468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5908A (zh) * | 2015-11-05 | 2017-05-17 | 王传民 | 电炭联合加热的茶叶烘焙设备 |
CN105494706A (zh) * | 2016-01-06 | 2016-04-20 | 刘即歆 | 一种高香韵足型单丛茶的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04681U (zh) | 炭电结合的焙茶装置 | |
CN103720371A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04787627U (zh) | 一种茶具陶瓷烘干窑 | |
CN204191510U (zh) | 一种海鲜产品蒸煮装置 | |
CN202005226U (zh) | 炭电焙茶机 | |
CN20488960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炒锅 | |
CN203785026U (zh) | 炒炉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3436153U (zh) | 一种节能环保蒸柜 | |
CN203207789U (zh) | 燃气蒸柜 | |
CN203034281U (zh) | 一种烫台 | |
CN202993278U (zh) | 一种燃气节能灶 | |
CN205919388U (zh) | 一种内循环商用电磁炉的主机结构 | |
CN207186511U (zh) | 一种海鲜蒸柜 | |
CN203657010U (zh) | 一种家用电炉 | |
CN204316767U (zh) | 高温高压抽提罐 | |
CN204922922U (zh) | 节能环保蒸汽机柜 | |
CN203375494U (zh) | 节能灶热能回收系统 | |
CN204285543U (zh) | 一种带通风散热装置的大功率商用电磁炉 | |
CN203016727U (zh) | 一种电铝板加热铁板烧设备 | |
CN202566162U (zh) | 炭电焙茶加热装置 | |
CN201767794U (zh) | 电热烧烤锅 | |
CN201492712U (zh) | 集成灶消毒柜热风内循环结构 | |
CN205006627U (zh) | 一种电磁炉大炒锅 | |
CN205181073U (zh) | 一种带有蒸汽稀释功能的蒸汽炉 | |
CN104315556A (zh) | 一种稳压节能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