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4510U - 一种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4510U
CN204104510U CN201420531710.2U CN201420531710U CN204104510U CN 204104510 U CN204104510 U CN 204104510U CN 201420531710 U CN201420531710 U CN 201420531710U CN 204104510 U CN204104510 U CN 204104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s
artificial fish
fish shelter
connecting rod
sedi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317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远新
虞宝存
王伟定
梁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205317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4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4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45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旨在提供一种有利于形成上升流等不同流场环境,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的人工鱼礁。它包括礁体,设置在礁体内的礁体内腔及若干设置在礁体侧面上,并与礁体内腔相通的进出口,所述礁体的外侧面自上而下往礁体外侧斜向下延伸,所述礁体内腔下部设有设有网状隔层,且该网状隔层将礁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进出口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礁体侧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和破坏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人为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其中以投放人工鱼礁的方式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庇护、生长繁殖等的场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的人工鱼礁通常由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目前的人工鱼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如何为鱼类等提供庇护、生长繁殖等的场所;却很少考虑到如何通过投放的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不同的流场环境,以及通过人工鱼礁来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285866U,公开日2011年10月27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状,所述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该申请案的人工鱼礁同样没有考虑到如何通过投放的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不同的流场环境,以及通过人工鱼礁来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040412U,公开日2012年12月17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新型人工鱼礁,所述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人工鱼礁底座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底座设有四个支撑柱,对角支撑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横梁。该申请案的人工鱼礁同样没有考虑到如何通过投放的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不同的流场环境,以及通过人工鱼礁来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917273,公开日2007年7月4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钢混制人工鱼礁,包括一上盘架,包括方形的上盘、方形的中盘,下盘以及至少四根分别连接上盘、中盘。该申请案的人工鱼礁同样没有考虑到如何通过投放的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不同的流场环境,以及通过人工鱼礁来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形成上升流等不同流场环境,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已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的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的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鱼礁,包括礁体,设置在礁体内的礁体内腔及若干设置在礁体侧面上,并与礁体内腔相通的进出口,所述礁体的外侧面自上而下往礁体外侧斜向下延伸,所述礁体内腔下部设有网状隔层,且该网状隔层将礁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进出口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礁体侧面上。
由于礁体的外侧面自上而下往礁体外侧斜向下延伸,因而本方案可以有效的利用海流,当海流流经礁体时,朝向海流的礁体外侧面作为迎流面可有效减少水流动力损失,有利于提高上升流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已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在礁体侧面及背面形成大范围的背涡流,为不同鱼类提供各种流场环境。
另一方面,礁体内腔中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内腔可以为成鱼提供良好的庇护、生长繁殖等的场所,而网状隔层下方的内腔则可以为鱼卵及幼鱼提供良好的庇护、生长场所,鱼卵及幼鱼可以穿过网状隔层,而成鱼无法穿过网状隔层,避免鱼卵及幼鱼被其他鱼类捕食。
作为优选,礁体外侧面的下部为外凸的下环形曲面,礁体外侧面的上部为内凹的上环形曲面,且下环形曲面与上环形曲面平滑过渡连接。
由于礁体外侧面由外凸的下环形曲面及内凹的上环形曲面构成,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作为迎流面的礁体外侧面对水流动力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上升流高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浮球及连接绳,所述礁体底面边缘设有用于支撑礁体的支撑块,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设有沉积物拍击板,该沉积物拍击板的厚度小于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的间距,沉积物拍击板的一侧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礁体底面上,沉积物拍击板侧面上还设有往外延伸至礁体外侧的连接杆,该连接杆端部的正上方设有导向环,且导向环通过连杆固定在礁体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浮球相连接,且连接绳穿过导向环;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沉积物拍击板的重力。
由于海底水流通常较为平缓,而海面上的波浪却很频繁;因而本方案利用海浪作为动力来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在海浪波动的过程中,浮球将随海浪的波动一同上下波动;当浮球随海浪的波动往上移动时,浮球将通过连接绳带动沉积物拍击板绕转轴往上摆动,而导向环使连接绳作用在连接杆上的作用力为竖直向上的、与转轴相垂直的(不论浮球往哪个方向上下浮动);当浮球随海浪的波动往下移动时,沉积物拍击板在自重作用下绕转轴往下摆动,如此循环,不断的搅动、拍击海底;从而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的人工鱼礁。本方案巧妙的利用海浪来作为鱼礁搅动海底沉积物,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优选,连接杆上、位于礁体外侧还设有配重块,且配重块位于连接杆上方,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沉积物拍击板,连接杆及配重块的重力之和。由于配重块的设置,且配重块设置在连接杆上,这样配重块远离转轴;因而当浮球随海浪的波动往下移动时,配重块可以增大沉积物拍击板绕转轴往下摆动的速度及力度,有利于搅动海底沉积物。
作为优选,转轴与礁体底面相平行,且连接杆靠近支撑块底面;所述连接杆与转轴相垂直,且连接杆与转轴位于沉积物拍击板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礁体的顶面为平面,礁体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且各安装槽内分别设有经实验室培育附着海藻孢子体的藻礁块。本方案采用的人工海藻移植方法有利于在鱼礁附近形成藻场,进而丰富鱼礁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已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并有利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作为优选,藻礁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礁体上。本方案通过螺栓固定藻礁块,有利于实际安装操作。
作为优选,礁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隔板。隔板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海流从迎流面贯穿到背流面,影响上升流及背涡流的形成。
作为优选,礁体的横截面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形成上升流等不同流场环境,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已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礁体1,上环形曲面1a,下环形曲面1b,礁体内腔2,隔板3,藻礁块4,进出口5,网状隔层6,支撑块7,转轴8,沉积物拍击板9,连接杆10,配重块11,导向环12,连杆13,连接绳14,浮球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人工鱼礁包括礁体1,浮球15,连接绳14,设置在礁体内的礁体内腔2及若干设置在礁体侧面上,并与礁体内腔相通的进出口5。礁体内腔下部设有网状隔层6,且该网状隔层将礁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进出口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礁体侧面上。礁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隔板3。
礁体的底面为平面。礁体的顶面为平面,且礁体的顶面与底面平行。礁体的横截面呈圆形。礁体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且各安装槽内分别设有经实验室培育附着海藻孢子体的藻礁块4。藻礁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礁体上。礁体的外侧面自上而下往礁体外侧斜向下延伸。礁体外侧面的下部为外凸的下环形曲面1b。礁体外侧面的上部为内凹的上环形曲面1a,且下环形曲面与上环形曲面平滑过渡连接。
礁体底面边缘设有用于支撑礁体的支撑块7。礁体通过支撑块置于海底。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设有沉积物拍击板9。该沉积物拍击板的厚度小于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的间距。沉积物拍击板的一侧通过转轴8可转动的设置在礁体底面上。转轴与礁体底面相平行,且连接杆靠近支撑块底面。沉积物拍击板侧面上还设有往外延伸至礁体外侧的连接杆10。连接杆与转轴相垂直,且连接杆与转轴位于沉积物拍击板的相对两侧。连接杆上、位于礁体外侧还设有配重块11,且配重块位于连接杆上方。连接杆端部的正上方设有导向环12,且导向环通过连杆13固定在礁体上。连接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浮球相连接,且连接绳穿过导向环。浮球的浮力大于沉积物拍击板,连接杆及配重块三者的重力之和。
本方案的人工鱼礁投放到海底后,如图1所示,
当海流流经礁体时,朝向海流的礁体外侧面(上、下环形曲面)作为迎流面可有效减少水流动力损失,有利于提高上升流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已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在礁体侧面及背面形成大范围的背涡流,为不同鱼类提供各种流场环境。
更重要的是:在海浪波动的过程中,浮球将随海浪的波动一同上下波动;当浮球随海浪的波动往上移动时,浮球将通过连接绳带动沉积物拍击板绕转轴往上摆动,而导向环则使连接绳作用在连接杆上的作用力为竖直向上的、与转轴相垂直的力(不论浮球往哪个方向上下浮动);当浮球随海浪的波动往下移动时,沉积物拍击板在自重作用下绕转轴往下摆动,如此循环,不断的搅动、拍击海底;从而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的人工鱼礁。

Claims (9)

1.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包括礁体(1),设置在礁体内的礁体内腔(2)及若干设置在礁体侧面上,并与礁体内腔相通的进出口(5),所述礁体的外侧面自上而下往礁体外侧斜向下延伸,所述礁体内腔下部设有网状隔层,且该网状隔层将礁体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进出口位于网状隔层上方的礁体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礁体外侧面的下部为外凸的下环形曲面(1b),礁体外侧面的上部为内凹的上环形曲面(1a),且下环形曲面与上环形曲面平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还包括浮球(15)及连接绳(14),所述礁体底面边缘设有用于支撑礁体的支撑块(7),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设有沉积物拍击板(9),该沉积物拍击板的厚度小于礁体底面与支撑块底面之间的间距,沉积物拍击板的一侧通过转轴(8)可转动的设置在礁体底面上,沉积物拍击板侧面上还设有往外延伸至礁体外侧的连接杆(10),该连接杆端部的正上方设有导向环(12),且导向环通过连杆(13)固定在礁体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浮球相连接,且连接绳穿过导向环;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沉积物拍击板的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上、位于礁体外侧还设有配重块(11),且配重块位于连接杆上方,所述浮球的浮力大于沉积物拍击板,连接杆及配重块的重力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转轴与礁体底面相平行,且连接杆靠近支撑块底面;所述连接杆与转轴相垂直,且连接杆与转轴位于沉积物拍击板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礁体的顶面为平面,礁体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且各安装槽内分别设有经实验室培育附着海藻孢子体的藻礁块(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藻礁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礁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礁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隔板(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礁体的横截面呈圆形。
CN201420531710.2U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人工鱼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4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1710.2U CN204104510U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1710.2U CN204104510U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4510U true CN204104510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21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317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04510U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45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8252A (zh) * 2015-05-22 2015-11-1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自动分配饵料的人工鱼礁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110050741A (zh) * 2019-06-03 2019-07-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冷水性鱼类增殖放流苗种庇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8252A (zh) * 2015-05-22 2015-11-1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自动分配饵料的人工鱼礁
CN106614203A (zh) * 2016-10-27 2017-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106614203B (zh) * 2016-10-27 2022-08-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110050741A (zh) * 2019-06-03 2019-07-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冷水性鱼类增殖放流苗种庇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4102B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
CN204090769U (zh) 一种人工投放的海洋生物生息装置
CN104322403B (zh) 一种充分利用波浪能量的聚鱼结构
CN107878698A (zh) 一种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及渔业网箱养殖的综合装置
CN202112155U (zh) 鲍鱼、海参立体生态养殖网箱
CN203040412U (zh) 一种新型人工鱼礁
CN104429900B (zh) 一种组合式藻礁群
CN203575278U (zh) 一种大型海藻养殖筏架
CN103461231A (zh) 一种加固式抗风浪牡蛎养殖方法
CN103798160B (zh) 一种深海养殖平台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46686A (zh) 人工上升流浮式水生生物资源增殖礁及其制作方法
CN204104510U (zh) 一种人工鱼礁
CN105900865A (zh) 立体生态养殖人工鱼礁
CN102106284B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深海养殖浮台
CN102239813A (zh) 一种用于设施渔业的分流、减流装置
CN203723260U (zh) 一种用于近海水域养殖的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系统
CN206423362U (zh) 一种塔形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7372264A (zh) 一种基于人工鱼礁立体布局的抗风浪海钓平台及构建方法
CN204090702U (zh) 一种有利于藻类孢子附着的礁体
CN204560622U (zh) 一种浅海方型人工鱼礁
CN202890204U (zh) 一种新型的人工鱼礁
CN102405855A (zh) 一种链式养殖鲍鱼与海参的装置
CN200987323Y (zh) 全自动养鱼网箱
CN206423363U (zh) 一种螺旋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211558470U (zh) 一种半球型人工鱼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