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9455U -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9455U
CN204099455U CN201420487694.1U CN201420487694U CN204099455U CN 204099455 U CN204099455 U CN 204099455U CN 201420487694 U CN201420487694 U CN 201420487694U CN 204099455 U CN204099455 U CN 204099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platen
clutch
flywheel
driven shaft
st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76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长伦
黄键
徐世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Wan 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Wan 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Wan 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Wan 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876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9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9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94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连有飞轮,所述飞轮上均布有向后端延伸的主销,所述飞轮后侧设有固连于主销上的后端盖,飞轮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可沿主销前后滑动的前旋转压盘,所述前旋转压盘与后端盖之间设有后旋转压盘,前、后旋转压盘之间夹设有钢球,所述钢球陷入前、后旋转压盘上的滚槽内,所述滚槽深度由槽中心向槽两端渐变浅,所述从动轴上套设有位于后旋转压盘后侧的副离合器,所述副离合器的主动件与后旋转压盘固连,副离合器的从动件与从动轴传动配合;所述飞轮与前旋转压盘之间设置有与从动轴传动配合的从动盘。该双稳态车用离合器操控方式简化,减少了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属于混合动力客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于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的产品和相关标准,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的研究还存在缺乏产品匹配设计、缺乏经验和理论支撑,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还是沿用传统离合器,而传统离合器是运用在纯内燃机汽车中,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工作工况相对于传统汽车离合器工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合器工作工况的变化,导致其产生了一些问题。
就离合器使用工况而言,传统汽车的离合器处于常结合状态,只有当汽车起动、行车换挡、低速制动停车时才会分离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时间很短,因此压紧分离轴承的时间也很短。而混合动力客车,与普通汽车不同,混合动力客车存在多种动力源。在混合动力客车运行过程中,需要在电动机驱动、发动机驱动以及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等多种驱动方式下不断的切换,每一次驱动方式的变换都需要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才能完成。在怠速阶段,发动机的怠速熄火、发动机的怠速发电等情况下离合器的工作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时间与接合时间不同,车的起步加速、发动机的怠速熄火、发动机的怠速发电等等一系列工况,离合器都处于分离状态,相对于传统汽车,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时间要长得多,压紧分离轴承的时间也大大加长,压紧分离轴承的力作用在飞轮上,最终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上,发动机的曲轴将受到很大长时间的轴向压紧力,将会给发动机带来很大的影响,使用传统离合器也将使得分离轴承的寿命大大降低。
目前国内混合动力客车主离合器操纵机构主要采用的是气缸推动式,由分离摇臂、推杆、分离气缸、位置传感器以及打气泵组成。由于混合动力客车沿用了传统内燃机客车离合器,传统离合器是处于常闭方式,发动机起动需要离合器分离。当混合动力客车放置一晚后,受限于国内现有气体的密封性,储气罐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气压通于气缸推动摇臂分离离合器。根据混合动力客车特性可知,主离合器没有分离,发动机起动不了。此时需要附加一个24V打气泵,当储气罐内气压过低或没有气压发动机需要起动时,打气泵开始工作,产生气压通于分离气缸推动离合器。为了满足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的工作工况,增加了很多附加的部件,导致整个离合器操纵机构非常复杂,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混合动力客车离合器操纵机构极易出现损坏,主要损坏部件分离气缸和打气泵。
离合器部件损坏、离合器操纵机构部件损坏以及离合器所带来的其他部件的损坏不仅影响了混合动力客车的正常使用,而且大大的增加了售后成本。由此可见传统的离合器很难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工作的要求,就需要研制出一种可以很好的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工作要求的新型离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控简单,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工作要求的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连有飞轮,所述飞轮上均布有向后端延伸的主销,所述飞轮后侧设有固连于主销上的后端盖,飞轮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可沿主销前后滑动的前旋转压盘,所述前旋转压盘与后端盖之间设有后旋转压盘,前、后旋转压盘之间夹设有钢球,所述钢球陷入前、后旋转压盘上的滚槽内,所述滚槽深度由槽中心向槽两端渐变浅,所述从动轴上套设有位于后旋转压盘后侧的副离合器,所述副离合器的主动件与后旋转压盘固连,副离合器的从动件与从动轴传动配合;所述飞轮与前旋转压盘之间设置有与从动轴传动配合的从动盘。
进一步的,所述主销上套设有夹于飞轮与前旋转压盘的回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后旋转压盘与后端盖之间通过推力滚针轴承配合连接,所述从动轴前端设有嵌入飞轮后端的导向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副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于后旋转压盘上,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通过平键与从动轴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双稳态车用离合器消除了原离合器所带来的一些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容易损坏的问题,采用的钢球滚槽机构可以很好的消除轴向力,减少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轴向力对轴承损坏,操控方式简化,减少了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旋转压盘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旋转压盘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主动轴、2-从动轴、3-飞轮、4-主销、5-后端盖、6-前旋转压盘、7-后旋转压盘、8-钢球、9-滚槽、10-副离合器、11-从动盘、12-回位弹簧、13-推力滚针轴承、14-导向轴承、15-连接销、16-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包括主动轴1和从动轴2,所述主动轴1上固连有飞轮3,所述飞轮3上均布有向后端延伸的主销4,该主销4与飞轮通过你过盈配合固定于飞轮上,所述飞轮3后侧设有固连于主销4上的后端盖5,该后端盖5通过主销4后端部的轴肩和后端的螺母固定于主销4后端。
飞轮3与后端盖5之间设置有可沿主销4前后滑动的前旋转压盘6,所述前旋转压盘6与后端盖5之间设有后旋转压盘7,前、后旋转压盘(6、7)之间夹设有钢球8,所述钢球8陷入前、后旋转压盘上的滚槽9内,所述滚槽9深度由槽中心向槽两端渐变浅,前、后旋转压盘上的滚槽9也是沿周向均布,钢球8由滚槽9中间移动到槽端时能够撑开前、后旋转压盘,使前旋转压盘;所述从动轴2上套设有位于后旋转压盘7后侧的副离合器10,所述副离合器10的主动件与后旋转压盘7固连,副离合器10的从动件与从动轴2传动配合;所述飞轮3与前旋转压盘6之间设置有与从动轴2传动配合的从动盘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销4上套设有夹于飞轮3与前旋转压盘6的回位弹簧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旋转压盘7与后端盖5之间通过推力滚针轴承13配合连接,后端盖5对后旋转压盘7起到轴向支撑作用,所述从动轴2前端设有嵌入飞轮3后端的导向轴承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离合器10为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通过连接销15固定连接于后旋转压盘7上,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通过平键16与从动轴2传动连接。
该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起动时,将带动飞轮3旋转,同时通过主销3带动前旋转压盘6、后端盖5、后旋转压盘7、副离合器10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当控制副离合器10主动件和从动件结合时,副离合器10从动件通过平键16与从动轴2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旋转的副离合器主动件将被静止的从动件制动减速,此时后旋转压盘5也将减速,相对前旋转压盘6就会有一个相对转动,前旋转压盘6和后旋转压盘7相对转动将会搓动钢球8,钢球8在滚槽中被搓动使钢球8移动到滚槽9内深度较浅位置以撑开前、后旋转压盘,将促使前旋转压盘6产生轴向位移并压紧从动盘11,飞轮3和前旋转压盘6压紧从动盘11,以使飞轮3将动力传递到从动盘11并带动从动轴2传递力矩;当控制副离合器10主动件和从动件分离时,后旋转压盘7来自于副离合器10从动件的搓动力矩消失,在回位弹簧12的弹簧压力下开始回位,前旋转压盘6轴向向后移动,与从动盘11分开,断开飞轮3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传递。
由于飞轮3与从动盘11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所能传递的力矩也大,副离合器10作为一种触发开关使用;同时,根据力的分析可得到,搓动钢球8的力在分解成推动前旋转压盘6推力时增大了6~7倍,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飞轮3与从动盘11之间的摩擦力。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上固连有飞轮,所述飞轮上均布有向后端延伸的主销,所述飞轮后侧设有固连于主销上的后端盖,飞轮与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可沿主销前后滑动的前旋转压盘,所述前旋转压盘与后端盖之间设有后旋转压盘,前、后旋转压盘之间夹设有钢球,所述钢球陷入前、后旋转压盘上的滚槽内,所述滚槽深度由槽中心向槽两端渐变浅,所述从动轴上套设有位于后旋转压盘后侧的副离合器,所述副离合器的主动件与后旋转压盘固连,副离合器的从动件与从动轴传动配合;所述飞轮与前旋转压盘之间设置有与从动轴传动配合的从动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销上套设有夹于飞轮与前旋转压盘的回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旋转压盘与后端盖之间通过推力滚针轴承配合连接,所述从动轴前端设有嵌入飞轮后端的导向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稳态车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通过连接销固定连接于后旋转压盘上,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通过平键与从动轴传动连接。
CN201420487694.1U 2014-08-28 2014-08-28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99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7694.1U CN204099455U (zh) 2014-08-28 2014-08-28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7694.1U CN204099455U (zh) 2014-08-28 2014-08-28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9455U true CN204099455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769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99455U (zh) 2014-08-28 2014-08-28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94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141A (zh) * 2014-08-28 2014-11-19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N110725895A (zh) * 2019-10-17 2020-01-24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飞轮保护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141A (zh) * 2014-08-28 2014-11-19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N104154141B (zh) * 2014-08-28 2016-08-24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N110725895A (zh) * 2019-10-17 2020-01-24 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飞轮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9839B (zh) 减缓刹车盘磨损的车辆的停车制动控制系统
CN102384192B (zh) 一种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中的间隙自调机构
CN204099455U (zh)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N107806512A (zh) 带气动保护装置的电液控制前动力输出变速箱
CN203627582U (zh) 一种车用干式摩擦离合器
CN104019148A (zh) 一种气动摩擦式风扇离合器
CN201951245U (zh) 一种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装置
CN104154141B (zh) 双稳态车用离合器
CN203962778U (zh) 拖拉机用湿式动力输出离合器装置
CN103899728A (zh) 一种气控式双行星轮制动离合器
CN201120840Y (zh) 双动力汽车离合结构
CN206487793U (zh) 电磁多片式离合器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水泵及交通工具
CN102878269A (zh) 齿轮式汽车自动变速箱
CN208057920U (zh) 带气动保护装置的电液控制前动力输出变速箱
CN203655948U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CN206274052U (zh) 一种离合器润滑结构
CN106838047B (zh) 一种双油缸离合器结构
CN213776168U (zh) 一种基于气压势能的再生制动装置
CN106641019A (zh) 电磁多片式离合器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水泵及交通工具
CN210769911U (zh) 一种磨粉机喂料辊摩擦式离合器
CN103895493A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集成双行星轮制动离合器的双电机总成
CN204340648U (zh) 一种轴联电机组离合结构
CN202743058U (zh) 拖拉机动力输出制动器与离合器联动操纵装置
CN109812512B (zh) 一种农用复合式离合器装置
CN206802125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