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1759U -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91759U CN204091759U CN201420536257.4U CN201420536257U CN204091759U CN 204091759 U CN204091759 U CN 204091759U CN 201420536257 U CN201420536257 U CN 201420536257U CN 204091759 U CN204091759 U CN 2040917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moving
- heater
- temperature sensor
- conductive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06010057040 Temperature intoleranc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43 heat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热保护器,属于电气配件,解决了现有的过热保护器感温灵敏度差的问题,主要包括用于固定在加热装置外表面的壳体,壳体具有内腔,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移动部件、弹性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在壳体的内腔中隔出存放感温体的容置腔,感温体在常温时为固态、受热超过熔点后成为熔融的液态,构成容置腔的移动部件或壳体上设有将容置腔与外部连通的通道,所述弹性部件在感温体熔融后驱动移动部件在内腔中移动使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脱离。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具有容器和加热装置以及上述过热保护器,防止加热装置干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配件和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过热保护器以及具有该过热保护器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采用多种方法。
第一种采用温控开关的方法保护,现有的温控开关的双金属片的热敏感性大多达不到要求,对加热装置的加热表面温度不能及时感受到,造成温控开关反应速度慢,另外有些加热装置,例如稀土厚膜加热器的加热速度很快可达到200℃/S,当其加热20S以后,导致稀土厚膜加热面的温度可达到400℃以上,甚至烧坏厚膜电路,而现有的温控开关一般在20S以后才能感受到厚膜加热的温度过高,因此现有一般的温控开关不能起到防干烧的作用,如果把现有的温控器的防干烧反应时间控制在10S以内,其双金属片的各种材料工艺成本需要大幅提高,是普通成本的3倍。双金属片与安装平面之间留有间隙(供双金属片跳动),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安装面为平面,不能很好的与弧面的电热元件贴合,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NTC热敏电阻进行防干烧保护,NTC热敏电阻属于电子电路的一部分,电子电路极易发生故障,导致NTC热敏电阻无法产生保护作用。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把导电块用锡焊接在加热装置上,导电块串联在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上,加热装置的温度到达锡料的熔化温度后,使锡料融化,导电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动作而使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断开,形成保护作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求锡料有精准的熔化温度,目前市场上的锡料在融化温度的一致性上还很不一致,其感温的灵敏度还很难达到要求,另外大批量生产也很困难,成品率不是很高。
另外,也有采用各种热熔断体进行防干烧保护。例如金属热熔断体外壳带电,需要设置绝缘外套使用,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第二、安装面为圆弧形,与大多数加热面只能实现线接触,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或者,采用陶瓷热熔断体,外壳为陶瓷,传热慢,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安装面为平面,不能很好地与具有弧面的加热装置贴合,影响感温精度及响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过热保护器,提高感温精度、缩短响应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热保护器,包括用于固定在加热装置外表面的壳体,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移动部件、弹性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在壳体的内腔中隔出存放感温体的容置腔,感温体在常温时为固态、受热超过熔点后成为熔融的液态,构成容置腔的移动部件或壳体上设有将容置腔与外部连通的通道,所述感温体为固态时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弹性部件在感温体熔融后驱动移动部件在内腔中移动使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脱离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设于容置腔外。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或弹性金属片,弹性部件的一端抵在移动部件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定位在壳体上;
或者,所述导电部件为导电触片,导电触片上具有用于导通或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片处于压缩状态形成所述弹性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为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感温体熔融后流出容置腔的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设于容置腔内,所述弹性部件由凝固的感温体保持处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件为弹簧或弹性金属片。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为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平衡容置腔与外部压力差的透气孔;
或者,所述通道包括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感温体熔融后流出容置腔的导流孔和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平衡容置腔与外部压力差的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端部或者侧壁连接加热装置,移动部件从壳体的一端向另一端动作,壳体上具有防止移动部件脱出壳体的阻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具有使感温体与加热装置外表面直接接触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固定在移动部件上,至少一个导电触片具有导电触点,至多一个导电触片电连接在加热装置工作电路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具有容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外表面或容器的外壁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过热保护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感温体具有冷却凝固硬化、受热熔化流动的物理特性,在出现干烧的10秒时间内,感温体就会熔化,通过弹性部件对移动部件的作用,同时也利用感温体自身的流动,容置腔的体积可以变化,使移动部件可以移动,而移动部件与导电部件固定在一起,移动部件一旦动作,导电部件马上就会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断开,从而起到防干烧的保护作用;感温体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加热装置接触,而感温体硬化后的形状不固定,因此可以适应各种表面,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都能很好地贴合,从而使得过热保护器的感温精度提高及响应时间缩短,能够及时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及时对食品加工机进行防干烧保护;感温体可以选用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性能的材料,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行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这样就能够实现过热保护器的重复使用,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7为在实施例四基础上用透气孔取代导流孔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五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六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外观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八的剖视图;
图15为实施例八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采用实施例四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采用实施例五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采用实施例六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熔化后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热保护器,包括用于固定在加热装置外表面的壳体,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移动部件、弹性部件和导电部件,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在壳体的内腔中隔出存放感温体的容置腔,感温体在常温时为固态、受热超过熔点后成为熔融的液态,构成容置腔的移动部件或壳体上设有将容置腔与外部连通的通道,所述感温体为固态时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弹性部件在感温体熔融后驱动移动部件在内腔中移动使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脱离断开。在感温体受热熔化后,通过弹性部件来驱动移动部件移动,而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时动作,从而实现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用来防止加热装置干烧,起到保护作用,普遍适用于常见的加热装置上,而且在一些对热敏感性要求比较高,同时需要及时响应进行断电保护的加热装置上,例如电热膜,特别是厚膜加热器非常适用,具体结构和原理参见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设置成圆筒状结构,一来是为了便于加工成型,二来是能够使移动部件2沿圆筒的轴向移动,对于弹性部件来讲,直线移动的阻力较小,因此弹性部件能够更加及时响应,快速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除了圆筒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例如棱柱状结构,阶梯轴状结构等等,或者只将壳体1上供移动部件2移动的部分设置成直筒结构,其它部分弯曲或变形,但是这样也只是增加工艺成本。壳体1的一端用来连接加热装置,移动部件2从壳体1的一端向另一端动作,壳体1上具有挡板11作为防止移动部件2脱出壳体1的阻挡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根据功能不同,分别将壳体1的一端定义为连接端、另一端定义为挡位端,从图1中看,即壳体1的左端为连接端,右端为挡位端,挡板11设置在壳体1的挡位端,挡板11从壳体1的侧壁向轴心延伸,除了挡板11,也可以是凸筋或缩口等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壳体1与加热装置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有多种,一般采用铆接、焊接、粘连、螺钉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连接端设有向外的翻边12,设置一压环13,压环13的内圈压在翻边12上,而压环13的外圈则与加热装置焊接,从而将壳体1固定在加热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件2采用圆形平板结构,通道是设于移动部件2上用于感温体熔融后流出容置腔的导流孔21,需要使感温体7熔融后能够快速流出容置腔100,所以平板的厚度较小,这样导流孔21的长度较小,但是导流孔21的直径不能过小。导流孔21的设置位置并无特殊要求,可以设置在移动部件2的任意位置,例如本实施例中,导流孔21大概设置在平板半径的中点位置,或者在平板的边缘设置开口槽,开口槽与壳体1的内腔壁围成导流孔21。由于移动部件2需要在壳体1的内腔中滑动,所以需要对移动部件2进行导向,保证移动部件2能够沿着壳体1的轴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移动部件2的外圆周面与壳体1的内腔壁配合来实现的,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导向杆、导向滑轨等导向结构来实现,这样的话,移动部件2的外圆周面可以与壳体1的内腔壁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由这个间隙作为用于感温体7熔融后流出容置腔100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连接端设置一薄板14,薄板14与壳体1的内腔壁及移动部件2围成容置腔100,薄板14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这样加热装置的热量通过薄板14快速传递给感温体7,设置薄板14是为了容易封装感温体7,并且可以实现过热保护器的重复使用,具体如何重复使用在下面的工作原理中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设于容置腔100外,弹性部件采用弹簧31,容易定位安装,弹簧31的一端抵在移动部件2上,弹簧31的另一端抵在挡板11上,当然除了挡板11,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上的其它结构,专门用来定位弹簧31。感温体7封装好之后,弹簧31就保持处于压缩状态,一旦感温体7熔融,弹簧31的弹力也能将感温体7从容置腔100中挤压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件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导电触片41,导电触片4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移动部件2上,其中一个导电触片41具有用于导通或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40,另外一个导电触片41电连接在加热装置工作电路中。移动部件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两个导电触片41可以直接通过移动部件2实现电连接,移动部件2也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在固定导电触片41的同时,将导电的金属片固定在移动部件2上并将两个导电触片41电连接,甚至也可以直接将两个导电触片41制成一体的结构实现两者的电连接。另外一个没有设置导电触点40的导电触片41可以通过导线直接电连接到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中,此外也可以两个导电触片41都设置导电触点40,移动部件2运动来带动两个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都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中断开来。
本实施例的过热保护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可以结合图2来说明,此处以壳体1与加热装置8连接后处于水平的情况为例。在加热装置干烧后,由于加热装置的温度过高,超过感温体7的熔点,感温体7熔化,从固体状态变成熔融状态,在弹簧31的弹力及感温体7自身重力作用下,感温体7从导流孔21中流出容置腔100,使移动部件2能够在弹簧31的推动下向壳体1的连接端方向运动,移动部件2带动导电触片41运动,使导电触点40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中断开,从而使加热装置停止工作,起到防止干烧的保护作用,而感温体7流出容置腔100后,由于壳体1的挡位端的温度比连接端的温度低,感温体7的温度降到熔点以下会重新凝固硬化,因此只要熔融的感温体7不流出壳体1,就可以实现感温体7的重复使用,所以从如图2中可以看到,挡板11被设置成一个可以阻挡感温体7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大坝将感温体7拦在壳体1内。在有些场合中,壳体1可能是倾斜或竖直固定的,若是壳体1的挡位端向上,则可以参考本实施例的原理,通过弹簧31将感温体7挤出容置腔100,若是壳体1的挡位端向下,则需要将壳体1的挡位端封闭,防止感温体7流出壳体1,例如在壳体1的挡位端设置盖帽,盖帽与壳体1的挡位端通过螺纹连接,盖帽上仅开设两个供导电触片41穿过的通孔,这样感温体7会被盖帽拦在壳体1的内腔中,同时盖帽也可以替代挡板11,安装时可以将移动部件2、导电部件、弹性部件与盖帽先组装成一体,然后放安装到壳体1的内腔中。至于如何重复使用,需要将壳体1从加热装置上拆下,然后对壳体1进行加热,使位于容置腔100外的感温体7熔化重新流回容置腔100,等感温体7凝固后即可,为此需要在移动部件2上设置用于平衡容置腔100与外部压力差的透气孔。而为了便于壳体1的拆装,壳体1采用螺钉或卡扣等可拆卸连接与加热装置固定为佳。
此外,除了在移动部件2上设置导流孔21,也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导流孔21,同时在壳体1外侧设置用来收集感温体7的收集腔,导流孔21将容置腔100和收集腔连接即可,当然导流孔21需要设置在壳体1上构成容置腔100的腔壁的那一部分,并且在感温体7熔融后,移动部件2运动也不会遮挡到。
感温体7需要是环保安全、熔点在70℃~380℃的的材质,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行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熔体流动速率来表示的流动特性为0.5g/10分钟且结晶度至少为20%的聚烯烃为佳。另外,选用砂面粉(即特殊处理高分子量聚丙烯蜡)也是可行的,还可以选用其它具有相同物理特性的材质,这里不再赘述。根据过热保护器不同的使用场合,而选用不同熔点的感温体7,例如用于开水煲中,一般选用熔点在120℃的感温体7。
除了将壳体1的一端与加热装置连接,也可以由壳体1的外侧壁与加热装置连接。还有,壳体1也可以固定在受加热装置加热的容器上。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连接端没有设置薄板14,因此容置腔100就具有了使感温体7与加热装置外表面直接接触的开口101,也就是说感温体7会直接贴在加热装置的外表面上,这样感温体7对于温度变化更加敏感,使得热保护器能够快速响应断开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
另外,由于感温体7是冷却后凝固硬化的,形状并不固定,对于加热装置的外表面,不论是平面还是曲面,感温体7都可以完全贴合,所以说感温体7能够对应加热装置的温度变化会更加敏感,热保护器的响应速度更快。而壳体1与加热装置连接就需要保证开口101边缘处的密封性了,感温体7熔化后不能从开口101处流出壳体1。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中提到了壳体1的外侧壁与加热装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对这一结构进行类似实施例二的改变,在壳体1的侧壁设置开口101,如图4所示,这样感温体7也是直接与加热装置的外表面直接接触,这样感温体7对于温度变化更加敏感,使得热保护器能够快速响应断开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区别在于将弹簧31设置在容置腔100内,如图5所示,感温体7凝固后硬化使弹簧31保持在压缩状态,一旦加热装置干烧导致感温体7熔化,弹簧31不再受感温体7的束缚,弹簧31的一端抵在加热装置的外表面上,弹簧31的另一端抵在移动部件2上,如图6所示,移动部件2就在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运动,从而使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中断开,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弹簧31的弹力推动移动部件2运动,容置腔100的体积逐渐扩大,不同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压缩容置腔100的体积,因此可以不必设置导流孔21,即感温体7可以不用流出容置腔100,在壳体1或移动部件2上设置透气孔15即可,例如图7所示,在壳体1上设置了透气孔15。透气孔15的位置应当是在容置腔100的顶部,防止感温体7熔化后流入透气孔15,影响响应速度。
另外,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中的弹簧31也可以像本实施例一样,把弹簧31设置在容置腔100内。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四中的弹簧31用弹性金属片32替代,如图8所示,感温体7封装好硬化后将弹性金属片32保持在压缩状态,当感温体7熔化后,弹性金属片32的弹力得到释放,弹性金属片32的一端抵在加热装置的外表面上,弹性金属片32的另一端抵在移动部件2上,如图9所示,移动部件2在弹性金属片32的弹力作用下运动,从而使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中断开,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也可以参考实施例四采用透气孔15的结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中的弹簧31用导电触片41替代,见图10,本实施例中的导电触片41是由弹性金属制成的,即具有导电和提供弹力两个作用,合弹性金属片32和导电触片41为一体,这样的话,整个过热保护器只需要一个由弹性金属制成的导电触片41,减少零部件,简化结构,节省成本,而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中的连接端子可以固定在壳体1上,具体的可见后文中本实施例的使用情况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导电触片41处于压缩状态,导电触片4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导电触片41的另一端设有导电触点40,并且导电触片41的另一端抵在移动部件2上。见图11,当感温体7熔化后,感温体7会流出容置腔100,因此移动部件2会在导电触片41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进一步将感温体7挤出容置腔100,同时导电触片41上的导电触点40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中断开,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应当理解为导电触片41的自由端(即设置导电触点的一端)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增加弹性金属片32,不改变原来导电触片41的作用。另外,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弹簧31也可以用弹性金属片32替代弹簧31,或者用弹性金属制成的导电触片41替代弹簧31均可。
实施例七:
以上实施例中,导电部件都是采用了导电触片41,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结构,在壳体1内设置两个导电触点40,导电触点40穿过壳体1与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电连接,这两个导电触点40是属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一部分,因为是一直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电连接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壳体上预留用来安装这两个导电触点40的通孔,也可以直接在生产壳体的过程中将这两个导电触点40就固定上去,移动部件2用导电材料制成,即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件2与导电部件结合成为一体。过热保护器生产好时,两个导电触点40与移动部件2接触,从而使得两个导电触点40被移动部件2导通,加热装置工作电路自然也导通了,当感温体7熔化后,移动部件2移动,与导电触点40分离,从而将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断开。移动部件2用绝缘材料制成也是可行的,在移动部件2上设置有将两个导电触点40电连接的导电件,如金属片或两端具有导电触点的导线。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具有容器9和加热装置8,如图13所示,加热装置8设置在容器9的外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8为加热管,由于加热管的直径较小,无法直接固定过热保护器,所以将过热保护器固定在容器9的外侧壁。由于容器9的外侧壁是圆弧面,所以本实施例中的过热保护器选择了实施例二的过热保护器,再结合图14,压环13焊接固定在容器9的外侧壁,压环13压在壳体1的连接端的翻边12上,将壳体1固定在容器9的外侧壁,壳体1的连接端具有使感温体7与加热装置8外表面直接接触的开口101,开口101的边缘与容器9的外侧壁密封连接,防止感温体7泄漏,导电触片41具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有导电触点40,另外一个则没有导电触点40,加热装置8的工作电路具有两个连接端子81,其中一个连接端子81通过导线82与没有导电触点40的导电触片41电连接,另外一个连接端子81设有导电触点40,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接触则使加热装置8的工作电路导通,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分开则使加热装置8的工作电路断开。连接端子81可以焊接固定在容器9的外侧壁上,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或粘连固定等等。
一旦发生干烧现象,一般在8~10秒时间内,容器9的温度就会上升甚至超过感温体7的熔点,感温体7迅速熔化,如图15所示,在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移动部件2移动,使容置腔100的体积变小,感温体7从容置腔100中流出,而导电触片41跟随移动部件2移动,而连接端子81是固定不动的,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就会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分开,使加热装置8的工作电路断开,实现防干烧保护。
当然,除了实施例二之外,其它实施例的过热保护器在本实施例中也是适用的。例如图16所示,是采用实施例四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7熔化后流出容置腔100,使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分开后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则是采用实施例五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7熔化后流出容置腔100,使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分开后的示意图。图18则是采用实施例六的过热保护器,在感温体7熔化后流出容置腔100,使导电触片41的导电触点40与连接端子81的导电触点40分开后的示意图,在图18中可以看到,壳体1上设置有用来固定其中一个连接端子81的螺栓螺母,这个连接端子81具有导电触点40。
除了将过热保护器设置在容器9的外侧壁,也可以设置在容器9的外底壁。而加热装置8的外表面适合安装过热保护器的情况下,过热保护器则直接安装在加热装置8的外表面,这样过热保护器的响应时间能够更短,保护效果更好。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就是将过热保护器安装在加热装置8的外表面上,如图19所示,加热装置8为厚膜加热器,一般在豆浆机、电水壶、即热式开水机等家用电器都有使用,感温体7直接贴在厚膜加热器的外表面,一旦发生干烧,厚膜加热器快速上升,使感温体7能够快速熔化,从而使过热保护器快速响应,断开厚膜加热器的工作电路。由于感温体7能够适应各种表面,所以不论厚膜加热器的外表面是平面或曲面均不影响感温体7与厚膜加热器外表面之间的贴合度,保证了感温体7的热敏感性,提高过热保护器的灵敏度。
上述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可以是豆浆机、电水壶、即热式开水机、料理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具有加热装置8的器具,而且加热装置8设置容器9的外侧壁或外底壁都不影响过热保护器的正常使用,有些电水壶的加热装置8是设置在容器9内的,过热保护器固定在容器9的外表面也同样能够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加热装置的工作电路,一般是由加热器、开关、电源电路构成,过热保护器可以串联在加热器中,即加热器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通过过热保护器连接,例如图19所示实施例,也可以串联在开关与加热器之间,或者串联在开关与电源电路之间。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热保护器,包括用于固定在加热装置外表面的壳体,壳体具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移动部件、弹性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与移动部件同步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在壳体的内腔中隔出存放感温体的容置腔,感温体在常温时为固态、受热超过熔点后成为熔融的液态,构成容置腔的移动部件或壳体上设有将容置腔与外部连通的通道,所述感温体为固态时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弹性部件在感温体熔融后驱动移动部件在内腔中移动使导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脱离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容置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或弹性金属片,弹性部件的一端抵在移动部件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定位在壳体上;
或者,所述导电部件为导电触片,导电触片上具有用于导通或断开加热装置工作电路的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片处于压缩状态形成所述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感温体熔融后流出容置腔的导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容置腔内,所述弹性部件由凝固的感温体保持处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件为弹簧或弹性金属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平衡容置腔与外部压力差的透气孔;
或者,所述通道包括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感温体熔融后流出容置腔的导流孔和设于移动部件或壳体上用于平衡容置腔与外部压力差的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或者侧壁连接加热装置,移动部件从壳体的一端向另一端动作,壳体上具有防止移动部件脱出壳体的阻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具有使感温体与加热装置外表面直接接触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两个相互电连接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固定在移动部件上,至少一个导电触片具有导电触点,至多一个导电触片电连接在加热装置工作电路中。
10.一种食品加工机,具有容器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外表面或容器的外壁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过热保护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36257.4U CN204091759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36257.4U CN204091759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91759U true CN204091759U (zh) | 2015-01-14 |
Family
ID=5226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3625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91759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917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4899A (zh) * | 2018-03-15 | 2019-05-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
-
2014
- 2014-09-17 CN CN201420536257.4U patent/CN2040917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4899A (zh) * | 2018-03-15 | 2019-05-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4061B (zh) | 即热式家用液体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 | |
EP3133199A1 (en) | Method for removing calcareous deposits from an electric resistance | |
CN204091759U (zh) | 一种过热保护器和食品加工机 | |
CN108742100A (zh)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
CN105202767B (zh) | 加热系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97014B (zh) | 一种集成传感器 | |
CN202102964U (zh) | 断电延时过热保护器 | |
CN203798459U (zh) | 温度传感器 | |
CN208954925U (zh) | 一种双级过温过流保护的热熔断体 | |
CN208725471U (zh) | 食物加工锅 | |
CN209357928U (zh) |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高温自熔断发热电缆接头 | |
CN104201075B (zh) | 熔断器结构、熔断器和电焊机 | |
CN109087835A (zh) | 一种双级过温过流保护的热熔断体 | |
CN205159211U (zh) | 自保持式热保护器 | |
CN203276061U (zh) | 加热容器和温控器 | |
CN204707292U (zh) | 一种集成传感器及使用该集成传感器的液体加热器 | |
CN2233099Y (zh) | 双片突跳式手动复位温控器 | |
CN2387572Y (zh) | 突跳式手动复位温控器 | |
CN205923697U (zh) | 带有保护电路的电饭锅 | |
CN2417803Y (zh) | 电热容器安全保护装置 | |
CN208570464U (zh) | 一种双温感温式温控器 | |
CN201059745Y (zh) | 电热水器 | |
CN204596712U (zh) | 一种主动发热式过热保护装置 | |
CN216565620U (zh) |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及发热器 | |
CN221330948U (zh) | 一种冲泡头、咖啡酿造系统及咖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50118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