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9438U -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89438U
CN204089438U CN201420393545.9U CN201420393545U CN204089438U CN 204089438 U CN204089438 U CN 204089438U CN 201420393545 U CN201420393545 U CN 201420393545U CN 204089438 U CN204089438 U CN 204089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arts
elastic component
motor
axis body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35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邦耀
史克富
吴延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935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89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89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89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技术领域,提供了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旋转部件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上的旋转本体,旋转本体沿其中心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还安装有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其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电机转轴配合设置的第一轴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极大程度地减弱了从电机转轴上传递到旋转本体上的振动能,从而减小了电机及旋转部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另一方面可避免转子上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传递到减振组件上,保证了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再一方面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Description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旋转部件及具有该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一般包括定子、转子、外壳和转轴,定子和转子均设于外壳内,且定子紧固连接外壳,转轴的一端伸于外壳内并紧固连接转子、另一端伸于外壳外并与叶轮等旋转部件紧固连接,这样,在电机运行过程中,转轴可有效驱动旋转部件进行旋转。具体安装时,电机一般通过外壳紧固连接设备的机体(如空调器的机体、抽油烟机的机体、洗衣机暖风机的机体等)上。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和转子均会产生谐波分量,从而使得定子和转子上均承载有一定的振动能,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定子上承载的振动能就会通过电机的外壳传递至设备的机体上,转子上承载的振动能就会他哦各国诺转轴传递至旋转部件上,从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进而无法满足某些应用场合对低噪音环境的要求。
传统技术中,为了减小电机的运行噪音,一般是采取在电机外壳与设备机体之间设置橡胶减振结构的措施,这种措施可有效减少定子传递到设备机体上的振动能,从而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减振降噪作用;但是由于其并没有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减弱转子上振动能的传递,故,使得电机在驱动旋转部件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仍均比较大,难以满足某些场合对低噪音环境的设计要求。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弱转子上振动能的传递,提出了一种在转子与转轴之间设置减震圈的方案,这样,通过减震圈的减振作用,可起到一定程度减弱转子上振动能传递的作用,从而可起到一定的减振降噪效果。但是,这种方案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转子是电机的主要发热部件之一,其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故将减震圈安装于转子与转轴之间,会使得转子上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传递到减震圈上,从而容易造成减震圈的快速损坏,进而影响了转子的安装位置精度,并影响了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最终影响了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给电机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其用于将减震圈锁紧固定于转子与转轴之间的限位部件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从而导致减震圈的安装成本比较高,进而使得电机的成本比较高,最终不利于该方案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旋转部件及具有该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旨在解决如何保证电机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小转子传动到旋转部件上的振动能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转部件,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上的旋转本体,所述旋转本体沿其中心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旋转部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其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配合设置的第一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件还包括刚性压板,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外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外廓尺寸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刚性压板上贯穿设有贯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上设有与所述刚性压板外廓配合设置的容置槽和沿所述容置槽之凹设底部贯穿设置的第二轴孔,所述旋转本体沿其中心轴向还凹设有內廓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外廓配合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槽的凹设底部贯穿设置于所述旋转本体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刚性压板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由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的部件,其包括夹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壁与所述电机转轴外壁之间的中空管部和卡于所述安装孔外的环状凸缘部,所述环状凸缘部凸设于所述中空管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中空管部和所述环状凸缘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刚性压板的外廓、所述容置槽的内廓、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外廓和所述安装槽的內廓均呈矩形状。
优选地,所述贯孔由光滑圆弧面和平直面接合围合形成,所述光滑圆弧面为弧度大于半圆弧度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与所述定子配合的转子、紧固连接所述转子的电机转轴和设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外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转轴包括延伸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以供所述转子安装的第一安装轴体和延伸于所述电机外壳外的第二安装轴体;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上述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安装轴体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弹性件之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抵顶于所述台阶面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还包括环状凸缘部,所述环状凸缘部卡于所述安装孔外并夹设于所述旋转本体与所述台阶面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轴向移动位移的锁紧构件,所述锁紧构件紧固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之背对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并抵顶于所述减振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锁紧构件为螺母,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之背对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并抵顶于所述减振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部件及具有该旋转部件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通过在旋转本体的安装孔内增设减振组件,并使减振组件的第一弹性件具有与电机转轴配合设置的第一轴孔,这样,旋转部件安装于电机转轴上后,第一弹性件位于旋转本体与电机转轴之间,第一弹性件固有的弹性性能可有效缓冲从电机转轴传递到旋转本体上的振动能,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弱了从电机转轴上传递到旋转本体上的振动能,进而有效减小了电机及旋转部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吸振减噪的减振组件安装于旋转本体的安装孔内,这样,一方面可使减振组件远离转子设置,从而可避免转子上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传递到减振组件上,进而避免了第一弹性件快速损坏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减振组件是安装于电机外壳外的,故利于其上热量的散发,从而利于保证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再一方面由于减振组件与转子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关系,故,即使第一弹性件损坏,也不会影响到转子的安装位置精度,更不会影响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而有效保证了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刚性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2,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1上的旋转本体21,旋转本体21沿其中心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211;旋转部件2还包括安装于安装孔211内的减振组件22,减振组件22包括第一弹性件221,第一弹性件221沿其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电机转轴1配合设置的第一轴孔2211。第一弹性件221上第一轴孔2211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第一弹性件221在电机转轴1上的安装。在电机转轴1驱动旋转部件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21固有的弹性性能可有效缓冲从电机转轴1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的振动能,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弱了从电机转轴1上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的振动能,进而有效减小了电机及旋转部件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用于吸振减噪的减振组件22安装于旋转本体21的安装孔211内,一方面可使减振组件22远离转子设置,从而可避免转子上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传递到减振组件22上,进而避免了第一弹性件221快速损坏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减振组件2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减振组件22是安装于电机外壳外的,故利于其上热量的散发,从而利于保证减振组件22的使用寿命;再一方面由于减振组件22与转子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关系,故,即使减振组件22损坏,也不会影响到转子的安装位置精度,更不会影响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而有效保证了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2还包括刚性压板23,减振组件22还包括由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且外廓尺寸大于第一弹性件221外廓尺寸的第二弹性件222,刚性压板23沿其中心位置贯穿设有贯孔231,第二弹性件222上设有与刚性压板23外廓配合设置的容置槽2221和沿容置槽2221之凹设底部贯穿设置的第二轴孔2222,旋转本体21沿其中心轴向还凹设有內廓与第二弹性件222外廓配合设置的安装槽212,安装孔211沿安装槽212的凹设底部贯穿设置于旋转本体21上,第二弹性件222安装于安装槽212内,刚性压板23容置于容置槽2221内。刚性压板23的设置,一方面可驱动旋转本体21随着电机转轴1进行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可防止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22被旋转本体21无限压缩造成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22被压爆的现象发生,从而利于保证减振组件22的使用寿命。第二弹性件222的设置,主要用于有效隔绝旋转本体21与刚性压板23的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防止电机转轴1上承载的振动能通过刚性压板23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刚性压板23具体可由刚性和强度均较佳的材料制成,如Q235A碳素结构钢等金属材料。第二弹性件222具体可由弹性较佳、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如硅橡胶、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等,这样,利于保证第二弹性件222的吸振减噪效果和第二弹性件22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221为由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的部件,其包括夹设于安装孔211的内壁与电机转轴1的外壁之间的中空管部2212和卡于安装孔211外的环状凸缘部2213,环状凸缘部2213凸设于中空管部2212的一端,第一轴孔2211贯穿中空管部2212和环状凸缘部2213设置。第一弹性件221具体可由弹性较佳、耐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如硅橡胶、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等,这样,利于保证第一弹性件221的吸振减噪效果和第一弹性件221的使用寿命。中空管部2212的设置,主要用于隔绝旋转本体21上安装孔211内壁与电机转轴1外壁的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防止电机转轴1上承载的振动能直接传递到旋转部件2上。环状凸缘部2213主要用于隔绝旋转本体21与电机转轴1上台阶面101的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防止电机转轴1上承载的振动能通过电机转轴1上第一安装轴体11与第二安装轴体12之间的台阶面101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这样,通过中空管部2212与环状凸缘部2213的共同作用,可达到完全隔绝旋转本体21与电机转轴1直接接触的目的,利于减小电机及旋转部件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优选地,如图1、图6和图8所示,刚性压板23的外廓、容置槽2221的内廓、第二弹性件222的外廓和安装槽212的內廓均呈矩形状。这样,利于利用矩形结构的棱边防止刚性压板23与旋转本体21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从而利于保证电机转轴1通过刚性压板23驱动旋转本体21旋转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2和图8所示,贯孔231由光滑圆弧面2311和平直面2312接合围合形成,光滑圆弧面2311为弧度大于半圆弧度的圆弧面,电机转轴1上之与贯孔231配合的第二轴部122的形状与贯孔231的形状配合设置。本实施例,贯孔231和电机转轴1上第二轴部122的断截面均不是整圆形,而是大于半圆的图形,这样,刚性压板23安装于第二轴部122上后不可绕第二轴部122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利于防止刚性压板23与第二轴部122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利于保证电机转轴1驱动刚性压板23旋转的可靠性,进而利于保证电机转轴1通过刚性压板23驱动旋转本体21旋转的可靠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贯孔231和第二轴部122的断截面也可均设为整圆形,而为了防止刚性压板23与第二轴部122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可采取提高贯孔231与第二轴部122之间配合紧密度的措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电机和上述的旋转部件2,电机包括定子(图未示)、与定子配合的转子(图未示)、紧固连接转子的电机转轴1和设于定子与转子外的电机外壳(图未示),电机转轴1包括延伸于电机外壳内以供转子安装的第一安装轴体11和延伸于电机外壳外的第二安装轴体12,旋转部件2套设于第二安装轴体12上,且中空管部2212夹设于安装孔211的内壁与第二安装轴体12的外壁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与旋转本体21的安装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电机,故,可有效缓冲从电机转轴1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的振动能,极大程度地减弱了从电机转轴1上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的振动能,有效减小了电机及旋转部件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从而使得旋转部件2与电机运转时测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噪声值均得以大幅降低,从而使得该旋转部件2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可应用于某些对低噪音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某些低噪音工作环境要求的场合中的空调器上,进而利于提高该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的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轴体1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安装轴体12的径向尺寸,第一安装轴体11与第二安装轴体1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101,第一弹性件221之朝向第一安装轴体11的端部抵顶于台阶面101上,即第一弹性件221的两端分别抵顶于台阶面101和第二弹性件222上。这样,可利用台阶面101限制第一弹性件221朝向第一安装轴体11的轴向移动位移,其限位可靠性高,并利于减小减振组件22的安装成本。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通过在第二安装轴体12或第一安装轴体11上增设限位构件(如卡簧、轴套等)的方式限制第一弹性件221朝向第一安装轴体11的轴向移动位移,但这样会加大减振组件22的安装成本。
具体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221的环状凸缘部2213卡于安装孔211外且夹设于旋转本体21与台阶面101之间,这样,通过环状凸缘部2213可有效隔绝旋转本体21与电机转轴1上台阶面101的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防止电机转轴1上承载的振动能通过台阶面101传递到旋转本体21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旋转部件2在第二安装轴体12上轴向移动位移的锁紧构件3,锁紧构件3紧固安装于第二安装轴体12之背对第一安装轴体11的端部并抵顶于减振组件22上。锁紧构件3可有效限制减振组件22、刚性压板23和旋转本体21安装于电机转轴1上后朝背对第一安装轴体11方向的轴向移动位移,而台阶面101可限制减振组件22和旋转本体21安装于电机转轴1上后朝第一安装轴体11方向的轴向移动位移,这样,通过锁紧构件3和台阶面101的共同限位作用,可有效保证旋转部件2安装于电机转轴1上的稳固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锁紧构件3为螺母,第二安装轴体12之背对第一安装轴体11的端部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螺母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轴体12上并抵顶于减振组件22上。由于螺纹连接具有自锁作用,故,本实施例将锁紧构件3设为螺母,利于保证旋转部件2安装于电机转轴1上的稳固可靠性;同时,由于螺母可采用扳手等专用工具进行拆装,故,其拆装过程简单。具体应用中,螺母可采用标准件,这样,利于简化其设计加工过程并利于其日后的检修更换。当然了,锁紧构件3也可设为其它部件,如插销、螺钉等,这样,第二安装轴体12上对应设有供销插入固定的销孔或供螺钉穿设的螺纹孔等。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安装轴体12包括与第一轴孔2211、第二轴孔2222配合设置的第一轴部121和外径小于第一轴部121外径且与贯孔231配合设置的第二轴部122,且第一轴部121位于第一安装轴体11与第二轴部122之间,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22均套设于第一轴部121上,刚性压板23套设于第二轴部122上,第二轴部122上设有外螺纹,螺母连接于第二轴部122上。本实施例,将第二安装轴体12设为阶梯轴,在保证第二安装轴体12具有足够强度进行支撑旋转部件2的前提下,可减轻第二安装轴体12的重量,利于提高电机转轴1的转动性能;同时,可利用第一轴部121进行限制刚性压板23朝向第一安装轴体11的轴向移动位移。
旋转部件2在电机上的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第一弹性件221套于第二安装轴体12的第一轴部121上并使环状凸缘部2213抵顶于台阶面101上,然后将旋转本体21套于第一弹性件221上;然后再将第二弹性件222套于第二安装轴体12上并使其完全收容于旋转本体21的安装槽212内;接着,将刚性压板23套于第二安装轴体12上并使其完全收容于第二弹性件222的容置槽2221内,最后将螺母旋紧于第二安装轴体12的第二轴部122上并使其压紧刚性压板23,从而可有效将旋转部件2和减振组件22锁紧于第二安装轴体12上,这样,即完成了旋转部件2与电机的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具体可应用于空调器的风机或抽油烟机或洗衣机暖风机或风扇等设备上,旋转本体21具体可为叶轮、转盘、导轮等可由电机直接驱动旋转的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旋转部件,包括安装于电机转轴上的旋转本体,所述旋转本体沿其中心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其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配合设置的第一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压板,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外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外廓尺寸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刚性压板上贯穿设有贯孔,所述第二弹性件上设有与所述刚性压板外廓配合设置的容置槽和沿所述容置槽之凹设底部贯穿设置的第二轴孔,所述旋转本体沿其中心轴向还凹设有內廓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外廓配合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槽的凹设底部贯穿设置于所述旋转本体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刚性压板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由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的部件,其包括夹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壁与所述电机转轴外壁之间的中空管部和卡于所述安装孔外的环状凸缘部,所述环状凸缘部凸设于所述中空管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中空管部和所述环状凸缘部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压板的外廓、所述容置槽的内廓、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外廓和所述安装槽的內廓均呈矩形状。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孔由光滑圆弧面和平直面接合围合形成,所述光滑圆弧面为弧度大于半圆弧度的圆弧面。 
6.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与所述定子配合的转子、紧固连接所述转子的电机转轴和设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外的电机外壳,所述电机转轴包括延伸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以供所述转子安装的第一安装轴体和延伸于所述电机外壳外的第二安装轴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夹设于所述旋转本体与所述电机转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安装轴体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弹性件之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抵顶于所述台阶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中空管部和环状凸缘部,所述中空管部夹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的外壁之间,所述环状凸缘部卡于所述安装孔外并夹设于所述旋转本体与所述台阶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轴向移动位移的锁紧构件,所述锁紧构件紧固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之背对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并抵顶于所述减振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构件为螺母,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之背对所述第一安装轴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轴体上并抵顶于所述减振组件上。 
CN201420393545.9U 2014-07-16 2014-07-16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04089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3545.9U CN204089438U (zh) 2014-07-16 2014-07-16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3545.9U CN204089438U (zh) 2014-07-16 2014-07-16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89438U true CN204089438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8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3545.9U Active CN204089438U (zh) 2014-07-16 2014-07-16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894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797A (zh) * 2019-01-25 2019-03-29 孙新年 一种马达降噪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797A (zh) * 2019-01-25 2019-03-29 孙新年 一种马达降噪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7261A (zh)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吸油烟机
CN204089438U (zh) 旋转部件及旋转部件与电机的安装结构
CN204013048U (zh) 电机转轴及电机、电机与旋转部件的安装结构
CN202178646U (zh) 一种鼓风机刷架连接结构
CN204243966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安装结构
CN203223512U (zh)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转减震器
CN206727753U (zh) 减振转子和电机
CN206419239U (zh) 一种多翼式低噪音离心风机
CN202756300U (zh) 轴流风机中叶片的安装结构
CN201526631U (zh) 风扇减振器及减振风扇
CN202260823U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203979301U (zh) 发动机皮带安装工具
CN209510897U (zh) 一种后轮轮毂电机轴
CN205654607U (zh) 一种降低噪音的导风圈
CN202937486U (zh) 一种电机外置式轴流风机
CN201616716U (zh) 低噪音转轴
CN219711829U (zh) 一种低噪音离心风机
CN205677883U (zh) 一种轴流式风机
CN201797410U (zh) 一种电机新结构
CN220769773U (zh) 一种除尘风机传动结构
CN103912457B (zh) 适应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自动垂直结构
CN205195473U (zh) 一种低振动电机
CN206017197U (zh) 一种高效防尘离心风机
CN215580730U (zh) 一种浸油液压泵用电机
CN221033122U (zh) 一种压缩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