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0740U -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80740U CN204080740U CN201420548361.5U CN201420548361U CN204080740U CN 204080740 U CN204080740 U CN 204080740U CN 201420548361 U CN201420548361 U CN 201420548361U CN 204080740 U CN204080740 U CN 2040807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ed cone
- ecology bag
- fixed area
- connecting piece
- ecolo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公开了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包括基板,基板的中部设有透水区,透水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区;固定区同与其相邻的透水区或固定区之间设有排水道,固定区、透水区和排水道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固定区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至少设有一个上尖锥和下尖锥,上尖锥、下尖锥和排水孔相互错开设置。本申请中柔性生态护坡上设有上述生态袋用联结件,能够在有效固定生态袋的同时,加强生态护坡的排水性能,既可以防止生态护坡发生堵塞,又能将生态护坡中的积水快速的排出,使得生态护坡在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边坡可以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常见的人工边坡一般包括水利、铁路、公路、矿山、市政等工程边坡。传统的边坡防护工程,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片石或混凝土等硬体材料建造,不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目前,各行业的边坡防护工程正逐步由传统的片石或混凝土向柔性生态护坡转变。国内柔性生态护坡的发展始于以河道生态防护为主的水利边坡防护,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排水型生态袋、草灌袋等产品。排水型生态袋、草灌袋等产品一般由抗紫外线的单面烧结无纺布纺织而成,袋内装填土、基肥、混播草灌种籽,也可以向其中喷播或插播植被,从而形成生态护坡。
目前国内柔性生态护坡的发展始于以河道生态防护为主的水利边坡防护,整个水利边坡防护中所需最主要结构件为生态袋和联结件。
联结件作为独立袋体间的联结构件,对构建柔性生态护坡至关重要。联结件的主要作用是使单体的生态袋紧密相连,形成稳定结构,保证柔性生态护坡的整体安全性。联结件还能够排除边坡内多余积水,减少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联结件与加筋格栅等连接,使生态边坡结构和其后填土共同构建加筋复合体。
现有技术中在国内使用的柔性生态护坡袋体间的联结件,主要有平板型和孔洞型两类。其中,平板型联结件阻断了植物根系生长的通道,且不利于渗入边坡体内的雨水向坡体外排除。常见的孔洞型,一般与排水型生态袋配合构建排水型生态护坡,其斜向布置的普通排水系统,增加了坡体内积水的流出路径,而上述结构容易造成坡体内堵塞,因此孔洞型联结件在排除边坡土体内积水的效果欠佳。
因此,市场亟需一种能够被应用于柔性生态护坡中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该联结件能够有效改善柔性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联结件存在的阻碍植物根系生长、不利于雨水排出、内部结构易阻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稳定性和排水性能更好的柔性生态护坡,该柔性生态护坡上设有上述生态袋用联结件。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透水区,所述透水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区;所述固定区同与其相邻的透水区或固定区之间设有排水道,所述固定区、透水区和排水道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透水区和固定区上均设有贯穿所述基板厚度方向的排水孔;所述固定区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上尖锥,所述上尖锥上设有上棘爪,所述固定区的下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下尖锥,所述下尖锥上设有下棘爪,所述上棘爪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棘爪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上尖锥、下尖锥和排水孔相互错开设置;所述上尖锥和下尖锥的高度大于等于30mm;所述上尖锥和下尖锥的抗剪切力大于等于400N。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固定区;4个所述固定区的上表面共设有4—12个上尖锥,4个所述固定区的下表面共设有4—12个下尖锥。
进一步的,4个所述固定区的上表面共设有6个上尖锥,4个所述固定区的下表面共设有6个下尖锥。
优选的,所述排水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排水槽的直径为4mm-8mm。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为圆形孔,所述排水孔的直径大于等于14mm。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与生态袋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等于1.35。
优选的,所述上棘爪和下棘爪的高度分别为上尖锥和下尖锥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上棘爪和下棘爪分别设于所述上尖锥和下尖锥的中部。
一种柔性生态护坡,包括生态袋,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所述生态袋之间设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所述透水区位于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所述生态袋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联结件的上方还设有一个所述生态袋;所述基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生态袋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在基板上设有透水区、固定区和排水道,所述透水区和排水道用于将生态袋中的积水及时的排出,固定区中设有尖锥,尖锥上设有棘爪,且固定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尖锥上的棘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使用时将联结件放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生态袋上,将透水区置于两个生态袋的中间,将固定区下表面的下尖锥插入到生态袋中,再将另一个生态袋放置于联结件的上方使固定区上表面的上尖锥插入到生态袋中,由于上、下尖锥交错设置以及固定区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棘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能够更好的将联结件上方和下方的生态袋固定,防止生态袋从联结件上脱离。
本申请中柔性生态护坡上设有上述生态袋用联结件,能够在有效固定生态袋的同时,加强生态护坡的排水性能,既可以防止生态护坡发生堵塞,又能将生态护坡中的积水快速的排出,使得生态护坡在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柔性生态袋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板;2、透水区;3、固定区;31、第一固定区;32、第二固定区;33、第三固定区;34、第四固定区;4、排水道;41、排水槽;5、排水孔;6、上尖锥;61、上棘爪;7、下尖锥;71、下棘爪;8、生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结合图5,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包括基板1,基板1的长度为292mm,宽度为82mm,厚度为66mm,基板1的面板与生态袋8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等于1.35。
基板1的中部设有透水区2,透水区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区3,固定区3同与其相邻的透水区2或固定区3之间设有排水道4。其中,固定区3、透水区2和排水道4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透水区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固定区3,如图1所示,固定区3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区31、第二固定区32、第三固定区33、第四固定区34。第一固定区31和第二固定区32之间、第二固定区32和透水区2之间、透水区2与第三固定区33之间、第三固定区33与第四固定区34之间均设有排水道4,即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4个排水道4。
其中,透水区2和固定区3上均设有贯穿基板1厚度方向的排水孔5,排水孔5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孔,直径大于等于14mm,优选为16mm。但排水孔5的形状并不仅仅局限于圆形孔,其他形状也可以,只要能够实现将积水排出且现有技术能够进行加工即可。
固定区3的上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上尖锥6,上尖锥6上设有上棘爪61,固定区3的下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下尖锥7,下尖锥7上设有下棘爪71,上棘爪61所在的平面与下棘爪7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4个固定区3的上表面上共设有4—12个上尖锥6,4个固定区3的下表面共设有4—12个下尖锥7。当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个数并不局限与上述范围内,可以根据固定区3的面积的大小和形状,调整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以实现将生态袋固定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图3所示,结合图1,在第一固定区31的上表面设有2个上尖锥6,且2个上尖锥6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排成1行且位于第一固定区1的左侧;第二固定区32的上表面设有1个上尖锥6,该上尖锥6位于第二固定区32的左侧;第三固定区33的上表面设有1个上尖锥6,该上尖锥6位于第三固定区33的右侧;第四固定区34的上表面设有2个上尖锥6,两个上尖锥6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排成1行且位于第四固定区34的右侧。
在第一固定区31的下表面设有1个下尖锥7,该下尖锥7位于第一固定区31的右侧,第二固定区32的下表面设有2个下尖锥7,这两个下尖锥7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排成一行且位于第二固定区32的右侧;第三固定区33的下表面设有2个下尖锥7,这两个下尖锥7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排成一行且位于第三固定区33的左侧;第四固定区34的下表面设有1个下尖锥7,且该下尖锥7位于第四固定区34的左侧。第一固定区31、第二固定区32、第三固定区33和第四固定区34中的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连线为三角形。
在第一固定区31、第二固定区32、第三固定区33和第四固定区34中还设有排水孔5。排水孔5、上尖锥6、下尖锥7三者错开设置,错开设置的具体含义是,上述三者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没有重合部分。固定区3中的排水孔5的连线也为一个三角形。4个固定区3的上表面共设有6个上尖锥6,4个固定区3的下表面共设有6个下尖锥7。上棘爪61、下棘爪71与上尖锥6、下尖锥7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上尖锥6和下尖锥7与基板1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其中,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高度大于等于30mm;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抗剪切力大于等于400N。上棘爪61和下棘爪71的高度分别为上尖锥6和下尖锥7中高度的三分之一;上棘爪61和下棘爪71分别设于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中部。
透水区2中设有排水孔5,该区域中的排水孔5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由上向下设有5排,由上向下各排的数量依次为2个、1个、2个、1个、2个。透水区2中的各个排水孔5也是错开设置的。排水孔5的布置形式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如图4所示,结合图1,排水道4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槽41,排水槽41的截面为圆形;排水槽41的直径为4mm-8mm。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道4中设有2个排水槽41,排水槽41的直径优选为5mm。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柔性生态护坡,包括生态袋8,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生态袋8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透水区2位于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生态袋8之间。联结件的上方还设有一个生态袋8;基板1的长度小于生态袋8的长度。使用时将联结件放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生态袋8上,将透水区2置于两个生态袋8的中间,将固定区3下表面的下尖锥7插入到生态袋8中,再将另一个生态袋8放置于联结件的上方使固定区3上表面的上尖锥6插入到生态袋8中,由于上尖锥6和下尖锥7交错设置以及固定区3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上棘爪61和下棘爪71所在的平面的相互垂直,能够更好的将联结件上方和下方的生态袋8固定,防止生态袋8从联结件上脱离。
本申请中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在基板上设有透水区、固定区和排水道,所述透水区和排水道用于将生态袋中的积水及时的排出,固定区中设有尖锥,尖锥上设有棘爪,且固定区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上、下尖锥上的棘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本申请中柔性生态护坡上设有上述生态袋用联结件,能够在有效固定生态袋的同时,加强生态护坡的排水性能,既可以防止生态护坡发生堵塞,又能将生态护坡中的积水快速的排出,使得生态护坡在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中部设有透水区(2),所述透水区(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区(3);
所述固定区(3)同与其相邻的透水区(2)或固定区(3)之间设有排水道(4),所述固定区(3)、透水区(2)和排水道(4)沿所述基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透水区(2)和固定区(3)上均设有贯穿所述基板(1)厚度方向的排水孔(5);
所述固定区(3)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上尖锥(6),所述上尖锥(6)上设有上棘爪(61),所述固定区(3)的下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固定生态袋的下尖锥(7),所述下尖锥(7)上设有下棘爪(71),所述上棘爪(6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棘爪(7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所述上尖锥(6)、下尖锥(7)和排水孔(5)相互错开设置;
所述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高度大于等于30mm;所述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抗剪切力大于等于400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区(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固定区(3);
4个所述固定区(3)的上表面共设有4—12个上尖锥(6),4个所述固定区(3)的下表面共设有4—12个下尖锥(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4个所述固定区(3)的上表面共设有6个上尖锥(6),4个所述固定区(3)的下表面共设有6个下尖锥(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4)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槽(41),所述排水槽(41)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排水槽(41)的直径为4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5)为圆形孔,所述排水孔(5)的直径大于等于1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与生态袋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等于1.3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棘爪(61)和下棘爪(71)的高度分别为上尖锥(6)和下尖锥(7)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上棘爪(61)和下棘爪(71)分别设于所述上尖锥(6)和下尖锥(7)的中部。
8.一种柔性生态护坡,包括生态袋(8),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所述生态袋(8)之间设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用联结件;
所述透水区(2)位于相邻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所述生态袋(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生态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件的上方还设有一个所述生态袋(8);
所述基板(1)的长度小于所述生态袋(8)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48361.5U CN204080740U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48361.5U CN204080740U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80740U true CN204080740U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7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483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80740U (zh) | 2014-09-23 | 2014-09-23 |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8074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224A (zh) * | 2021-05-24 | 2021-08-13 | 贵州金海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边坡生态绿化用联结带安装使用方法 |
CN113914336A (zh) * | 2021-11-02 | 2022-01-11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排水的柔性生态护坡 |
-
2014
- 2014-09-23 CN CN201420548361.5U patent/CN2040807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224A (zh) * | 2021-05-24 | 2021-08-13 | 贵州金海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边坡生态绿化用联结带安装使用方法 |
CN113914336A (zh) * | 2021-11-02 | 2022-01-11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排水的柔性生态护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04920B (zh) | 一种梯形生态框架沟渠 | |
CN205501932U (zh) | 一种新型绿化水利护坡 | |
CN105839605B (zh) | 坡面截排水沟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2809644U (zh) | 一种生态桩板挡墙 | |
CN202989856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的生态河道系统 | |
CN205024644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 | |
CN204080740U (zh) | 一种生态袋用联结件及柔性生态护坡 | |
CN206575904U (zh) | 一种坡面盐碱改良植被节水结构 | |
CN105804033B (zh) |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 |
CN103233445A (zh) | 过滤型生态混凝土排水渠 | |
CN103650978B (zh) | 一种盐碱地绿化的模块及盐碱地绿化的方法 | |
CN206433415U (zh) | 一种硬质坡面植生结构 | |
CN206625181U (zh) | 河道土层防护结构 | |
CN203256709U (zh) | 适用于旱地农田的高效生态拦截沟渠 | |
CN105155559A (zh) | 一种生态护坡 | |
CN201495534U (zh) | 一种排水闸门 | |
CN208056074U (zh) |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装置 | |
CN203594009U (zh) | 一种新型农田排水沟 | |
CN203256697U (zh) | 过滤型生态混凝土排水渠 | |
CN102839639B (zh) | 一种基于可持续利用的稻田生态灌排小区 | |
CN203113354U (zh) |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 |
CN202227354U (zh) | 混凝土高陡边坡绿化结构 | |
CN204982918U (zh) | 一种生态护坡 | |
CN213709434U (zh) | 一种边坡绿化坡顶供水渠 | |
CN108487418A (zh) | 一种防治黄土区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