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0316U -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 Google Patents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80316U
CN204080316U CN201420320100.8U CN201420320100U CN204080316U CN 204080316 U CN204080316 U CN 204080316U CN 201420320100 U CN201420320100 U CN 201420320100U CN 204080316 U CN204080316 U CN 204080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board
main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01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宝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Rayn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01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80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80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803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其中,纺织设备包括:相互独立的主控电路板和扩展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副主机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解决主控电路板承载过多非核心功能以及这些功能难以调整、变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背景技术
纺织设备如针织机等是用于编织布料的设备,其主要包括电源电路、操作盒、主控电路板、机头、电机以及安装上述元件的机床。 
电源电路为主控电路板、机头、针板、电机提供合适的电源。机头包括用于编织的执行元件。主控电路板的核心板接收到编织数据,解析编织数据,将解析编织数据后获得的数据经过副主机芯片发给机头,驱动机头的执行元件进行编织操作。 
具体,主控电路板上还包括焊接在底板的各种与副主机芯片连接的功能电路,如罗拉驱动电路、送纱器驱动电路等。副主机芯片在接收到核心板发生的数据如控制罗拉或送纱器的数据时,根据该数据向相应的功能电路输入对应信号,功能电路根据输入的信号驱动或者控制外部设备如罗拉电机、送纱器电机等进行操作。 
然而,当主控电路板上的功能电路的元件损坏、或者由于外部设备更换导致相应功能电路的元件也需更换时,由于功能电路无法单独更换,导致需要一并更换主控电路板,使得成本损耗大,主控电路板一般设置在纺织设备底部,不易进行更换,导致更换的难度大。 
而且,主控电路板作为纺织设备的控制中枢,需要与较多的外部设备连接,比如同时与多个传感器连接,还与各种电机驱动器连接,因此主控电路板上的外部接口数量繁杂较多,这些外部接口密集地分布于整个主控电路板四周。当外部接口需要发生更新时,也必须更换主控电路板,导致更换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能够解决主控电路板承载过多非核心功能以及这些功能难以调整、变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纺织设备,包括:相互独立的主控电路板和扩展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副主机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扩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口、控制电路以及功能电路,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与外设连接。 
其中,所述扩展板的第一接口通过I2C总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副主机芯片。 
其中,所述扩展板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其至少包括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包括第四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四接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并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设连接。 
其中,所述扩展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可拆卸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纺织设备包括设置电源的配电板,所述扩展板设置于所述配电板上。 
其中,所述纺织设备还包括核心板;其中,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底板,所述副主机芯片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核心板与所述底板通过通用接口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所述核心板不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其中,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包括驱动芯片和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分别连接所述 副主机芯片和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反馈输出端,所述副主机芯片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反馈输入端,所述副主机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直接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反馈输出端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的反馈输入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基板以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在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上具有第一实时性和第一运算能力,所述第一实时性高于第二实时性,所述第一运算能力低于第二运算能力,所述第二实时性、第二运算能力分别是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控制电路的实时性和运算能力;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用于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执行操作;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承载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的扩展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扩展板包括:扩展电路、第三基板以及第五接口;所述扩展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上,连接所述第五接口,并至少承载所述自动化设备的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所述第五接口用于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扩展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扩展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扩展板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二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第三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包括第四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四接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并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设连接;和/或 
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一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电 路和功能电路,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与所述副主机芯片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与外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针对主控电路板设计扩展板,以承载主控电路板的部分功能,使得承载的该部分功能易于调整或变化。例如,(1)通过将主控电路板上的功能电路设置在扩展板上,使得当该功能电路的元件损坏、更新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2)扩展板可作为I/O扩展电路,专门服务于主控电路板与各个外部设备的连接,把各个外部端口集中起来管理,方便外设变化时的适应、外设数量的扩展,而无需为每一种应用场景设计一种主控电路板的外部接口,而且,当外设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上的接口,直接更换扩展板上与外设连接的接口即可,也同样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扩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罗拉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储纱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零位检测电路的第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零位检测电路的第二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纺织设备的扩展板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又再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纺织设备100包括相互独立的主控电路板110和扩展板120。其中,上述独立即为硬件结构上的分离,扩展板120与主控电路板110可拆卸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主控电路板110包括副主机芯片111,扩展板120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110,并承载主控电路板110的一部分功能,即扩展板120上可设置本身在主控电路板110上的功能电路,例如,送纱器、储纱器的驱动、零位检测等功能电路,以减少主控电路110上的功能电路。 
具体地,纺织设备100还包括设置电源的配电板130、机头150、安装上述元件的机床160以及操作盒140。主控电路板110还包括底板112和核心板113,其中,主控电路板110、机头150、扩展板120、操作盒140的供电端可与配电板130上的电源连接,以供电。扩展板120设置于所述配电板130上。该副主机芯片111、核心板113固定或可拆卸设置于底板112上。机头150包括用于编织的执行元件151。操作盒140包括与核心板113连接的显示屏141和人机交互电路142。主控电路板110的核心板113接收用户输入的编织数据等信息,然后解析编织数据,将解析编织数据后获得的数据经过副主机芯片111发给机头150,以驱动执行元件151进行编织操作,当该编织数据包括操作设置在扩展板120上的功能时,副主机芯片111则将相关数据发送给扩展板120,指示扩展板120实现该功能操作,如实现对外部设备如罗拉、送纱器的驱动等。同时,主控电路板110还控制纺织设备的其他元件的各种操作,采集各种工作状态数据、传感数据等并输出给外部设备比如操作盒140上的显示屏141。具体,主控电路板110的核心板113则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显示数据线传输到操作盒140的显示屏141上显示,而人机交互电路142则在获得用户输入的指令,并将指令通过数据线传到核心板113进行相应处理。 
可选地,该主控电路板上还包括一电容(图未示),所述电容作为 滤波电容,其一端接副主机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核心板还可不设置在主控电路板的底板上如设置在操作盒中,核心板与底板通过通用接口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其中,将核心板设置在操作盒中,减短了核心板与显示屏和人机交互电路的通讯距离,无需采用数据线方式连接,从而可减少传输损耗和通讯干扰。 
另外,上述电源电路、操作盒、机头以及机床并非全为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的必要元件,即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可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包括上述元件的一种或多种,故上述元件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针对主控电路板设计扩展板,以承载主控电路板的部分功能,使得当该功能部分的元件损坏、更新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 
此外,在核心板通过通用接口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实施方式中,核心板与底板不再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便了核心板的更换,而且也使得核心板与底板其他电路的相互独立性大幅增强,因而即使核心板损坏或重新设计,也不会牵连到底板及其上电路;并且通过通用接口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使核心板的更换轻而易举,大幅节省人力。 
请参阅图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扩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罗拉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储纱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零位检测电路的第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扩展板的功能电路中的零位检测电路的第二部分的电路示意图。与上一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扩展板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口121、控制电路122以及功能电路123,第一接口121连接主控电路板110的副主机芯片111,功能电路123用于与外设连接。其中,控制电路122可以为微控制器,具体如PIC16F723型号的微控制器。该第一接口121可以通过如内置集成电路(英文:Inter-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2C)数据线、串行外设接口(英文: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称:SPI)、通用异步接收器传输器(英文: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简称:UART)等通讯总线连接主控电路板110的副主机芯片111。控制电路122通过第一接口121上的通讯总线接收到副主机芯片111发送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控制功能电路实现操作,例如驱动罗拉、送纱器等。 
具体地,功能电路123包括罗拉驱动电路1231、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储纱器驱动电路1233、与上述三个驱动电路连接的I/O驱动电路1234以及零位检测电路1235。 
本实施方式中,I/O驱动电路1234包括锁存器,锁存器包括多个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该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电路122的对应输出端连接,该多个输出端分别与罗拉驱动电路1231、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储纱器驱动电路1233的输入端连接。 
罗拉驱动电路1231具体如图3所示,包括电阻、光耦U1和可控硅Q1,罗拉驱动器1231的输入端与I/O驱动电路1234的一输出端连接,以输入SWITCH1_OUT信号,并通过电阻R1与光耦U1的输入端连接,光耦U1的第一输出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且电阻R2、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可控硅Q1连接,其中电阻R2的另一端与零位检测电路1235的输入端连接,以输出AC110V+_OUT信号,电阻R3的另一端用于与罗拉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以驱动该罗拉电机,实现罗拉电机的正反转、调速等操作。当纺织设备具有多个罗拉电机如主、副两个罗拉时,功能电路包括与罗拉电机数量对应的罗拉驱动电路1231,以分别驱动每个罗拉电机。 
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具体电路与罗拉驱动电路1231相同。且同理当纺织设备具有多个送纱器电机如左右两个送纱器电机时,功能电路包括与送纱器电机数量对应的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以分别驱动每个送纱器电机,实现送纱器电机的调速等操作。 
储纱器驱动电路1233具体如图4,包括保险丝F1、开关S1、继电器K1、电阻R4、电容C1、二极管D1,其中,保险丝F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I/O驱动电路1234的两个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控制电 路122输入的信号CHU_L和CHU_N,且保险丝F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还分别与用于与外部储纱器的连接的插座CZ1的第一端口1、第二第一端口2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通过开关S1控制是否与插座CZ1的第三端口3连接。电阻R4的一端还与电容C1、二极管D1串联后输出至该插座CZ1的第四端口4,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继电器K1与电容C1连接有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储纱器驱动电路1233还包括电阻R5,电阻R5的一端接参考地,另一端通过开关S1控制是否与扩展板120转接接口连接,以接收的副主机芯片111输入的信号CHU_SHA_L,如储纱器的报警信号。 
零位检测电路1235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如图5所示,包括电容C2、光耦U2、光耦U3和电阻R6。其中,光耦U2和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均通过电阻R6与罗拉驱动电路1231、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的输出连接,以接收AC 110V+_OUT信号,光耦U2和光耦U3的第一输入端均通过其他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122一输出端连接,以接收AC 110V-信号。光耦U2和光耦U3的第一输出端均与电压V1,优选为5V连接,且该电压V1通过电容C2与参考地连接,光耦U2和光耦U3的第二输出端均与控制电路122一输入端连接,以输出LINGWEI信号,控制电路122根据该信号检测上述驱动电路输出是否零位。第二部分如图6所示,包括光耦U4、二极管和电阻。其中,二极管D2的正管脚、二极管D3的负管脚均与罗拉驱动电路1231、送纱器驱动电路1232的输出连接,以接收AC 110V+_OUT信号,二极管D4的正管脚、二极管D5的负管脚均通过其他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122一输出端连接,以接收AC 110V-信号。二极管D2、二极管D4的负管脚均通过电阻R7、二极管D6、电阻R8与光耦U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3、二极管D5的正管脚均与光耦U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光耦U4的第一输入端间通过二极管D6与光耦U4的第而输入端反向连接。光耦U4的第一输出端接电压V2,优选为5V,第二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22的一输入端连接,以输出DIAODIAN信号,控制电路122根据该信号检测上述驱动电路输出是否掉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电路并不限定包括上述电路,根据实际需要,可将原先设置在主控电路板上有副主机芯片控制的任意功能电路改设到扩展板上,以降低主控电路板的电路复杂度,提高主控电路板的稳定性,且也可减少主控电路板的尺寸。优选地,可将主控电路板上非必要的和/或稳定性不高的功能电路全设置在扩展板上,以减少主控电路板因为外设变动而需改变动能电路、或者功能电路出现故障等问题而导致频繁更换的问题。 
进一步地,考虑不同用户所需的功能电路不同以及元件成本问题,扩展板上底板可设置所需所有功能电路的焊盘,而各功能电路则根据用户实际是否需要决定是否安装在底板上,以减少无用功能电路的元件的浪费。 
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主控电路板上的功能电路设置在扩展板上,使得当该功能电路的元件损坏、更新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 
请参阅图7和8,图7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纺织设备的扩展板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结构示意图。作为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优选例,该扩展板120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110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其至少包括第二接口124和第三接口125如图7所示,所述主控电路板110上包括第四接口114,所述主控电路板110上的第四接114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111、所述扩展板120上的第二接口124连接,扩展板120上的第二接口124连接第三接口125,并且所述第二接口124与第三接口125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第三接口125用于与外设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二、第四接口可采用标准接口,例如图8所示的34针接口,通过如IDE线板连接实现主控电路板110的副主机芯片111与扩展板120的第二接口124的连接,而且,用于连接扩展板的控制电路112的第一接口可为第二接口124上的部分针接口,以减少接口的设置量。当然,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可以为独立的两个接口结构。另外,第二、第四接口还可以为其他数量针的接口、适配其他通讯总线如USB 等接口、或无线通讯接口等任意可实现连接的接口结构。 
第三接口125同样可以适配任意通讯总线如USB等接口、或无线通讯接口等任意可实现连接的接口结构,以用于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连接。其中,第三接口125与第二接口124间连接,且具体两个接口中的独立连接部间具有映射关系。例如,第三接口125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接口。如图8所示,第三接口125包括多个独立的多针脚接口,第二接口124中用于与第三接口125连接的每个针管脚分别与第三接口的对应针管脚连接,以实现映射关系(如图8,其中图8中,第二、第三接口的针管脚上标注的字符相同,即代表该两个针管脚实现映射),当副主机芯片111通过第四接口114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接口124的某一管脚时,该管脚作为转接机构,根据映射关系间,将数据转发给第三接口125的对应管脚,以实现将数据发送给第三结构125的上述对应管脚连接的外设中。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扩展板上增设第二、第三接口,通过第二、第三接口将副主机芯片上的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使得当外设发生变化而导致连接接口有变时,无需更换或改动主控电路板,直接将扩展板上的第三接口进行相应改动或更换即可,也减少了主控电路板上用于连接外设的接口部分,可减小主控电路板的尺寸和电路复杂度。同时,扩展板上的第三接口可为根据外设数量和类型可设置为多个接口(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接口与第二接口间的映射关系仍保持映射关系),故设置可灵活变动。而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所有与副主机芯片连接的外设的接口均预先设置在扩展板上,作为第三接口,在进行实际应用时,再当前所需连接的外设,将第三接口的相应部分接口与所需连接的外设进行连接,第三接口的其余部分则暂时空置,直到需要时再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板可以包括为主控电路板分担功能电路和作为主控电路板的转接板的两个功能。但是,扩展板未必限定必须设置为包括同时上述两个功能,在实际应用实施例中,该扩展板可设置为仅具有其中一个上述功能的上述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扩展板可作为I/O扩展电路,专门服务于主控电路 板与各个外部设备的连接,把各个外部端口集中起来管理,方便外设变化时的适应、外设数量的扩展,而无需为每一种应用场景设计一种主控电路板的外部接口。而且,当外设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上的接口,直接更换扩展板上与外设连接的接口即可,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纺织设备又再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优化于上面每一个实施方式,纺织设备100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110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170,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170包括驱动芯片171和功率驱动电路172,所述驱动芯片171分别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111和功率驱动电路172,所述驱动芯片171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1711、驱动信号输出端1712以及反馈输出端1713,所述副主机芯片111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1111和反馈输入端1112,所述副主机芯片11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1111直接接所述驱动芯片17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1711,所述驱动芯片171的驱动信号输出端1712连接所述功率驱动电路172,所述驱动芯片171的反馈输出端1713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111的反馈输入端1112。 
副主机芯片111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1111将控制信号输出入至驱动芯片17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1711,驱动芯片171根据该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信号,并通过驱动信号输出端1712输入至功率驱动电路172,实现驱动功率驱动电路172连接的外部设备。同时,驱动芯片171将外部设备的数据,如工况数据、外部设备出现故障的数据等通过反馈输出端1713反馈到副主机芯片111中,以使副主机芯片111获知该数据,并可将该数据反馈到核心板。 
区别于现纺织设备的步进驱动器不设置在主控电路板,步进驱动器的驱动芯片需要设置通信模块才能实现与副主机芯片的通信,本实施方式将步进驱动器设置在主控电路板上,驱动芯片直接与副主机芯片连接,无需设置通信模块,减少了元件成本,而且也大大缩短了驱动芯片与副主机芯片间的通信路程,降低了传输损耗和信号的可干扰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机控设备如纺织设备包括分 布式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AC/DC转换电路,AC/DC转换电路将接收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分别设置有DC/DC转换电路,第一直流电压分别供给至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的DC/DC转换电路,并由DC/DC转换电路转换成各自所需的第二直流电压。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能够避免额外设置电源总成,大大降低了供电线路的复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提供机控设备如纺织设备中至少两个动作元件之间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至少两个动作元件的控制系统获取控制指令;解析控制指令是否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动作元件在至少部分时间内同时执行动作;若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动作元件同时动作,则将至少两个动作元件的动作的执行时间彼此错开,同时使得至少两个动作元件的执行效果满足要求。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能够避免至少两个动作元件同时动作时的实际功率过大,大幅降低功率消耗,特别是对于同时控制数量较多的动作元件的场景下,功率节省效果特别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均以纺织设备举例,但本实用新型上述扩展板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的具有主控电路板和副主机芯片,且副主机芯片需控制稳定性不高的功能电路和/或副主机芯片需与外设连接的自动化设备,如一般的数控机床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基板以及第四接口。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在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上具有第一实时性和第一运算能力,所述第一实时性高于第二实时性,所述第一运算能力低于第二运算能力,所述第二实时性、第二运算能力分别是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控制电路的实时性和运算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用于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执行操作。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承载 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的扩展板。 
具体,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基板、第四接口、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基板、扩展板依序为上面实施方式中的主控电路板的副主机芯片、底板、第四接口、核心板、设置核心板的基板(如核心板设置在上述主控电路板上,第二基板即同为主控电路板的底板)、扩展板,即该控制电路板即为上述主控电路板,故在此不作赘述。其中,上述核心板作为自动化设备的核心处理部分,通常具有操作系统,且的其运算能力比作为辅助核心板的副主机芯片高,而由于核心板所需处理的任务较多,其实时性则比副主机芯片要低。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作为滤波电容,其一端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扩展板,该扩展板包括:扩展电路、第三基板以及第五接口。 
所述扩展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上,连接所述第五接口,并至少承载所述自动化设备的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所述第五接口用于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 
具体,所述扩展板具备下面两中结构部分中的至少一种:(1)扩展板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二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第三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包括第四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四接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并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设连接。(2)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一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电路和功能电路,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与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和控制电路,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与外设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控制电路、功能电路依序对应为上面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第三接口、控制电路、功能电路,即本实施方式的扩展板即为上面实施方式的扩展板,故不作赘述。 
可选地,该扩展板还可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作为滤波电容,其一 端接扩展板的扩展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另外,上述的电路可以全部采用模拟电路实现,或采用不运行软件的数字电路实现。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针对主控电路板设计扩展板,以承载主控电路板的部分功能,例如,(1)通过将主控电路板上的功能电路设置在扩展板上,使得当该功能电路的元件损坏、更新时,无需更换主控电路板,减少了成本的损耗,且扩展板可灵活放置,方便更换;(2)扩展板可作为I/O扩展电路,专门服务于主控电路板与各个外部设备的连接,把各个外部端口集中起来管理,方便外设变化时的适应、外设数量的扩展,而无需为每一种应用场景设计一种主控电路板的外部接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独立的主控电路板和扩展板; 
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 
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副主机芯片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口、控制电路以及功能电路,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与外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板的第一接口通过I2C总线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副主机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板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其至少包括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包括第四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四接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并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可拆卸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纺织设备包括设置电源的配电板,所述扩展板设置于所述配电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织设备还包括核心板; 
其中,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底板,所述副主机芯片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核心板与所述底板通过通用接口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所述核心板不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所述步进电机驱动器包括驱动芯片和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分别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和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反馈输出端,所述副主机芯片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反馈输入端,所述副主机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直接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芯片的反馈输出端连接所述副主机芯片的反馈输入端。 
8.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基板以及第四接口;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在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上具有第一实时性和第一运算能力,所述第一实时性高于第二实时性,所述第一运算能力低于第二运算能力,所述第二实时性、第二运算能力分别是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控制电路的实时性和运算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用于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自动化设备执行操作;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承载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的扩展板;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9.一种自动化设备的扩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扩展电路、第三基板以及第五接口; 
所述扩展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上,连接所述第五接口,并至少承载所述自动化设备的主控电路板的一部分功能,所述第五接口用于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 
所述扩展板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一端接所述扩展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容的另外一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板是I/O转接板,承载所述主控电路板至少一部分I/O接口功能,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二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第三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包括第四接口,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四接口分别与副主机芯片、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扩展板上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并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设连接;和/或 
所述第五接口包括第一接口,所述扩展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电路和功能电路,所述第四接口分别与所述副主机芯片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与外设连接。 
CN201420320100.8U 2014-06-16 2014-06-16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Active CN204080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0100.8U CN20408031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0100.8U CN20408031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80316U true CN204080316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0100.8U Active CN20408031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80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0799U (zh) 一种供电时序控制电路及电磁阀控制系统
CN205123631U (zh) 带蓝牙通信的电机控制器、直流无刷电机及多电机系统
CN104109934B (zh)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CN103501014A (zh) 一种主从机功能的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装置
CN204080316U (zh) 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
CN201518128U (zh) 一种软件升级及调试工具
CN204405771U (zh)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测试系统
CN206272860U (zh) 一种支持软件烧写的wifi通信装置
AU2009311067B2 (en) Master-slave mode direct curr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5230020U (zh) 一种拼接屏
CN203930441U (zh) 机控设备及其操作盒
CN204589648U (zh) 用于干洗机的模块化电气控制系统
CN203930437U (zh) 自动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控制装置
CN203376631U (zh) 细纱机纺纱控制系统
CN202916609U (zh) 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5212736U (zh) 集成式多电机控制器以及多电机系统
CN109537178A (zh) 一种控制功能自动切换系统、缝纫机控制器及缝纫机
CN203930438U (zh) 纺织设备、机控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控制及驱动装置
CN104109938A (zh) 纺织设备及其控制电路板
CN205038486U (zh) 一种基于Arduino的嵌入式通用控制器
CN204302699U (zh) 一种通过短接端口来实现触摸屏一屏多机控制的控制系统
CN104111621A (zh) 自动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控制装置
CN205121550U (zh) 一种负载箱通信模卡
CN104064014A (zh) 基于双通道的用电信息采集设备
CN104375498A (zh) 一种基于一主二从处理器的机电设备综合测试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