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9639U -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79639U
CN204079639U CN201420364846.9U CN201420364846U CN204079639U CN 204079639 U CN204079639 U CN 204079639U CN 201420364846 U CN201420364846 U CN 201420364846U CN 204079639 U CN204079639 U CN 204079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water
scavenging tower
tank
pump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48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映尧
陈港
周宗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el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el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el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Zhuhai Del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648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79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79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796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沉淀、过滤及吸附功能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废水净化的工艺。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废水供水池,该系统还包括絮凝剂计量泵、混合罐、废水泵、净化塔及污泥罐,所述絮凝剂计量泵连接到所述废水供水池与所述混合罐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混合罐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泵的进水口,所述废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净化塔的进料口,所述净化塔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罐,所述污泥罐向外排放污泥,所述净化塔的上部连通有出水管;利用上述系统通过废水净化工艺可以实现“沉淀”、“过滤”和“吸附”,使得处理后的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Description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具备沉淀、过滤和吸附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致命性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各种金属元素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影响。工业废水多种多样,主要是根据工业产物不同而划分,如造纸、食品、化工、纺织、钢铁、制革、石油和煤、水泥、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工业,而对于造纸工业产生的废水治理,国内外报导较多的一级物化处理多是采用化学混凝、中和、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超滤或超滤和离心相结合。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叫“絮凝-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不过这种设备实际上也是一种混凝沉淀的方法,也只是简单的将废水与絮凝物即“污泥”分离,没有吸附过滤的功能。另外有报导美国实用新型有一种叫SPR废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了废水产生的絮凝物,但在该技术里采用了填料,设备运行一定时间需反冲洗,对废水处理连续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该技术虽被国内一家环保公司引进,但在国内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沉淀、过滤及吸附功能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废水供水池,该系统还包括絮凝剂计量泵、混合罐、废水泵、净化塔及污泥罐,所述絮凝剂计量泵连接到所述废水供水池与所述混合罐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混合罐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泵的进水口,所述废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净化塔的进料口,所述净化塔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罐,所述污泥罐向外排放污泥,所述净化塔的上部连通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塔内设置有废水混合反应区、絮凝区、排泥区及清水区,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所述絮凝区、所述排泥区及所述清水区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净化塔内,在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一排泥管Ⅰ,所述排泥管Ⅰ的外端与所述污泥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系统在所述出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两路管路,其中一路作为达标清水管路,另一路设置有生化处理池,在两路所述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罐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两路出路,其中一路上设置有压滤机,另一路上设置有斜筛,在两路出路的连接点上设置有污泥泵。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塔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泥管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废水的细小纤维、颜料和胶粘物等产生絮凝,形成一个类似网状的吸咐能力较强的"絮凝沉淀物",并在净化塔内形成一定高度,废水通过这个"絮凝沉淀物"形成的过滤吸咐体,使废水除实现固液分离外,还能实现过滤和类似"活性炭"吸咐的净化处理,污染物去除率比传统的"混凝沉淀"或“气浮”工艺高25~30%。泥床形成后,药剂费用比传统的"混凝沉淀"或“气浮”工艺可以减少20~30%。在本实用新型中充分利用废水与混凝剂反应生成的絮凝物即“污泥”在设备内形式一个稳定的“过滤吸附流化床”,废水通过这个“过滤吸附流化床”的过滤与吸附,不但使废水得到固液分离,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类似“活性炭吸附”的净化处理。废水在高效净化系统中完成了“沉淀”、“过滤”和“吸附”多种处理工艺,与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或气浮)只是将固形物与废水分离而得不到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不同,高效废水净化系统不但具有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特点,而且能对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过滤”和“吸附”)的设备,对大量循环使用后形成的高CODcr、高SS、高色度的造纸废水的去除率效果非常显著。经验证,造纸废水污染物去除率达到:悬浮物(SS)去除率大于99%;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大于90%,生物需氧量(BOD5)去除率大于80%,色度的去除率大于9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净化塔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废水供水池1。该系统还包括絮凝剂计量泵2、混合罐3、废水泵4、净化塔5及污泥罐6,所述絮凝剂计量泵2连接到所述废水供水池1与所述混合罐3之间的管路上。在本实施例中,絮凝剂计量泵2也可以采用加药泵与流量计的组合能达到同样的絮凝剂添加计量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计量方式进行絮凝剂添加,如采用加料漏斗也同样可以实现,不过利用加料漏斗时,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所述混合罐3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泵4的进水口,所述废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净化塔5的进料口,所述净化塔5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罐6,所述污泥罐6向外排放污泥,所述净化塔5的上部连通有出水管7。
所述净化塔5内设置有废水混合反应区51、絮凝区52、排泥区53及清水区54,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所述絮凝区52、所述排泥区53及所述清水区5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净化塔5内,在所述排泥区53内设置有一排泥管Ⅰ55,所述排泥管Ⅰ55的外端与所述污泥罐6相连通。在所述净化塔5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泥管Ⅱ56。在所述净化塔5内,所述净化塔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通过所述废水泵4的压力,进入到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的废水发生旋转自搅动;在混合完成后,且在所述废水泵4的压力作用下,废水向下并从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的下部开口处流出,绕过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的边缘后,向上运动,进入所述絮凝区52;在所述絮凝区52,内,废水逐渐发生絮凝并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絮凝层继续增厚;在上层的排泥区53和清水区54中,污泥逐渐沉淀到排泥区53中,通过所述排泥管Ⅰ55,排泥区53中的污泥被带走。事实上,整个絮凝区52和所述排泥区53并不能明显地被区分,在排泥管Ⅰ55的作用下,上层的污泥被逐渐带走,而下层的污泥逐渐上移,其不断循环着,形成一个过滤吸附流化床。
该系统在所述出水管7的出口处设置有两路管路,其中一路作为达标清水管路,另一路设置有生化处理池8,在两路所述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9。所述污泥罐6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两路出路,其中一路上设置有压滤机10,另一路上设置有斜筛11,在两路出路的连接点上设置有污泥泵12。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系统进行废水净化处理的工艺步骤如下:
(1)开机2~3min,通过所述排泥管Ⅱ56进行排泥,同时检测系统的密封性;
(2)根据比例,向所述絮凝剂计量泵添加絮凝剂,所述废水供水池内的废水在输送过程中与絮凝剂混合,进入所述混合罐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2~20min;
(3)废水泵将混合罐内的物料输送到所述净化塔内,在所述净化塔内进行沉淀、过滤、吸附反应,时间为40~150min;
(4)所述净化塔通过出水管排出清水,向所述污泥罐排放污泥。
该工艺还在所述污泥罐外连接有压滤机和斜筛,当污泥中的纤维含量较高时,污泥到达所述斜筛进行纤维回收;当污泥中的纤维含量不高时,污泥到达所述压滤机进行压干处理。当从所述出水管流出的水未达标时,水到达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反应,最后达标排放。所述絮凝剂为氢氧化钠、硫酸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或高分子PAM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如可以以氢氧化钠100mg/L、聚合氯化铝(PAC)250 mg/L和高分子PAM10 mg/L作为絮凝剂,或者以氢氧化钠100mg/L、硫酸铝600 mg/L和高分子PAM10 mg/L作为絮凝剂,又或者以氢氧化钠100mg/L、聚合氯化铁500 mg/L和高分子PAM mg/L作为絮凝剂,再或者以氢氧化钠100mg/L、硫酸亚铁600 mg/L和高分子PAM10 mg/L作为絮凝剂。所述混合罐中的pH值为6.5~8.5。
经过实验可知,本实用新型系统和工艺充分利用废水与混凝剂反应生成的絮凝物即“污泥”在系统内形式一个稳定的“过滤吸附流化床”,废水通过这个“过滤吸附流化床”的过滤与吸附,不但使废水得到固液分离,而且得到了类似“活性炭吸附”的净化处理。废水在系统中完成了“沉淀”、“过滤”和“吸附”多种处理工艺,与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混凝沉淀或气浮)只是将固形物与废水分离而得不到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不同,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传统的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特点,而且能对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过滤”和“吸附”)的设备。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到生活污水处理当中。生活污水经过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处理,能够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Claims (5)

1.一种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包括废水供水池(1),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絮凝剂计量泵(2)、混合罐(3)、废水泵(4)、净化塔(5)及污泥罐(6),所述絮凝剂计量泵(2)连接到所述废水供水池(1)与所述混合罐(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混合罐(3)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废水泵(4)的进水口,所述废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净化塔(5)的进料口,所述净化塔(5)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罐(6),所述污泥罐(6)向外排放污泥,所述净化塔(5)的上部连通有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塔(5)内设置有废水混合反应区(51)、絮凝区(52)、排泥区(53)及清水区(54),所述废水混合反应区(51)、所述絮凝区(52)、所述排泥区(53)及所述清水区(5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净化塔(5)内,在所述排泥区(53)内设置有一排泥管Ⅰ(55),所述排泥管Ⅰ(55)的外端与所述污泥罐(6)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在所述出水管(7)的出口处设置有两路管路,其中一路作为达标清水管路,另一路设置有生化处理池(8),在两路所述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罐(6)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两路出路,其中一路上设置有压滤机(10),另一路上设置有斜筛(11),在两路出路的连接点上设置有污泥泵(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净化塔(5)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泥管Ⅱ(56)。
CN201420364846.9U 2014-07-03 2014-07-03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79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4846.9U CN204079639U (zh) 2014-07-03 2014-07-03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4846.9U CN204079639U (zh) 2014-07-03 2014-07-03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79639U true CN204079639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484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79639U (zh) 2014-07-03 2014-07-03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79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0086B (zh) 一种三段连续工艺处理含汞废水的方法
CN204824453U (zh) 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
CN104118950A (zh)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及废水净化工艺
SG176769A1 (en) Facility for treating an aqueous fluid by contact with a fluidised bed of coagulated activated carbon in powder form
CN106854024A (zh) 一种油田、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517591A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系统以及处理方法
CN101376071A (zh) 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
CN211311213U (zh) 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
CN205420094U (zh) 一种合成橡胶生产中的废水处理系统
CN102153216B (zh) 一种去除垃圾水解液中重金属的方法及其设备
CN204079639U (zh) 高效废水净化系统
CN106554133A (zh) 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06242002B (zh) 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
CN202924853U (zh) 一种废水处理变滤速膨胀中和装置
CN106946311A (zh) 一种铊离子处理剂和含铊废水处理方法
CN210215062U (zh) 一种磁分离治理黑臭水体装置
CN206437969U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系统
CN113562884A (zh) 一种矿山排土场淋溶水处理方法
CN203256098U (zh) 一种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5773733U (zh) 一种陶瓷生产线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1288103Y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CN206033540U (zh) 一种用于加载磁沉淀污泥处置的两级磁分离装置
CN105254164A (zh) 一种脱硫废水污泥处理装置
CN105293660A (zh) 制浆造纸行业污水处理基础工艺
CN205133382U (zh) 脱硫废水污泥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