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9231U - 一种车身吊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79231U
CN204079231U CN201420581206.3U CN201420581206U CN204079231U CN 204079231 U CN204079231 U CN 204079231U CN 201420581206 U CN201420581206 U CN 201420581206U CN 204079231 U CN204079231 U CN 204079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body
lifting appliance
shirt rim
body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12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辰
吴明锋
邱昌胜
张富家
吴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5812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79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79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7923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底座,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两端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分别支撑于车身的前侧窗上沿,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所述第一裙边吊臂和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分别支撑于车尾底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将车身重量从原来全部由车窗承担优化为车窗和车身底部共同承担,减小了车窗部位的受力,减小了车身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吊具。
背景技术
车身吊具是汽车的车身在涂装生产线上输送的载体,属于机械化输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涂装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身吊具一般采用兜窗式,即吊具的第一吊臂1’和第二吊臂2’分别托住车身侧窗的上边沿,且第一吊臂1’和第二吊臂2’采用打开式结构,以便使车身进入待起吊位置。
然而,由于车身重量较大,采用兜窗式结构的吊具运载车身时,受力点全部集中在车窗部位,即整个车身的重量全部由车窗处承载,导致车窗部位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吊具,可减小车窗部位的受力,减小了车窗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底座,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分别支撑于车身的前侧窗上沿,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所述第一裙边吊臂和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分别支撑于车尾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裙边吊臂与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均与所述底座固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一者设有拨杆,且联动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之间,所述拨杆驱动所述联动轴,并使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拨杆由驱动装置驱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与所述拨杆抵靠。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包括套筒、轴,和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轴的连接杆,所述套筒与所述输出轴之间键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拨杆抵靠。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吊臂和第四吊臂,所述第三吊臂和所述第四吊臂支撑于车身的后侧窗上沿,且所述第三吊臂与所述第一吊臂同轴转动,所述第四吊臂与所述第二吊臂同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臂与所述第三吊臂固接,所述第二吊臂与所述第四吊臂固接。
优选地,所述轴与所述拨杆之间设有减摩结构。
优选地,所述减摩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拨杆的垫板,和设于所述轴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沿所述垫板滚动。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底座,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两端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分别支撑于车身的前侧窗上沿,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所述第一裙边吊臂和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分别支撑于车尾底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将车身重量从原来全部由车窗承担优化为车窗和车身底部共同承担,减小了车窗部位的受力,减小了车身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身吊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吊具的一个实施例与车身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吊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吊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吊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吊臂与联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吊臂与联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吊臂;2’-第二吊臂;10-底座;20-第一吊臂;21-拨杆;22-第一轴;23-第一杆;30-第二吊臂;31-第二轴;32-第二杆;40-第一裙边吊臂;50-第二裙边吊臂;60-联动轴;70-驱动装置;71-电机;80-驱动杆;81-套筒;82-轴;83-连接杆;90-第三吊臂;91-弯管;92-连接板;93-管;100-垫板;110-缓冲垫;120-加强杆;130-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底座10,和转动连接于底座10并相对设置的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分别支撑于车身的前侧窗上沿,还包括设于底座10的第一裙边吊臂40和第二裙边吊臂50,第一裙边吊臂40和第二裙边吊臂50分别支撑于车尾底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裙边吊臂40和第二裙边吊臂50,将车身重量全部由车窗承担优化为车窗和车身底部共同承担,减小了车窗部位的受力,减小了车身变形。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第一裙边吊臂40与第二裙边吊臂50均与底座10固接。由于第一裙边吊臂40与第二裙边吊臂50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身宽度,当车身进入车身吊具的过程中,无需打开第一裙边吊臂40与第二裙边吊臂50,待车身进入起吊位置时,第一裙边吊臂40和第二裙边吊臂50的下端向靠近车身方向延伸即可,此方案避免了将上述两吊臂设计为可打开结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且紧凑。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的同时打开,将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中的一者设有拨杆21,联动轴60连接于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之间,拨杆21驱动联动轴60,并使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向远离对方的方向转动,同时打开。具体地,以设置在第一吊臂20上的拨杆2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吊臂20包括第一轴22,第二吊臂30包括第二轴31,第一轴22和第二轴31均通过滚动轴承与底座10转动连接,第一吊臂20的转动中心即为第一轴22的轴心,第二吊臂30的转动中心即为第二轴31的轴心。第一轴22固接第一杆23,且第一杆23自第一轴22的外壁向第一吊臂20的反向延伸,第二轴31固接第二杆32,第二杆32自第二轴31的外壁向第二吊臂30的同侧延伸,联动轴60的一端连接第一杆23,另一端连接第二杆32,当拨动拨杆21,拨杆21带动第一吊臂20打开,第一杆23与第一吊臂20的运动方向相反,其向靠近第二吊臂30的方向转动,第一杆23推动联动轴60,联动轴60推动第二杆32向远离第一吊臂20的方向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吊臂30打开,实现联动。此方案实现了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的联动打开,而无需分别在第一吊臂20和第二吊臂30上分别设置打开机构,减少了零件部的数量。同理,将拨杆21设置于第二吊臂30时,结构和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且更优地,拨杆21由驱动装置70驱动,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驱动装置70的实施方案有多种,如实施例一,拨杆21可由气缸驱动,通过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拨杆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噪音,节能环保,优选如下实施例二:驱动装置70包括电机71和驱动杆80,驱动杆80的一端连接电机71的输出轴,另一端与拨杆21抵靠。具体地,驱动杆80包括套筒81、轴82,和连接上述两者的连接杆83,套筒81和轴82反向延伸,套筒81与电机71的输出轴之间采用键连接,且通过轴82与拨杆21抵靠,套筒81外设有挡板,防止套筒81脱出。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轴82与拨杆21之间的刚性摩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吊具,轴82与拨杆21之间设有减摩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减摩结构优选在拨杆21上设置垫板100,在轴82的端部设置滚动轴承130,滚动轴承130通过内圈与轴82过盈配合,滚动轴承130沿垫板100滚动,此方案将驱动杆80与拨杆21之间的滑动摩擦优化为滚动摩擦,减缓了两者的磨损,延长了两者的使用寿命。当然,减摩结构还可分别设置为橡胶软垫、聚氨酯垫块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吊具,还包括第三吊臂90和第四吊臂,第三吊臂90和第四吊臂支撑于车身的后侧窗上沿,且第三吊臂90与第一吊臂20同轴转动,第四吊臂与第二吊臂30同轴转动。此方案中,车身吊具实现了单排车身和双排车身的通用,降低了车身吊具的开发和制造成本。
且更优地,为了保证各吊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优选第一吊臂20与第三吊臂90之间固接,第二吊臂30与第四吊臂之间固接,具体地,第三吊臂9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弯管91,弯管91靠近车身的一端通过连接板92固接,另一端焊接于第一轴22,中部通过管93固接,第一吊臂20固接于第三吊臂90。同时,第一裙边吊臂40和第二裙边吊臂50分别设有加强杆120。此方案同时加强了各吊臂的起吊强度,保证了车身输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吊具,各吊臂与车身的接触部位均设有缓冲垫110,避免各吊臂与车身的刚性接触,避免破坏车身表面质量。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而只是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吊具,包括底座,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分别支撑于车身的前侧窗上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裙边吊臂和第二裙边吊臂,所述第一裙边吊臂和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分别支撑于车尾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边吊臂与所述第二裙边吊臂均与所述底座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中的一者设有拨杆,且联动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之间,所述拨杆驱动所述联动轴,并使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由驱动装置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与所述拨杆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套筒、轴,和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轴的连接杆,所述套筒与所述输出轴之间键连接,所述轴与所述拨杆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吊臂和第四吊臂,所述第三吊臂和所述第四吊臂支撑于车身的后侧窗上沿,且所述第三吊臂与所述第一吊臂同轴转动,所述第四吊臂与所述第二吊臂同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与所述第三吊臂固接,所述第二吊臂与所述第四吊臂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与所述拨杆之间设有减摩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拨杆的垫板,和设于所述轴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沿所述垫板滚动。
CN201420581206.3U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车身吊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9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1206.3U CN204079231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车身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1206.3U CN204079231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车身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79231U true CN204079231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120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9231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车身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79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1243A (zh) * 2014-10-09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吊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1243A (zh) * 2014-10-09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吊具
CN104261243B (zh) * 2014-10-09 2016-05-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吊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90229A3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with at least two drivable vehicle axles
CN104261243A (zh) 一种车身吊具
CN104494730A (zh) 一种支承车桥自动翻转装置
CN102745226B (zh) 原地转向转门电动轿车
CN204079231U (zh) 一种车身吊具
CN102529684B (zh) 等长双横臂悬架——轮边减速驱动装置
CN204184474U (zh) 一种驾驶室翻转举升缸下支架
CN102285332B (zh) 大吨位整体式抱罐车
CN110422238A (zh) 一种改装车大厢用缓冲减震装置
CN20863064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便于卸料的运料车
CN106005088B (zh) 一种拉车机器人
WO2017082272A1 (ja) ブレーキチャンバーブラケッ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ドライブアクスル
CN201850567U (zh) 回转式装载机
CN205502807U (zh) 汽车自动伸出门把手
CN108790604A (zh) 一种田园喷灌机前桥
CN201198273Y (zh) 载货车用新型随动承载悬挂系统
CN201232205Y (zh) 小型机械轮式装载机
CN210652837U (zh) 清障车及其翻转平台
CN106627816B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工件加工进料用行走小车
CN204820954U (zh) 承重载荷万向轮装置
CN207645219U (zh) 一种环形运动电拖机动卸料小车
CN201296891Y (zh) 一种带有驾驶室前翻转装置的双钢轮压路机
EP2319721B1 (en) Tractor for moving semitrailers in industrial and/or logistic facilities
CN210653386U (zh) 一种车厢摆式平衡结构
CN106347453B (zh) 智能型公铁两用四驱牵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0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