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3754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3754U
CN204063754U CN201420382099.1U CN201420382099U CN204063754U CN 204063754 U CN204063754 U CN 204063754U CN 201420382099 U CN201420382099 U CN 201420382099U CN 204063754 U CN204063754 U CN 204063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free end
refrigeration plant
sea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20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继聪
黄璐璐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820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3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3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3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制冷设备,采用两分叉长度不等的近似“Y”形的密封件(4)实现具有储藏腔室的壳体(1)的开口(10)处与盖体之间的密封。盖体盖合在开口(10)处时,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朝向开口(10)外延伸,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朝向开口(10)内延伸,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与腔室内的空气接触,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与腔室外的空气接触,因而,将第一密封部长度(41)设置为大于第二密封部(42),加大第一密封部(41)与壳体前端面(11)的贴合面面积或第一密封部(41)与盖体的贴合面面积,可以在密封件(4)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有效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例如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基于能耗考虑,希望提高储藏腔室的密封效果。另外,随着储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制冷设备出现了采用真空环境以提高物品的储藏效果,延长储藏时间。真空储藏腔室的密封效果,影响物品的储藏效果。
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制冷设备仍具有进一步提高储藏腔室密封效果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是提高制冷设备的储藏腔室密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可封闭的腔室;
适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盖体;
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盖体的固定部;
与所述固定部同一端连接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当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被挤压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和所述盖体之间时,第一密封部朝着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密封部朝着所述开口向内延伸,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且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成的角度大于九十度,第一密封部长度大于第二密封部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至少一个区段,该区段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所述区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自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适于与外壳的前端面或盖体贴合,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至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与位于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的第二表面为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至固定端为弧面。
可选地,所述弧面为外凸的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至少一个区段,该区段包括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所述区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长度范围为6mm~7mm。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自由端之间,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自由端之间,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的长度范围为3mm~4mm。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由隔热壁包围的储藏隔间,所述壳体组装在所述储藏隔间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包围所述腔室的隔热壁,所述盖体为所述制冷设备的门形成。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抽屉,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抽屉,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具有用于所述密封件的固定部嵌入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具有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与固定部的密封件实现具有储藏腔室的壳体的开口处与盖体之间的密封,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与固定部形成近似“Y”形,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为Y形的两个分叉,固定部设置在盖体或开口处的壳体前端面上,实现密封件的固定;盖体盖合在开口处时,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朝向开口外延伸,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朝向开口内延伸,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与腔室内的空气接触,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与腔室外的空气接触,因而,将第一密封部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密封部,加大第一密封部与壳体前端面(或盖体)的贴合面面积,可以在密封件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有效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2)可选方案中,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位于该第一密封部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一个区段,该区段的厚度从上述第一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上述结构的好处在于:无论是盖体与壳体前端面两者机械挤压密封件时,还是由于腔室内的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密封件被挤压时,厚度较薄的自由端易变形,因而与壳体前端面或盖体的贴合程度提高,进一步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3)可选方案中,第一密封部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适于与外壳的前端面或盖体贴合,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以及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的第二表面为弧面,第二表面在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处与第一表面相交,即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的厚度为0,上述结构的好处在于:自由端以及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内,第一密封部的厚度连续减小,避免了厚度突变产生的应力,进而避免该应力可能导致的第一密封部与壳体前端面或盖体之间的贴合程度较差的问题。
4)可选方案中,3)可选方案中的弧面为外凸的弧面,外凸的弧面能实现第一密封部从自由端至固定端之间无厚度突变,即无应力突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制冷设备的分解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A直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抽屉闭合时,包含密封件的制冷设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密封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抽屉闭合时,包含图4中的密封件的制冷设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密封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与图8是实施例四的密封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五的制冷设备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现有的制冷设备储藏腔室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近似“Y”形的密封件。分别为Y形两个分叉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在盖体盖合在具有储藏腔室的壳体的开口处时,第一密封部的自由端朝向开口外延伸,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朝向开口内延伸,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与腔室内的空气接触,第二密封部的自由端与腔室外的空气接触,因而,第一密封部长度大于第二密封部,加大第一密封部与壳体前端面(或盖体)的贴合面面积,可以在密封件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有效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分解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直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抽屉闭合时,包含密封件的制冷设备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制冷设备包括:
具有开口10的壳体1,该壳体1具有一可封闭的腔室(未标示);
适于通过该开口10置于该腔室的抽屉2,该抽屉2的一个侧壁设置有门3;
壳体1的前端面11与门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4,该密封件4包括:
固定于门3的固定部40;
与固定部40同一端连接的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当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被挤压于壳体1的前端面11和门3之间时,第一密封部41朝着远离该开口10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密封部42朝着该开口10向内延伸,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分别位于固定部40的两侧,且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分别与固定部40所成的角度大于九十度,第一密封部41长度大于第二密封部42长度。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为冰箱,具有储藏隔间,具体地,储藏隔间由隔热壁(未图示)包围形成,隔热壁之间具有发泡材料,用于防止制冷设备内的冷空气向外散发热量。如图1所示,储藏隔间内安装有壳体1,壳体1围合成一个可封闭的腔室(未标示),该腔室具有开口10,壳体1在开口10处具有前端面11。
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的材质为PP塑料(聚丙烯),由热塑工艺形成。热塑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冷却后的壳体1的前端面11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
仍参照图1所示,抽屉2以抽拉的方式从该开口10置于外壳1的腔室内。抽屉2的一个侧壁由门3充当,在抽屉2置于腔室内时,壳体1的前端面11与门3的内表面接触,门3作为一个盖体封闭该开口10。门3的内表面与壳体1的前端面11接触区域,形成有一圈凹槽31(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可封闭腔室为真空腔室,即需对壳体1与抽屉2抽真空。其它实施例中,可封闭腔室也可以为常压腔室,门3盖合在壳体前端面11上实现密封。
参照图2与图3所示,在密封件4的横截面上,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与固定部40大致形成一个“Y”形,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为Y形的两个分叉;固定部40设置在门3内表面的凹槽31内,以实现密封件4的固定,结合图1所示,密封件4与一圈凹槽31匹配,为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
抽屉2放入壳体1的腔室内,门3内表面与壳体1的前端面11接触,在对壳体1与抽屉2抽真空过程中或抽真空完毕保持真空状态时,密封件4被挤压,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紧贴在壳体前端面11与门3内表面之间,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朝向开口10外方向延伸,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朝向开口10内方向延伸,即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与腔室外的空气接触,第二密封部42自由端与腔室内的空气接触。此时若存在密封性问题,则外界气体进入腔室内的路径为:先经过第一密封部41分别与壳体前端面11、门3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后经过第二密封部42分别与壳体前端面11、门3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因而,将第一密封部41长度设置较长,加大第一密封部411与壳体前端面11的贴合面面积,可以在密封件4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有效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密封件4在密封过程中的变形,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与固定部40均为弹性材质,一个实施例中,三个部采用一体成型制作。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1的长度范围为6mm~7mm。
本实施例中,凹槽31设置在门3的内表面,其它实施例中,该凹槽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前端面11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制冷设备大致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与图5所示,密封件4的第一密封部41具有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门3盖合在壳体前端面11上时,第一表面411与壳体前端面11贴合,与该第一表面411相背的第二表面412具有如下特征:(a)在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处与第一表面411相交(即第一密封部41在自由端处厚度为0),(b)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以及位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B的第二表面412为弧面。
上述结构的好处在于:弧面使得区段B内的第一密封部411的厚度自第一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而厚度较薄的自由端易变形,因而可以提高与壳体前端面11的贴合程度,进一步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对于凹槽设置在壳体前端面11的情况,厚度较薄的自由端可以提高第一密封部41与与门3的内表面的贴合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第一密封部411的厚度自第一端至自由端(即区段B内)逐渐减小这种设置方式,其它设置方式中,例如整个第一密封部411,即固定端至自由端之间的厚度也可以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中的第一密封部411自由端处相对其它区域厚度也较薄,易变形,能提高第一密封部411与壳体前端面11或门3内表面的贴合程度。
此外,弧面的好处还在于:相对于以台阶状厚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弧面可以避免厚度突变产生的应力,进而避免该应力可能导致的第一密封部411与壳体前端面11(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门3上的凹槽31内的情况)或与门3的内表面(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壳体前端面11上的凹槽内的情况)之间的贴合程度较差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区段B内,第二表面412的弧面为外凸的弧面,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弧面,例如内凹的弧面,相对于内凹的弧面,外凸的弧面能实现第一密封部411从自由端至固定端之间无厚度突变,即无应力突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制冷设备大致与实施例二相同。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密封件4的第二密封部42具有至少一个区段C,该区段C包括第二密封部41的自由端以及位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该区段C的厚度从第一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类似实施例二中的区段B,区段C厚度较薄的自由端易变形,因而可以提高与壳体前端面11或与门3的内表面的贴合程度,更进一步阻止外界气体向腔室内流动,提高腔室的密封效果。
类似实施例二,第二密封部42也可以自固定端至自由端厚度逐渐减小。此外,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第二密封部42包括第一表面421与相背的第二表面422,门3盖合在壳体前端面11上时,第一表面421与壳体前端面11贴合(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门3上的凹槽31内的情况),或与门3的内表面贴合(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壳体前端面11上的凹槽内的情况),第二表面422具有如下特征:(a)在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处与第一表面421相交(即第一密封部42在自由端处厚度为0),(b)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以及位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C的第二表面422为弧面。该弧面优选为外凸的弧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制冷设备大致与实施例一、二相同。区别在于,如图7与图8所示,密封件4还包括:与固定部40连接的第一限位部43与第二限位部44;第一限位部43位于第一密封部41与固定部40的自由端之间,第二限位部44位于第二密封部42与固定部40的自由端之间。
具体地,固定部40、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第一限位部43以及第二限位部44的截面大致形成一“¥”形。在安装密封件4时,第一限位部43以及第二限位部44对固定部40深入凹槽31内的深度加以限制,方便密封件4的定位。此外,在抽真空或保持真空状态或保持常压下密封状态时,第一限位部43与第一密封部41一起被挤压在外壳前端面11与门3内表面之间,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门3上的凹槽31内的情况,第一限位部43能在门3内表面该侧提高密封件4的密封效果,相应地,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壳体前端面11上的凹槽内的情况,第一限位部43能在壳体前端面11该侧提高密封件4的密封效果。在抽真空或保持真空状态或保持常压下密封状态时,第二限位部44与第二密封部42也一起被挤压在外壳前端面11与门3内表面之间,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门3上的凹槽31内的情况,第二限位部44能在门3内表面该侧提高密封件4的密封效果,相应地,针对密封件4的固定端40固定在壳体前端面11上的凹槽内的情况,第二限位部44能在壳体前端面11该侧提高密封件4的密封效果。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3和/或第二限位部44的长度范围为3mm~4mm,分别实现与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较大的贴合面积。
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40、第一密封部41、第二密封部42、第一限位部43以及第二限位部44均为弹性材质,采用一体成型制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提供的制冷设备大致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壳体1不是如实施例一设置在由隔热壁包围的储藏隔间内,而是如图9所示,壳体1包括包围该储藏隔间的隔热壁,换言之,壳体1充当隔热壁,此时,密封该壳体1的开口10的盖体不再为固定在抽屉2上的门3,而是整个制冷设备的门5。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10)的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一可封闭的腔室;
适于封闭所述开口(10)的盖体;
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11)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包括:
固定于所述壳体(1)或所述盖体的固定部(40);
与所述固定部(40)同一端连接的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当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被挤压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11)和所述盖体之间时,第一密封部(41)朝着远离所述开口(10)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密封部(42)朝着所述开口(10)向内延伸,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40)的两侧,且第一密封部(41)与第二密封部(42)分别与所述固定部(40)所成的角度大于九十度,第一密封部(41)长度大于第二密封部(42)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具有至少一个区段(B),该区段(B)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所述区段(B)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厚度自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所述第一表面(411)适于与外壳(1)的前端面(11)或盖体贴合,所述第二表面(412)在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处与所述第一表面(411)相交,至少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与位于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的区段(B)的第二表面(412)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412)自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自由端至固定端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为外凸的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42)具有至少一个区段(C),该区段(C)包括所述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42)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第一端,所述区段(C)的厚度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密封部(42)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的长度范围为6mm~7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40)连接的第一限位部(43)与第二限位部(44);第一限位部(43)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与所述固定部(40)的自由端之间,第二限位部(44)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42)与所述固定部(40)的自由端之间,第一限位部(43)和/或第二限位部(44)的长度范围为3mm~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4)为首尾相接的环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隔热壁包围的储藏隔间,所述壳体(1)组装在所述储藏隔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包围所述腔室的隔热壁,所述盖体为所述制冷设备的门(5)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屉(2),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抽屉(2),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具有用于所述密封件(4)的固定部(40)嵌入的凹槽(31)。
CN201420382099.1U 2014-07-10 2014-07-10 制冷设备 Active CN204063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2099.1U CN204063754U (zh) 2014-07-10 2014-07-10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2099.1U CN204063754U (zh) 2014-07-10 2014-07-10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3754U true CN204063754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2099.1U Active CN204063754U (zh) 2014-07-10 2014-07-10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37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9454A (zh) * 2015-06-30 2015-09-3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抽屉及包括该抽屉的冰箱冷冻室
CN105180559A (zh) * 2015-09-24 2015-12-2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干湿分储的直冷冰箱
CN111854256A (zh) * 2019-04-26 2020-10-30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出冰装置、冰箱及该冰箱的出冰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9454A (zh) * 2015-06-30 2015-09-3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抽屉及包括该抽屉的冰箱冷冻室
CN105180559A (zh) * 2015-09-24 2015-12-2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干湿分储的直冷冰箱
CN111854256A (zh) * 2019-04-26 2020-10-30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出冰装置、冰箱及该冰箱的出冰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6869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204063754U (zh) 制冷设备
CN102454789A (zh) 密封件、真空室以及制冷装置
KR102267891B1 (ko) 냉장고
CN102245984A (zh) 制冷器具、特别是家用冷冻机
US20190128591A1 (en) Vacuum insulated structure trim breaker
CN203286841U (zh) 冰箱
CN105222488A (zh) 门体及冷柜
CN107782048A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门封条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05002495U (zh) 冰箱及其门封组件
CN102878751B (zh) 冰箱
CN201926236U (zh) 一种用于低温冰箱门封的密封结构
CN201377957Y (zh) 冷柜的门封装置
CN201672754U (zh) 一种冰箱门体的密封结构
CN105758099A (zh) 冷柜的冷冻仓密封组件
USD675235S1 (en) Food drawer cover plate with a sealing system
WO2018090556A1 (zh) 一种储物盒
CN205079532U (zh) 一种冷柜
CN201837163U (zh) 冷柜排水管组件及冷柜
CN204877150U (zh) 一种防冷桥空调箱检修门
CN203274407U (zh) 一种排水装置及采用该排水装置的冰箱
CN111043809A (zh) 回气管组件、冰箱
CN203798072U (zh) 冷柜门封条
CN108645103A (zh) 一种新型冷柜
CN211503369U (zh) 回气管组件、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08 Jiangsu city in Nanjing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new road

Patentee after: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atentee after: BSH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8 No. 210046 Jiangsu city in Nanjing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new road

Patentee befor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