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2866U -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2866U
CN204062866U CN201420474151.6U CN201420474151U CN204062866U CN 204062866 U CN204062866 U CN 204062866U CN 201420474151 U CN201420474151 U CN 201420474151U CN 204062866 U CN204062866 U CN 204062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layer
layer
perforation
light source
strength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41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思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K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K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K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K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741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2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2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28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包括:一导光板;一上反射层及一下反射层包覆该导光板,该上反射层设有数透光区对应于预发光的位置;一电路层设于该上反射层上,该电路层上布设有数电性开关电路,该电路层设有数第二穿孔;一不透明遮蔽层设于该电路层上,该遮蔽层上布设有数弹性体对应各该电性开关电路,该遮蔽层设有数第三穿孔。藉由以上构造,本实用新型利用各该导光板将光源传导到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可增强3C产品需要发光位置的亮度,如此方式可减少成本及电能。

Description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光源不需经过多层的结构,因此可减少光源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可增强3C产品需要发光位置的亮度。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背光模组已逐渐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与照明灯具中,例如键盘、笔记型电脑、手机、显示器等。习用的背光模组结构将导光板、反射板、遮光板等等的元件先制作成膜片状,再依序堆迭。
然而,习用的背光模组结构光源在传递的过程中需经过多层的结构,像是导光板、反射板、遮光板等,光源通过每一层结构以后就会产生损耗,因此容易导致需要发光的位置无法达到预期的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成本低廉,可减少光源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可增强3C产品需要发光位置的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
一上反射层及一下反射层,该上反射层与该下反射层包覆该导光板,该上反射层设有数对应于预发光的位置的透光区;
一电路层设于该上反射层上,该电路层上布设有数电性开关电路,该电路层设有数第二穿孔;
一不透明遮蔽层设于该电路层上,该遮蔽层上布设有数弹性体以对应各该电性开关电路,该遮蔽层设有数第三穿孔。
其中,一支撑板设于该电路层与该上反射层之间,该支撑板设有数第一穿孔。
其中,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布设于该下反射层下,各该导光板上设有数LED容置空间,各该LED容置于各该LED容置空间内。
其中,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布设于各该导光板下,各该LED容置于各该容置空间内。
其中,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嵌于该下反射层内侧上,在该下反射层布设各该LED所须的该发光电路,各该LED容置于各该各该LED容置空间内。
其中,各该第三穿孔避开各该弹性体,该遮蔽层至少有一面是由黑色油墨或不透明遮光材料形成。
其中,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由一片反射层翻折后形成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再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之间,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不透明的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白色、银色或灰色反射层。
其中,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二片反射层所组成,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之间,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不透明的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白色、银色或灰色反射层。
其中,各该导光板对应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且于各该导光板下表面布设有数使光线传导方向改变且投射至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位置的反射区域。
其中,该上反射层其中一面部分或全部涂布有油墨以加强遮蔽效果。
其中,该电路层为不透明的电路层,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与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该电路层为透明的电路层,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与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或是不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大小不一致。
其中,各该透光区为孔洞或一个透光区域。
藉由以上构造,本实用新型利用各该导光板将光源传导到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的位置,由于光源直接经由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的位置穿过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将光源向上投射,光源不需经过多层的结构,因此可减少光源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可增强3C产品需要发光位置的亮度,如此方式可减少成本及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的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所述该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
一导光板10;
一上反射层20及一下反射层30,该上反射层20与该下反射层30包覆该导光板10,该上反射层20设有数透光区21,各该透光区21对应于预发光的位置,各该透光区21可为孔洞或一个透光区域;至少一发光单元40,各该发光单元40包括一发光电路41及数LED42,该发光单元40布设于该下反射层30下,该下反射层30上设有数透孔31,各该导光板10上设有数LED容置空间12,各该LED42穿过该下反射层30的数透孔31后容置于各该LED容置空间12内,各该LED42使光源入射至各该导光板10中,入射的光源再利用该上反射层20与该下反射层30所形成的光源传导通道传递光线;各该发光单元40的结构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如图9所示,各该发光单元40也可布设于各该导光板10下,各该LED42容置于各该LED容置空间12内;如图10所示,各该发光单元40亦可直接嵌于该下反射层30内侧上,在该下反射层30布设各该LED42所须的该发光电路41,各该LED42容置于各该各该LED容置空间12内;
一支撑板50设于该上反射层20上,该支撑板50设有数第一穿孔51;
一电路层60设于该支撑板50上,该电路层60上布设有数电性开关电路,该电路层60可为透明的电路层或不透明的电路层(例如黑色),该电路层60由下而上由一第一线路板61、一绝缘层62及一第二线路板63所组成,该第一线路板61上设有数第一接点611,该第二线路板63上对应各该第一接点611处设有数第二接点631,该绝缘层62对应各该第一接点611及各该第二接点631的位置设有一贯通孔621,该电路层60设有数第二穿孔64贯通该第一线路板61、该绝缘层62及该第二线路板63;
一不透明遮蔽层70设于该电路层60上,该遮蔽层70上布设有数弹性体71对应各该第一接点611,可利用按压各该弹性体71使得各该第一接点611及各该第二接点631透过该贯通孔621形成电路导通,该遮蔽层70设有数第三穿孔72避开各该弹性体71,该遮蔽层70至少有一面是由黑色油墨或不透明遮光材料形成;
其中,如图1所示,各该透光区21可为孔洞,如图4所示,各该透光区21可为一个透光区域;
其中,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的位置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并相互贯通,而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位置可与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或是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该电路层60为不透明的电路层,则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位置与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该电路层60为透明的电路层,则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位置可与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或是不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各该透光区21、各该第一穿孔51、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大小可不一致。
其中,该支撑板50可为金属板;
其中,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由一片反射层翻折后形成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再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10于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之间,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为不透明的反射层,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可为白色、银色或灰色反射层;
其中,各该导光板10对应各该透光区21、各该第一穿孔51、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位置且于各该导光板10下表面布设有数反射区域11,各该反射区域11使光线传导方向改变,投射至各该透光区21、各该第一穿孔51、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的位置。
如图4~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中,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为二片反射层所组成,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10于该上反射层20及该下反射层30之间;
如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及第四实施例,其中,该上反射层20其中一面部分或全部涂布有油墨22可加强遮蔽效果,如图7所示,该上反射层20上可涂布有油墨22,如图8所示,该上反射层20下可涂布有油墨22;
藉由以上构造,本实用新型利用各该导光板10将光源传导到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的位置,由于光源直接经由各该透光区21及各该第一穿孔51的位置穿过各该第二穿孔64及各该第三穿孔72将光源向上投射,光源不需经过多层的结构,因此可减少光源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可增强3C产品需要发光位置的亮度,如此方式可减少成本及电能。

Claims (14)

1.一种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
一上反射层及一下反射层,该上反射层与该下反射层包覆该导光板,该上反射层设有数对应于预发光的位置的透光区;
一电路层设于该上反射层上,该电路层上布设有数电性开关电路,该电路层设有数第二穿孔;
一不透明遮蔽层设于该电路层上,该遮蔽层上布设有数弹性体以对应各该电性开关电路,该遮蔽层设有数第三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支撑板设于该电路层与该上反射层之间,该支撑板设有数第一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布设于该下反射层下,各该导光板上设有数LED容置空间,各该LED容置于各该LED容置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布设于各该导光板下,各该LED容置于各该容置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发光单元,各该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电路及数LED,各该发光单元嵌于该下反射层内侧上,在该下反射层布设各该LED所须的该发光电路,各该LED容置于各该各该LED容置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穿孔避开各该弹性体,该遮蔽层至少有一面是由黑色油墨或不透明遮光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由一片反射层翻折后形成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再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之间,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不透明的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白色、银色或灰色反射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二片反射层所组成,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粘合在一起,并包覆该导光板于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之间,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不透明的反射层,该上反射层及该下反射层为白色、银色或灰色反射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光板对应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且于各该导光板下表面布设有数使光线传导方向改变且投射至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位置的反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反射层其中一面部分或全部涂布有油墨以加强遮蔽效果。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层为不透明的电路层,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与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层为透明的电路层,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位置与各该透光区及各该第一穿孔相互对应在同一直线上或是不在同一直线上。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透光区、各该第一穿孔、各该第二穿孔及各该第三穿孔的大小不一致。
14.如权利要求9或11或12或13所述的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透光区为孔洞或一个透光区域。
CN201420474151.6U 2014-08-21 2014-08-21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2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151.6U CN204062866U (zh) 2014-08-21 2014-08-21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151.6U CN204062866U (zh) 2014-08-21 2014-08-21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2866U true CN204062866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415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2866U (zh) 2014-08-21 2014-08-21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2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9767U (zh) 发光触控键盘
TWI441044B (zh) Self-luminous board with keyboard
CN101620486B (zh) 电子装置和触摸传感器膜
CN103578831B (zh) 压力式背光按键结构
CN202258947U (zh) 发光键盘装置
CN204178989U (zh) 键盘背光模块周围发光结构
CN103927043A (zh) 一种双面触控oled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60103272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Brightness Enhancing Structure
TWM528464U (zh) 發光輸入裝置
TWM534889U (zh) 具薄膜開關功能之背光模組
CN102032497A (zh) 触摸按键的背光结构
CN104979124A (zh) 应用于键盘背光具有遮蔽效果的软性电路板
CN206921733U (zh) 具防水功能的可调校式键盘
CN105374606A (zh) 背光键盘结构
US20130100637A1 (en) Press-key panel
JPWO2016047229A1 (ja) 発光装置
CN204884969U (zh) 发光式键盘装置
CN204062866U (zh) 可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US9684117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with brightness enhancing mechanism
CN203573879U (zh) 具有发光结构的键盘
CN204026526U (zh) 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CN101483108B (zh) 键盘装置
CN204026525U (zh) 增强光源传导的结构
US20220029062A1 (en) Light-emitting assembly,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201655617U (zh) 薄形发光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