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9914U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9914U
CN204059914U CN201420466138.6U CN201420466138U CN204059914U CN 204059914 U CN204059914 U CN 204059914U CN 201420466138 U CN201420466138 U CN 201420466138U CN 204059914 U CN204059914 U CN 204059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upport bar
truss
bracing piece
wal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661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洪广
何文林
魏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661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9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9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991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它包括架体、升降装置以及升降导向组件,所述架体包括竖向主框架、基础水平桁架以及上层水平桁架;每个竖向主框架包括内支撑杆、外支撑杆以及支撑横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之间的内滚轮和外滚轮;所述升降导向组件为固定连接于建筑结构外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抱轮组,所述抱轮组为与内支撑杆上竖向导轨配合的一对抱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灵活性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Description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升降脚手架领域,特别是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外墙脚手架多采用升降式脚手架。现有升降式脚手架的电葫芦多设于建筑外墙上,当脚手架升降到一定高度时,需要上下移动沉重的电葫芦并且将其固定,费时费力;此外,为了配合不同建筑外墙的宽度,脚手架的水平桁架一般设有不同的长度规格,当建筑外墙宽度无法用上述规格的水平桁架组合拼接时,就需要专门定做桁架,灵活性差;建筑外墙上多设有塔吊,当升降脚手架移动至塔吊的附着固定杆时,需要拆卸掉遮挡的水平桁架,当通过塔吊的附着固定杆后,又需要重新组装水平桁架,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灵活性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它包括架体、升降装置以及升降导向组件,所述架体包括沿建筑外侧水平间隔布设的多个竖向主框架、固定于各竖向主框架下端的基础水平桁架以及设于基础水平桁架上方且竖向间隔设置的多层上层水平桁架;
每个竖向主框架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各支撑横杆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的杆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之间的内滚轮和外滚轮,内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之间,外滚轮设置在内支撑杆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和外滚轮靠近内支撑杆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导向组件为固定连接于建筑结构外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抱轮组,所述抱轮组为与内支撑杆上竖向导轨配合的一对抱轮。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电动葫芦设于竖向主框架上,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和外滚轮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连接固定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
2.桁架单元之间设有桁架避让单元,当升降脚手架移动至塔吊的附着固定杆处时,可将两翻转节向上翻转至对应的固定节上,从而让水平桁架顺利通过塔吊的附着固定杆。
3.如果建筑外墙的宽度和桁架单元不成倍数关系时,可在两桁架单元之间设置伸缩调节组件进行补长拼接,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可根据建筑外墙的宽度调整水平桁架的长度,灵活性强。
4.桁架单元上表面设有行走支撑组件,行走支撑组件中的“└”形支撑杆固定件和“┐”形行走支撑杆对接焊接,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极大的增强了行走支撑组件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桁架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伸缩调节组件的桁架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桁架避让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带行走支撑组件的桁架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行走支撑板未画出)。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带行走支撑组件的桁架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行走支撑板已示出)。
图12为桁架单元与竖向主框架的连接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剪刀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15为连接耳与临时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脚手架组装总图。
标号说明:100竖向主框架、101内支撑杆、102外支撑杆、103支撑横杆、104竖向导轨、105内滚轮、106外滚轮、107连接耳、108临时连杆、109斜撑、110直角连接件、111加强板、200桁架单元、201矩形横框、202固定横杆、203加强杆、204伸缩调节板、205调节道、210桁架避让单元、211固定节、212翻转节、213铰接连接件、214插销连接件、215连接固定板、216挂钩、220行走支撑组件、221行走支撑杆、222支撑杆固定件、223行走支撑板、224定位板、225翻板、230上层水平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实施例示意图,它包括架体、升降装置以及升降导向组件,所述架体包括沿建筑外侧水平间隔布设的多个竖向主框架100、固定于各竖向主框架100下端的基础水平桁架以及设于基础水平桁架上方且竖向间隔设置的多层上层水平桁架230,基础水平桁架载荷要比上层水平桁架230大;
每个竖向主框架100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101、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102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103,各支撑横杆103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101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104的杆件,内支撑杆101两侧的竖向导轨104为背靠背设置的U形导轨;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100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103之间的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内滚轮105设置在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之间,外滚轮106设置在内支撑杆101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靠近内支撑杆101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的位置设置,使升降脚手架在进行升降操作时所承受的力更多的集中在内支撑杆101上,因此对外支撑杆102不要求很高的强度,可以简化外支撑杆102结构,从而减轻整体架体的自重。
所述升降导向组件为固定连接于建筑结构外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抱轮组,所述抱轮组为与内支撑杆101上竖向导轨104配合的的一对抱轮。
电动葫芦设于竖向主框架100上,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当调整升降脚手架升降范围时,只需改变钢绳与建筑墙体的固定连接处,无需上下移动电动葫芦,省时省力。
所述基础水平桁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桁架单元200;所述桁架单元200包括两矩形横框201以及间隔布设于两矩形横框201之间的多根固定横杆202,所述固定横杆202设于两对应矩形横框201下部,所述矩形横框201内还设有竖向和/或者斜向设置的加强杆203,矩形横框201两端部设有连接固定螺孔,相邻桁架单元200通过连接固定螺孔配合连接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图4中,矩形横框201是由角钢围成,固定横杆202以及加强杆203也为角钢。
如图12所示,桁架单元200由角钢围成,外支撑杆102为方钢,桁架单元200和外支撑杆102之间的连接为平面与平面的连接;内支撑杆101的竖向导轨104两侧面为平面,即内支撑杆101内外面为平面,所以桁架单元200和内支撑杆101之间的连接也是平面与平面的连接。桁架单元200与外支撑杆102以及桁架单元200与内支撑杆101通过截面为“└”形的直角连接件110固定,所述直角连接件110设于矩形横框201上下侧,直角连接件110的垂直面通过螺栓与外支撑杆102或内支撑杆101固定,直角连接件110的水平面通过螺栓与矩形横框201固定。直角连接件110开口的两侧还设有加强板111,所述加强板111加强了直角连接件110刚性,防止直角连接件110水平面和垂直面受力形变,使水平面和垂直面始终成九十度。
如果建筑外墙的外周长和桁架单元不成倍数关系时,可在两桁架单元200之间设置伸缩调节组件进行补长拼接,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伸缩调节板204以及分设于伸缩调节板204两端部且与对应桁架单元200配合的两定位件;所述伸缩调节板204设于相邻两矩形横框201对接处外侧,且伸缩调节板204上设有两条以上沿桁架单元200长度方向延伸的调节道205,矩形横框201上对应于调节道205位置设有与调节固定螺栓配合固定的调节固定螺孔;各定位件包括设于伸缩调节板204上下侧的两定位板224,所述定位板224向内延伸,且贴靠于矩形横框201的上侧或者下侧。
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可根据建筑外墙的宽度对基础水平桁架进行补长拼接,保证整个桁架的完整性,提高灵活性。
定位板224不仅对连接于伸缩调节组件上的桁架单元200在水平方向上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伸缩调节组件上对接的两桁架单元200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弯折,增加了基础水平桁架的稳定性。
所述基础水平桁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桁架单元200,所述桁架单元200之间设有桁架避让单元210,所述桁架避让单元210包括分别与两侧桁架单元200相连的一对固定节211、设于两固定节211之间且端部与对应固定节211连接的翻转节212以及连接于两翻转节212之间的连接固定组件,翻转节212上部通过铰接连接件213与对应固定节211上部连接,翻转节212下部通过插销连接件214与对应固定节211下部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分设于翻转节212对接处外侧的连接固定件,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连接固定板215以及一对分别挂设于对应翻转节212上端的挂钩216,连接固定板215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翻转节212固定连接。
桁架避让单元210是在建筑外墙上设有塔吊时使用,当升降脚手架移动至塔吊的附着固定杆处时,首先将两翻转节212对接处的连接固定件取下,然后取出翻转节212和固定节211连接处下部的插销连接件214,最后绕着翻转节212上部的铰接连接件213将翻转节212向上翻转放置于固定节211上。翻转节212翻转后,基础水平桁架上会形成一个允许塔吊的附着固定杆通过的通道。
连接固定件上设有挂钩216,两翻转节212对接时,将挂钩216挂设在翻转节212上端,起到定位连接固定板215的作用,工人无需用手扶住连接固定板215,只需旋动螺栓即可,极大提高了连接效率。
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上部分别设有连接耳107,所述连接耳107通过临时连杆108固定连接,竖向主框架100是由下至上连接组装的,连接耳107和临时连杆108的设置是为了起到一个临时固定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的作用,防止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倾倒,竖向主框架100组装完毕后拆除临时连杆108。
靠近竖向主框架100两侧的基础水平桁架与上层水平桁架230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上层水平桁架230之间分设有斜撑109,两对应设置的斜撑109构成一对剪刀撑(如图13、14),斜撑109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竖向主框架100的稳定性。
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表面设有行走支撑组件220,所述行走支撑组件220包括间隔横置于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的行走支撑杆221、将行走支撑杆221固定在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的支撑杆固定件222以及铺设在行走支撑杆221上的行走支撑板223;所述支撑杆固定件222设于行走支撑杆221两端,支撑杆固定件222截面为“└”形,且支撑杆固定件222底面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桁架单元200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支撑杆221截面为“┐”形,所述行走支撑杆221和支撑杆固定件222对接固定,其连接固定的截面为“□”形;所述行走支撑板223与行走支撑杆221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且该螺纹连接结构中螺母结构固定于行走支撑杆221上。支撑杆固定件222可以为角钢段,行走支撑杆221可以为角钢条,角钢相对于其他杆件刚性更大,质量小,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角钢段与角钢条开口对接焊接的方式,并将行走支撑板223铺设在角钢条上表面,连接牢靠、不易变形。
所述行走支撑板223近建筑结构一侧边上设有翻板225,所述翻板225一侧与行走支撑板223通过铰接连接,另一侧抵靠于建筑结构上。

Claims (8)

1.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架体、升降装置以及升降导向组件,所述架体包括沿建筑外侧水平间隔布设的多个竖向主框架(100)、固定于各竖向主框架(100)下端的基础水平桁架以及设于基础水平桁架上方且竖向间隔设置的多层上层水平桁架(230);
每个竖向主框架(100)包括近建筑结构的内支撑杆(101)、远建筑结构的外支撑杆(102)以及分设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下端两侧且将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连接固定的两条支撑横杆(103),各支撑横杆(103)向建筑结构方向延伸出一段,所述内支撑杆(101)为两侧设有竖向导轨(104)的杆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竖向主框架(100)上的电动葫芦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横杆(103)之间的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内滚轮(105)设置在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之间,外滚轮(106)设置在内支撑杆(101)与建筑面之间,并且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靠近内支撑杆(101)位置设置,电动葫芦上的钢绳依次经过内滚轮(105)和外滚轮(106)后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导向组件为固定连接于建筑结构外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抱轮组,所述抱轮组为与内支撑杆(101)上竖向导轨(104)配合的一对抱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水平桁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桁架单元(200);所述桁架单元(200)包括两矩形横框(201)以及间隔布设于两矩形横框(201)之间的多根固定横杆(202),所述固定横杆(202)设于两对应矩形横框(201)下部,所述矩形横框(201)内还设有竖向和/或者斜向设置的加强杆(203),矩形横框(201)两端部设有连接固定螺孔,相邻桁架单元(200)通过连接固定螺孔配合连接固定螺栓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两桁架单元(200)之间还设有伸缩调节组件,所述伸缩调节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伸缩调节板(204)以及分设于伸缩调节板(204)两端部且与对应桁架单元(200)配合的两定位件;所述伸缩调节板(204)设于相邻两矩形横框(201)对接处外侧,且伸缩调节板(204)上设有两条以上沿桁架单元(200)长度方向延伸的调节道(205),矩形横框(201)上对应于调节道(205)位置设有与调节固定螺栓配合固定的调节固定螺孔;各定位件包括设于伸缩调节板(204)上下侧的两定位板(224),所述定位板(224)向内延伸,且贴靠于矩形横框(201)的上侧或者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水平桁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桁架单元(200),所述桁架单元(200)之间设有桁架避让单元(210),所述桁架避让单元(210)包括分别与两侧桁架单元(200)相连的一对固定节(211)、设于两固定节(211)之间且端部与对应固定节(211)连接的两翻转节(212)以及连接于两翻转节(212)之间的连接固定组件,翻转节(212)上部通过铰接连接件(213)与对应固定节(211)上部连接,翻转节(212)下部通过插销连接件(214)与对应固定节(211)下部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分设于翻转节(212)对接处外侧的连接固定件,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连接固定板(215)以及一对固定于固定板(215)上且分别挂设于对应翻转节(212)上端的挂钩(216),连接固定板(215)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翻转节(2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内支撑杆(101)和外支撑杆(102)上部分别设有连接耳(107),所述连接耳(107)通过临时连杆(10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靠近竖向主框架(100)两侧的基础水平桁架与上层水平桁架(230)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上层水平桁架(230)之间分设有斜撑(109),两对应设置的斜撑(109)构成一对剪刀撑。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表面设有行走支撑组件(220),所述行走支撑组件(220)包括间隔横置于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的行走支撑杆(221)、将行走支撑杆(221)固定在基础水平桁架和/或上层水平桁架(230)上的支撑杆固定件(222)以及铺设在行走支撑杆(221)上的行走支撑板(223);所述支撑杆固定件(222)设于行走支撑杆(221)两端,支撑杆固定件(222)截面为“└”形,且支撑杆固定件(222)底面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桁架单元(200)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支撑杆(221)截面为“┐”形,所述行走支撑杆(221)和支撑杆固定件(222)对接固定,其连接固定的截面为“□”形;所述行走支撑板(223)与行走支撑杆(221)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且该螺纹连接结构中螺母结构固定于行走支撑杆(2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撑板(223)近建筑结构一侧边上设有翻板(225),所述翻板(225)一侧与行走支撑板(223)通过铰接连接,另一侧抵靠于建筑结构上。
CN201420466138.6U 2014-08-18 2014-08-1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59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6138.6U CN204059914U (zh) 2014-08-18 2014-08-1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66138.6U CN204059914U (zh) 2014-08-18 2014-08-1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9914U true CN204059914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6613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59914U (zh) 2014-08-18 2014-08-18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9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3559A (zh) * 2014-08-18 2014-11-19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3559A (zh) * 2014-08-18 2014-11-19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104153559B (zh) * 2014-08-18 2016-04-13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4005U (zh) 组装式悬挂平台
CN205133081U (zh) 一种新型吊篮系统
CN205875669U (zh) 一种吊篮装置
CN102168484B (zh) 一种外挂脚手架及其应用方法
CN203255914U (zh) 一种单元式幕墙吊装设备
CN204059914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104153559B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03462736U (zh) 一种电梯井道型钢施工操作平台
CN203669328U (zh) 一种快速拆卸式高空作业吊篮
CN205077842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支架
CN204040437U (zh) 悬挑三角架及单排悬挑防护架体系
CN204059897U (zh) 桁架
CN202689498U (zh) 简易建筑外墙可升降脚手架
CN205840289U (zh) 一种悬挂式垂直操作平台
CN204357138U (zh) 简易钢结构吊装起吊架
CN203846841U (zh) 一种输电线铁塔及其休息平台
CN204552051U (zh) 高空横梁下表面监测测点布置用的挂篮结构
CN204983595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09194362U (zh) 一种悬索桥钢桁梁梁段之间杆件连接调平装置
CN203715136U (zh) 吊运核电站中吊装孔洞盖板用的工装
CN201714048U (zh) 一种菊花扣接式脚手架
CN102587633B (zh) 空间桁架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CN202866003U (zh) 一种空间钢管桁架悬挂钢平台新型节点结构
CN205259558U (zh) 一种新型的装修用脚手架
CN204081429U (zh) 高空焊接及吊装就位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