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1709U - 凋落物分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凋落物分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1709U
CN204051709U CN201420562414.9U CN201420562414U CN204051709U CN 204051709 U CN204051709 U CN 204051709U CN 201420562414 U CN201420562414 U CN 201420562414U CN 204051709 U CN204051709 U CN 204051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mposition
ware
protective cover
leaf litter
litt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624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5624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1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1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170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凋落物分解装置。该凋落物分解装置,包括分解皿和保护罩;分解皿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分解皿呈网状;保护罩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保护罩用于罩设在分解皿外。当使用者使用凋落物分解装置时,将供试的凋落物放入至分解皿内,然后将分解皿至于野外的地表面上,然后将保护罩罩设在分解皿外。由于其通过保护罩不仅能够阻止雨水径流所携带的泥土进入分解皿,也能防止落至分解皿旁边的雨水将泥土溅入至分解皿中,从而避免了泥土进入分解皿中。在进行实验分析前,最大限度减少了凋落物与泥土的分离过程,进而提高凋落物分解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凋落物分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凋落物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或者有机碎屑,是指在生态系统内,由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归还到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通过对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从而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的循环,并为生态系统中的物流和能流的变化提供依据,对于自然演替研究和人工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便于研究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设计了分解袋。
相关技术中的分解袋为一端开口的袋体,袋体为网状。将供试的凋落物放入分解袋中,然后将分解袋放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经过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分解。但是,由于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下,分解袋经过雨水的冲击,很容易使地表的土壤进入至分解袋中,从而在后期对分解袋中的凋落物分析前,还需要将凋落物中的土壤剥离,在剥离土壤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大量凋落物的损失,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凋落物分解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凋落物分解装置,包括分解皿和保护罩;分解皿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分解皿呈网状;保护罩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保护罩用于罩设在分解皿外。
进一步地,分解皿的开口端还设置有顶面筛网。
进一步地,顶面筛网的网孔直径和分解皿侧壁的网孔直径为1.5mm~2.5mm。
进一步地,分解皿的底部的网孔直径为0.25mm~0.75mm。
进一步地,分解皿的侧壁还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供无脊椎动物出入。
进一步地,通孔的直径为3mm~7mm。
进一步地,通孔上设置有弹性挡片;弹性挡片包括环形连接部和多个弹性片;环形连接部与通孔的边沿连接;多个弹性片依次设置在环形连接部上,用于将通孔覆盖,用于阻挡分解皿内的凋落物散失。
进一步地,分解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针,多个第一插针用于将分解皿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保护罩的上部呈圆台体,其下部呈圆柱体;圆台体的顶面呈网状,圆柱体的底部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插针,多个插针用于将保护罩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圆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每个排水孔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分解皿呈网状,在分解皿外罩设保护罩。当使用者使用凋落物分解装置时,将供试的凋落物放入至分解皿内,然后将分解皿至于野外的地表面上,然后将保护罩罩设在分解皿外。由于其通过保护罩不仅能够阻止雨水径流所携带的泥土进入分解皿,也能防止落至分解皿旁边的雨水将泥土溅入至分解皿中,从而避免了泥土进入分解皿中。在进行实验分析前,最大限度减少了凋落物与泥土的分离过程,进而提高凋落物分解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中的分解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中的弹性挡片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中的分解皿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包括分解皿101和保护罩;分解皿10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分解皿101呈网状;保护罩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保护罩用于罩设在分解皿101外。其中,分解皿101侧壁的网孔直径为1.5mm~2.5mm,较佳地为网孔直径为2mm。此外,分解皿10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玻璃纤维、尼龙或者不锈钢等等,分解皿10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多种,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等,较佳地为圆形。保护罩102的材质也可以为多种,例如:铝合金、不锈钢或者塑料等等。保护罩10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多种,例如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较佳地为圆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分解皿101呈网状,在分解皿101外罩设有保护罩102。当使用者使用凋落物分解装置时,将供试的凋落物放入至分解皿101内,然后将分解皿101至于野外的地表面上,然后将保护罩102罩设在分解皿101外。由于其通过保护罩102不仅能够阻止雨水径流所携带的泥土进入分解皿,也能够防止落至分解皿101旁边的雨水将泥土溅入至分解皿101中,从而避免了泥土进入分解皿101中。在进行实验分析前,最大限度减少了凋落物与泥土的分离过程,进而提高凋落物分解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解皿101的开口端还设置有顶面筛网103。其中,顶面筛网103的网孔直径为1.5mm~2.5mm。较佳地,顶部筛网的网孔直径为2mm。其中,顶面筛网103的材质和分解皿101的材质一致,顶面筛网103与分解皿10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多种连接方式,例如转动连接,也可以螺纹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等。当使用者使用凋落物分解装置时,将供试供试的凋落物放入至分解皿101中,然后将顶面筛网103固定在分解皿101上。顶面筛网103可以保证分解皿101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同时还可以允许中小型动物自由出入。此外,顶面筛网103不仅能够将分解皿中的凋落物固定,使分解皿的凋落物厚度均匀分布,还能减缓冰雹或强降雨对对凋落物的冲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解皿101的底部的网孔直径为0.25mm~0.75mm。较佳地,分解皿101的底部的网孔直径为0.5mm。由于分解皿101底部的网孔较小,可以有效的阻止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的流失,同时还可以允许微小动物出入分解皿101,并对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进行分解。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解皿101的侧壁还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供无脊椎动物出入。其中,通孔的直径为3mm~7mm。较佳地,通孔的直径为5mm。另外,通孔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在分解皿10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其中,通孔的位置位于分解皿101侧壁的下端,靠近土壤109(请参考图4)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得无脊椎动物出入,并对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进行分解,从而使得测定结果更加的准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中的弹性挡片的正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通孔上设置有弹性挡片104;弹性挡片104包括环形连接部107和多个弹性片108;环形连接部107与通孔的边沿连接;多个弹性片108依次设置在环形连接部107上,用于将通孔覆盖,用于阻挡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散失。其中,弹性片108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为牛皮纸、硅胶等等质地较软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弹性片108的形状也可以为多种,例如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等等,较佳地为三角形,将多个三角形的弹性片108的顶点对接在一起,从而将通孔遮盖住。为了避免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从通孔流出,在通孔上设置有弹性挡片104。当无脊椎动物进出时,将弹性片108顶起从而进出分解皿101,待无脊椎动物通过后,弹性片108恢复原状,进而起到阻挡分解皿101内的凋落物从通孔中散失。
如图1所示,分解皿1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针106,多个第一插针106用于将分解皿101固定在地面上。这样可以保证分解皿不会因为外力(如雨水、大风的冲击)而发生移动,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凋落物分解装置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保护罩102上部呈圆台体,其下部成圆柱体;圆台体的顶面呈网状,其中圆台体的顶面网孔直径为2mm,圆台体的底部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针110,多个第二插针110用于将保护罩102固定在地面上。其中,第一插针的长度和第二长针的长度为10cm~30cm,较佳地为20cm;圆台体的顶面直径为15cm~25cm,较佳地为20cm,下底面的直径与圆柱体的直径相等,其高度为5~15cm,较佳为10cm;圆柱体的直径相等为25cm~35cm,较佳地为30cm,其高度为15cm~25cm,较佳地为20cm。而分解皿的直径为15cm~25cm,较佳地为20cm,其与圆台体的顶面直径相等,其高度为2.5cm~7.5cm,较佳地为5cm。从而保证分解皿101外围5cm的土壤109免遭雨水的击溅。而且在保护罩102与分解皿101之间留有缝隙,可以保证较多土壤109内的动物可以自由进出分解皿101。另外,保护罩的上部为圆台体,其侧壁呈倾斜的状态,可以有效的减缓雨水的下落速度,顶面为网状还能够保证保护罩内的空气流动。此外,通过第二插针110将保护罩102插入至土壤109中,从而使得保护罩102可以避免分解皿101由于外力等因素而倾倒或者散失。此外,由于保护罩102还可以有效的阻止泥土在分解皿101的周边堆积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此外,上述的分解皿101的高度,以及保护罩102的高度可以不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二者的高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进行确定。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保护罩10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05,每个排水孔105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排水孔105直径为8mm~12mm,较佳地为10mm。排水孔105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设置在保护罩102的底部,有利于将保护罩内的水排出。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为了避免雨水浸泡分解物,在保护罩10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105,通过排水孔105将雨水排除,从而避免雨水浸泡凋落物。另外,在每个排水孔105上设置有单向阀,可以保证雨水从保护罩102内流出,并阻止外部的土壤和水进入保护罩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解皿和保护罩;
所述分解皿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分解皿呈网状;
所述保护罩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保护罩用于罩设在所述分解皿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皿的开口端还设置有顶面筛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筛网的网孔直径和所述分解皿侧壁的网孔直径为1.5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皿的底部的网孔直径为0.25mm~0.7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皿的侧壁还设置有通孔;
所述通孔用于供无脊椎动物出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mm~7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弹性挡片;
所述弹性挡片包括环形连接部和多个弹性片;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通孔的边沿连接;多个所述弹性片依次设置在环形连接部上,用于将所述通孔覆盖,用于阻挡所述分解皿内的凋落物散失。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针,多个所述第一插针用于将所述分解皿固定在地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的上部呈圆台体,下部呈圆柱体;所述圆台体的顶面呈网状,所述圆柱体的底部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插针,多个所述插针用于将保护罩固定在地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凋落物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每个所述排水孔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CN201420562414.9U 2014-09-26 2014-09-26 凋落物分解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51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2414.9U CN204051709U (zh) 2014-09-26 2014-09-26 凋落物分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62414.9U CN204051709U (zh) 2014-09-26 2014-09-26 凋落物分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1709U true CN204051709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624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51709U (zh) 2014-09-26 2014-09-26 凋落物分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17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6391A (zh) * 2014-09-26 2014-12-24 北京林业大学 凋落物分解装置
CN105510555A (zh) * 2016-01-13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凋落物袋和微容器法研究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关系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6391A (zh) * 2014-09-26 2014-12-24 北京林业大学 凋落物分解装置
CN105510555A (zh) * 2016-01-13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凋落物袋和微容器法研究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关系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rvalho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term variability of microplastics in beach sediment of Fernando de Noronha Archipelago, Brazil
CN204051709U (zh) 凋落物分解装置
Hernandez-Santana et al. Enhanced transpiration by riparian buffer trees in response to advection in a humid temperat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N104226391B (zh) 凋落物分解装置
WO2012024546A3 (en) Incorporation of health measurments i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functional biological response data
Bhutto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our single shrubs on aeolian erosion in a wind tunnel
CN203152249U (zh) 鱼苗的分选装置
CN203385608U (zh) 一种可拆卸简易垂直土柱
Nguyen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tadpole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otsford’s leaf-litter frog (Leptobrachella botsfordi) 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species
CN204988782U (zh) 一种环糊精聚合物为吸附剂的平衡被动采样器
CN204898778U (zh) 一种洞穴滴水收集装置
Smith et al.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zebra mussels in four Kansas reservoirs
CN215492515U (zh) 一种用于着生藻类的样品采集装置
CN104597094A (zh) 一种植物活体动态离子流检测装置
Lacuna et al. Benthic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 on a mixed stands of seagrass and macroalgae in Kauswagan, Lanao del Norte, Southern Philippines
CN205749468U (zh)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实验反应装置
CN21475021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智能化水质监测装置
CN206862670U (zh) 一种城市绿地植被凋落物收集装置
CN202667227U (zh) 一种水溶性粉笔灰吸收装置
Chen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groundwater in a spring catchment and prediction of variations in the spring discharge.
Ahmadi-Mamaqani et al.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in Tajan River
CN206447648U (zh) 一种低污染水生态净化监控装置与系统
FR2885010B1 (fr) Dispositif d'extraction ou de battage des graines, d'epuration et de parallelisation des tiges de matiere vegetale
CN201205550Y (zh) 一种玉米筛选模板
Veste et al. Monitoring of ecosystem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an artificial catchment in Lusatia, German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eng Yuqing

Inventor after: Du Qing

Inventor before: Geng Yuq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ENG YUQING TO: GENG YUQING DU QI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