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0131U -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 Google Patents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0131U
CN204050131U CN201420489053.XU CN201420489053U CN204050131U CN 204050131 U CN204050131 U CN 204050131U CN 201420489053 U CN201420489053 U CN 201420489053U CN 204050131 U CN204050131 U CN 204050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headrest
patient
pillow
trans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90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
张雅丽
张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14204890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0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0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01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包含充气式的头枕,头枕充气后呈长方体状,在头枕长度方向两端的上表面各设有海绵块,在头枕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头部固定带和平衡把持部,且两条头部固定带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可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有效的固定和减震作用,并有助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头部平衡。

Description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到的枕头。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患者的院内或院外转运,其中在对脑外伤患者以及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进行转运时,要特别注意对患者头部的保护措施,如转运不当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脑外伤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一般可引起严重的后果。脑外伤患者常出现急性颅内血肿、伤及脑干甚至出现脑病,且常常呈现昏迷状态。在对脑外伤患者的收治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脑外伤患者的院内或院外转运,由于脑外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管道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的转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意外。为避免脑外伤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二次受伤,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和护理。同样,在对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转运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特别的护理和减震。
目前临床上在对脑外伤患者或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转运时,使用的是一般的化纤棉枕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患者头部难以固定,枕头高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枕头高度如太低,则起不到减震的作用;而枕头高度如太高,则不能应用于合并颈椎外伤的患者,容易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此外,在患者的转运过程中,还会发生枕头滑动导致对患者头部固定作用不稳定、以及在搬运病患时无法始终保持病患者头部平衡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头部减震枕,利用该减震枕可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有效的固定和减震作用,并有助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头部平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包含充气式的头枕,该头枕充气后呈长方体状,在头枕长度方向两端的上表面各设有海绵块,在头枕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头部固定带和平衡把持部,头枕两端的两条头部固定带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
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中,将头枕设为充气式的,负责患者转运的医护人员,可在转运现场根据实际需要对头枕进行充、放气,以保证在转运过程中头枕的高度、形状在符合临床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此外,在不使用时,可将头枕中的气体放出,得到较小体积且可折叠的头枕,便于整理和携带。其次,本实用新型在充气式头枕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上表面,各设一块海绵块,两块海绵块起对患者头部起到限位夹持作用,将患者头部固定于充气枕的中间位置不移动。再次,除了两块海绵块之外,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头部固定带也进一步巩固了海绵块的限位夹持作用。且在两条头部固定带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能根据患者头部大小调节固定带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保证将患者头部安全稳固地固定于头枕中间位置。此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经常会有将患者从急救车上移至医院内的行动病床、或从行动病床移至手术台等的移动过程,此类移动过程通常是由两名以上医护人员以手力搬运患者完成。在搬运中,医护人员如果手部着力点位置不佳、或是用力不当,都会导致患者头部失去平衡,对于头部创伤较严重的患者则很不利,很可能会加重病情。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头枕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平衡把持部,该平衡把持部可以为任何平面的或立体的供手握持平衡的部件,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搬运移动时,两手握持这两个平衡把持部,则可始终保证患者头部的平衡,减少由于搬运不当加重病情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上述设于头枕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平衡把持部为充气式手柄,充气后呈环状,该环状充气式手柄与头枕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手伸入和握持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衡把持部可以为任何形状的把持部件,其中一种优选的结构为环装的充气式手柄。充气后的手柄由于具有立体形状,会比平面式的把持部更容易握持,此外,充气后的手柄表面还具有一定的收缩弹力,在进行平衡把持时,更易于调整头枕两端的受力平衡,由此确保患者头部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还包含延长连接带,该延长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黏贴面,可拆卸地与两条头部固定带的自由端相连接。为保证能适合于不同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还包含延长连接带,当两个头部固定带的长度不足以固定患者头部时,则可使用该延长连接带,以设于该延长连接带两端的子、母黏贴面与两条头部固定带自由端的子、母黏贴面分别黏贴连接,用以固定患者头部。
优选地,上述头部固定带和延长连接带分别为双层棉质带。双层棉质带质地柔软、透气且牢固,不易对外部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以双层棉质带作为头部固定带和延长连接带可提高患者头部被固定时的舒适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中,在头枕的外部设有头枕套,在两个海绵块的外部设有布套,头枕套与布套的接触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式头枕通常会采用塑胶材质,但塑胶材质与人体头部接触时,由于其材质的不透气、不柔软特性,可能会导致患者有不适感觉,甚至导致过敏。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头枕的外部设头枕套,在海绵块的外部设布套,该头枕套和布套均可为棉质,保证了患者头部接触时的舒适感。此外,头枕套与布套的接触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则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适应性地调整两块海绵垫之间的距离,使两块海绵垫更好地达到对患者头部的限位固定作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头枕充气后的高度为8~10厘米。根据人体头部的常规形状和尺寸,当头枕充气后的高度为8~10厘米时,可保证患者头部被抬高的角度为15°,根据医学理论已证实,该抬高角度能使患者感觉最舒适,且对患者头颈部的作用角度最佳,可减轻脑水肿,并有效保护颈椎。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头枕套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塑胶垫。优选地,该防滑塑胶垫为若干个条状防滑塑胶带。在头枕套的下表面增设防滑塑胶垫,可在行动病床或急救车的移动过程中,减少头枕套以及头枕套内部的头枕发生滑动,保证其对患者头部的固定作用。此外,可将防滑塑胶垫设计为若干个条状防滑塑胶带组成,既能节省用料,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的主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平衡把持部为环状手柄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外设头枕套的头枕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外设布套的海绵块的主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增设延长连接带的减震枕的主视图;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增设防滑塑胶垫的头枕套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包含充气式的头枕1,该头枕1充气后呈长方体状,具体来说,该充气式头枕1充气后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28cm,高度为8cm。在头枕1长度方向两端的上表面各设有一个海绵块2,两块海绵块2的形状尺寸相同,海绵块2的高度为10cm,海绵块2在头枕1的长度方向上为10cm、在头枕1的宽度方向上为28cm,两块海绵块之间的距离可调。在头枕1长度方向的两端各缝制有一个头部固定带3,头部固定带3为双层棉质材质,两条头部固定带3的宽度各为10cm,长度各为28cm,两条头部固定带3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在头枕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平衡把持部4,该平衡把持部4为平面的供手握持平衡的部件。
如救护车送入院一车祸头外伤患者,疑似合并颈椎外伤,则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使患者平躺于院内的行动病床上后,首先使患者头部9仰卧于充气头枕1中间部位,充气式头枕1的高度为8cm,可使患者头部9被抬高约为15°;然后将两块海绵块2固定于患者头部9两侧,并根据患者头部9的实际大小调节两个海绵块2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既能稳固地对患者头部9进行限位和固定,又不会对患者头部9产生太大的加持力;再将两个头部固定带3绕过海绵块2和患者头部9,使用子、母黏贴面将两个头部固定带3的自由端连接于患者额头位置,这样使两个海绵块2对患者头部9的固定作用更加稳固,实现在转运过程中多对者头部9的减震、固定作用。当使用行动病床将患者转运至急诊观察室、需要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的病床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时,医护人员通过握持两个平衡把持部4,在保持患者头部9始终平衡的前提下,平稳地将患者移至病床上。
在上述转运和移动患者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减震枕,患者的头部始终都得到有效的固定和保护。首先,利用充气式头枕1的表面弹性,使患者头部9在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缓冲,以确保不会发生在转运和移动过程中对患者头部发生剧烈震动而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形。其次,充气式头枕1对患者头部9的抬高角度为15°,根据医学理论已证实该抬高角度能使患者感觉最舒适,且对患者头部9的作用角度最佳,能减轻脑水肿和有效保护颈椎。再次,两个海绵块2和头部固定带3对患者头部9进行了可靠的限位和固定作用,在转运和移动过程中,即使速度较快或发生轻微碰撞,也能确保不会对患者头部9产生震动或撞击。最后,在需要医护人员通过搬运来移动患者时,利用两个平衡把持部4,确保医护人员在移动过程中,便于保持头枕1和患者头部9的平衡,进一步提高了转运病患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缝制于头枕1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平衡把持部4设为充气式手柄,该手柄充气后呈环状,且环状充气式手柄与头枕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手伸入和平衡握持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充气后的手柄由于具有立体形状,会比平面式的把持部更容易握持,负责对患者进行转运或移动的医护人员,即便在相当紧急的状况下,都能很快速地找到位于头枕1两侧的这两个充气式手柄,进而可以很快捷地将手伸入握持空间,调整力度保持平衡后,将患者抬起进行移动或转运。此外,在转运或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充气后的手柄表面会具有一定的收缩弹力,在进行平衡把持时,更易于调整头枕两端的受力平衡,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将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头部的稳定和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头枕1的外部增设头枕套6,在海绵块2的外部增设布套7,头枕套6与布套7的接触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式头枕1通常可采用塑胶材质,但塑胶材质与人体头部接触时,由于其材质的不透气、不柔软等特性,可能会导致患者有不适感觉。本实施方式在头枕1的外部设头枕套6,在海绵块2的外部设布套7,该头枕套6和布套7均为棉质,保证了患者头部接触时的舒适感。此外,还在头枕套6与布套7的接触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医护人员在使用该减震枕时,待患者头部仰卧于头枕1中间后,则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适应性地调整两块海绵块之间的距离,使两块海绵块对患者头部的限位固定作用更加合适。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在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设了延长连接带5。该延长连接带5在不使用时,与头枕1彼此独立。当某些患者的头部尺寸偏大或者患者头部已进行包扎,导致仅仅使用两个头部固定带4时长度不够,则可使用延长连接带5,作为两个头部固定带3的长度补充。在延长连接带5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粘帖面,可拆卸地与两条头部固定带3的自由端相连接,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患者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头枕套6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塑胶垫8,该防滑塑胶垫8为若干个条状防滑塑胶带组成。本实施方式在头枕套6的下表面增设防滑塑胶垫8,可在行动病床或急救车的移动过程中,减少头枕套6以及头枕套6内部的头枕1发生剧烈滑动而导致患者头部的不稳定性,保证其固定作用。而且当将防滑塑胶垫8设为若干个条状防滑塑胶带组成时,既能节省用料,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滑作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包含充气式的头枕(1),所述头枕(1)充气后呈长方体状,在所述头枕(1)长度方向两端的上表面各设有海绵块(2),在所述头枕(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连接有头部固定带(3)和平衡把持部(4),且所述两条头部固定带(3)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1)充气后的高度为8~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把持部(4)为充气式手柄,充气后呈环状,所述环状充气式手柄与头枕(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手伸入和握持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延长连接带(5),所述延长连接带(5)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黏贴面,可拆卸地与两条头部固定带(3)的自由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带(3)和所述延长连接带(5)分别为双层棉质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1)的外部设有头枕套(6),所述海绵块(2)的外部设有布套(7),所述头枕套(6)与所述布套(7)的接触面上分别对应地设有子、母黏贴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套(6)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塑胶垫(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塑胶垫(8)为若干个条状防滑塑胶带。
CN201420489053.XU 2014-08-27 2014-08-27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50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9053.XU CN204050131U (zh) 2014-08-27 2014-08-27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9053.XU CN204050131U (zh) 2014-08-27 2014-08-27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0131U true CN204050131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905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50131U (zh) 2014-08-27 2014-08-27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01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6784A (zh) * 2016-01-18 2016-04-13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颈垫
CN110151521A (zh) * 2018-03-08 2019-08-23 苗志敏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用头颈护理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6784A (zh) * 2016-01-18 2016-04-13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颈垫
CN110151521A (zh) * 2018-03-08 2019-08-23 苗志敏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用头颈护理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7785B2 (en) Medical lifting device
CN204050131U (zh) 患者转运头部减震枕
CN201899619U (zh) 柔性转移担架
JP6418526B2 (ja) 姿勢保持用衣服
CN203954048U (zh) 颈部术后保护枕
US20150320626A1 (en) C-spine pressure distributive support
CN202620050U (zh) 一种精神病患者约束床
JP3179142U (ja) 体位固定用ベルト
CN211797368U (zh) 一种癫痫病人用病床保护床围
CN210843714U (zh) 躁动患者全身约束装置
US20110009789A1 (en)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 Device
CN208048956U (zh) 一种神经外科侧卧固定装置
TWI606801B (zh) Imitation Uterine Baby Nest Care Structure
CN207605110U (zh) 一种可调式手术用侧卧枕
CN208942521U (zh) 约束带
CN201040061Y (zh) 多功能帆布担架
CN104958147A (zh) 一种护理身体稳固器
CN219289976U (zh) 一种轴线翻身床
CN204698875U (zh) 一种新生儿组合支持包
CN204744542U (zh) 勃朗式架保护套
CN213697623U (zh) 一种病床配套使用的患儿固定装置
CN105310774A (zh) 普外科用腰部支撑垫
CN210673699U (zh) 一种固定婴幼儿的检查头架
CN21545981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充气靠枕装置
CN204337229U (zh) 上肢内收约束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