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6424U -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6424U
CN204046424U CN201420474816.3U CN201420474816U CN204046424U CN 204046424 U CN204046424 U CN 204046424U CN 201420474816 U CN201420474816 U CN 201420474816U CN 204046424 U CN204046424 U CN 204046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resistance
output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48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春
刘孝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PLET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BEIJING SUPL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LET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BEIJING SUPL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LET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BEIJING SUPL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LET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748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6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6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6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其中:所述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PWM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WM控制芯片与所述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功率器件的不断优化,电源的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势在必行。在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的基础上,变压器的设计对电源的转换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较宽的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影响了变压器的设计。为保证全输入电压范围内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必然影响变压器的设计,这将导致额定输入电压状态下电源的性能不是最优,因此限制了电源功率密度的提高。
现有技术中,输出电压稳定电路由与电源相连的功率回路电路、与功率回路输出端相连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反馈电路以及与PWM反馈电路输出端、功率回路输入端相连的PWM控制芯片构成。
然而额定输入电压往往是用户使用时选择的输入电压,如果变压器匝比设计保证额定输入电压时电源的转换效率最高,那么低端电压输入时电源的驱动信号为PWM控制芯片的最大占空比,从而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线性降低而降低,且电源处于开环工作状态,如果输入电压从低端突变到额定输入电压以上,电源必然存在从开环到闭环的过程,由于环路的反应时间滞后与输入电压的突变,所以输出电压存在较大的电压过冲,如果输出电压过高,可能触发电源保护甚至损坏电源或者损害后级模块单元等严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输入电压突变或者发生其他异常状态时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变化太大,导致电压输出过冲造成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
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PWM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PWM控制芯片与所述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压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以及电压核算模块;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压核算模块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稳压管以及与所述稳压管并联的电容;
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并联稳压器以及电容;
所述并联稳压器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电压参考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
优选的,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TVS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与所述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的电容;
所述TVS瞬态抑制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并联稳压器为TLV431A并联稳压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为可变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为可变电阻。
优选的,所述电压钳位电路为运放比较电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其中: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PWM控制芯片与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输入电压突变时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变化太大,导致电压输出过冲造成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101、PWM反馈电路102、PWM控制芯片103以及电压钳位电路104。
PWM反馈电路102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芯片103以及电压钳位电路104相连,输入端与功率回路电路101的输出端相连;
PWM控制芯片103与功率回路10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示出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可以应用于输入是直流或交流,输出是直流的电源模块中。针对电源中功率部分的所有拓扑电路均可以使用该电路,如:全桥拓扑、板桥拓扑、正激拓扑、反激拓扑、BUCK电路、BOOST电路等需要通过占空比控制电压的相关电路拓扑中均可以根据输出电压的特性使用该电路。
PWM反馈电路,即电压检测反馈电路,电压反馈电路是通过电阻检测输出电压后输入到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然后通过负反馈调节COMP端电压,进而调节输出电压。电压反馈部分可以包括两种:1、使用运放反馈的电路;2、使用并联稳压器(TLV431)反馈的电路。
与PWM反馈电路102的输出端相连,且与PWM控制芯片相连的电压钳位电路104。
钳位电路用于当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将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钳位在开环状态与闭环状态之间的固定电压值。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的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与电源相连的功率回路电路、与功率回路电路输出端相连的PWM反馈电路、与PWM反馈电路输出端相连的电压钳位电路以及与电压钳位电路以及功率回路电路相连的PWM控制芯片。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更具体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PWM控制芯片与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该电压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以及电压核算模块,其中,第一电阻R1为可变电阻;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电压核算模块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稳压管D1以及与稳压管D1并联的电容;
稳压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阳极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的两种工作状态:1、有反馈环路参与工作;2、无反馈环路参与工作。针对这两种状态做如下分析:
状态1、有反馈环路参与工作,称为闭环控制:当输入电压变化或者输出负载变化时都会影响输出电压的精度,为保证输出电压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稳压精度范围之内,电源需要增加反馈环路。反馈环路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变高时,反馈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电压变高,反馈运放输出电平降低,流过光耦的电流增大,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降低,PWM输出脉宽(PWM控制信号的脉宽用占空比D表示)变小,由于电源的输出电压可以表示为Vout=Vin*K*D,其中,K代表的是变压器的副边与原边的匝数比。例如:NS为变压器副边匝数,NP为变压器原边匝数。所以PWM控制芯片的脉宽变小导致电源的输出电压降低。在此控制过程中,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由反馈环路控制并保持在较低的电平(随着环路的调节,COMP端电压在2V至3V之间变化)。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反馈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降低,反馈运放的输出电平升高,流过光耦的电流减小,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升高,PWM控制芯片的输出脉宽变大,Vout=Vin*K*D,从而升高输出电压。
状态2、没有反馈环路参与工作,称为开环:随着反馈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平的降低,反馈运放的输出电压逐渐变高,此时流过光耦的电流逐渐减小直到光耦的导通电流的最小值之下时,光耦截止,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不受环路控制,此时COMP端电压升高,远高于状态1中在环路控制下的COMP端的电压值。
从以上的开环和闭环两种状态的说明可以知道,开环状态下的COMP端电压远高于闭环状态下的COMP端电压。本专利电路的设计是将COMP端电压钳位在两种状态之间的电压值。
综上所述,该电路由COMP电压的变化来控制其工作状态。当COMP端电压升高时,D1的供电电流变大,D1导通,COMP端被钳位在设定值。当COMP端电压降低,D1的供电电流降低,D1关断,钳位电路不工作。
电源稳定工作时,电路中的钳位电压高于COMP端的电压,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由PWM控制芯片的内部电路和电源的反馈环路,即PWM反馈电路决定,当输入电压比较低时,电源工作在开环状态,如果未使用本电压钳位电路,COMP端电压较高,此时PWM控制芯片全脉宽输出,电源的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和最大占空比确定。Vout=Vin*K*Dmax,当输入电压由低端突变到额定输入时,电源的工作状态由开环到闭环,此时COMP端电压由反馈环路控制,在电压切换的过程中,COMP端电压必然存在从芯片基准的最大值变化到环路控制的稳定值,由于反馈环路的延时,导致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化时,COMP端电压还未变化到环路控制的额定值,此时输出电压仍然按照Vout=Vin*K*Dmax,所以输出电压存在较大的过冲,导致电源过压保护或者损坏。通过D1的电压钳位,可以使得输入电压突变时,COMP端电压不超过D1的稳压值,控制PWM控制芯片的最大占空比处于比较合理的脉宽电压范围内,从而使得电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小,避免过压保护和坏机现象。
其中,COMP端电压最大值为稳压管的稳压值。当电源工作在闭环状态时,COMP端电压降低,由于选择的稳压管的稳压值高于电源正常工作时的COMP端电压,因此,正常工作状态下稳压管D1不参与环路控制,COMP端电压由反馈环路控制,从而保证环路的稳定性。
具体的,该实施例中的稳压管D1可以替换为TVS(Transient VoltageSuppressor,瞬态抑制二极管),也就是说,电压核算模块可以包括:TVS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与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的电容;
TVS瞬态抑制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不限定为稳压管或TVS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定。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的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与电源相连的功率回路电路、与功率回路电路输出端相连的PWM反馈电路、与PWM反馈电路输出端相连的电压钳位电路以及与电压钳位电路以及功率回路电路相连的PWM控制芯片。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另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PWM控制芯片与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该电压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以及电压核算模块;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电压核算模块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并联稳压器D2以及电容C;
并联稳压器D2的阴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阳极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电压参考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阻R1相连、通过第三电阻R3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电容C与第三电阻并联R3
其中,并联稳压器D2为TLV431A并联稳压器,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相似规格的并联稳压器,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为可变电阻。
R1是串联在D2上的限流电阻,是可以调节电阻值的,R1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流过D2的电流,R1的取值范围由D2的供电电流范围和COMP端的拉电流能力确定。
例如:选择TLV431A时,其基准电压是1.24V。根据该器件提供的稳定工作边界条件可以查到,TLV431A稳定工作时其基准电流Ik的范围是:0.1mA<Ik<15mA。选择的控制芯片是LM25037时,其拉电流能力范围是:0.5mA<ICOMP<1.5mA。稳定工作时COMP端电压为3V,开环时COMP端电压电压为5V,需要将电源异常状态时的COMP端电压钳位到4V(这个值可以根据产品规格书中对输出电压的要求进行核算后取值)。
首先确定R1的取值,R1只是串联在D2上的限流电阻,上例中所选择的PWM控制芯片的拉电流范围在TLV431A的基准电流范围之内,所以,电阻R1的取值可以为0Ω。如果控制芯片的拉电流范围大于TLV431A的基准电流范围,则需要根据TLV431A的电流范围核算R1的阻值范围。另外,因为COMP端的内部电路有一定的阻抗,随着COMP端流出的电流增大,COMP端的电压逐渐降低,所以R1的阻值需根据COMP端的电流和电压以及TLV431A的基准电流三者共同确定。
其次,确定R2和R3的取值,为了避免R2和R3上流过的电流偏大而影响TLV431A的基准供电,选择R2和R3的阻值大于R1阻值的100倍以上,如果R2取10kΩ,则根据TLV431A的阴极的电压(定义该点的电压为V_TLV431)需要钳位在4V左右。
由于V_TLV431=1.24/R2*(R2+R3)
根据电阻分压公式:R3=V_TLV431/(1.24V/R2)-R2,推算出R3约等于22kΩ。
再次核算:计算出TLV431A的阴极电压为3.968V,
COMP端的电压为V_COMP=V_TLV431+Ik*R1
在所选择的电阻范围内计算COMP端的电压,则COMP端的电压范围为:
V_COMP=3.968V。
电源正常工作时,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稳定在4V以下,输出电压通过负反馈调节PWM控制芯片的输出脉宽,使输出电压稳定,本电路不参与环路控制。当输入电压突变或者电源输出短路时,PWM控制芯片COMP端电压升高,并通过电阻R1给D2供电,选择合适的R1电阻阻值,当供电电流大于D2的最小工作电流时,D2的电压参考脚输出稳定电压,设定合适的电阻R2和R3,使得D2的阴极电压保持稳定低于开环时PWM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入端的最高电压,此时D2的阴极电压通过电阻R1将PWM控制芯片COMP端电压钳位于固定电压值,且该电压值低于开环时PWM控制芯片COMP端的最高电压,PWM控制芯片将此时COMP端的电压与PWM控制芯片的内部三角波相比较后输出与其相应的脉宽电压。当输入电压从低端突变到高端时,由于此时PWM控制芯片的输出脉宽低于其最大占空比,所以当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被钳位后,PWM控制芯片输出的最大脉宽为D_Clamp,对应的电源输出电压为Vout=Vin*K*D_Clamp。另外,在一定的时间周期之内,电源的反馈环路也将参与进行控制,并将PWM控制芯片的反馈输入端电压拉低到稳态工作时的正常值,此时本电路退出其工作模式,不参与环路控制。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三公开的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与电源相连的功率回路电路、与功率回路电路输出端相连的PWM反馈电路、与PWM反馈电路输出端相连的电压钳位电路以及与电压钳位电路以及功率回路电路相连的PWM控制芯片。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另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PWM控制芯片与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其中,电压钳位电路为运放比较电路。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压钳位电路。该电压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运算放大器D1以及MOS管VT1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连接,同时,与运算放大器D1的3脚连接;
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
运算放大器D1的4脚(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D1的2脚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连接;
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D1的3脚(同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D1的1脚相连;
MOS管VT1的G脚(栅极)与运算放大器D1的1脚相连,D脚(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连接,S脚(源极)与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此电路的工作原理:图中的Vref是电源内部的VCC或者固定电压通过电阻分压得到的基准电压,该基准电压接到运算放大器D1的4脚,COMP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后接到运算放大器D1的3脚。当异常状态下,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电压不受反馈环路的控制。COMP端电压升高时,运算放大器D1的3脚电压也随着升高,当运算放大器D13脚的电压高于4脚电压时,运算放大器D1输出高电平,MOS管VT1导通,COMP端电压值被钳位到一个固定值,此时由于运算放大器D1输出高电平,所以运算放大器D1的3脚电压也跟随运算放大器D1的1脚电压变高,当电源由异常状态切换为正在状态时,反馈环路正常工作,COMP端的电压降低,运算放大器D1的3脚电压也跟随COMP端电压降低,当运算放大器D1的4脚电压高于3脚电压时,运放输出低电平,MOS管VT1关断,该钳位电路退出其工作模式,不影响电源正常时的工作。
上述电路中的COMP端电压计算如下:
COMP端的电压可以根据COMP端在PWM控制芯片内部接到芯片内部某一高电平的阻抗(该阻抗值通常由厂家提供,如LM25027,COMP端接5KΩ电阻到PWM控制芯片的基准脚)以及COMP端再完全断开状态下的电压值计算。定义COMP端接到芯片内部电压高电平的阻抗为R_COMP,定义COMP端完全断开时的电压为V_open。
COMP端是PWM控制芯片的电压反馈端,假设COMP的电阻抗为R_COMP,则当上图中的钳位电路工作时,MOS管VT1导通,此时COMP端的电压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产品规格书的要求,已知需要将COMP端的电压(V_COMP)钳位到的电压值
因为: V _ comp = V _ open * R _ 1 R 1 + R _ comp
所以: R 1 = ( V _ comp * R _ comp V _ open - V _ comp ) &Omega;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四公开的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包括:与电源相连的功率回路电路、与功率回路电路输出端相连的PWM反馈电路、与PWM反馈电路输出端相连的电压钳位电路以及与电压钳位电路以及功率回路电路相连的PWM控制芯片。该输出电压稳定电路通过添加电压钳位电路,解决了随着输入电压的突变,电源的反馈控制由开环转换为闭环控制时,电源的PWM反馈电路滞后造成的输出电压过冲较大并由此引起的输出过压保护或者器件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相对稳定,不触发电源保护,进一步保护电源本身和后级电路的器件不被损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回路电路、PWM反馈电路、PWM控制芯片以及电压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PWM控制芯片以及所述电压钳位电路相连,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回路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PWM控制芯片与所述功率回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钳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以及电压核算模块;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PWM反馈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芯片的COMP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压核算模块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稳压管以及与所述稳压管并联的电容;
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并联稳压器以及电容;
所述并联稳压器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电压参考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核算模块包括:TVS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与所述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的电容;
所述TVS瞬态抑制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阳极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GND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稳压器为TLV431A并联稳压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可变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为可变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电压稳定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钳位电路为运放比较电路。
CN201420474816.3U 2014-08-21 2014-08-21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Active CN204046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816.3U CN204046424U (zh) 2014-08-21 2014-08-21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816.3U CN204046424U (zh) 2014-08-21 2014-08-21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6424U true CN204046424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4816.3U Active CN204046424U (zh) 2014-08-21 2014-08-21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642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489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环路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5207488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环路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9713676A (zh) * 2019-01-23 2019-05-0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并联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1030428A (zh) * 2019-11-27 2020-04-17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反馈控制电路及高可靠激光器驱动电源
CN111836430A (zh) * 2020-06-05 2020-10-27 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cv电路
CN112416046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压钳位电路
CN117439593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钳位电路、模拟光耦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489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环路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5207488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环路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9713676A (zh) * 2019-01-23 2019-05-0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错并联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12416046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压钳位电路
CN111030428A (zh) * 2019-11-27 2020-04-17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反馈控制电路及高可靠激光器驱动电源
CN111030428B (zh) * 2019-11-27 2023-04-21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反馈控制电路及高可靠激光器驱动电源
CN111836430A (zh) * 2020-06-05 2020-10-27 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cv电路
CN111836430B (zh) * 2020-06-05 2022-09-20 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cv电路结构
CN117439593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钳位电路、模拟光耦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CN117439593B (zh) * 2023-12-21 2024-03-01 晶艺半导体有限公司 钳位电路、模拟光耦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6424U (zh) 一种输出电压稳定电路
US9667152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WO2017028500A1 (zh) 一种提高开关电源动态响应的控制方法
US9088211B2 (en) 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buck-boost transition switching control
CN104218646B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电路
US8929106B2 (en) Monotonic pre-bias start-up of a DC-DC converter
US20110110127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N103151924B (zh) 一种高精度恒流恒功率自适应补偿电路
US20170071043A1 (en) Led drive method and led drive device
CN102332827A (zh)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方法
CN106972764B (zh) 电源供应装置
CN105094189A (zh) 电缆损耗补偿电路及具有电缆损耗补偿的电源电路
JP2013021861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852090A (zh) 具有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反激式pfc变换器
TWI489760B (zh) 具壓降補償功能之電壓轉換控制器及電壓轉換電路
TWI487253B (zh) 切換式穩壓器之控制方法及控制電路
US8937472B2 (en) DC-DC converter capable of configuring topology
CN103051217A (zh) 一种峰值电流渐变的反激变换器
US10020751B1 (en) Multi-output control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951158A (zh) 一种对pwm转换器的补偿控制器和pwm控制电路
TWI501518B (zh) 電源供應裝置
CN112953242A (zh) 一种瞬时过功率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3997220A (zh) 开关电源装置和控制ic
CN105337513A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过功率保护方法
US9270186B2 (en) Voltage converting controller, voltage converting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voltage conver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