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1959U -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1959U
CN204041959U CN201420411224.7U CN201420411224U CN204041959U CN 204041959 U CN204041959 U CN 204041959U CN 201420411224 U CN201420411224 U CN 201420411224U CN 204041959 U CN204041959 U CN 204041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difference
bore
ladder section
step portion
differentia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12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永锋
方国兴
方晋
杨伟
卢坤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112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1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1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19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端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的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的空腔的形状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差速器壳支撑刚性,减轻了差速器壳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器壳,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载重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减排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技术性能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使用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若行驶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使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降耗减排量、安全可靠性等都大有裨益。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差速器主要包括两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转动,将动力通过太阳齿轮与半轴传递。传统的差速器的壳体主要为圆柱形的套筒,为了保证壳体的稳固性且存在足够的差速器放置空间,一般壳体的体积较大,而且壳体的壁厚较厚,以保证壳体自身对行星齿轮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的承受力,如果加厚壳体壁厚一方面占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成本较高,同时壳体比较重,也增加了整车的总重量,因此研究出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质量轻、降低成本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呈圆台状,并且其侧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端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之间倾斜过渡,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为圆弧过渡,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三阶梯段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为圆台形空腔,且其侧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95.25mm,长度为39mm,第二阶梯部的外壁的直径为112mm,长度为40mm,第三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小的一端的口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260mm,第四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375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的总长度为120mm,第五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230mm,第五阶梯部的长度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段的口径为64mm,第二阶梯段的口径为88mm,第三阶梯段的口径为82mm,第四阶梯段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194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外表面位于圆形通孔B的四周具有一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2.5mm,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8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3.5mm,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0.8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的空腔的形状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合理的加强筋布置方式,不仅增强了差速器壳支撑刚性,而且减轻了差速器壳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左壳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右壳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右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三阶梯部3、第四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四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3呈圆台状,并且第三阶梯部3的侧面呈圆弧形,第一阶梯部1与第二阶梯部2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一阶梯部1与第二阶梯部2之间的R度为2.5mm,第二阶梯部2与第三阶梯部3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二阶梯部2与第三阶梯部3之间的R度为8mm,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之间的R度为3.5mm,第四阶梯部4与第五阶梯部5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四阶梯部4与第五阶梯部5之间的R度为0.8mm。 
在第三阶梯部3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11,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11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13。在第三阶梯部3的外表面位于圆形通孔B13的四周具有一加强筋12。在本实施例中,圆形通孔A11一共有四个,单个的圆形通孔A11的口径为60mm,
在第四阶梯部4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10。在本实施例中,法兰连接孔10一共有12个,单个的法兰连接孔10口径为20.2mm。
第一阶梯部1的外壁的口径为95.25mm,第一阶梯部1的长度为39mm,第二阶梯部2的外壁的口径为112mm,第二阶梯部2的长度为40mm,第三阶梯部3的外壁的口径小的一端的口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口径为径为260mm,第四阶梯部4的外壁的口径为375mm,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的总长度为120mm,第五阶梯部5的外壁的口径为230mm,第五阶梯部5的长度为5mm。 
在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6、第二阶梯段7、第三阶梯段8及第四阶梯段9,并且第一阶梯段6、第三阶梯端7及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逐渐增大,并且第一阶梯段6与第二阶梯段7之间倾斜过渡,倾斜线段的长度为3mm,倾斜的角度为45°,第二阶梯段7与第三阶梯段8之间倾斜过渡,、第三阶梯段8及第四阶梯段9之间为圆弧过渡,其R度为3mm,倾斜的角度为30°,倾斜线段的长度为3.2mm,第一阶梯段6、第二阶梯段7及第三阶梯段8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9为圆台形空腔,且第四阶梯段9的侧面为圆弧形。 
第一阶梯段6的口径为64mm,第二阶梯段7的口径为88mm,第三阶梯段8的口径为82mm,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152mm,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194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呈圆台状,并且其侧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之间倾斜过渡,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为圆弧过渡,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三阶梯段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为圆台形空腔,且其侧面为圆弧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95.25mm,长度为39mm,第二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112mm,长度为40mm,第三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小的一端的口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口径为径为260mm,第四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375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的总长度为120mm,第五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230mm,第五阶梯部的长度为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段的口径为64mm,第二阶梯段的口径为88mm,第三阶梯段的口径为82mm,第四阶梯段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194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外表面位于圆形通孔B的四周具有一加强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2.5mm,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8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3.5mm,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0.8mm。
CN201420411224.7U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1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1224.7U CN204041959U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1224.7U CN204041959U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1959U true CN20404195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12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1959U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19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990A (zh) * 2014-07-24 2014-10-08 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990A (zh) * 2014-07-24 2014-10-08 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N104088990B (zh) * 2014-07-24 2016-07-13 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0788U (zh) 低速电动汽车变速箱总成
CN205244271U (zh) 一种越野用全时六驱汽车分动箱
CN101963209B (zh) 火箭发射活动平台摆线减速装置
CN204041959U (zh)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N204267659U (zh) 变速箱低挡从动齿轮
CN202215674U (zh) 一种装载机后桥齿轮副
CN102996714A (zh) 一种汽车主减速器齿轮副及驱动桥
CN204041957U (zh) 一种轻量化13t半挂车差速器壳
CN204041958U (zh) 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N203670672U (zh) 差速器
CN204041916U (zh) 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
CN107672431B (zh) 电动汽车用纯电动自动变速一体化驱动桥总成
CN104088990B (zh)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N104088984B (zh) 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
CN204704369U (zh) 一种加强型车桥主减速器总成
CN104088991A (zh) 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CN204279064U (zh) 电动汽车悬挂系统
CN203670632U (zh) 集成后置取力器的八挡变速器
CN104088992A (zh) 一种轻量化13t半挂车差速器壳
CN203730712U (zh) 一种汽车主减速器总成
CN203395118U (zh) 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分动箱
CN105437963A (zh) 一种单发动机环卫车的驱动系统
CN202833884U (zh) 压路机整体式变速箱
CN202091438U (zh) 紧凑型行星减速器
CN2900344Y (zh) 三轮摩托车前置式倒挡直驱动二级变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