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8319U -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8319U
CN204038319U CN201420439388.0U CN201420439388U CN204038319U CN 204038319 U CN204038319 U CN 204038319U CN 201420439388 U CN201420439388 U CN 201420439388U CN 204038319 U CN204038319 U CN 204038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guide rail
rail beam
platform girder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9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393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8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8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83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行走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包括两平台主梁及放置在平台主梁下方的导轨梁,两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横向调节机构,各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纵向调节机构,且纵向调节机构的下端与导轨梁之间设有移动机构。将两个导轨梁放置在人行间隙带上,调节横向调节机构,使得纵向调节机构的下端与导轨梁配合,纵向调节机构可以沿着导轨梁移动;根据需要,调节纵向调节机构,使得两平台主梁处于合适的高度,这样,勘察设备等不需要直接在特殊场地中直接行走,解决其行走困难的问题,不会对场地造成损坏,行走效率高,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行走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施工等经常需在菜地、沟边、沼泽等场地进行或经过,这样,钻机等勘察设备在经过这些场地时,会对场地造成大面积损坏,如毁坏大面积菜地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有时设备需要经过沼泽、浅水域等场地,勘察设备的搬运或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甚至导致设备无法就位。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对应的结构设备,可以使勘察设备在通行菜地、沟边、沼泽等场地时,不毁坏菜地,且能快捷在沼泽、浅水域等疑难场地行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勘察设备在菜地、沼泽、沟边等场地中行走困难,导致损坏场地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包括两相间平行布置的平台主梁,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横向调节机构;所述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还包括两对应放置在平台主梁下方的导轨梁,各所述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纵向调节机构,且所述纵向调节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导轨梁之间设有使所述纵向调节机构沿所述导轨梁移动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两交叉铰接布置且设于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的横向交叉杆,两横向交叉杆的中部相互铰接,形成第一横向铰接点;各所述横向交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一所述平台主梁,另一端交接于另一所述平台主梁。
进一步地,各所述平台主梁的内侧设有内侧开口且沿所述平台主梁长度延伸的第一槽条,所述横向交叉杆的一端连接有横向滚轮,所述横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一槽条中。
进一步地,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设有两横向调节杆,两所述横向调节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横向铰接点,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两所述平台主梁,且两所述横向调节杆与两横向交叉杆呈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于第一横向铰接点与第二横向铰接点之间,穿设有横向调节螺杆,所述横向调节螺杆的一段设有横向固定端头,另一端朝外延伸,且套设有横向调节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调节机构包括两交叉铰接布置且置于平台主梁与其下方的导轨梁之间的纵向交叉杆,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中部相互铰接,形成第一纵向铰接点;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导轨梁,一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平台主梁,另一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平台主梁。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导轨梁上端且上端开口的第二槽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交叉杆下端的第一纵向滚轮,所述第二槽条沿所述导轨梁延伸,所述第一纵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二槽条中。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主梁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沿所述平台主梁延伸的第三槽条,一所述纵向主梁的上端连接有第二纵向滚轮,所述第二纵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三槽条中。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主梁与其下方的导轨梁之间设有两个纵向调节杆,两所述纵向调节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纵向铰接点,一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主梁,另一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另一端交接于与其相邻的纵向交叉杆的下端,且两所述纵向调节杆与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相对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铰接点与第二纵向铰接点之间穿设有纵向调节螺杆,所述纵向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纵向固定端头,另一端套设有纵向调节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地运输勘察设备等时,将两个导轨梁放置在人行间隙带上,然后调节两平台主梁之间的横向调节机构,调整两个平台主梁之间的间距,使得纵向调节机构的下端与导轨梁配合,这样,可以使得纵向调节机构以及平台主梁沿着导轨梁移动;接着,根据需要,调节纵向调节机构,使得两平台主梁处于合适的高度,这样,勘察设备等不需要直接在菜地、沼泽、沟边等场地中直接行走,解决其行走困难的问题,且不会对场地造成损坏,其行走效率也高,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向调节机构分别与平台主梁、导轨梁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向调节机构分别与两平台主梁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梁铺设在菜地中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1,可以放置在菜地、沼泽、沟边等场地,用于供勘察设备等行走,当然,其也可以用于供其他各种类型的设备行走,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1包括两相间平行布置的平台主梁11,平台主梁11呈条形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为直条时,或者对于一些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置为弯条式等。两个平台主梁11相邻布置,可以是平行,也可以非平行布置,且在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设有横向调节机构13,该横向调节机构13分别连接于两平台主梁11,用于调节两平台主梁11之间相离或相向移动。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1还包括两导轨梁12,两导轨梁12对应与两平台主梁11对应,且位于平台主梁11的下方,也就是各平台主梁11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梁12。各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设有纵向调节机构14,该纵向调节机构14分别连接于平台主梁11与导轨梁12,用于调节平台主梁11相对于导轨梁12上下移动,并且纵向调节机构14的下端与导轨梁12之间设有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可以使得整个纵向调节机构14沿着导轨梁12移动。
在实际运用中,当需要在菜地、沼泽或沟边等场地运载勘察设备等时,将两导轨梁12放置在场地的合适位置,例如,参照图4所示,两导轨梁12放置在菜地中的两人行间隙带上,然后调节两平台主梁11之间的横向调节机构13,调整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也就是两个纵向调节机构14之间的距离,使得纵向调节机构14的下端与导轨梁12配合,这样,可以使得纵向调节机构14以及平台主梁11沿着导轨梁12移动;接着,根据需要,调节纵向调节机构14,使得两平台主梁11处于合适的高度。
将勘察设备等放置在上述已经调整好的两个平台主梁11上,通过纵向调节机构14与导轨梁12之间的移动机构的作用,勘察设备等随着平台主梁11,沿着导轨梁12移动,从而实现勘察设备的行走及搬运。
勘察设备等不需要直接在菜地、沼泽、沟边等场地中直接行走,解决其行走困难的问题,且不会对场地造成损坏,其行走效率也高,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对于一些行走长度过长的情况,可以设置多段导轨梁12,在推行勘察设备等时,则可以分段衔接。
另外,在一些沼泽地新填土等承载能力较低的场地,在导轨梁12的底部可以设置一些垫板或面板等,以增加导轨梁12底部的受力面积,从而使得勘察设备等的推行更加顺利;也可以将导轨梁12架设在沟谷或沟渠等上,这样,着可使得导轨梁12便捷的跨越沟谷或沟渠等,便于将勘察设备等搬运过沟谷或沟渠。
再者,由于两个导轨梁12是分开设置的,其沿着斜坡可以一高一低平行布置,此时,只需要调节各导轨梁12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11之间的纵向调节机构14,则可以使得两个平台主梁11处于同一高度位置,也就是可以使得勘察设备在不平整的场地上平稳通过。
根据实际需要,导轨梁12可以是平直设置,当然,其也可以是弯曲状的,这样,则可以使得勘察设备过弯搬运。在平台主梁11以下,两个导轨梁12之间不需要设置任何横向连接结构,这样,可以确保在搬运勘察设备等时,平台主梁11下的蔬菜或其它需要保护的结构物不会受到损坏。
纵向调节机构14,其目的在于实现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的高度调节,通过分别调节两个纵向调节机构14,可以使得该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1适应地面不平整时,导轨梁12铺设的高低程度不同的情况。
横向调节机构13,其目的在于实现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宽度的调节,以适应于菜地间隙宽度不同等场地条件下,两个导轨梁12距离不同的情况。
参照图3所示,横向调节机构13包括两交叉铰接的横向交叉杆131,该两横向交叉杆131设置在两平台主梁11之间,两者的中部铰接,形成第一横向铰接点134,并且,两个横向交叉杆131之间呈交叉状布置;各横向交叉杆13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一平台主梁11,形成可以沿着平台主梁11移动的第一移动端,其另一端则铰接于另一平台主梁11。
这样,两个横向交叉杆131则形成如剪刀结构状,以其第一横向铰接点134为转动中心,当两个横向交叉杆131的交叉角度增大时,则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增大,此时,一横向交叉杆131的第一移动端沿着平台主梁11,朝靠近另一横向交叉杆131的另一端移动;当两个横向交叉杆131的交叉角度缩小时,则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缩小,此时,一横向交叉杆131的第一移动端沿着平台主梁11,朝远离另一横向交叉杆131的另一端移动。
具体地,在平台主梁11的内侧中设有沿平台主梁1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条112,该第一槽条112具有贯穿平台主梁11内侧的侧开口,这样,横向交叉杆131的第一移动端放置在该第一槽条112内,则可以实现沿着平台主梁11移动。
为了使得第一移动端在槽条内移动顺畅,第一移动端连接有横向滚轮132,这样,利用横向滚轮132在槽条内移动。
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横向交叉杆131的两端也可以分别铰接在两个平台主梁11上,而不采用上述的第一移动端。
为了实现对两个横向交叉杆131交叉角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横向调节杆19,该两个横向调节杆19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横向铰接点191,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两个平台主梁11,且两个横向调节杆19与两个横向交叉杆131呈相对布置。
在两个横向交叉杆131之间形成的第一横向铰接点134,与两横向调节杆19之间形成的第二横向铰接点191之间,穿设有横向调节螺杆152,该横向调节螺杆15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横向铰接点134及第二横向铰接点191,其中,其一端设置横向固定端头151,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外延伸,且其上套设有横向调节螺母153,这样,通过旋动横向调节螺母153在横向调节螺杆152中的位置,则可以调节处于第一横向铰接点134与第二横向铰接点191之间的横向调节螺杆152的长度,从而调节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
当然,当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确定后,利用横向调节螺杆152一端固定,另一端则依靠调节好位置的横向调节螺母153进行固定,使得整个横向调节机构13形状固定,两个平台主梁11之间的间距固定。
当然,上述第一横向铰接点134与第二横向铰接点19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来进行调节,并不仅限制于上述的横向调节螺杆152与横向调节螺母153之间的配合。
为了使得两个横线调节杆与两个横向交叉杆131之间形成一体,有利于整体结构稳定及调节,本实施例中,与同一平台主梁11铰接的横向交叉杆131的另一端及横向调节杆19的另一端,处于同一位置,也就是两者之间也相互铰接。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纵向调节机构14包括两交叉铰接的纵向交叉杆141,该两纵向交叉杆141设置在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两者的中部铰接,形成第一纵向铰接点144,并且,两个纵向交叉杆141之间呈交叉状布置,其下端通过上述的移动机构活动连接于导轨梁12。
其中,一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平台主梁11;另一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铰接于导轨梁12。利用上述的移动机构,可以使得两纵向交叉杆141的下端沿着导轨梁12的长度方向移动。
这样,两个纵向交叉杆141则形成如剪刀结构状,以其第一纵向铰接点144为转动中心,当两个纵向交叉杆141的交叉角度增大时,则平台主梁11与导轨梁12之间的高度增大;当两个纵向交叉杆141的交叉角度缩小时,则导轨梁12与平台主梁11之间的高度缩小。
具体地,上述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导轨梁12的上端且上端开口的第二槽条121以及连接在纵向交叉杆141下端的第一纵向滚轮142,该第二槽条121沿导轨梁12长度方向延伸,这样,两纵向交叉杆141的下端的第一纵向滚轮142设置在该第二槽条121中,则可以实现沿着导轨梁12移动。
具体地,平台主梁11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沿平台主梁1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槽条111,这样,一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设置在该第三槽条111中,则可以实现沿着平台主梁11移动。
为了使得上述的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在第三槽条111内移动顺畅,该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纵向滚轮143,这样,利用第二纵向滚轮143在第三槽条111内移动。
为了实现对两个纵向交叉杆141交叉角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在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设置有两个纵向调节杆17,该两个纵向调节杆17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纵向铰接点171,一纵向调节杆17的另一端铰接于平台主梁11,另一纵向调节杆17的另一端交接于与其相连的纵向交叉杆141的下端,且两个纵向调节杆17与两个纵向交叉杆141呈相对布置。
在两个纵向交叉杆141之间形成的第一纵向铰接点144,与两纵向调节杆17之间形成的第二纵向铰接点171之间,穿设有纵向调节螺杆182,该纵向调节螺杆18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纵向铰接点144及第二纵向交接点,其中,其一端设置纵向固定端头181,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外延伸,且其上套设有纵向调节螺母183,这样,通过旋动纵向调节螺母183在纵向调节螺杆182中的位置,则可以调节处于第一纵向铰接点144与第二纵向铰接点171之间的纵向调节螺杆182的长度,从而调节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的高度。
当然,当平台主梁11与其下方的导轨梁12之间的高度确定后,利用纵向调节螺杆182一端固定,另一端则依靠调节好位置的纵向调节螺母183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纵向调节机构14形状固定。
当然,上述第一纵向铰接点144与第二纵向铰接点171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来进行调节,并不仅限制于上述的纵向调节螺杆182与纵向调节螺母183之间的配合。
与纵向调节杆17的另一端铰接的纵向交叉杆141的下端连接有连接块16,其纵向调节杆17的另一端及纵向交叉杆141的另一端分别与该连接块16铰接,且该连接块16下方连接有上述的第一纵向滚轮142,该第一纵向滚轮142置于第二槽条121中。
为了使得两个纵向调节杆17与两个纵向交叉杆141之间形成一体,有利于整体结构稳定及调节,本实施例中,一纵向交叉杆141的上端及与其相连的纵向调节杆17的另一端处于同一位置,也就是两者之间也相互铰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间平行布置的平台主梁,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横向调节机构;所述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还包括两对应放置在平台主梁下方的导轨梁,各所述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导轨梁与其上方的平台主梁之间间距的纵向调节机构,且所述纵向调节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导轨梁之间设有使所述纵向调节机构沿所述导轨梁移动的移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两交叉铰接布置且设于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的横向交叉杆,两横向交叉杆的中部相互铰接,形成第一横向铰接点;各所述横向交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一所述平台主梁,另一端交接于另一所述平台主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台主梁的内侧设有内侧开口且沿所述平台主梁长度延伸的第一槽条,所述横向交叉杆的一端连接有横向滚轮,所述横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一槽条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平台主梁之间设有两横向调节杆,两所述横向调节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横向铰接点,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两所述平台主梁,且两所述横向调节杆与两横向交叉杆呈相对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于第一横向铰接点与第二横向铰接点之间,穿设有横向调节螺杆,所述横向调节螺杆的一段设有横向固定端头,另一端朝外延伸,且套设有横向调节螺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机构包括两交叉铰接布置且置于平台主梁与其下方的导轨梁之间的纵向交叉杆,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中部相互铰接,形成第一纵向铰接点;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导轨梁,一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平台主梁,另一所述纵向交叉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平台主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导轨梁上端且上端开口的第二槽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交叉杆下端的第一纵向滚轮,所述第二槽条沿所述导轨梁延伸,所述第一纵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二槽条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梁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沿所述平台主梁延伸的第三槽条,一所述纵向主梁的上端连接有第二纵向滚轮,所述第二纵向滚轮置于所述第三槽条中。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梁与其下方的导轨梁之间设有两个纵向调节杆,两所述纵向调节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形成第二纵向铰接点,一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主梁,另一所述纵向调节杆的另一端交接于与其相邻的纵向交叉杆的下端,且两所述纵向调节杆与两所述纵向交叉杆相对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铰接点与第二纵向铰接点之间穿设有纵向调节螺杆,所述纵向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纵向固定端头,另一端套设有纵向调节螺母。
CN201420439388.0U 2014-08-05 2014-08-05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38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9388.0U CN204038319U (zh) 2014-08-05 2014-08-05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39388.0U CN204038319U (zh) 2014-08-05 2014-08-05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8319U true CN20403831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938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38319U (zh) 2014-08-05 2014-08-05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83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3307A (zh) * 2014-08-05 2014-11-2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3307A (zh) * 2014-08-05 2014-11-2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CN104163307B (zh) * 2014-08-05 2016-08-24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77055C (en) Frame mounted hydrodemolition system for treating large inclined wall surfaces
CN206857986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龙门架
CN105052877A (zh) 一种自走升降式喷雾机喷杆装置
CN204697493U (zh) 一种农耕平台
CN204038319U (zh)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CN207553144U (zh) 具有检测调节结构的自动摊铺机系统
CN107724395A (zh) 具有调节支脚的自动摊铺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3390423U (zh) 一种钢管桩外纵焊缝的焊接装置
CN202099749U (zh) 一种带左右调整装置的架桥机
CN110173289A (zh) 一种煤矿巷道多方位自移滑靴式液压支架
CN104163307B (zh) 导轨式设备行走结构
CN204457407U (zh) 用于设备平台的升降梯
CN208684247U (zh) 一种预制节段用吊装装置
CN207567816U (zh) 具有调节支脚的自动摊铺机系统
CN206570810U (zh) 一种顶压式压桩设备
CN206635800U (zh) 改进的塔吊基础预埋长腿
CN105002790A (zh) 一种轨排调节装置
CN203741728U (zh) 栈桥移动系统
CN205821982U (zh) 自行式隧道仰拱栈桥
CN205013026U (zh) 俯伪斜综采液压支架
CN204237269U (zh) 码坯机的支撑装置
CN104265337A (zh) 掘进临时支护装置
CN105649628B (zh) 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采/放工作面伪仰斜变倾角布置方法
CN203420737U (zh)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封堵装置
CN102828775A (zh) 皮带机机尾自移自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