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4700U -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4700U
CN204034700U CN201420388006.6U CN201420388006U CN204034700U CN 204034700 U CN204034700 U CN 204034700U CN 201420388006 U CN201420388006 U CN 201420388006U CN 204034700 U CN204034700 U CN 204034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valve
heating agent
pump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80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夫健
王庆志
刘燕军
马丽欣
凌永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63977 UNIT PLA
Original Assignee
63977 UNIT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63977 UNIT PLA filed Critical 63977 UNIT PLA
Priority to CN2014203880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4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4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47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对强放热反应,如何及时地移走反应热是一个难题。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外设有盘片泵、套管式换热器组成的外循环回路,反应釜夹套与换热器串联强化传热,同时通过泵、阀组合实现冷媒与热媒的切换。另外,通过特殊连接方式及增加少许配置,使该反应装置具有低温反应、回流反应、搅拌混合、萃取分层、蒸馏提纯等多种功能。该反应装置能大为提高传热效率,缩短加热、冷却的辅助时间,从而提高生产能力,由于一机多能,能相对地减少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主要用于中试研究及小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外循环强化传热,并可实现冷/热媒切换的多功能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含有强放热反应过程的中试研究及小规模的间歇生产。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控制温度对于提高反应选择性和产品收率至关重要,对于强放热反应,如何控制好温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地移除,势必造成物料温度失控,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甚至有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
为了控制反应温度,前人在工艺与工程两个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存在着缺点与弊端。例如:在工艺上,普遍使用大量的溶剂稀释反应混合物,并采取滴加物料的措施,但反应后要蒸馏回收溶剂,导致生产能力小,能耗高;在工程上,普遍在反应釜内设置盘管增大换热面积,但由于受反应釜内空间的制约,换热面积增大有限,且在有固体存在时或遇粘稠物料时,物料容易附着在盘管外表面,影响传热。
有人采取在反应釜及其夹套内设置挡板、增大介质的流速或反应釜的搅拌转速,即通过增大传热系数强化传热,但效果有限,而且对于粘稠物料,增大流速或搅拌转速,势必使能耗大为增加,经济上不可行。根据传热计算公式Q=K·A·Δt,影响传热的因素除传热系数K外,还有传热面积A和冷热流体温差Δt,而增大冷热流体温差Δt势必要求提供温度更低的冷媒,在经济上也不可行。可见,要强化传热唯一有效的措施是增大换热面积A。
有人采用在反应釜外设置换热器,使反应介质外循环的方法,但未规定所用换热器与循环泵的型式,如选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与离心泵,只适用于一般的液体介质,不适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粘稠介质及含气体介质。而含有固体颗粒、粘稠介质、含气体介质在强放热反应中经常遇到。例如:磷/膦酰氯、硫/磺酰氯、碳酰氯等酰氯的水解、醇解、胺解为强放热反应,不缚酸释放出氯化氢气体,缚酸生成固体颗粒的缚酸剂的盐,产物多为粘稠状。因而研究一种通用的反应装置很有必要。
此外,中试研究及小规模多品种的精细化工生产,为满足多种产品试制与生产的需要,要求反应装置多功能化。反应装置的关键是反应釜,要实现多功能,反应釜的夹套必须具有冷却、加热的功能。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就是反应釜的夹套如何方便地实现冷媒与热媒介质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循环强化传热,可方便地在冷媒与热媒之间切换,具有低温反应、回流反应、搅拌混合、萃取分层、蒸馏提纯等多种功能,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反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冷凝器2、换热器3、循环泵4、冷媒泵5、热媒泵6。
所述反应釜1顶部的上升气口与冷凝器2顶部的进料口相连,冷凝器2底部的出料口通过U形管23、回流阀17与反应釜1顶部的回流口相连,在U形管23底部设有出料阀22;所述反应釜1底部的出料口设有三通,三通的侧支为循环物料出口,依次通过循环泵入口阀42、套管温度计41、循环泵4、循环物料压力表39、循环泵出口阀38与换热器3底部的进料口相连,换热器3顶部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顶部的循环物料入口相连。
所述反应釜1为椭圆形封头容器型式,内有框式搅拌器40,搅拌轴在顶部中心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外有夹套16,夹套16以下进上出的方式走冷/热媒;所述冷凝器2为顺流立式安装的管壳式冷凝器,管程走物料,壳程走冷媒b,物料和冷媒b逆向流动;所述换热器3为立式安装的套管式换热器,内管走物料,外管走冷/热媒,物料与冷/热媒由下往上同向流动;所述循环泵4为盘片泵,冷媒泵5、热媒泵6为管道泵。
所述反应釜1顶部的进料口通过进料阀37连接进料管36,反应釜1底部的出料口通过三通的下支依次连接放料阀43、视镜7、分料阀44和出料管45,反应釜1的夹套16底部的冷/热媒入口设有三通,一支依次通过冷媒a阀8、冷媒a排净阀10、冷媒泵5、冷媒压力表18、冷媒泵出口阀19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冷媒a下冷管30相连,另一支依次通过热媒阀15、热媒排净阀14、热媒泵6、热媒压力表21、热媒泵出口阀20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热媒下热管31相连,在冷媒a阀8与冷媒a排净阀10之间通过三通依次连接冷媒a上冷阀9、冷媒a上冷管11,在热媒阀15与热媒排净阀14之间通过三通依次连接热媒上热阀13、热媒上热管12,反应釜1的夹套16上部的冷/热媒出口与换热器3侧下部的冷/热媒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2侧下部冷媒b入口通过冷媒b上冷阀26连接冷媒b上冷管27,冷凝器2侧上部冷媒b出口通过冷媒b下冷阀28连接冷媒b下冷管29,冷凝器2下封头侧部尾气出口通过放空阀a24连接放空管a25;所述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通过三通分为三支,一支通过热媒下热阀35连接热媒下热管31,一支通过冷媒a下冷阀34连接冷媒a下冷管30,另一支通过放空阀b33连接放空管b32。
所述装置使用的冷媒a为-40~15℃的循环使用的液体载冷剂,载冷剂为20%~30%氯化钙盐水、40%~60%乙二醇水溶液、30%~50%丙三醇水溶液、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导热油;使用的热媒为低压水蒸汽与自来水混合产生的15~100℃的热水,或为15~250℃的循环使用的有机液体载热剂,有机液体载热剂为乙二醇、丙三醇、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导热油,当热媒是有机液体载热剂,热媒与冷媒a为不同温度的同一种热载体,或为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为导热油;使用的冷媒b为15~35℃的自来水、15~50℃的循环水或循环冷媒a。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用于反应,包括低温反应、加热反应,并兼作蒸馏釜,用于蒸出溶剂等低沸点的物质;冷凝器2用于冷凝反应或蒸馏产生的物料蒸气;换热器3用于强化传热,弥补反应釜1的夹套16传热面积的不足;循环泵4为外循环提供动力,用于对外循环物料加压使其循环流动;冷媒泵5用于将冷媒a切换成热媒时,把反应釜1的夹套16与换热器3内存留的冷媒a排净;热媒泵6用于将热媒切换成冷媒a时,把反应釜1的夹套16与换热器3内存留的热媒排净。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与冷凝器2的连接方式,是为了将物料蒸气导入冷凝器2进行冷凝,并使冷凝的物料流回反应釜1,从而使装置具有回流反应的功能。在U形管23的底部设有出料阀22,在回流反应结束时,用于放出U形管23内的物料。此外,通过出料阀22可方便地连接接受容器,使反应装置转换成蒸馏装置,增加了蒸馏提纯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与循环泵4、换热器3的连接方式,是为了将物料引出反应釜1外,加压使流经换热器3加强换热,再使之返回反应釜1。同时,物料外循环,在反应釜1内起到轴向混合作用,能使物料混合得更均匀,避免局部过浓或局部过热,有利于减少副反应。在循环泵4的进料管道上设置套管温度计41,是为了准确地测定反应物料的温度,并避免温度传感器因磨蚀而损坏。在循环泵4的出料管道上设置循环物料压力表39,用于监测循环泵4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为椭圆形封头容器型式,内设框式搅拌器40,外设夹套16,结构简单,且零部件均为标准件,易于加工和维护。框式搅拌器适用于包括高黏度物料、含固体颗粒物料在内的物料,搅拌范围大,低速搅拌,满足节能的需要,同时配合外循环形成的轴向混合,能满足各种物料混合均匀的需要。搅拌轴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密封效果优良,即便含固体颗粒的物料也能适用。夹套16以下进上出的方式走冷/热媒,可使冷/热媒充满夹套,利于传热。夹套16可走冷媒a或热媒,使反应釜1既可用作低温反应釜,又可用作加热回流反应釜或蒸馏釜。所有这些设置使反应釜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2选用顺流立式安装的管壳式冷凝器,管壳式冷凝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冷凝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来源容易,更为重要的是,管壳程介质逆向流动,利于将蒸气物料冷凝,而顺流立式安装型式,气液物料流向相同,气液分离容易,并且物料可全部排出,在冷凝器内无残留,避免不同批次物料的交叉污染或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3选用立式安装的套管式换热器,立式安装是为了减少阻力,避免有固体颗粒存在因沉积、结垢造成堵塞,而换热器3用于强化传热,一般对传热量要求不大,尤其是小规模的反应装置,套管式完全可以满足传热要求,如果对换热器3的传热量要求较大,例如在1000kW以上,可考虑串联或并联多个套管式换热器。另外,套管式换热器制造和安装容易,容易清洗,用于含有固体颗粒的物料,一旦发生堵塞,便于清洗处理。内外管介质同向流动,可避免局部过度冷却或局部过度加热引发副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4选用盘片泵,是因为这种泵通过粘性拖动原理输送液态物料,无径向负载,不阻塞,不气蚀,耐磨蚀,维护少,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可三相混合输送,在恶劣工况的应用上更可靠,更有效率,也更经济,覆盖了常规泵性能无法满足的工况,可泵送固体含量高达70%的介质,可输送含20%~60%气体的介质,由于采用了非紧公差设计,同一型号的泵可用于温度、压力、固体物含量和产品介质变动很大的场合,特别适合用于反应过程物料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冷媒泵5、热媒泵6选用管道泵,是由于它们安装在管道上,分别用于输送冷媒a和热媒,管道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适得其所。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顶部设置一个原料进口,所有原料通过支管汇总到此进口加入反应釜1,所述进料阀37、进料管36分别指进料总阀、进料总管。如果反应釜1顶部有备用口,或者有两种原料不宜在同一原料进口加入,也可利用备用口或者在回流口安装三通增加原料进口分开加入。反应釜1的底部设有视镜7,使其增加了萃取分层的功能,分层时打开放料阀43,通过分料阀44的开度控制出料速度,便于操作。夹套16底部设有一个冷/热媒入口,可根据需要选择进冷媒a或热媒,夹套16上部的冷/热媒出口与换热器3侧下部的冷/热媒入口相连,使夹套16与换热器3形成串联方式冷却或加热物料。在需要将冷媒a与热媒互相切换时,必须先将夹套16与换热器3内存留的冷媒a或热媒排净,为此设计了各自的排出通道,分别通过冷媒泵5、热媒泵6排至换热器3下游的冷媒a下冷管30、热媒下热管31,去向正是它们应该去的地方,这样既不造成冷/热媒流失,又不浪费热能。在冷媒a或热媒进入夹套16底部冷/热媒入口前,各自增设一道阀——冷媒a阀8和热媒阀15,目的是减少误操作,并尽可能地减少二者交叉混合。冷媒a压力表18与热媒压力表21分别用于监测冷媒泵5与热媒泵6的工作状态,并指示冷媒a或热媒排净与否。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2的冷媒b上下水管27、29用于连续地供应冷媒b,下进上出可确保冷凝器2的壳程充满冷媒b。放空阀a24用于放空,使装置保持常压状态,或在关闭时使装置保持正压状态,如果放空管a25连接真空系统,还可使反应或蒸馏在负压下进行。回流阀17用于回流与蒸馏的切换,并在开始时阻止蒸气经U形管23——回流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3的冷媒a或热媒下进上出,也是出于确保充满换热器3,保证换热效果。在换热器3侧上部的冷/热媒出口处,与冷媒a下冷管30、热媒下热管31并联设有放空管b32,用于在冷媒a与热媒切换时放空,使换热器3与夹套16内存留的冷媒a或热媒能彻底排净。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冷媒a为一种载冷剂,可选氯化钙盐水(冷冻盐水),其冰点随浓度增大迅速降低,浓度30%的氯化钙盐水冰点降至-41℃,价格低廉,只是具有腐蚀性,是工业生产装置的首选,其它载冷剂价格较高,但无腐蚀性,适用于小型装置;使用的热媒是一种载热剂,可选0~0.6MPa低压水蒸汽与自来水混合产生的热水,温度在15~100℃范围内随意可调,操作灵活,满足较低反应温度的要求,而有机载热剂价格较高,温度相对稳定,适用于反应或蒸馏温度较高的场合,一般用于小型装置;使用的冷媒b选择室温的自来水或近室温的循环水,可满足常见的物料蒸气冷凝的需要,而且经济合理,如物料沸点较低,或在负压下作业,为减少挥发损失,可选择循环冷媒a,即冷凝与反应共用一种载冷剂,这样可减少一种载冷剂,省去一套循环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外循环强化传热的操作方法,旨在保护循环泵4避免其空载,并且在反应釜1放料时能彻底放净,避免在外循环管道中留存。
本实用新型的热载体冷媒与热媒的切换方法,旨在避免两种热载体交叉混合流失,消耗热能,影响其使用性能,并为保护输送泵,提示输送完毕时的现象,以便及时地关停冷媒泵5或热媒泵6,避免其长时间空载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循环强化传热,不受反应釜空间的限制,可任意增大换热器面积,提高传热效果,使反应温度变得容易控制,加热或冷却的辅助时间大为减少,提高过程安全性和生产能力,同时以增大换热面积弥补传热温差,不必使用更加低温的冷媒或更加高温的热媒,节约能耗;可方便地在冷媒a与热媒之间实现切换,使低温反应与回流反应两个反应过程在一台反应釜内“一锅法”完成变成现实,避免了物料在两个反应釜之间转移造成的损失,提高收率;反应装置具有多种功能,多功能化使得同一反应装置能完成多种反应类型和多种单元操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相对地减少设备投资,操作方便,运转费用低,在经济上合理;外循环强化传热,选用盘片泵和套管式换热器,适用于包括粘稠介质、含固体颗粒及含气体介质在内的所有介质,使得装置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釜,2、冷凝器,3、换热器,4、循环泵,5、冷媒泵,6、热媒泵,7、视镜,8、冷媒a阀,9、冷媒a入口阀,10、冷媒a排净阀,11、冷媒a上冷管,12、热媒上热管,13、热媒入口阀,14、热媒排净阀,15、热媒阀,16、夹套,17、回流阀,18、冷媒压力表,19、冷媒泵出口阀,20、热媒泵出口阀,21、热媒压力表,22、出料阀,23、U形管,24、放空阀a,25、放空管a,26、冷媒b入口阀,27、冷媒b上冷管,28、冷媒b出口阀,29、冷媒b下冷管,30、冷媒a下冷管,31、热媒下热管,32、放空管b,33、放空阀b,34、冷媒a出口阀,35、热媒出口阀,36、进料管,37、进料阀,38、循环泵出口阀,39、循环物料压力表,40、搅拌器,41、套管温度计,42、循环泵入口阀,43、放料阀,44、分料阀,4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冷凝器2、换热器3、循环泵4、冷媒泵5、热媒泵6。反应釜1顶部的上升气口与冷凝器2顶部的进料口相连,冷凝器2底部的出料口通过U形管23、回流阀17与反应釜1顶部的回流口相连,在U形管23底部设有出料阀22;反应釜1底部的出料口装有三通,三通侧支依次通过循环泵入口阀42、套管温度计41、循环泵4、循环物料压力表39、循环泵出口阀38与换热器3底部的进料口相连,换热器3顶部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顶部的循环物料入口相连。
反应釜1为HG/T 3109-2009规定的椭圆形底、盖、可拆盖的机械搅拌容器型式,其顶部中心插入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框式搅拌器40,搅拌转速为60~80r/min,顶部环绕中心设有六个对称的均匀分布的开孔(1个上升气口、1个回流口、1个进料口、1个循环物料入口、1个观察口、1个手孔),底部设有出料口,在筒体外部设有整体夹套16,夹套16以下进上出的方式走冷/热媒;冷凝器2为GB151-1999规定的管壳式换热器型式,顺流立式安装,下封头兼有气液分离功能,侧部设有尾气出口,单管程单壳程,管程走物料,壳程走冷媒b,物料和冷媒b逆向流动;换热器3为SH 3119-2000规定的套管式换热器型式,内管为平滑管单管,内管走循环物料,外管走冷/热媒,物料与冷/热媒从下往上同向流动;循环泵4为卧式直接耦合盘片泵;冷媒泵5、热媒泵6均为管道泵。
反应釜1顶部的进料口通过进料阀37连接进料管36;底部的出料口通过三通的直支依次连接放料阀43、视镜7、分料阀44和出料管45。夹套16底部的冷/热媒入口设有三通,一支连接冷媒a阀8,一支连接热媒阀15。冷媒a阀8上游通过三通分为两支:一支通过冷媒a入口阀9连接冷媒a上冷管11;另一支依次通过冷媒a排净阀10、冷媒泵5、冷媒压力表18、冷媒泵出口阀19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冷媒a下冷管30相连。热媒阀15上游也通过三通分为两支:一支通过热媒入口阀13连接热媒上热管12;另一支依次通过热媒排净阀14、热媒泵6、热媒压力表21、热媒泵出口阀20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热媒下热管31相连。夹套16上部的冷/热媒出口与换热器3侧下部的冷/热媒入口相连。
冷凝器2侧下部冷媒b入口通过冷媒b入口阀26连接冷媒b上冷管27;冷凝器2侧上部冷媒b出口通过冷媒b出口阀28连接冷媒b下冷管29;冷凝器2下封头侧部尾气出口通过放空阀a24连接放空管a25。
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通过三通分为三支:一支通过热媒出口阀35连接热媒下热管31;一支通过冷媒a出口阀34连接冷媒a下冷管30;另一支通过放空阀b33连接放空管b32。
各功能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低温反应:检查装置使其处于待开车状态,打开放空阀a24使装置处于常压状态,打开进料阀37,通过进料管36向反应釜1加入原料A。打开冷媒a入口阀9、冷媒a阀8、冷媒a出口阀34,向反应釜1的夹套16及换热器3中通入冷媒a冷却反应物料。启动搅拌器40,并打开循环泵入口阀42、循环泵出口阀38,启动循环泵4,使反应釜1内的物料发生外循环。打开冷媒b入口阀26和冷媒b出口阀28向冷凝器2通入冷媒b。当套管温度计41显示物料温度降至15℃以下的反应温度时,通过进料管36向反应釜1加入原料B,通过控制加入B的速度及冷媒a入口阀9的开度控制反应温度。加料完毕,关闭进料阀37。反应结束时,关停搅拌器40与循环泵4,根据后处理需要,或者打开放料阀43、分料阀44把反应混合物放出处理,或者将其留在反应釜1处理。如果不再需要冷媒b冷凝物料蒸气,关闭冷媒b入口阀26和冷媒b出口阀28。如果不再需要冷媒a冷却反应釜1的物料,关闭冷媒a入口阀9、冷媒a出口阀34,打开冷媒a排净阀10、冷媒泵出口阀19及放空阀b33,启动冷媒泵5,将反应釜1的夹套16及换热器3中的冷媒排出,当听到冷媒泵5的声音异常或冷媒压力表18指示的压力下降时,关停冷媒泵5,关闭冷媒a阀8、冷媒a排净阀10、冷媒泵出口阀19及放空阀b33。
(2)回流反应、蒸馏提纯:检查装置使其处于待开车状态,打开放空阀a24使装置处于常压状态,打开进料阀37,通过进料管36向反应釜1加入反应原料或要提纯的粗品,加毕关闭进料阀37。打开冷媒b入口阀26和冷媒b出口阀28向冷凝器2通入冷媒b。启动搅拌器40,并打开循环泵入口阀42、循环泵出口阀38,启动循环泵4,使反应釜1内的物料发生外循环。打开热媒入口阀13、热媒阀15、热媒出口阀35,向反应釜1的夹套16及换热器3中通入热媒,加热反应物料或蒸馏粗品。如果要进行回流反应,开始先关闭回流阀17,待U形管23中充满物料时再打开回流阀17;如果要进行蒸馏提纯,关闭回流阀17,打开出料阀22,并将出料阀22连接接受容器。反应或蒸馏结束时,关停搅拌器40与循环泵4,根据后处理需要,或者将反应混合物留在反应釜1进行蒸馏处理,操作同上,或者打开放料阀43、分料阀44把蒸馏残液放出处理。如果不再需要冷媒b冷凝物料蒸气,关闭冷媒b入口阀26和冷媒b出口阀28。如果不再需要热媒加热反应釜1的物料,关闭热媒入口阀13、热媒出口阀35,打开热媒排净阀14、热媒泵出口阀20及放空阀b33,启动热媒泵6,将反应釜1的夹套16及换热器3中的热媒排出,当听到热媒泵6的声音异常或热媒压力表21指示的压力下降时,关停热媒泵6,关闭热媒阀15、热媒排净阀14、热媒泵出口阀20及放空阀b33。
(3)搅拌混合、萃取分层:检查装置使其处于待开车状态,打开放空阀a24使装置处于常压状态,打开进料阀37,通过进料管36向反应釜1加入要混合的各组分,或要萃取提纯的粗品与萃取剂,加毕关闭进料阀37。启动搅拌器40,并打开循环泵入口阀42、循环泵出口阀38,启动循环泵4,使反应釜1内的物料发生外循环。搅拌混合5min以上,关停搅拌器40和循环泵4。对于单纯的搅拌混合,将出料管45连接接受容器,打开放料阀43与分料阀44,将混合液放出。对于萃取分层,静置10min,将出料管45连接接受容器,打开放料阀43使物料充满视镜7,缓慢打开分料阀44分出重相,通过分料阀44的开度控制分出重相的速度,当视镜7中出现轻重两相界面时,分层结束,关闭放料阀43,更换接受容器,再打开放料阀43并全开分料阀44,放出轻相。

Claims (2)

1.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反应釜(1)、冷凝器(2)、换热器(3)、循环泵(4)、冷媒泵(5)、热媒泵(6);所述反应釜(1)顶部的上升气口与冷凝器(2)顶部的进料口相连,冷凝器(2)底部的出料口通过U形管(23)、回流阀(17)与反应釜(1)顶部的回流口相连,在U形管(23)底部设有出料阀(22);所述反应釜(1)底部的出料口设有三通,三通的侧支为循环物料出口,依次通过循环泵进料阀(42)、套管温度计(41)、循环泵(4)、循环物料压力表(39)、循环泵出料阀(38)与换热器(3)底部的进料口相连,换热器(3)顶部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顶部的循环物料入口相连;所述反应釜(1)为椭圆形封头容器型式,内有框式搅拌器(40),搅拌轴在顶部中心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外有夹套(16),夹套(16)以下进上出的方式走冷/热媒;所述冷凝器(2)为顺流立式安装的管壳式冷凝器,管程走物料,壳程走冷媒b,物料和冷媒b逆向流动;所述换热器(3)为立式安装的套管式换热器,内管走物料,外管走冷/热媒,物料与冷/热媒由下往上同向流动;所述循环泵(4)为盘片泵,冷媒泵(5)、热媒泵(6)为管道泵;所述反应釜(1)顶部的进料口通过进料阀(37)连接进料管(36),反应釜(1)底部的出料口通过三通的下支依次连接放料阀(43)、视镜(7)、分料阀(44)和出料管(45),反应釜(1)的夹套(16)底部的冷/热媒入口设有三通,一支依次通过冷媒a阀(8)、冷媒a排净阀(10)、冷媒泵(5)、冷媒压力表(18)、冷媒泵出口阀(19)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冷媒a下冷管(30)相连,另一支依次通过热媒阀(15)、热媒排净阀(14)、热媒泵(6)、热媒压力表(21)、热媒泵出口阀(20)与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的热媒下热管(31)相连,在冷媒a阀(8)与冷媒a排净阀(10)之间通过三通依次连接冷媒a上冷阀(9)、冷媒a上冷管(11),在热媒阀(15)与热媒排净阀(14)之间通过三通依次连接热媒上热阀(13)、热媒上热管(12),反应釜(1)的夹套(16)上部的冷/热媒出口与换热器(3)侧下部的冷/热媒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2)侧下部冷媒b入口通过冷媒b上冷阀(26)连接冷媒b上冷管(27),冷凝器(2)侧上部冷媒b出口通过冷媒b下冷阀(28)连接冷媒b下冷管(29),冷凝器(2)下封头侧部尾气出口通过放空阀a(24)连接放空管a(25);所述换热器(3)侧上部冷/热媒出口通过三通分为三支,一支通过热媒下热阀(35)连接热媒下热管(31),一支通过冷媒a下冷阀(34)连接冷媒a下冷管(30),另一支通过放空阀b(33)连接放空管b(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使用的冷媒a为-40~15℃的循环使用的液体载冷剂,载冷剂为20%~30%氯化钙盐水、40%~60%乙二醇水溶液、30%~50%丙三醇水溶液、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导热油;使用的热媒为低压水蒸汽与自来水混合产生的15~100℃的热水,或为15~250℃的循环使用的有机液体载热剂,有机液体载热剂为乙二醇、丙三醇、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导热油,当热媒是有机液体载热剂,热媒与冷媒a为不同温度的同一种热载体,或为25%~50%乙二醇与50%~75%丙三醇的混合液或为导热油;使用的冷媒b为15~35℃的自来水、15~50℃的循环水或循环冷媒a。
CN201420388006.6U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4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8006.6U CN204034700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8006.6U CN204034700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4700U true CN204034700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800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34700U (zh) 2014-07-15 2014-07-15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4700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7923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旋风分离绿色环保型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5087921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反锥筛碟氨全回收式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5087920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反锥筛碟绿色环保型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6215837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李健 一种季铵盐类农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装置
CN106732295A (zh) * 2017-02-14 2017-05-31 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传热的反应装置及强放热反应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7674214A (zh) * 2017-10-16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快速升温/降温的成球方法和装置
CN114452666A (zh) * 2022-01-18 2022-05-10 山东力硕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型精馏釜
CN114608307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广东金宝力化工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独立换热装置及工艺
CN115057904A (zh) * 2022-07-11 2022-09-16 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倍他米松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7923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旋风分离绿色环保型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5087921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反锥筛碟氨全回收式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5087920A (zh) * 2015-10-07 2015-11-25 吉首大学 反锥筛碟绿色环保型铜矿高效化合浸出装置
CN106215837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李健 一种季铵盐类农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装置
CN106732295A (zh) * 2017-02-14 2017-05-31 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传热的反应装置及强放热反应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6732295B (zh) * 2017-02-14 2018-12-28 青岛长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传热的反应装置及强放热反应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7674214A (zh) * 2017-10-16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快速升温/降温的成球方法和装置
CN107674214B (zh) * 2017-10-16 2020-03-24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快速升温/降温的成球方法和装置
CN114452666A (zh) * 2022-01-18 2022-05-10 山东力硕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型精馏釜
CN114608307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广东金宝力化工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独立换热装置及工艺
CN114608307B (zh) * 2022-03-17 2023-08-25 广东金宝力化工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独立换热装置及工艺
CN115057904A (zh) * 2022-07-11 2022-09-16 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倍他米松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4700U (zh) 一种强化传热的多功能反应装置
CN106732295B (zh) 强化传热的反应装置及强放热反应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4027993B (zh) 一种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及节能方法
CN208917099U (zh) 一种2,3-二氯吡啶制备用甲醇分离回收设备
CN203959976U (zh) 浓盐水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结晶系统
CN209508088U (zh) 一种甲基芳烃氧化反应系统
CN203155229U (zh) 自动溢流的连续硝化系统
CN205443312U (zh) 一种生物制药用水循环增氧发酵罐
CN106745615A (zh) 冷却结晶器
CN104941554B (zh) 一种高效反应器
CN203170309U (zh)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CN103922898B (zh) 一种间苯二酚连续结晶工艺
CN102285702A (zh) 串联热管换热器回收柴油机废热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
CN109611668A (zh) 一种带散热减震的反应装置
CN207143010U (zh) 一种酸性条件下酯化产物的脱水装置
CN206476793U (zh) 冷却结晶器
CN102764518A (zh) 一种盐集结晶器
CN104047009B (zh) 钢材酸洗液中氯化亚铁的回收工艺装置
CN105854339A (zh) 除垢防垢mvr机械压缩蒸发结晶装置
CN202892954U (zh) 一种含硝酸母液浓缩的双效蒸馏装置
CN202666455U (zh) 一种盐集结晶器
CN207169703U (zh) 一种夹套式反应釜
CN103880622A (zh) 一种布洛芬生产装置及工艺
CN109809361A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盐酸脱析工艺
CN207153698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反应釜冷却液回收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