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7145U -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7145U
CN204017145U CN201420208387.5U CN201420208387U CN204017145U CN 204017145 U CN204017145 U CN 204017145U CN 201420208387 U CN201420208387 U CN 201420208387U CN 204017145 U CN204017145 U CN 204017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mulating electrode
wear
housing
type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83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勤
王桂松
杨佃旭
张冬丽
唐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LVER FO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LVER FO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LVER FO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LVER FO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83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7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7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71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其至少包括头戴式耳机单元5,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优选地呈圆柱状,所述壳体51内靠近中部偏左位置设有一刺激电极6,所述刺激电极的尾部62连接电线9。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单元将所述刺激电极通过罩扣的方式接触耳朵的相应部位,通过控制所述刺激电极的通断,进一步对位于耳朵中迷走神经的刺激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癫痫病的发作,其优点在于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操作,且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同时价格更加实惠。而且,通过头戴式的方式,使得所述刺激电极被隐藏在耳机单元内,从外部看,患者只是带了一个耳机,所以具有足够的美观性,不容易影响患者的心情。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疗领域,尤其是电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背景技术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随着电生理技术、微电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神经电刺激成为了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体内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在1997年被美国FDA正式批准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可行疗法。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的6万多例患者接受VNS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实际的进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经由外科手术将线圈缠绕在左颈部内的迷走神经主干上,并且将刺激装置埋在胸前,两星期后开机,以后根据患者效果的反馈情况,医护人员通过调节器来调整刺激装置中的参数,机器就会依照设定好的参数,自动刺激迷走神经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如果病患的癫痫发作时有前兆,当病患在家中或是其它场合感觉有前兆出现时,尚可使用一个内部含有磁铁的小装置,将它在胸前划过,就可以产生额外的刺激,来中断即将发生的癫痫发作、或者减短发作时间、或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 
但是,通过在体内植入刺激仪的办法控制癫痫,会产生很多的缺点: 
1、需要手术,有创伤,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2、费用昂贵,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手术; 
3、刺激仪有使用寿命的限制,每隔几年需要重新植入。 
4、刺激仪都是设置好的常规固定刺激,而非机体需要时开始刺激不需要时自动关闭。这就造成机体不需要刺激时也一直再刺激,对机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每个人都能接受治疗且适时地智能化开启电刺激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耳式刺激电极,通过外置的刺激电极刺激迷走神经,达到有效控制癫痫病的效果,其具有操作简便,价格实惠且使用时间长等优势,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其至少包括头戴式耳机单元5,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优选地呈圆柱状,所述壳体51所围成的空间内靠近中部偏左位置设有一刺激电极6,所述刺激电极的尾部62连接电线9。 
优选地,所述刺激电极6的头部61为圆片状。 
进一步地,所述刺激电极6为如下材料中的一种: 
-加黏附导电片; 
-铜片; 
-铝片;或者 
-合金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壳体51后连接所述电源8,且优选地所述电源8为一蓄电池。 
更进一步地,,所述头戴式刺激电极还包括头带10,所述头带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被安装于所述头带内部,且所述蓄电池的阳极连接所述刺激电极的阳极。 
优选地,所述壳体51内部还安装有耳垫52,所述耳垫52的形状与所述壳体51内部形状相适应并固定在所述壳体51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单元将所述刺激电极通过罩扣的方式接触耳朵的相应部位,通过控制所述刺激电极的通断,进一步对位于耳朵中迷走神经的刺激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癫痫病的发作,其优点在于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操作,且适用的人群更广泛,同时价格更加实惠。而且,通过头戴式的方式,使得所述刺激电极被隐藏在耳机单元内,从外部看,患者只是带了一个耳机,所以具有足够的美观性,不容易影响患者的心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头戴式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头戴式刺激电极的头戴式耳机单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所述刺激电极将被用于耳朵的耳甲腔区,用于刺激位于耳甲腔区的迷走神经,而所述刺激电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安放于耳朵的耳甲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挂耳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刺激电极有效地安放于耳朵的耳甲区。通过此种设计,所述刺激电极可以很方便的安放于耳朵的耳甲区,进一步通过控制所述刺激电极的通断,进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癫痫病的发作。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头戴式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示图2并非是头戴式刺激电极的完整结构图,该图仅仅示出头戴式刺激电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且该 结构图也不是唯一的结构图。该图目的在于清晰地说明该头戴式刺激电极的结构,如图1所示,头戴式刺激电极,至少包括电极6、耳机单元5,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闭合开关(图中未显示),电池1与电极5通过电线形成闭合回路,通过电极发电来刺激耳甲区。更为具体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包括有头带、设置在头带两端的耳机壳,头带与耳机壳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壳体51优选地呈圆柱状,可以较好的将耳朵包裹住,贴附耳朵的效果更好。所述壳体51内靠近中部偏左位置设有一刺激电极6,具体地,在所述刺激电极的尾部62连接电线9。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电线9优选地由铜材料制成,能够更好地起到导电作用。更具体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为了增加所述电线9抗拉扯的性能,还可以在所述电线9中加入尼龙丝,增加线材的强度。除此之外,优选地,将所述电线9设计为可拆卸的方式,方便用户换线。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电线优选地内置在所述壳体51形成的内壁处,既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线的损害,又能够起到美观作用。而在另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线也可以在所述壳体51内附着。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本步骤,在此不予赘述。 
具体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刺激电极6优选地由铜片材料构成,铜片材料制成的电极,导电能力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电极6也可以是由铝片或者合金片材料构成,它们同样可以实现导电的效果,具体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不予赘述。 
而在另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刺激电极6优选地由加黏附导电片组成,该材料的好处在于基本上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灼伤,所以更有利于治疗,在此不予赘述。 
更为具体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刺激电极6的头部61优选地为圆片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6的头部61与人的耳朵贴附,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圆片状的电极更利于与耳朵 的结构相符合,能够更好地实现贴附效果。进一步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将电极头部做成圆片状,更能充分地聚集电荷,形成更多的电流量,从而刺激耳甲区神经的作用会更好。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在另一个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头部61也可以是三角形状,通电之后,在所述三角形状头部能够聚集更多的电荷,除此之外,优选地设计三角形状更能够稳固电极的位置,具体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本步骤,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刺激电极6的头部61可以是圆片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片状,还可以长方形片状等其他形状,这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故在此不予赘述。更进一步地,所述头部61贴近耳甲腔区表面皮肤的一侧还可以安装有保护套,其作用在于保护耳朵,使其不被所述头部61磨伤,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保护套优选地为可拆卸装置,其可以被使用者清洗或更换,同时所述保护套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以至于不会妨碍所述刺激电极6的正常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刺激电极6被安放于耳朵的耳甲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耳朵的耳甲区至少包括耳甲腔区,其分布有迷走神经,所述迷走神经可以控制癫痫病的发作,所述刺激电极6被安放于耳甲腔区的皮肤表面,其作用在于刺激迷走神经,进而有效控制癫痫病的发作,例如患者癫痫病发作时,开启刺激电极6,所述刺激电极6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使得患者的癫痫病得以控制,当患者没有发病时,所述刺激电极6关闭,则不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图1所示,所述电源8优选地为一蓄电池。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其优点相对于其他电源而言,维护简单,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不需要加水,使用寿命长,质量稳定,可靠性高。具体地,所述蓄电池优选地被安装于所述头带内部,且所述蓄电池的阳极连接所述刺激电极6 的阳极。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将所述蓄电池优选地安装在所述头带内部,一方面能够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外界环境的磨损,另一方面,对整体头戴式外观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更具体地,将所述蓄电池的阳极通过所述电线9连接所述刺激电极6的阳极,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所述蓄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为硫酸铅。具体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电流方向即电子流动方向,放电时,在电池内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在外部是正极流向负极,因此在放电时,连接所述蓄电池的阳极,通过所述电线9连接到所述电极6的阳极,保证了电极6能够顺利通电,从而起到刺激耳甲区神经的作用。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图1所示,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带10,所述头带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具体地,如本实施例所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头带优选地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主要的原因是易于造型以及塑料材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轻巧。在另一个变化实施例中,所述头带也可以是木壳、铝壳等材料组成,其优点是保证了更好的外观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本步骤,在此不予赘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头带优选地设计成可伸缩,以适合不同类型的使用者的头型。更具体地,在所述头带10连接壳体51的部分,优选地可以做一定角度的调节,从而更加方便使用者的上下灵活调控。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8采用蓄电池的方式,其优选地被置于所述头带10内,且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电线9与所述刺激电极6的尾部62进行电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所述蓄电池能够控制所述刺激电极6的供电,进而控制所述刺激电极6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刺激电极6电连接的方式优选地是串联方式,且所述电池与所述刺激电极6之间安装有一开关(图1中未 示出),其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刺激电极6之间电路的通断,当所述开关闭合时,所述蓄电池向所述刺激电极6供电,所述刺激电极6开始工作,刺激所述迷走神经,进而控制所述癫痫病的发作,反之,当开关断开时,所述蓄电池停止供电,所述刺激电极6停止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蓄电池并非一定设置于所述头带10内,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头带10的背面位置,其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头带10的侧面位置,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一个优选的变化例中,所述蓄电池被省略,相应地通过外置电源向所述刺激电极6供电,即所述电线9附于所述耳机单元的外表面,所述电线9未连接所述刺激电极6的一端为一个电源插头,例如一个插入式电源接头,并插入一个外置电源中。更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优选地,所述电线9所连接的外置电源可以是一个用于治疗癫痫或类似疾病的治疗仪,所述治疗仪通过内部控制装置向所述刺激电极6供电或停止供电,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图1仅仅优选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式刺激电极的剖视图,且为了更好地描述电线等内部构件,所以将头带10做成了透视效果,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结合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51内部还安装有耳垫52,所述耳垫52的形状与所述壳体51内部形状相适应并固定在所述壳体51内部。具体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所述耳垫52能缓冲头带压力,也是直接贴附皮肤的部分,它对的舒适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所述耳垫52优选地由人造皮革材料组成,相比较传统的布面材质而言,人造皮革材料组成的耳垫戴起来更加舒适,透气性也更好。进一步地,所述耳垫52的形状优选地与所述壳体51内部形状相适应,具体地,例如,所述壳体51为椭圆状,所述 耳垫52优选地采用椭圆状,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将所述耳垫52设计成椭圆状,更加保证了耳垫和壳体之间的固定协调,同时更好地利用了所述壳体51表面的空间,让所述壳体51表面通过耳垫52覆盖在使用者的耳朵上,实现佩戴舒适、贴附性更强的实用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上述图1以及图2,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图2优选地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头戴式刺激电极的俯视图,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述刺激电极6即为图2中所示的小黑点,即所述刺激电极6用于解除患者耳部的区域,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7)

1.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头戴式耳机单元(5),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优选地呈圆柱状,所述壳体(51)所围成的空间内靠近中部偏左位置设有一刺激电极(6),所述刺激电极的尾部(62)连接电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电极(6)的头部(61)为圆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电极(6)为如下材料中的一种: 
-加黏附导电片; 
-铜片; 
-铝片;或者 
-合金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9)穿过所述壳体(51)后连接所述电源(8),且优选地所述电源(8)为一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优选地被安装于所述头带内部,且所述蓄电池的阳极连接所述刺激电极的阳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带(10),所述头带(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头戴式耳机单元(5)。 
7.根据权利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头戴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1)内部还安装有耳垫(52),所述耳垫(52)的形状与所述壳体(51)内部形状相适应并固定在所述壳体(51)内部。 
CN201420208387.5U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7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8387.5U CN204017145U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8387.5U CN204017145U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7145U true CN204017145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57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83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7145U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714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0235A (zh) * 2014-04-25 2014-07-16 上海银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N108290037A (zh) * 2015-10-26 2018-07-17 哈洛纽罗公司 电极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9068982A (zh) * 2016-02-12 2018-12-21 雷恩第大学 包括检测动作电位集群放电的探针和刺激癫痫患者迷走神经的探针的系统
US11039775B2 (en) 2016-06-20 2021-06-22 Flow Neuroscience, Inc. Electrical interface system
US11123544B2 (en) 2013-08-27 2021-09-21 Flow Neuroscience, Inc. Electrode system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11473761B2 (en) 2018-06-21 2022-10-18 Biolite Inc. Headlamp integrated into a flexible composite headband
US11992678B2 (en) 2017-11-17 2024-05-28 Flow Neuroscienc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vidualizing neuromodulation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3544B2 (en) 2013-08-27 2021-09-21 Flow Neuroscience, Inc. Electrode system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N103920235A (zh) * 2014-04-25 2014-07-16 上海银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N108290037A (zh) * 2015-10-26 2018-07-17 哈洛纽罗公司 电极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8290037B (zh) * 2015-10-26 2021-10-08 福禄神经学公司 电极定位系统及方法
US11273304B2 (en) 2015-10-26 2022-03-15 Halo Neuro, Inc. Electrod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068982A (zh) * 2016-02-12 2018-12-21 雷恩第大学 包括检测动作电位集群放电的探针和刺激癫痫患者迷走神经的探针的系统
CN109068982B (zh) * 2016-02-12 2022-07-01 雷恩第一大学 包括检测动作电位集群放电的探针和刺激癫痫患者迷走神经的探针的系统
US11039775B2 (en) 2016-06-20 2021-06-22 Flow Neuroscience, Inc. Electrical interface system
US11992678B2 (en) 2017-11-17 2024-05-28 Flow Neuroscienc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vidualizing neuromodulation
US11473761B2 (en) 2018-06-21 2022-10-18 Biolite Inc. Headlamp integrated into a flexible composite headban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17145U (zh)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US20140277323A1 (en) Oral neural stimulator
CN108525124A (zh) 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
CN103920235A (zh)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N105749420A (zh) 一种耳机式经颅微电流刺激设备
KR20160095579A (ko) 남용으로 인한 부작용을 최소화하는 개인용 경두개직류자극장치
CN204863911U (zh) 电动负离子按摩生发梳
CN109045468B (zh) 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及其装置
CN104307099A (zh) 一种用于戒烟的便携式经颅直流电刺激系统
CN206566348U (zh)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
CN205198697U (zh) 可调式睡眠治疗仪
CN215741401U (zh) 一种头部磁疗装置
CN203677737U (zh) 一种在头部植入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
KR20200139414A (ko) 미세전류 괄사기
CN204469009U (zh) 颈椎治疗仪
CN203971192U (zh) 一种挂耳式刺激电极
CN210009343U (zh) 一种子午流注穴位刺激装置
CN202909297U (zh) 一种临时膈肌刺激器
CN211561587U (zh) 一种全自动耳穴磁疗装置
CN219835232U (zh) 具有咽喉理疗功能的围巾
CN201181954Y (zh) 具有保健电疗功能的手机
CN206404028U (zh) 一种眼部按摩器
CN219290446U (zh) 一种可充电可调控微针耳迷走神经刺激器
CN219398722U (zh) 咽喉理疗仪
CN218890061U (zh) 一种无线便携式耳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