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2689U - 电涌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涌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2689U
CN204012689U CN201420392837.0U CN201420392837U CN204012689U CN 204012689 U CN204012689 U CN 204012689U CN 201420392837 U CN201420392837 U CN 201420392837U CN 204012689 U CN204012689 U CN 204012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element
terminal
conductive
isolator
surge sup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28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小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itech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毛小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毛小毛 filed Critical 毛小毛
Priority to CN2014203928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2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2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2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涌抑制装置包括电压敏感元件、热敏材料、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非导电隔离器。第二端子通过导电金属片与电压敏感元件电连接,导电金属片位于第二端子和电压敏感元件之间,第二端子通过第一热敏材料电连接至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片通过第二热敏材料电连接至电压敏感元件,并且第二端子、导电金属片及电压敏感元件彼此平行地连接在一起。该电涌抑制装置能够提供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灵敏度,并确保只有在出现超过电压敏感元件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第二端子才会与电压敏感元件脱开。

Description

电涌抑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路保护的电涌抑制装置,特别涉及具有灭弧功能的电涌抑制器。
背景技术
电涌抑制装置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电涌电流或者电压时,电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电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电涌抑制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通常连接于相线和地线(或中性线)之间,用来泄放出现在线路上的电压浪涌能量。MOV是一种非线性电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外加应力,例如温度应力或暂时过压力应力等。当MOV遭受过应力时,即超过MOV的额定值时,MOV劣化,导致泄漏电流增大,往往会发热,也可能发生热击穿短路。MOV的发热导致电涌抑制装置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它周围的可燃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涂覆层或塑料外壳)的燃点时,可能会引起火灾。
为降低电涌抑制装置着火的风险,出现了对MOV采取热保护器的设计。虽然这种热保护器能够一定条件下把失效了的MOV从供电回路中脱离开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电涌抑制装置的着火。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当热保护器接点打开前若MOV芯片已被击穿短路,在热保护器断开后形成的间隙之间就会产生电弧,此时的电弧电流等同电源系统的短路电流,普通的热保护器就很可能不能熄灭电弧。另一方面,即使当热保护器接点打开前MOV芯片未被击穿短路,当热保护器的接触MOV的电极与MOV表面上的电极之间的电压过高和/或形成的间隙之间距离过小时,在该间隙间仍可能产生电弧。因此,从电源来的故障电流仍能继续维持,电涌抑制装置仍有着火的危险。因此,一些电涌抑制装置内加入灭弧机构,克服了过往的热保护压敏电阻电涌抑制装置只能阻断小故障电流的缺点。但是,这些技术受其自身灭弧结构限制具有灵敏度不足、灭弧速度慢、产品整体尺寸大、和/或应用场合容易受限制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其能够对电压敏感元件的发热作出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响应,从而减少电涌抑制装置着火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其能够在电涌抑制装置失效后立即以更快的速度启动灭弧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其能够在电涌抑制装置失效后以更快的速度消灭可能产生的电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其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小电弧产生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可从说明书中看出的目的和优点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上述多个目的不必然同时实现,而是可以彼此独立地实现的。
为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包括:
电压敏感元件,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具有预定的额定电压,当施加在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上的电压超过所述额定电压时,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温度升高;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一表面;
第二端子,包括臂部和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离开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趋势;以及
非导电隔离器,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趋势,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允许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不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连接,并且所述非导电隔离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之间,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之间具有导电金属片,所述接触部通过第一热敏材料电连接至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通过第二热敏材料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并且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热敏材料、所述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二热敏材料及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实质上彼此平行地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不小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积。例如,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占据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积的20%至100%、或60%至90%、或70%至80%。
优选地,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占据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积的约10至约100%,或约20%至约100%,或约30%至约100%,或约40%至约100%,或约50%至约100%,或约60%至约100%,或约70%至约100%,或约80%至约100%,或约90%至约100%,优选地,约50%至约90%,约60%至约90%,约70%至约90%,约80%至约90%,优选地,约50%至约80%,约60%至约80%,约70%至约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金属片是由铜材或具有电镀层的铜材形成的。所述铜材例如是紫铜或黄铜。所述具有电镀层的铜材例如是表面镀锡或镀银的紫铜,或表面镀锡或镀银的黄铜。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敏材料例如是低温焊锡材料,所述第二热敏材料例如是高温焊锡材料,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热敏材料呈导电固体形态并能够在预定的软化温度点熔化,所述第一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不高于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低于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等于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由可熔合金形式的金属焊料构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厚度减小的边沿,例如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楔形的边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非导电隔离器的所述边沿抵接于所述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接触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优选是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元件,例如外表具有银层或铜层的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裸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导电隔离器通过弹性元件而具有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导电隔离器的表面延伸出止挡元件,用于保持所述弹性元件。优选地,所述止挡元件具有导引部,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元件。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具有悬臂舌片,所述悬臂舌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并在所述非导电隔离器上施加作用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舌片由第二端子的臂部的一部分切割形成,并且所述悬臂舌片的与自由端相对的一端与第二端子的臂部形成为一体,所述自由端接触非导电隔离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涌抑制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一端、第二端子的臂部、所述非导电隔离器以及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具有枢轴安装座,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枢轴,当枢轴安装于所述枢轴安装座时,所述非导电隔离器能够绕所述枢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涌抑制装置,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第一热敏材料、导电金属片、第二热敏材料及电压敏感元件实质上彼此平行地连接在一起,因而形成了平行的层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各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因而介于电压敏感元件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导电金属片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电压敏感元件因过电压产生的热量吸收并传递给第一热敏材料,从而提高敏感度。
此外,当导电金属片的面积大于接触部的面积时,例如占据MOV的大部分表面时,其能够吸收MOV的绝大部分发热热量,并传递给第一热敏材料,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感测到MOV的发热并作出响应。
而且,MOV表面通常具有30-50微米厚的银层,如果不存在导电金属片,那么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直接焊接至MOV银层上,当电路中出现大电流时,热量将集中于接触部处的银层,导致该处银层极易损坏,进而导致MOV损坏。而在接触部和MOV银层之间设置导电金属片,则当出现大电流时,导电金属片会分散该电流产生的应力,同时将热量分散于整个导电金属片,从而避免热量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小区域,因而可以保护MOV。
再者,当非导电隔离器的边沿抵接于所述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接触部时,在第二端子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断开后,非导电隔离器能够以最少时间到达所述断开形成的间隙处并处于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之间,因而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启动灭弧动作以熄灭可能产生的电弧。
而且,当第二端子具有接触所述非导电隔离器的悬臂舌片时,其减少了非导电隔离器对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接触部时产生的应力,有利于提高电涌抑制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最后,电涌抑制置的底座上设置的枢轴安装座,使得非导电隔离器能够绕枢轴转动,从而在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无需非导电隔离器的整体平移,非导电隔离器仅绕其自身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因此节省了非导电隔离器的运动时间,以实现更快速的灭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附图中显示的各零件仅为解释本实用新型而提供,因此是示意性的,不能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涌抑制装置有效时的状态图。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中的隔离器的分解图。
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中的底座的分解图。
图4显示了图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显示了沿图4所示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显示了电涌抑制装置的元件的另一种结构排布方式。
图7显示了图1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失效时的状态图。
图8显示了图7所示失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涌抑制装置有效时的状态图。
图10显示图9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显示图9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失效时的状态图。
图12显示图11所示失效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涌抑制装置有效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来描述,要理解的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方式,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阐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阐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形成包括来自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组合的又一个实施方式,这些所有实施方式都是能够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中预期到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类似地,在一个图中显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征可与另一个图中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征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实施方式,这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图1-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涌抑制装置,其通常为矩形(当然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用的其他不同形状),图中为清晰显示内部元件而省略了外壳20(如图10、11-14所示)。该电涌抑制装置包括一个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10,其具有预定的额定电压,当施加在MOV上的电压超过所述额定电压时,MOV的温度升高。
该电涌抑制装置还包括阴极接线端子12和阳极接线端子13。端子12的一个接触部162电连接至MOV的一个表面,另一端能够连接至地线或中性线。端子13的一端18通过例如焊锡材料19电连接MOV的相对表面,另一端能够连接至相线。MOV能够感测所述相线和地线或中性线之间的压降。
端子12还包括臂部161及连接臂部161和接触部162的弯折部16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弯折部163也可不存在,因而臂部161与接触部162直接相连。弯折部163的存在使得臂部161与MOV之间的空间高度更大,以便于容纳非导电隔离器15及其边沿151(详见下文)。端子12的臂部161、弯折部163和接触部162通常为一个单件,可由例如金属片构成,因而接触部162因金属片的弹性而具有离开MOV的趋势。
如前所述,参见图1和图2,该电涌抑制装置还包括非导电隔离器15,在该实施例中,非导电隔离器15大体呈片状,并具有本体153及厚度逐渐减小的边沿151,边沿151大体呈楔形。在图2所示的非导电隔离器15中,还包括从本体153延伸出的止挡元件157及弹簧154,其中弹簧154可通过任选的导引部152套设在本体153上并被止挡元件157阻挡。图2所示的非导电隔离器15还包括延伸部155及位于延伸部的自由端的枢轴156。
在图1中,端子12,13、MOV 10、隔离器15等零件安装于底座14上,如图3所示,底座14还设有枢轴安装座11及其上开设的枢轴孔112。隔离器15的延伸部155的枢轴156可容纳于枢轴孔112中,因而隔离器15能够绕枢轴转动。
在图3中,底座14还包括容纳空间141,用于容纳弹簧154。在正常状态下,弹簧154介于底座14和止挡元件157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因而隔离器15具有从图1所示的位置离开的趋势。
图2和图3所示仅为实现隔离器15移动的示例性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容易想到其他实现隔离器15偏压的方式。
图4显示了图1所示电涌抑制装置的俯视图,图5显示沿图4所示B-B方向的剖视图。接触部162通过导电金属片(例如紫铜片40)和热敏材料(例如焊锡材料17,27)连接至MOV 10。在该实施例中,接触部162通过低温焊锡材料17连接至紫铜片40,而紫铜片40通过高温焊锡材料27连接至MOV 10的表面。
低温焊锡材料17例如是在90℃-200℃的温度熔化的焊锡材料,高温焊锡材料27例如是在200℃以上熔化的焊锡材料。这些焊锡材料均可从商业上购得。作为一个例子,该低温焊锡材料17在室温(25℃)呈固态,并且最高至90℃仍呈固体形式。或者,在约70℃至约140℃的温度范围,优选在约90℃至约200℃的范围,该低温焊锡材料17开始熔化或软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所述热敏材料是由可熔合金形式的金属焊料构成,或者由导电聚合物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可以选择出其他合适的材料用作所述热敏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MOV 10、端子12的接触部162及紫铜片40三者之间的连接角度为约180°,即彼此实质上平行地连接,使得三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保持最大,因而介于MOV 10和接触部162之间的紫铜片40能够最大限度地将MOV 10因过电压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低温焊锡材料17,从而提高敏感度。
如图5所示,紫铜片40及高温焊锡材料27的面积(面积a)相同,接触部162和低温焊锡材料17的面积(面积b)相同,并且面积a显著大于面积b。另一方面,面积a小于MOV 10的表面面积,并约占MOV 10的表面面积的70-8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面积a、面积b作出改变,例如紫铜片40和高温焊锡材料27的面积仅稍大于接触部162的面积。或者,接触部162的面积大于或小于低温焊锡材料17的面积。或者,紫铜片40的面积大于或小于高温焊锡材料27的面积。
例如图6显示了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低温焊锡材料17的面积小于接触部162的面积,并且高温焊锡材料27的面积小于紫铜片40的面积。这是在制造本实用新型的电涌抑制装置时是可能出现的。
在图5中,隔离器15的边沿151接触低温焊锡材料17,并且在第一位置时,低温焊锡材料17成固体状态,因而可以阻挡边沿151向图中右侧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图5所述的实施例中,低温焊锡材料17将隔离器15保持住而使其不能移动,隔离器15的任何部位都不直接接触第二端子12的任何部位。
然而,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低温焊锡材料17没有充满接触部162与紫铜片40之间形成的空隙,导致隔离器15的边沿151无法抵接低温焊锡材料17,因此后者无法形成对隔离器15的阻挡。此时,边沿151抵接于第二端子12的接触部162,并部分地伸入接触部162与紫铜片40之间形成的空隙。此时,接触部162阻挡边沿151向图中右侧方向移动。第二端子12的任何其他部位不直接接触隔离器15的任何部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到,当低温焊锡材料17的面积合适时,隔离器15的边缘151可同时接触低温焊锡材料17和第二端子12的接触部162。此时,低温焊锡材料17和接触部162同时阻挡边沿151向图中右侧方向移动。
图7显示了图1所示的电涌抑制装置在失效时的状态。图8显示了失效状态的结构剖视图。当MOV承受高于其额定电压的过电压时会发热,从而加热低温焊锡材料17。当低温焊锡材料的温度达到其熔化或软化温度点时,低温焊锡材料会逐渐熔化或软化,导致端子12的接触部162与MOV断开,因而会在接触部162和MOV 10之间形成间隙。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隔离器15不与端子12接触,其边沿151仅抵接至低温焊锡材料17并由低温焊锡材料17保持着。在弹簧154的作用下,隔离器15始终抵住低温焊锡材料。当低温焊锡材料17由于受热而熔化或软化时,如图8所示,在弹簧154的弹力的作用下,隔离器15的边沿151移动以推开低温焊锡材料17,并移动至接触部162和MOV 1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阻断了可能在该间隙中产生的任何电弧。
如图7及图8所示,隔离器15在移动至所述间隙的过程中,会绕着枢轴156转动,因而边沿151的运动轨迹呈圆弧形。当绕枢轴转动时,无需隔离器的整体移动,隔离器仅绕其一个拐角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因此节省了非导电隔离器的运动时间,以实现更快速的灭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到,延伸部155、枢轴156、枢轴安装座11及枢轴孔112的组合可以单独存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更快速灭弧的目的。
实施例2
图9-图1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涌抑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9显示了该实施例的电涌抑制装置的立体图,其与实施例1的电涌抑制装置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端子12的臂部161具有悬臂舌片30。如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悬臂舌片30由臂部161切割形成,并且一端与臂部161形成为一体,另一端接触隔离器15,并且悬臂舌片30被设置成对隔离器15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因此,当隔离器15的边沿151抵接低温焊锡材料17或同时抵接低温焊锡材料和接触部时,在悬臂舌片30的朝向隔离器15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可减少隔离器15对接触部162和低温焊锡材料17及MOV 10之间的连接的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图10和图12显示出了外壳20的剖视图。
图11和图12分别显示了电涌抑制装置失效时的示意图和剖视图。类似地,当低温焊锡材料17由于受热而熔化或软化时,隔离器15的边沿151移动以推开低温焊锡材料17,并移动至接触部162和MOV 1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阻断了可能在该间隙中产生的任何电弧。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臂舌片30可被设置得具有反作用力,以使得当接触部162与MOV 10断开时,接触部162更加远离MOV 10,即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更大,因而进一步降低了电弧产生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1所述,当接触部162与MOV 10断开后,悬臂舌片30沿着止挡元件157滑动至弹簧154上,提供了对臂部161的支撑作用。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器15不必然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想到其他能够实现灭弧功能的隔离器结构。因此,悬臂舌片30可不与隔离器15的特征结合而单独存在于一个实施例中,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效果。
实施例3
图1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涌抑制装置在失效状态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电涌抑制装置不包括图1及图2中所示的延伸部155、枢轴156、枢轴安装座11及枢轴孔112,因而当低温焊锡材料17由于受热而熔化或软化时,隔离器15在弹簧154的推动下沿着MOV 10的表面整体向图中右方滑动,并最终介于所述接触部162和MOV 10之间,此时边沿151的运动轨迹基本为直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前所述,各实施例中述及的特征或特征组合可单独存在,或者可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特征或特征组合结合在一起,只要能实现快速灭弧功能或更强的结构稳定性。

Claims (17)

1. 一种电涌抑制装置,包括:
电压敏感元件,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具有预定的额定电压,当施加在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上的电压超过所述额定电压时,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温度升高;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一表面;
第二端子,包括臂部和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离开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趋势;以及
非导电隔离器,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趋势,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允许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端子不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连接,并且所述非导电隔离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电压敏感元件之间具有导电金属片,所述接触部通过第一热敏材料电连接至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通过第二热敏材料电连接至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并且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一热敏材料、所述导电金属片、所述第二热敏材料及所述电压敏感元件彼此平行地连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不小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片的表面积占据所述电压敏感元件的第二表面的表面积的20%至100%、或60%至90%、或70%至8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片是由铜材或具有电镀层的铜材形成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片是紫铜片或表面镀锡或镀银的紫铜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不高于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的软化温度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厚度减小的边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非导电隔离器的所述边沿抵接于所述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接触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敏感元件是外表具有银层或铜层的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材料和/或所述第二热敏材料由可熔合金形式的金属焊料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隔离器通过弹性元件而具有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隔离器的表面延伸出止挡元件,用于保持所述弹性元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具有导引部,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元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具有悬臂舌片,所述悬臂舌片的自由端朝向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并在所述非导电隔离器上施加作用力。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舌片由第二端子的臂部的一部分切割形成,并且所述悬臂舌片的与自由端相对的一端与第二端子的臂部形成为一体,所述自由端接触非导电隔离器。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涌抑制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枢轴安装座,所述非导电隔离器具有枢轴,当枢轴安装于所述枢轴安装座时,所述非导电隔离器能够绕所述枢轴转动。
CN201420392837.0U 2014-07-16 2014-07-16 电涌抑制装置 Active CN204012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2837.0U CN204012689U (zh) 2014-07-16 2014-07-16 电涌抑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2837.0U CN204012689U (zh) 2014-07-16 2014-07-16 电涌抑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2689U true CN204012689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2837.0U Active CN204012689U (zh) 2014-07-16 2014-07-16 电涌抑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2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377A (zh) * 2016-01-28 2016-05-18 佛山市浦斯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灭弧功能的电涌抑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377A (zh) * 2016-01-28 2016-05-18 佛山市浦斯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灭弧功能的电涌抑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80420A1 (en) Surge suppression device
US9570260B2 (en) Thermal metal oxide varistor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CN204131121U (zh) 具有高结构稳定性的电涌抑制装置
US20150103462A1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CN103125001A (zh) 可插式金属氧化物浪涌放电器
CN103168330A (zh) 电压浪涌放电器
CN201126744Y (zh) 拔钉式过热脱离机构
CN207529743U (zh) 具有过热保护结构的压敏电阻
TW201735062A (zh) 可變電阻組件及用於保護可變電阻組件的方法
CN107634511A (zh) 电涌保护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CN204012689U (zh) 电涌抑制装置
US20200373112A1 (en) Thermally protected varistor
US9991697B1 (en) Fail open or fail short surge protector
CN107507744A (zh) 一种电涌保护器
CN205544251U (zh) 具有灭弧功能的电涌抑制装置
CN202167433U (zh) 电涌保护器隔弧装置
JPH09134809A (ja) 安全保障機能付サージ吸収器
US7701687B2 (en)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US11257650B2 (en) Three phase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N207426690U (zh) 电涌保护模块及电涌保护器
CN204578085U (zh) 一种插接式的电涌保护模块
CN205751736U (zh) 一种具有双面热保护的压敏电阻
CN205544255U (zh) 一种电涌抑制装置
CN105591377A (zh) 具有灭弧功能的电涌抑制装置
CN209561113U (zh) 一种贴片式热熔断复合型压敏电阻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8

Address after: 528216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Nanhai District Danzao Town Construction Road Daikin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Foshan Hitech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26 Jiahe Airport Road,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the new town of Foshan, Jia Yin Ge, 201

Patentee before: Mao Xiao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