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1824U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1824U
CN204011824U CN201420347789.3U CN201420347789U CN204011824U CN 204011824 U CN204011824 U CN 204011824U CN 201420347789 U CN201420347789 U CN 201420347789U CN 204011824 U CN204011824 U CN 204011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slide block
arm
arms
faste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77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477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1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1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18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插设电子卡,电子卡具有一卡制部,包括:一本体,具有一中央插槽,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延伸二臂,至少一臂具有弹性,二臂之间形成一卡置槽用以供卡制部插设,二臂分别向卡置槽凸设一卡持块,两个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卡制部的板厚;一滑块,套设于二臂,当滑块沿纵长方向从一释放位置滑至一锁固位置时,二臂受滑块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两个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小于卡制部的板厚,卡持块扣持卡制部而锁紧电子卡。滑块在释放位置时,两个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卡制部的板厚,使电子卡无干涉插入或拔出卡置槽,可有效减小电子卡的插入/拔出力,以及减少卡制部与臂之间的磨损。

Description

卡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卡缘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锁卡结构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卡缘连接器,其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成型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臂,两个侧臂之间具有一卡制槽供电子卡的卡制部插设,卡制槽的宽度大于卡制部的板厚,两个侧臂分别相对凸设一卡持块,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小于卡制部的板厚,由此当电子卡插入本体的过程中,卡制部必须以干涉的方式越过卡持块,但上述的锁卡结构,在电子卡插入与拔出本体的过程中,卡制部均需以干涉的方式越过卡持块,因此需要较大的插入力/拔出力,常会出现电子卡与卡缘连接器两者之间严重磨损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卡缘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电子卡的插入力/拔出力,以减少卡缘连接器与电子卡之间磨损的卡缘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插设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卡制部,包括:一本体,具有一中央插槽,所述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延伸二臂,至少一所述臂具有弹性,所述二臂之间形成一卡置槽用以供所述卡制部插设,所述二臂分别向所述卡置槽凸设一卡持块,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一滑块,套设于所述二臂,当所述滑块沿所述纵长方向从一释放位置滑至一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受所述滑块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卡持块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紧所述电子卡。
进一步,所述二臂均具有弹性。
进一步,所述滑块包括一容腔以及位于所述容腔两侧的二侧板,所述二臂容设于所述容腔,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一凸部,所述臂对应所述第一凸部设有一第二凸部,在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抵推使所述二臂受力而相互靠近。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部越过所述第二凸部并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扣持。
进一步,所述臂凹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凹槽向外凸伸,且未超出所述臂的最外侧表面。
进一步,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臂对应设有一滑槽限制所述第三凸部的滑动行程。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均为楔形状。
进一步,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进一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卡持块较所述第二凸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设置。
进一步,所述滑块还包括连接所述二侧板的一顶板,所述顶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二挡块,每一所述臂设有一突起,所述臂藉由所述突起与对应所述挡块相互抵推恢复原状。
进一步,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卡持块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顶板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的一端设置一开口,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开口的侧缘。
进一步,所述臂具有一内侧壁,自所述内侧壁凹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为所述挡块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所述臂具有一倾斜部与一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自所述倾斜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水平部。
进一步,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在释放位置时,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使所述电子卡无干涉地插入或拔出所述卡置槽,当所述滑块滑至锁固位置时,所述滑块挤压所述臂使所述二臂相互靠近,使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卡持块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固所述电子卡,可有效减小所述电子卡的插入/拔出力,以减少所述卡制部与所述臂之间的磨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插设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卡制部,包括:一本体,具有一中央插槽,所述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延伸二臂,至少一所述臂具有弹性,所述二臂之间形成一卡置槽用以供所述卡制部插设,所述二臂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一滑块,套设于所述二臂,当所述滑块沿所述纵长方向从一释放位置滑至一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受所述滑块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所述间隙减小且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臂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紧所述电子卡。
进一步,所述二臂均具有弹性。
进一步,所述臂的底缘扣持所述卡制部。
进一步,其中一所述臂向所述卡置槽凸设一卡持块,用以扣持所述卡制部,所述间隙为所述卡持块到另一所述臂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所述本体具有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一横向方向,每一所述臂向所述卡制槽凸设一卡持块,用以扣持所述卡制部,所述间隙为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投影。
进一步,所述滑块包括一顶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的二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二侧板围成一容腔,所述二臂容设于所述容腔,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一凸部,所述臂对应所述第一凸部设有一第二凸部,在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抵推使所述二臂受力相互靠近。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部越过所述第二凸部并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扣持。
进一步,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臂对应设有一滑槽限制所述第三凸部的滑动行程。
进一步,所述顶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二挡块,每一所述臂设有一突起,所述臂藉由所述突起与对应所述挡块相互抵推恢复原状。
进一步,所述臂具有一内侧壁,自所述内侧壁凹设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为所述挡块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进一步,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在释放位置时,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使所述电子卡无干涉插入或拔出所述卡置槽,当所述滑块滑至锁固位置时,所述滑块挤压所述臂使所述二臂相互靠近,所述间隙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臂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固所述电子卡,可有效减小所述电子卡的插入/拔出力,以及减少所述卡制部与所述臂之间的磨损。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与电子卡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卡缘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锁卡前滑块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第一剖视图;
图4为图1锁卡前滑块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图1锁卡前滑块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第三剖视图;
图6为图1锁卡时滑块位于锁固位置时的第一剖视图;
图7为图1锁卡时滑块位于锁固位置时的第二剖视图;
图8为图1锁卡时滑块位于锁固位置时的第三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卡缘连接器 100 本体 10 中央插槽 101
臂 11 倾斜部 110 水平部 111
内侧壁 112 卡持块 113 导引面 1131
让位槽 114 突起 115 外侧壁 116
第二凸部 117 凹槽 118 滑槽 119
第一斜面 1191 卡置槽 12 间隙 G
纵长方向 L 横向方向 T
滑块 20 侧板 21 第一凸部 211
第三凸部 212 第二斜面 2121 顶板 22
开口 221 挡块 222 底板 23
容腔 24
电子卡 200 卡制部 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用以插设一电子卡200,包括一本体10以及一滑块20,所述电子卡200底缘的一侧具有一卡制部201。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本体10沿一纵长方向L延伸形成,所述本体10具有一横向方向T,所述横向方向T与所述纵长方向L相互垂直,即所述横向方向T为所述本体10的宽度方向。所述本体10沿所述纵长方向L设有一中央插槽101,所述中央插槽101内设有多个端子(图中未示),用以与所述电子卡200产生电性导接。所述本体10的一端沿所述纵长方向L向外延伸形成二臂11,至少一所述臂11具有弹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臂11均具有弹性,所述二臂11大致平行设置,所述二臂11之间形成一卡置槽12用以供所述卡制部201插设。所述臂11包括一倾斜部110与一水平部111,所述倾斜部110自所述本体10的一端向上且向外延伸形成,而所述水平部111自所述倾斜部110的顶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水平部111的顶面高于所述本体10的顶面。
请参阅图2和图4,每一所述臂11包括一内侧壁112,所述内侧壁112在所述水平部111处向所述卡置槽12凸设一卡持块113,两个所述卡持块113正对设置,所述卡持块113之间具有一间隙G,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G大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卡持块113具有一导引面1131,方便所述卡制部201插入。所述臂11自所述内侧壁112凹设一让位槽114,且所述让位槽114与所述水平部111的顶面连通。所述臂11具有位于所述卡持块113上方的一突起115,所述突起115自所述让位槽114的槽底向所述卡置槽12凸伸,且所述突起115的凸伸顶面与所述内侧壁112齐平,两个所述突起115同样正对设置。在其它实施中,所述间隙G可等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在其它另一实施中,两个所述卡持块113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可错位设置,此时所述间隙G为两个所述卡持块113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横向方向T的投影。
请参阅图1和图3,每一所述臂11还包括一外侧壁116,所述外侧壁116与所述内侧壁112为所述臂11的两个相对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116为一平面,且为所述臂11的最外侧表面。所述臂11的下端设有一第二凸部117,且所述第二凸部117靠近所述臂11的末端设置,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所述卡持块113较所述第二凸部117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01设置,所述第二凸部117为楔形状,换句话说,沿所述纵长方向L且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0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凸部117渐缩设置。所述臂11具有自所述外侧壁116凹设的一凹槽118,所述凹槽118与所述第二凸部117位于同一高度,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所述第二凸部117位于所述凹槽118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所述第二凸部117自所述凹槽118的槽底向外凸伸形成,且所述第二凸部117的顶面未超出所述外侧壁116。所述臂11还具有自所述外侧壁116凹设的一滑槽119,所述滑槽119位于所述凹槽118的上方。所述滑槽119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斜面119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滑块20在所述水平部111处套设于所述二臂11外,且所述滑块20沿所述纵长方向L可相对所述水平部111滑动。所述滑块20包括二侧板21、及连接所述二侧板21的一顶板22与一底板23,所述二侧板21、所述顶板22与所述底板23围成一容腔24,所述二臂11容设于所述容腔24。所述侧板21向所述容腔24凸设一第一凸部211,所述第一凸部211也为楔形状,所述第一凸部211在所述滑块20的滑动过程中分别前后与所述第二凸部117、所述凹槽118的槽底相互作用。所述侧板21还向所述容腔24凸伸一第三凸部212,所述第三凸部212与所述第一凸部211不仅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错位设置,而且在所述侧板21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部212具有一第二斜面2121,所述第二斜面2121为所述第三凸部212的凸伸顶面,且所述第二斜面212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的斜面倾斜方向大致相同,所述第三凸部212可在对应的所述滑槽119内滑动,而所述滑槽119的长度决定了所述滑块20相对所述水平部111的滑动行程。
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顶板22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设有一开口221,可容所述卡制部201通过。自所述开口221的两侧缘分别向所述容腔24凸设一挡块222,所述挡块222位于所述卡持块113的上方,两个所述挡块222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突起115之间,两个所述挡块222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的距离大于所述间隙G。
请参阅图3至图5,当所述滑块20位于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时,即所述滑块20位于一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211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位于所述第二凸部117的外侧,且不与所述第二凸部117接触,此时两个所述臂11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间隙G大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向所述中央插槽101插入所述电子卡200,所述卡制部201通过所述开口221进入所述卡置槽12,当所述电子卡200插到位后,所述卡制部201位于所述卡持块113的下方。
请参阅图6至图8,使所述滑块20沿所述纵长方向L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01滑动,即所述滑块20从所述释放位置滑向一锁固位置,所述第三凸部212于所述滑槽119内滑动,所述第一凸部211逐渐与所述第二凸部117契合,且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相互抵推,使两个所述臂11受力彼此逐渐靠近,进而使所述间隙G逐渐减小,而所述挡块222进入所述让位槽114中,当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时,所述卡持块113从所述电子卡200的侧向进入所述卡制部201的上方,此时所述卡持块113的底缘卡扣于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
请参阅图6至图8,当所述第一凸部211越过所述第二凸部117,且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相互扣持时,所述滑块20处于所述锁固位置,所述第一斜面1191与所述第二斜面2121相对配合,所述第一凸部211则与所述凹槽118的槽底相互抵压,虽然相对所述第一凸部211越过所述第二凸部117前,两个所述臂11稍微有所回弹,但所述间隙G仍然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卡持块113的底缘仍卡扣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而锁紧所述电子卡200。所述滑块20在所述锁固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211、所述第三凸部212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18、所述滑槽119内,所述外侧壁116与所述侧板21贴合,防止所述滑块20在所述横向方向T上相对所述臂11晃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退卡时,沿所述纵长方向L滑动所述滑块20,使所述滑块20朝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01的方向滑动,就是说,使所述滑块20朝向所述释放位置滑动,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脱离相互扣持的状态而相对滑行。随着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相互之间的抵压力逐渐减小,两个所述臂11逐渐往外弹回。当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完全脱离接触时,所述臂11恢复原状,所述间隙G又恢复到大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的状态,此时所述卡持块113脱离所述卡制部201,可拔出所述电子卡200。所述滑块20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三凸部212通过勾住靠近所述臂11末端的所述滑槽119槽壁,可防止所述滑块20向外滑动的过程中脱离所述臂11。另外,在所述滑块20从所述锁固位置滑向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挡块222与所述突起115相互抵推,且所述挡块222给予所述臂11向外的推力,促使两个所述臂11由彼此靠近状态恢复到原状。
当然,也可通过类似上述结构,实现所述臂11扣持所述电子卡200,例如,只在其中一个所述臂11上设置所述卡持块113,而此时的所述间隙G为所述卡持块113到另一所述臂11的最短距离,当所述滑块20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间隙G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当所述滑块20位于所述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11受到所述滑块20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通过所述卡持块113扣持所述卡制部201而锁紧所述电子卡200;或者不在任一所述臂11上设置所述卡持块113,此时的所述间隙G为两个所述臂11之间的距离,当所述滑块20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间隙G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通过调整所述臂11相对所述卡制部201的高度,使所述电子卡200定位于所述中央插槽101后,所述臂11的底缘刚好在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上方,当所述滑块20位于所述锁固位置时,所述臂11受到所述滑块20的挤压,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臂11的底缘扣持于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而锁紧所述电子卡200。
另外,在只有一个所述臂11具有弹性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类似上述结构,当滑动所述滑块20时,具有弹性的其中一个所述臂11受所述滑块20的挤压而靠近另一个所述臂11,从而使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卡持块113的底缘扣持于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从而锁紧所述电子卡200。
当然,也可通过类似上述结构,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可选择当所述滑块20位于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时,所述滑块20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卡制部201无干涉插入所述卡置槽12,而当所述滑块20位于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01的一端时,所述滑块20处于所述锁固位置,所述臂11的底缘或者所述卡持块113扣持所述卡制部201而锁固所述电子卡2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滑块20在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间隙G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可使所述电子卡200无干涉插入或拔出所述卡置槽12,当所述滑块20在所述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11受所述滑块20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臂11的底缘或者所述卡持块113扣持所述卡制部201的顶缘,可有效减小所述电子卡200的插入/拔出力,以及减少所述卡制部201与所述臂11之间的磨损。
2、所述第一凸部211越过所述第二凸部117,并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相互扣持,如此结构使得所述卡缘连接器100无需再设其他结构,而使所述滑块20稳定位于所述锁固位置。
3、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均为楔形状,在所述滑块20自所述释放位置滑至所述锁固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逐渐契合,且所述第一凸部211与所述第二凸部117相互抵推,可使所述臂11所受的挤压力是一个渐变值,可有效增加所述臂11的使用寿命。
4、所述卡持块113较所述第二凸部117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01设置,当所述滑块20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01滑动时,所述第二凸部117抵压所述臂11,使两个所述臂11受较小的抵压力就可发生弹性变形而相互靠近,进而使所述间隙G小于所述卡制部201的板厚,所述卡持块113扣持于所述卡制部201。
5、由于所述臂11自所述内侧壁112凹设有所述让位槽114,当所述滑块20从所述释放位置滑至所述锁固位置的过程中,两个所述臂11由于受力而彼此靠近,所述让位槽114为对应侧的所述挡块222提供让位空间。
6、在所述滑块20从所述锁固位置滑至所述释放位置过程中,所述挡块222与所述突起115相互抵推,且所述挡块222给予所述臂11向外的推力,促使两个所述臂11由彼此靠近状态恢复到原状。
7、由于所述倾斜部110自所述本体10的一端向上且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水平部111自所述倾斜部110的顶部水平向外延伸形,如此所述水平部111下方可预留较多的空间,使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固定在一电路板(未图示)后,在所述水平部111下有较大空间放置其他电子元件。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插设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卡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中央插槽,所述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延伸二臂,至少一所述臂具有弹性,所述二臂之间形成一卡置槽用以供所述卡制部插设,所述二臂分别向所述卡置槽凸设一卡持块,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
一滑块,套设于所述二臂,当所述滑块沿所述纵长方向从一释放位置滑至一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受所述滑块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卡持块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紧所述电子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臂均具有弹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一容腔以及位于所述容腔两侧的二侧板,所述二臂容设于所述容腔,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一凸部,所述臂对应所述第一凸部设有一第二凸部,在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抵推使所述二臂受力而相互靠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越过所述第二凸部并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扣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凹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凹槽向外凸伸,且未超出所述臂的最外侧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臂对应设有一滑槽限制所述第三凸部的滑动行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均为楔形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所述卡持块较所述第二凸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设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还包括连接所述二侧板的一顶板,所述顶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二挡块,每一所述臂设有一突起,所述臂藉由所述突起与对应所述挡块相互抵推恢复原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卡持块的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在靠近所述中央插槽的一端设置一开口,所述挡块设于所述开口的侧缘。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具有一内侧壁,自所述内侧壁凹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为所述挡块提供让位空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具有一倾斜部与一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自所述倾斜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水平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16.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插设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卡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中央插槽,所述本体的一端沿其纵长方向延伸二臂,至少一所述臂具有弹性,所述二臂之间形成一卡置槽用以供所述卡制部插设,所述二臂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
一滑块,套设于所述二臂,当所述滑块沿所述纵长方向从一释放位置滑至一锁固位置时,所述二臂受所述滑块的挤压而相互靠近,使所述间隙小于所述卡制部的板厚,所述臂扣持所述卡制部而锁紧所述电子卡。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臂均具有弹性。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的底缘扣持所述卡制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臂向所述卡置槽凸设一卡持块,用以扣持所述卡制部,所述间隙为所述卡持块到另一所述臂的最短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一横向方向,每一所述臂向所述卡制槽凸设一卡持块,用以扣持所述卡制部,所述间隙为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的距离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的投影。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一顶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的二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二侧板围成一容腔,所述二臂容设于所述容腔,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一凸部,所述臂对应所述第一凸部设有一第二凸部,在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抵推使所述二臂受力相互靠近。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越过所述第二凸部并与所述第二凸部相互扣持。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臂对应设有一滑槽限制所述第三凸部的滑动行程。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向所述容腔凸设二挡块,每一所述臂设有一突起,所述臂藉由所述突起与对应所述挡块相互抵推恢复原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具有一内侧壁,自所述内侧壁凹设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为所述挡块提供让位空间。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向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固位置滑动的方向为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中央插槽滑动的方向。
CN201420347789.3U 2014-06-20 2014-06-20 卡缘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1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7789.3U CN204011824U (zh) 2014-06-20 2014-06-20 卡缘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7789.3U CN204011824U (zh) 2014-06-20 2014-06-20 卡缘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1824U true CN20401182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1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778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1824U (zh) 2014-06-20 2014-06-20 卡缘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18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568A (zh) * 2019-07-30 2019-11-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568A (zh) * 2019-07-30 2019-11-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7126A (en) Electrical jack
CN20404577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锁卡机构
CN102761000A (zh) 具有保持插入件的电连接器和插座组件
CN204011824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4470395A (zh) 带扣
CN206004004U (zh) 抽屉座
CN201445305U (zh) 挂门钩
CN201682148U (zh) 电连接器
CN204156144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178456U (zh) 插座
CN210074303U (zh) 一种插头及插座
CN208655922U (zh) 一种新型插簧
CN204497796U (zh) 一种对讲机充电器
CN210838216U (zh) 一种安全型usb插线板
CN208614754U (zh) 一种电路板放置架
CN203312543U (zh) 防水连接器
CN220324852U (zh) 一种便捷连接的排针排母连接器
CN206775554U (zh)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手机卡托
CN201285954Y (zh) 电连接器
CN204858090U (zh) 一种新型的usb连接器
CN205194934U (zh) 一种接插件母端
CN20749015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9641882U (zh) 电连接器
CN21608546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17387674U (zh) 插接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