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可以解决灶具内部散热问题以保护电子元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包括:壳体、炉头、电控组件和隔热板。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火盖;所述炉头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火盖相对;所述电控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炉头之间连接有气管;所述隔热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热板将所述炉头和所述电控组件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通过隔热板将炉头和电控组件间隔开,炉头辐射出的热量的一部分被隔热板阻挡,只有少部分的热量可以辐射至电控组件,从而降低燃气灶工作时电控组件的温度,降低炉头辐射的热量对电控组件的影响。使电控组件可以稳定运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燃气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配合形成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控室,所述电控组件设在所述电控室内。
所述隔热板包括横向板部和纵向板部,所述横向板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纵向板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板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右侧壁面,且所述横向板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板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纵向板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前侧壁面。
所述炉头为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三个,所述火盖为与所述炉头一一对应的三个,位于最左侧的一个所述炉头沿前后方向布置且另外两个所述炉头沿左右方向布置。
所述隔热板上设有用于气管通过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由所述隔热板的底沿的一部分上凹形成。
所述隔热板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隔热板通过一体钣金形成。
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电控组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且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散热孔。
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板,所述底壳成上端敞开的框体形状,所述面板封盖所述底壳的上端,所述炉头设在所述底壳内,所述火盖设在面板上。
所述隔热板固设在所述底壳内,所述隔热板的底沿和侧沿延伸至所述底壳的内表面上,且所述隔热板的上沿形成有翻边,且所述翻边贴靠在所述面板的内表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包括:壳体1、炉头2、电控组件3和隔热板4。
具体而言,壳体1的顶壁上设有火盖101。炉头2设在壳体1内,且炉头2与火盖101相对。电控组件3设在壳体1内,且电控组件3与炉头2之间连接有气管5,气源的燃气经过电控组件3后通过气管5输送至炉头2,可以通过电控组件3的调节改变燃气的流量。隔热板4设在壳体1内,且隔热板4将炉头2和电控组件3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100,通过隔热板4将炉头2和电控组件3间隔开,炉头2辐射出的热量的一部分被隔热板4阻挡,只有少部分的热量可以辐射至电控组件3,从而降低燃气灶100工作时电控组件3的温度,降低炉头2辐射的热量对电控组件3的影响。使电控组件3可以稳定运行,避免因电控组件3过热导致运行故障,不仅可以提高电控组件3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燃气灶100的安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板4与壳体1的内表面配合形成电控室102,电控组件3设在电控室102内,换言之,隔热板4与壳体1的内表面配合形成电控室102,电控组件3设在电控室102内,且炉头2设在电控室102外。由此,将电控组件3设在壳体1的前部,可以便于燃气灶100的操作,从而使燃气灶100操作方便,便于燃气灶100的使用。
优选地,电控室102位于壳体1的前部,由于电控组件3设置电控室102内,因此,电控组件3设在壳体1的前部。
如图3和图4所示,隔热板4包括横向板部41和纵向板部42,横向板部4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纵向板部42沿前后方向延伸,横向板部41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的右侧壁面,且横向板部41的另一端与纵向板部42的一端相连,纵向板部42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的前侧壁面。由此,使隔热板4与壳体1的内表面配合形成封闭性能较好的电控室102。可以较好地将电控组件3和炉头2间隔开,进一步地降低炉头2的热量辐射对电控组件3的影响。而且使隔热板4的结构简单,便于成型。此外,由于隔热板4呈“L”形状,因此,可以缩小电控室102占用的空间,不仅可以便于电控组件3的安装,而且还可以便于壳体1内其它部件的布置,使燃气灶100内各部件布置合理,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燃气灶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炉头2为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三个,火盖101为与炉头2一一对应的三个,由于隔热板4与壳体1的左侧壁之间间隔开,从而在隔热板4的左侧形成放置空间,因此,可以将三个炉头2中位于最左侧的一个炉头2沿前后方向布置且另外两个炉头2沿左右方向布置。由此,设置三个炉头2可以提高燃气灶100的性能,使燃气灶100一次可以放置多个锅具,提高了采用该燃气灶100进行烹饪的烹饪效果和烹饪效率。
当然,上述将炉头2设置成三个仅是为了描述方便,本实用新型并没有对炉头2的数量进行限制,炉头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任意多个。此外,对于炉头2的摆放形式可以为其它的方式,例如多个炉头2中的任一个均可以沿左右方向、倾斜方向、前后方向布置,对于多个炉头2具体的摆放形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燃气灶100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在电控室102设在壳体1前部时,可以通过隔热板4与壳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前侧壁配合形成电控室,或者隔热板4与壳体1的左侧壁和前侧壁配合形成电控室,或者隔热板4与壳体1的前侧壁配合形成电控室,或者由隔热板4围成电控室。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室102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部或右侧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板4上设有用于气管5通过的避让槽401,避让槽401由隔热板4的底沿的一部分上凹形成。换言之,在燃气灶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安装电控组件3、炉头2等,并将连接电控组件3和炉头2的气管5铺设完成,然后再安装隔热板4,由于隔热板4上形成避让槽401,且避让槽401的底部敞开,因此,可以提高隔热板4的安装效率,避免因增加隔热板4影响燃气灶100的安装。
而且,可以方便地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安装完成的燃气灶100上增设隔热板4。
有利地,如图3和图4所示,隔热板4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43,连接板43与壳体1通过螺钉连接。由此,便于隔热板4的固定,提高了隔热板4的安装效率,且使隔热板4定位稳定。
优选地,隔热板4通过一体钣金形成。由此,使隔热板4成型容易,隔热效果好。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壳体1内设有散热风扇6,该散热风扇6用于对电控组件3进行散热,且散热风扇6的下方设有与散热风扇6相对的散热孔103。由此,可以快速地对电控组件3进行散热,避免电控组件3在高温下运行,提高了电控组件3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隔热板4与壳体1配合形成电控室102,电控组件3设在该电控室102内,因此,可以将散热风扇6设置在该电控室102内,从而通过散热风扇6对电控室102进行散热,以达到对电控组件102散热的目的,通过散热风扇6可以加速电控室102内与外界空气的热量交换,进一步地提高电控组件3的散热效果。
此外,在电控室102设置在壳体1的前部时,与散热风扇6相对的散热孔103形成在壳体1的底壁上,由此,可以避免散热孔103散热过程中影响燃气灶100的使用环境。
优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1上还形成有炉头散热孔10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避免了燃气灶100内的各部件因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的问题,增加了燃气灶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壳11和面板12,底壳11成上端敞开的框体形状,面板12封盖底壳11的上端,炉头2设在底壳11内,火盖101设在面板12上。由此,使壳体1的结构简单,成型方便,而且还便于燃气灶100内各元件的装配和维护。
进一步地,隔热板4固设在底壳11内,隔热板4的底沿和侧沿延伸至底壳11的内表面上,且隔热板4的上沿形成有翻边44,且该翻边44贴靠在面板12的内表面上。由此,便于隔热板4的固定,而且还可以提高炉头2与电控组件3之间的隔离效果。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11的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形成有炉头散热孔104。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炉头散热孔104和散热孔103均布置成格栅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100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灶具底壳内部温升散热问题,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子元器件,使电子元器件可以正常使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底壳11内,炉头2与电控组件3之间增加一个L型内部隔热板4,其通过螺钉与底壳11固定连接,这样在炉头2和电控组件3之间被隔离开来,电控组件3完全处于由壳体1,隔热板4以及面板12所围成的一个封闭空间内,灶具正常工作时,由炉头2辐射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就被阻挡在隔热板4的外侧,通过壳体1上炉头散热孔104散热,另一部分热量通过这个封闭空间内的散热风扇6转动加速电控组件3的散热,这样内部隔热板就起到了风机挡风循环的作用。炉头燃烧产生的热量在底壳11内部积聚,在靠近电控组件3的附近安装散热风扇6,使用时将散热风扇6启动,这样聚集的热量会在风机的转动下通过风机下面的散热孔103排出到灶具外面,灶具内部的温度得以大幅度降低,从而避免了电控元器件受高温影响使用寿命。
其中,电控组件3具体包括旋钮、触摸屏、定时器和显示屏中的一个或多个。三个炉头2中心大体呈水平设置,中间是小炉头,小炉头和其中一个炉头横向布置。横向布置炉头前方设置阀体及电控组件3。隔热板4的材质为金属。隔热板4上部折边与面板12配合,隔热板4下部折边与底壳11螺钉连接,隔热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避让槽401,用于避让连接炉头2和电控组件3的气管5。
如图2和图4所示,炉头2包括三个,且三个炉头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底壳11的有限空间内,为了使电控及阀体部分和炉头能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排布,将一个炉头按纵向(即如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放置于底壳的左侧位置,将另外两个炉头2分别依次横向(即如图4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于底壳的中间和右侧位置,在所述的另外两个炉头2前面的空位足以放下电控及阀体部分,这样在底壳11的有限空间就得到了充分利用。
通过内部隔热板有效阻挡了炉头辐射热量的扩散,保护了电控部件。
隔热板+底壳散热孔+风扇降低内部温升,避免电器元件在高温下工作。避免电器件误动作,提供产品可靠性。
隔热板4上下设置有连接部,分别与面板和底壳相连。隔热板4呈L型,隔热板4和面板12、底壳11一起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将控制部包围起来,与炉头2隔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