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1132U -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 Google Patents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1132U
CN204001132U CN201420385517.2U CN201420385517U CN204001132U CN 204001132 U CN204001132 U CN 204001132U CN 201420385517 U CN201420385517 U CN 201420385517U CN 204001132 U CN204001132 U CN 204001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ing
air
exterior bowl
air intake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55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855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1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1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1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便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包括与座体和水箱,座体包括位于水箱一侧的座圈、设置在座圈下方的外桶体以及设置在外桶体内的内桶体;座圈内设置有吸气通道和位于吸气通道下方的且与该吸气通道相独立的排水通道,座圈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座圈与外桶体之间设有一排气管道;座圈的内壁上位于吸气孔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座圈内的排水通道与水箱之间通过一通水管道相连通;外桶体内还设有抽气装置以及空气阻隔装置,抽气装置位于排气口正下方。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能在人们如厕时迅速且高效地除臭,净化卫生间内的空气。

Description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便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背景技术
马桶正式名称为座便器,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马桶的发明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
目前,大多数座便器是利用冲水虹吸原理,排水管道呈“∽”型,在排水管道充满水后会产生一定的水位差,借冲洗水在座便器内的排污管内产生的吸力将固液态排泄物裹夹在水中流排入与座便器相连接的下水道中。然而,虹吸式座便器冲水时先要放水至很高的水面,然后才将污物冲下去,所以要具备一定水量才可达到冲净的目的,每次至少要用8升至9升水,相对来说比较费水;并且虹吸式的排水管径也就5、6公分左右,冲水时容易堵塞,安装虹吸式坐便器一般还要配备纸篓和搋子。
对此,为提高冲污效率高和节约用水,采用直冲式座便器,能使水力集中,便圈周围的落下的水力加大,冲污效率高。
但是,目前的直冲式座便器,不具备消除由人们如厕时所排泄的臭气以及所述固液态排泄物所散发的臭气,以致令人不适的臭气弥漫在卫生间的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排式除臭座便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直冲式座便器不具备消除由人们如厕时所排泄的臭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包括与排污管道连接的座体和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水箱,其中,所述座体包括位于所述水箱一侧的座圈、设置在所述座圈下方的外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桶体内的内桶体;所述内桶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内排污口,所述外桶体上于所述内排污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道连接的外排污口,所述外桶体内设有用于关闭和打开所述内排污口的封堵装置;所述座圈内设置有吸气通道和位于所述吸气通道下方的且与该吸气通道相独立的排水通道,所述座圈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所述座圈与所述外桶体之间设有一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具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入气口与所述座圈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外桶体连通;所述座圈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吸气孔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所述座圈内的排水通道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一通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外桶体内还设有将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体抽入至所述外桶体内的抽气装置以及于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时阻隔所述排气管道内空气流通的空气阻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排气口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装置包括风扇和驱动所述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座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启停的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装置还包括通过压力感应驱动所述电机工作的压控开关,所述压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座圈的顶部并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阻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风扇下方的阀座,所述阀座的中央开设有一通风孔,所述阀座上于所述通风孔处设有一弹性拨片。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道包括一中空直筒结构,且呈竖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座圈上开有多个所述吸气孔,多个所述吸气孔沿所述座圈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体的底部设有由其内壁伸出且向下并向内收缩的引流壁,所述引流壁的底端部围合形成所述外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体的一侧开设一安装口,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外桶体的安装口处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水平销轴和铰接在所述水平销轴上的容积盒,所述容积盒包括用于抵接于所述内排污口边缘的封堵部及用于重力复位的负重部,所述水平销轴与所述容积盒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容积盒的封堵部与负重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通过抽气装置将内桶体中产生的气体,由座圈内壁上的吸气口进入吸气通道内,在经与吸气通道相连的排气管道流入外桶体中,最后由外桶体下方的外排污口流入排污管道内,且在空气阻隔装置的作用下于抽气装置停止时防止排污管道中气体的倒流。这样,能在人们如厕时迅速且高效地除臭,净化卫生间内的空气,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吸气孔在排水口的上方,这样,冲水时不会遮盖吸气孔,影响吸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排式除臭座便器1,用于座便器内的臭气进行排除,其包括与排污管道2连接的座体3和设置在座体3上带有控水装置的水箱4,座体3包括位于水箱4一侧的座圈5、设置在座圈5下方的外桶体6以及设置在外桶体6内的内桶体7;内桶体7的底部开设有一内排污口8,外桶体6上于内排污口8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排污管道2连接的外排污口27,外桶体6内设有用于关闭和打开内排污口8的封堵装置9;座圈5内设置有吸气通道10和位于吸气通道下方的且与该吸气通道相独立的排水通道28,座圈5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吸气通道10连通的吸气孔11,座圈5与外桶体6之间设有一排气管道12,排气管道12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入气口13和排气口14,入气口13与座圈5的吸气通道10连通,排气口14与外桶体6连通;座圈5的内壁上位于吸气孔11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排水通道28连通的排水口29,座圈5内的排水通道28与水箱4之间通过一通水管道30相连通。外桶体6内还设有将吸气通道10内的气体抽入至外桶体6内部的抽气装置15以及于抽气装置15停止工作时阻隔排气管道12内空气流通的空气阻隔装置16,抽气装置15位于排气口14正下方。
上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1,通过抽气装置15将内桶体7中产生的气体,由座圈5内壁上的吸气口进入吸气通道10内,在经与吸气通道10相连的排气管道12流入外桶体6中,最后由外桶体6下方的外排污口27流入排污管道2内,且在空气阻隔装置16的作用下于抽气装置15停止时防止排污管道2中气体的倒流。这样,能在人们如厕时迅速且高效地除臭,净化卫生间内的空气,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吸气孔11在排水口29的上方,这样,冲水时不会遮盖吸气孔11,影响吸气。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4位于座体3的后侧位置并搭接在外桶体6上,水箱4内安装有抽水和冲水的控水装置,水箱4下部的出水口通过一通水管道30与座圈5内的排水通道28相连通,座圈5的内壁上位于吸气孔11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排水通道28连通的排水口29,当按下控水装置的按钮,水箱4内的积水由该排水口29流出并将内桶体7内的排泄物冲入排污管内。
座体3包括座圈5、外桶体6和内桶体7,座体3为一体成型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分体制成,并通过水泥进行封堵)。座圈5的内部设置有吸气通道10,在其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吸气通道10连通且朝向内桶体7开口的吸气孔11,多个吸气孔11沿座圈5的周向间隔布置。
内桶体7,大致为漏斗形状,内桶体7的顶部连接于座圈5的底部且靠近座圈5的内侧边缘,内桶体7的底部开设有一内排污口8。
外桶体6,围设在该内桶体7的外部,外桶体6的内壁与内桶体7的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外桶体6的顶部连接于座圈5外侧边缘,外桶体6的底部且于内排污口8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排污管道2连接的外排污口27。外桶体6的底部设有由其内壁伸出且向下并向内收缩的引流壁17,引流壁17的底端部围合形成外排污口27,引流壁17具有一定的弧度,对排泄物和气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外桶体6的后侧开设一安装口,封堵装置9包括安装在外桶体6的安装口处的支架18、设置在支架18上的水平销轴19和铰接在水平销轴19上的容积盒20。容积盒20包括一个用于抵接于该内排污口8边缘的封堵部21及用于重力复位的负重部22,水平销轴19与容积盒20的铰接处位于容积盒20的封堵部21与负重部22之间。该封堵部21上开设有一个积水槽,负重部22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其重力大于封堵部21,常态时,在负重部22的作用下,封堵部21盖设在内排污口8处;冲水时,在水压的作用下,容积盒20绕水平销轴19转动,其封堵部21与内排污口8分离,排泄物由内桶体7流入外桶体6中,并由外排污口27流入排污管道2中。
排气管道12,设置在座圈5与桶体之间,排气管道12为陶瓷材料制成。排气管道12包括一中空直筒结构,且呈竖直布置。排气管道12具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入气口13和排气口14,入气口13与座圈5的吸气通道10相连通,排气口14伸入内桶体7与外桶体6之间,并与外桶体6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通过该吸气通道10,内桶体7中的气体能由座圈5上的吸气孔11进入吸气通道10内,再经排气管道12的入气口13流入,由其排气口14流出至外桶体6的内部。
抽气装置15,用于将吸气通道10内的气体抽入至外桶体6内部,进而使内桶体7中的气体抽入至外桶体6中,并由外排污口27排入排污管道2。抽气装置15包括位于排气口14正下方的风扇23和驱动风扇23转动的电机24,座体3的外部安装有用于控制电机24启停的电控开关,电控开关与电机24电性连接。通过手动开关该电控开关,实现对抽气装置15工作的控制。
当然,抽气装置15也可是具有吸气功能的吸气泵。
抽气装置15还包括通过压力感应驱动电机24工作的压控开关,压控开关设置在座圈5的顶部并与电机24电性连接。在电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仅需将座便器的座垫盖上,当坐垫抵压在压控开关上时,即能使压控开关内部结合,使得电机24开启,从而对内桶体7内的气体进去抽除,这样,使该座便器在使用上更加人性化。
空气阻隔装置16,安装在抽气装置15的下方,用于在抽气装置15停止工作时阻隔排气管道12内的空气流通,空气阻隔装置16包括阀座25,阀座25的周边分别紧贴在内桶体7的外壁与外桶体6的内壁上,阀座25的中央开设有一通风孔,阀座25上于通风孔处设有一弹性拨片26,弹性拨片26为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薄片。当抽气装置15开启时,其引起的空气流动使得弹性拨片26向下弯曲变形,空气由该通风孔向下流动;当抽气装置15停止时,弹性拨片26恢复至初始位并贴合在阀座25的通风孔周边,基本盖住该通风孔,使排污管道2内的气体不能进入排气管道12内,对排污管道2内的气体具有较好的阻隔防臭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1的除臭过程:
在人们如厕时,开启抽气装置15,所排泄固液态排泄物堆叠在内桶体7中,此时于内桶体7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在抽气装置15的作用下,由座圈5内壁上的吸气口进入吸气通道10内,在经与吸气通道10相连的排气管道12流入外桶体6中,最后由外桶体6下方的外排污口27流入排污管道2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包括与排污管道连接的座体和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位于所述水箱一侧的座圈、设置在所述座圈下方的外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桶体内的内桶体;
所述内桶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内排污口,所述外桶体上于所述内排污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道连接的外排污口,所述外桶体内设有用于关闭和打开所述内排污口的封堵装置;
所述座圈内设置有吸气通道和位于所述吸气通道下方的且与该吸气通道相独立的排水通道,所述座圈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的吸气孔,所述座圈与所述外桶体之间设有一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具有分别位于其两端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入气口与所述座圈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外桶体连通;所述座圈的内壁上位于所述吸气孔的下方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所述座圈内的排水通道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一通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外桶体内还设有将所述吸气通道内的气体抽入至所述外桶体内的抽气装置以及于所述抽气装置停止工作时阻隔所述排气管道内空气流通的空气阻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排气口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包括风扇和驱动所述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座体的外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启停的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还包括通过压力感应驱动所述电机工作的压控开关,所述压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座圈的顶部并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阻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风扇下方的阀座,所述阀座的中央开设有一通风孔,所述阀座上于所述通风孔处设有一弹性拨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包括一中空直筒结构,且呈竖直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上开有多个所述吸气孔,多个所述吸气孔沿所述座圈的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体的底部设有由其内壁伸出且向下并向内收缩的引流壁,所述引流壁的底端部围合形成所述外排污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直排式除臭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体的一侧开设一安装口,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外桶体的安装口处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水平销轴和铰接在所述水平销轴上的容积盒,所述容积盒包括用于抵接于所述内排污口边缘的封堵部及用于重力复位的负重部,所述水平销轴与所述容积盒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容积盒的封堵部与负重部之间。
CN201420385517.2U 2014-07-11 2014-07-11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Active CN204001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517.2U CN204001132U (zh) 2014-07-11 2014-07-11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5517.2U CN204001132U (zh) 2014-07-11 2014-07-11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1132U true CN20400113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5517.2U Active CN204001132U (zh) 2014-07-11 2014-07-11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113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790A (zh) * 2015-08-12 2015-11-11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处理装置中的座便器
CN105040787A (zh) * 2015-08-12 2015-11-11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处理装置的收集机构
CN105193567A (zh) * 2015-08-12 2015-12-30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用排泄物处理装置
CN105780898A (zh) * 2016-04-29 2016-07-20 高舒林 一种除臭大便器
CN106320481A (zh) * 2016-10-21 2017-01-11 张青卫 节能除臭型坐便器
CN106836415A (zh) * 2015-12-04 2017-06-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坐便器及基于坐便器的排气处理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0790A (zh) * 2015-08-12 2015-11-11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处理装置中的座便器
CN105040787A (zh) * 2015-08-12 2015-11-11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处理装置的收集机构
CN105193567A (zh) * 2015-08-12 2015-12-30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用排泄物处理装置
CN105040790B (zh) * 2015-08-12 2017-01-11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处理装置中的座便器
CN105193567B (zh) * 2015-08-12 2021-04-30 宁波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护理床用排泄物处理装置
CN106836415A (zh) * 2015-12-04 2017-06-1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坐便器及基于坐便器的排气处理方法
CN105780898A (zh) * 2016-04-29 2016-07-20 高舒林 一种除臭大便器
CN106320481A (zh) * 2016-10-21 2017-01-11 张青卫 节能除臭型坐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1132U (zh) 直排式除臭座便器
CN109356250B (zh) 多功能马桶
US20130086736A1 (en) Toilet ventilation device
US8984676B2 (en) Toilet with an odor eliminating function
CN102561499B (zh) 座便器负压水封排臭装置
JP2010285863A5 (zh)
KR20130133454A (ko) 탈취기능이 구비된 변기
KR200492905Y1 (ko) 착탈식 냄새흡입부재가 구성되는 악취 제거 변기
JP6853885B2 (ja) 洋式便器の臭気排出逆流封鎖装置
CN203546853U (zh) 坐垫圈防坠落虹吸式坐便器
CN102912839B (zh) 一种排臭马桶
CN205688537U (zh) 一种新型马桶
CN101324082A (zh) 分排式无存水弯节水座便器
CN202595880U (zh) 座便器负压水封排臭装置
KR100573960B1 (ko) 악취 제거기능을 겸비한 절수형 양변기
CN106400923B (zh) 一种带除臭功能的马桶结构
CN200985548Y (zh) 座便器
CN110158732A (zh) 一种全自动除臭坐便器
CN203334393U (zh) 带幼儿脚蹬的坐便器
CN204456362U (zh) 一种抽风除臭便器及其抽风除臭装置
CN103510598A (zh) 一种下排风坐便器
CN109537697B (zh) 一种多功能坐便器
CN206928399U (zh) 多功能抽水马桶
CN213836911U (zh) 一种排臭蹲便器
CN208455758U (zh) 一种活塞式直冲防臭马桶冲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