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9631U - 光生物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生物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9631U
CN203999631U CN201420096268.5U CN201420096268U CN203999631U CN 203999631 U CN203999631 U CN 203999631U CN 201420096268 U CN201420096268 U CN 201420096268U CN 203999631 U CN203999631 U CN 203999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hoto bio
strut member
cultivation apparatus
pho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62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振旗
王琳
陈昱
罗少敬
吴洪
陈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962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9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9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96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支承架以及多个间隔开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每个所述载体悬挂于所述支承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分光效果好,具体地,在悬挂于支承架上的载体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进行培养时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此外,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载体的间距和角度可调,可减少至少两个载体之间的相互遮光,进一步使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光效果,由此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另外,本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Description

光生物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光合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可利用太阳能、水和简单的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及氢气、甲烷等形式无机物。微藻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一类个体微小的光能自养型/兼养型、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生物,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微藻每年固定的CO2约占全球净光合产量的40%,再加上其富含脂类、烃类、蛋白、可溶性多糖等高价值抗氧化性天然色素,因此微藻在环保、能源和保健等领域倍受关注。
现有的微藻培养方式以“大水体培养”为主,其培养系统主要包括开放式跑道池和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跑道池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浅池,池中藻液多为20-30cm深,通过滚筒状搅拌桨对藻液进行持续搅动,从而实现整池藻液的循环流动,以使藻液中微藻细胞及各营养物分布均匀。但跑道池的养殖产量一直不够理想,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微藻细胞生长,藻液浊度逐渐升高,阳光摄入藻液表层几厘米后即衰减为零,即仅表层液面一薄层微藻细胞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藻液在竖直方向上的混合效果较差,单位体积藻液的受光面较小,光利用效率低。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多呈管、柱、板状,高度可达2米以上。反应器的光利用效率随其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此同时反应器中部及底部所受液体(藻液)压强亦增大,致使反应器制造成本和供气能耗大幅提高。此外,反应器受光面无法随外界自然光源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且反应器高度受其制造材质(特别是受光面材质)同时具备较好透光性及较高强度的条件制约,也使反应器光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美国专利US2011/0217764A1公开了一种使藻细胞附着于绳索表面,并通过滚轮结构令缠绕于其上的绳索不断暴露于营养液和阳光中,使绳索上的藻细胞得以生长的培养装置,其摒弃了传统的以液体为培养载体的“大水体培养法”,而采用了“固体培养法”,即藻细胞主要在载体上生长。上述培养装置空间利用率不足,“分光”效果有限,且无法随外界环境(光强)变化及藻细胞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对分光(相当于细胞受光)进行调节。
文献Growing microalgae as aquaculture feeds on twin-layers:a novelsolid-state photobioreactor和Attach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algae forefficient biomass feedstock production公开了“双层”微藻固定化养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资源”层、“基质”层和循环系统构成。“资源”层和“基质”层可成薄片状并竖直设置,循环系统不断的向“资源”层供给营养液,“基质”层一侧附着着微藻细胞,另一侧直接贴在“资源”层两侧,以使附着于其上的藻细胞获得营养物质而生长。上述微藻固定化养殖系统,其“双层”结构并非必要,且“基质”层上的藻细胞并未与“基质”层真正固定,养殖过程中藻细胞易于与“基质”层脱离。此外,该系统无法随外界环境(光强)变化及藻细胞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对分光(相当于细胞受光)进行调节,系统内各养殖面(“资源”层和“基质”层)相互挡光。同时,文献Attache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algae for efficient biomassfeedstock production所公开装置与外界隔绝,以使藻细胞在含有CO2的气体环境中生长。但在自然环境中光强、温度、空气中CO2分压可控度低,且建造玻璃温室(以提供文献中密闭环境)成本投入高,故该装置不易于工业化放大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光效果好的光生物养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承架;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每个载体悬挂于支承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承架具有第一支撑件,每个载体或者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和/或沿第一支撑件可滑动地悬吊。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体为片状件,通过引导件将同一第一支撑件上的所有片状件串联起来,并且引导件与第一支撑件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体为沿第一支撑件可滑动地悬吊的杆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体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体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载体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承架上的布液件,布液件包括进液口和朝向载体设置的出液口;以及与布液件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的输液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承架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承杆的第一支撑件,其中载体悬挂于第一支撑件上;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支承架,且多个支承架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同一支承架上的载体的排列方向。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悬挂于支承架上的载体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使得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此外,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载体,可减少载体之间的相互遮光,进一步使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光效果,由此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可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2.载体以垂直于支承架的第一支撑件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上,使得载体可根据光照方向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载体的设置方向,即载体之间的角度可调,由此提高分光效果,进一步避免载体间相互遮光,从而在满足光照需求的前提下可培养更多的载体。具体地,例如,阳光为光源时,可通过转动载体,使得载体表面均匀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提高光生物产率。又例如,载体为片状件时,可通过连接于载体的引导件带动片状件转动,以使各片状件的具有最大表面积的一个表面保持始终完全受光(即无相互遮挡),由此使该表面吸附的光生物细胞可以充分受光。
3.载体可滑动地悬吊于第一支撑件上,使得载体可根据光照方向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载体的间距,即,载体间的间距可调,由此提高分光效果,进一步避免了载体间的相互遮光,且在满足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可培养更多的光生物细胞。具体地,可根据例如光照强度、光照方向和不同光生物对光的需求,调节载体的悬挂间距,由此可提高光照的利用率,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培养更多光生物。
4.通过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可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在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由此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例如,通过驱动第一支撑件向下运动,可将载体部分地或全部地浸入载体下方装有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池体中,由此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又例如,通过设置于支承架上的布液件,向载体喷淋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由此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加设引导件6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的载体根据一个光照方向定位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的载体根据另一个光照方向定位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加设布液件和引导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示出的第一支撑件和载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支承架2;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每个载体4悬挂于支承架2上。
其中,载体4优选地由保水性高、有韧性、结实耐用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对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无毒性或毒性轻微。可选地载体4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以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或者可选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基部为由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而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具体地,吸附材料为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由此将覆盖部覆盖在基部上以形成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具有一定硬度而在悬挂时可保持展平的载体4。在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白色粗棉布制成,长1.5米、宽0.3米、厚约0.001米的矩形片状件,两窄边分别用线与长0.3米、直径约0.05米的塑料棒(未示出)绑定,以维持载体的平展状态。
由此,在悬挂于支承架2上的载体4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使得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4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此外,彼此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载体4,可减少载体4之间的相互遮光,进一步使载体4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光效果,由此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进一步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间隔开地设置有4个支承架2,且4个支承架2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同一支承架上的载体的排列方向,优选地,4个支承架2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并且间距为1米。另外,每个支承架2设置有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和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载体4为片状件,且其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载体4的一个窄边的中点与第一支撑件3可转动地固定,且载体4可沿过固定点的竖直虚拟轴转动,并且同一根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为0.5米。可理解,第一支撑件3连接于两个支承杆7,并且以供载体4悬吊的方式支撑载体4。可选地,第一支撑件3可为刚性的杆件或柔性绳。其中,支承杆7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实现稳固支承。当然,支承架2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此,在可保证每天载体4充分受光且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个数的支承架2即可。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加设引导件6驱动载体4转动。可选地,引导件6可为刚性的杆件或柔性绳。具体地,通过引导件6将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的所有片状件(即载体4)串联起来,并且引导件6与第一支撑件3彼此间隔开。应当理解,由于引导件6可驱动载体4转动,所以引导件6与第一支撑件3平行地设置并且并不与第一支撑件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该竖直平面垂直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第一支撑件3上的各载体4的两个窄边中靠近第一支撑件3的窄边的同一侧顶点与引导件6相连,以便于统一调节载体4角度,即统一控制载体4的转动,由此通过拉拽引导件6可实现载体4角度(受光面方向)的调节。可选地,引导件6由约0.01米麻绳构成。当然,引导件6与载体1的形式、连接方式和位置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实现通过引导件6控制载体4的转动即可。可选地,也可设置多个引导件6,使得驱动载体4转动更加方便省力。
载体以垂直于支承架2的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使得载体4可根据光照方向(参照图3和图4)、光照强度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载体的设置方向(即调节载体之间的角度),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且在满足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可悬挂更多的载体4以提高产量。具体地,例如,阳光为光源时,可通过转动载体,使得载体表面均匀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提高光生物产率。又例如,载体为片状件时,可通过连接于载体的引导件带动片状件转动,以使片状件的具有最大表面积的表面充分受到阳光照射、不相互遮挡,由此使该表面吸附的光生物细胞可以获得适宜光强,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3沿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以及位于载体4下方的池体1。可选地,池体1为砖砌方形浅池,内衬PVC材料,长、宽均5米、高0.6米。另外,池体1内盛有富含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且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深0.1-0.2米。而支承杆可位于池体1外侧支承于例如地面上,当然,也可位于池体1内部或池体1的边沿上。当然,池体1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形式,可设多个分别对应一个第一支撑件上的单片或几片载体的池体1,并在每个池体中分别设置富含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以及消毒剂。由此,可根据不同池体中营养物质等消耗情况补充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以更好的控制光生物的养殖,提高生产率和效益。当然,也可通过管路将每个池体中的营养液汇集后统一补充。
此外,循环装置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营养液和光生物细胞)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在本是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若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可稳定的吸附于载体4上,不会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或仅有微量光生物细胞脱离载体4),则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可理解为进行固体培养。而若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会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或相对大量光生物细胞脱离载体4),则池体1中容纳光生物养殖液,以在每次载体4浸入时,补充流入光生物养殖液的光生物细胞,维持载体4上的光生物培养数量,即可理解为液体培养。当然,可理解,上述固体培养的营养液中并非完全不含有光生物细胞,但固体培养中营养液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远少于的液体培养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内容纳的为营养液,即采用固体培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由直径约0.05米的麻绳制成,总长5米,两端与直径约0.035米粗麻绳相连。支承杆上设置有滑轨,并设置有可相对于滑轨上下滑动的滑轮,上述麻绳连接于滑轮,经电动机驱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由此,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下移动便可使载体4浸入营养液中以补充载体上的营养液、或者使载体4浸入光生物养殖液中以补给营养液并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上移动便可使载体4脱离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液面以全部暴露于阳光下。其中,在将本实施例用于固体培养时,此处为使载体4脱离营养液的液面;若在其余的实施例中采用液体培养时,此处为使载体4脱离光生物养殖液的液面。如上,通过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可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当然,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可由竹、木、合成塑料、尼龙、麻、浸塑金属制成,且可优选地由耐水、防腐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刚性或柔韧性。可理解,当第一支撑件3为柔性件时,其上悬吊的载体4可能会导致第一支撑件3轻微的弯曲,此时可理解为每个载体4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为垂直第一支撑件3并未弯曲时的轴线,即并未悬吊每个载体4时的轴线。当然,也可理解,由于载体4以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所以其转动的轴线平行于其受重力的方向。换言之,不局限于此表述形式,载体4可在悬吊时根据阳光的照射方向而转动,以避免载体间的相互遮光。
下面进一步叙述,通过上述光生物养殖装置养殖光生物的过程,以养殖微藻为例。
将载体4浸入盛有栅藻的培养容器中,并通入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含量为1-2%),于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4天后,将载体4捞出,并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同一根第一支撑件4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控制为0.5米。每4分钟第一支撑件3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缓慢向池体1运动,使其上载体4浸入池体1中营养液中,待载体4被完全浸没后,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与其上各载体4升出液面置于日光下,如此往复,且各第一支撑件3的上下运动交错进行。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拉拽引导件6以使载体4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表面充分见光,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每5-10天可收获一次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收获后残存于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则作为“种子”,直接用于新一轮培养。
在养殖过程中,可直接在池中补充微藻生长消耗量较大的碳源(含有CO2的混合气、纯CO2气体、烟气、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磷源(磷酸盐)、氮源等,以及用于防控病虫害污染的消毒剂,再通过搅拌或曝气等方式,使补入的营养物质、消毒剂等在池体1中均匀分布。
当然,池体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形式,可池体1中设置隔板将池体1分割为多个子池体,营养物/消毒剂可在子池体中分别补充,也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汇集后统一补充。或设置多个池体,一个池体对应一个或多个载体设置。
另外,该实施例中为防止相邻载体4相互贴附可通过增加载体4间间距或增加载体4下窄端配重或在相邻载体4间增加间隔支承物。而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的运动速度以及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调整和设定。还可设置有光强反馈系统,光强反馈系统检测光照的方向和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引导件6的运动,由此自动控制载体4的转动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载体4还可同时可沿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可根据光照和藻类自身的生长情况调节相邻载体4的间距,以提高分光效果且在满足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可培养更多的光生物细胞。
该实施例中池体1、支承杆7、第一支撑件3、载体4、引导件5和循环装置的材料、结构、尺寸、数量和第一支撑件3间距及运动周期等均不限于此。即能够实现“蘸取”营养液,使微藻细胞在含蓄着营养物质的载体上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并可根据光强及光照方向的变化,调节载体角度(类似于百页窗),以使微藻细胞获得较适宜的生长条件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其中与图1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3由竹竿制成。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承架2上的布液件8(如图6示出的)和输液装置,布液件8包括进液口和朝向载体4设置的出液口,布液件8的进液口与输液装置连通。而输液装置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有营养液,即进行固体培养,所以输液装置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在本实施例中,布液件8为布液管,输液装置为水泵。其中,布液件8由内径约1cm的塑料管制成,其上打有直径为0.5-1mm的出液口,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经由布液件8的出液口均匀、缓慢的滴在长有微藻细胞的载体4上。可理解,根据载体4的数量和两载体4之间的间距设置出液口的数量和位置,以能够为载体4上的光生物细胞供给足够的营养液即可。
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其中与图5示出的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50目尼龙丝网制成,池体1中为光生物养殖液(营养液和微藻细胞),光生物养殖液经由水泵、布液件均匀滴在载体上(载体无需在藻液中如实施例1与2所示预培养4天),使光生物养殖液在载体上形成流动的薄液层,以使光生物细胞充分见光,进行光和作用。待池体1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体1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
参照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其中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每个载体4为沿第一支撑件3可滑动地悬吊的杆状件,即载体4可沿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方向移动。进一步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由粗0.035米麻绳制成,载体4由白色纤维绳(长1.5米、粗0.02米)制成,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的间距为0.05米,共设8根第一支撑件3,每相邻两根第一支撑件3的间距为0.05米。培养藻种为淡水小球藻,每4分钟第一支撑件3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缓慢向池体1运动,使其上载体(载体无需在藻液中如实施例1所示预培养4天)浸入光生物养殖液(营养液和微藻细胞)中,待载体4被完全浸没后,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与其上各载体4升出液面置于日光下,此时光生物养殖液在载体4上形成流动的薄液层,以使微藻细胞充分见光,进行光和作用,如此往复,且各第一支撑件的上下运动交错进行。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可通过拉拽第一支撑件3(由麻绳制成,即为柔性件)使不同第一支撑件3上载体4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待池体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
本实施例可根据光强、光照方向的变化及微藻细胞生长阶段需求,调节同根第一支撑件3上的相邻载体4的间距,以使微藻细胞获得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光利用率,以提高微藻产量
参照图10,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其中,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与支承杆7直接固定。第一支撑件3由粗约0.03米的竹竿制成,载体4由白色粗棉绳(棉绳的长1.5米、粗0.02米)制成,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为0.05米,共设8根第一支撑件3,每相邻两根第一支撑件3的间距为0.05米。布液件8由内径约1cm的塑料管制成,其上设置有直径为0.5-1mm的出液口,营养液在布液件8中流动,并经由出液口滴在载体4上。培养藻种为淡水小球藻。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可通过拉拽第一支撑件使不同第一支撑件上载体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对载体的调节作用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调整、设定;第一支撑件可通过与光强反馈系统相连,实现自动调节。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优选地,载体4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即载体4的表面具有凹陷和凸起,或载体4设置有通孔。凹凸状结构和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均可以提高载体的持液能力,即在悬挂时载体4能维持其中较多的液体不会由于自重而脱离载体4。由此,可减少循环装置的使用频率,以降低成本。另外,在当以将载体浸入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后再提起的方式为载体补充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时,凹凸状结构和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可在提起过程中将更多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留在载体4中。而每个载体4可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或者可沿第一支撑件3可滑动地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或者在以上述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的同时沿第一支撑件3可滑动地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即同时实现转动与滑动的运动。当然,选择何种运动方式取决于培养的光生物的种类、光照的情况等,并不局限于某种运动方式,以可实现有效地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即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包括驱动支承架移动的移动机构,以更好的使载体跟随太阳的移动形成更大的受光面。例如,当池体1为圆形池体时,移动机构可驱动支承架围绕圆形池体的轴线转动。
当然,池体1的设置可根据是否需要回收载体4滴下的营养液为基础,且是否应用以上述将载体4在池体1中蘸取营养液的方法为基础。而该装置可在原有跑道池、天然坑、池、湖边建造,使得其固定投入低。而该装置不需要输送大量水体(营养液/光合微生物培养液),从而降低了养殖过程的用水量、运行能耗及设备、设施投入。另外,该装置中载体4可缓慢、垂直进出营养液、阻力小,并可借助重力势能及其他自然能源,故总能耗低。另外,池体与载体的相对设置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结构。具体而言,可对应每个载体设置一个池体。对应于各个载体的池体可相互连通或彼此隔离。
可选地,实现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移动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支承杆上设置滑轮,在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绳索,绳索穿过滑轮以利用杠杆原理将第一支撑件下移或上提。而驱动绳索运动的、或驱动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移动的驱动部件可选用例如电动机,而动力源优选地为太阳能、潮汐能等环保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支承架(2);以及
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每个所述载体(4)悬挂于所述支承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架(2)具有第一支撑件(3),每个载体(4)或者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沿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滑动地悬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为片状件,通过引导件(6)将同一所述第一支撑件(3)上的所有所述片状件串联起来,并且所述引导件(6)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彼此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为沿所述第一支撑件(3)可滑动地悬吊的杆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所述基部的覆盖部,所述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承架(2)上的布液件(8),所述布液件(8)包括进液口和朝向所述载体(4)设置的出液口;以及
与所述布液件(8)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的输液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架(2)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所述载体(4)悬挂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上;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3)沿所述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间隔开地设置有多个支承架(2),且所述多个支承架(2)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同一支承架上的载体的排列方向。
CN201420096268.5U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9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6268.5U CN203999631U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6268.5U CN203999631U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9631U true CN203999631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626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9631U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96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0318A (zh) * 2014-03-04 2014-05-28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6701568A (zh) * 2015-07-24 2017-05-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0318A (zh) * 2014-03-04 2014-05-28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养殖装置
WO2015131830A1 (zh) * 2014-03-04 2015-09-1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820318B (zh) * 2014-03-04 2015-11-2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6701568A (zh) * 2015-07-24 2017-05-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106701568B (zh) * 2015-07-24 2020-06-1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0318B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289887B (zh) 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干固态贴壁培养装置
US20140315290A1 (en) Low-cost photobioreactor
CN102618434B (zh) 一种基于植物仿生学的高效微藻培养装置
CN104328031A (zh) 表面生长式培养板、培养单元、培养系统及方法
CN103382443A (zh) 一种培养微藻的新方法
CN203904335U (zh) 一种仿生型叠层式微藻光合反应器
CN103289888A (zh) 一种插板式微藻半干固态贴壁培养装置
CN105331517A (zh) 微藻培养系统、腔体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方法
CN104328030A (zh) 夹心结构的表面生长式培养板、系统及培养方法
CN203999631U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4726321B (zh) 一种适用于阳光工厂化的跑道式生物反应器
CN204298382U (zh) 覆膜多孔板结构表面生长式培养板、培养单元及培养系统
WO2021068604A1 (zh) 移动式机械翻搅薄液层微藻附壁培养方法与装置
JP5324532B2 (ja) 循環型の光生物反応器
CN103834563A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834564B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203999632U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WO2015116963A1 (en) Air accordion bioreactor
CN104031822A (zh) 一种仿生型叠层式微藻光合反应器
CN105018330B (zh) 一种多层半干贴壁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7460129A (zh)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CN102703325A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衣藻的方法
CN106244426A (zh) 高密度规模化微藻培养装置
CN206706102U (zh) 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2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