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4563A - 光生物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生物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4563A
CN103834563A CN201410076333.2A CN201410076333A CN103834563A CN 103834563 A CN103834563 A CN 103834563A CN 201410076333 A CN201410076333 A CN 201410076333A CN 103834563 A CN103834563 A CN 103834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hoto bio
nutritive medium
strut memb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63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琳
朱振旗
吴洪
陈传红
陈昱
罗少敬
许�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63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4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4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4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2Photobio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6Plates; Walls; Drawers; Multilayer pl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其包括支承架(2)和悬挂于所述支承架(2)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光效果。具体地,在悬挂于支承架上的载体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光生物使得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另外,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Description

光生物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光合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可利用太阳能、水和简单的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及氢气、甲烷等形式无机物。微藻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一类个体微小的光能自养型/兼养型、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生物,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微藻每年固定的CO2约占全球净光合产量的40%,再加上其富含脂类、烃类、蛋白、可溶性多糖等高价值抗氧化性天然色素,因此微藻在环保、能源和保健等领域倍受关注。
现有的微藻培养方式以“大水体培养”为主,其培养系统主要包括开放式跑道池和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跑道池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浅池,池中藻液多为20-30cm深,通过滚筒状搅拌桨对藻液进行持续搅动,从而实现整池藻液的循环流动,以使藻液中微藻细胞及各营养物分布均一。但跑道池的养殖产量一直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随着微藻细胞生长,藻液浊度逐渐升高,阳光摄入藻液表层几厘米后即衰减为零,即仅表层液面一薄层微藻细胞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且藻液在竖直方向上的混合效果较差,单位体积藻液的受光面较小,光利用效率低。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多呈管、柱、板状,高度可达2m以上。反应器的光利用效率随其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此同时反应器中部及底部所受液体(藻液)压强亦增大,致使反应器制造成本和供气能耗大幅提高。此外,反应器受光面无法随外界自然光源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且反应器高度受其制造材质(特别是受光面材质)同时具备较好透光性及较高强度的条件制约,也使反应器光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美国专利US2011/0217764A1公开了一种使藻细胞附着于绳索表面,并通过滚轮结构令缠绕于其上的绳索不断暴露于营养液和阳光中,使绳索上的藻细胞得以生长的培养装置,其摒弃了传统的以液体为培养载体的“大水体培养法”,提高了微藻细胞光利用效率和载体(绳索)上藻细胞浓度、降低收集和干燥成本,可实施于户外开放式养殖系统中,实际应用性较强。上述结构的培养装置空间利用率不足,“分光”效果有限,无法随外界环境(光强)变化及藻细胞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对分光(相当于细胞受光)进行调节。
美国专利US20120107919A1公开了一种多级光反应器,该反应器内装有多层水平孔板,构成该反应器的“培养区”。藻液泵至反应器顶端后喷洒于首层孔板之上,落于首层孔板上的藻液沿板上孔洞流下,并在首层孔板背面聚集成液滴后落于第二层孔板之上,第二层孔板上藻液沿板上孔洞流下并在其背面聚集成液滴后落于第三层孔板之上,如此至液滴落入反应器底部后再被泵至反应器顶端重复上述过程。CO2作为营养元素(碳源)自反应器底部通入,使液滴中的藻细胞在充满光源和CO2气体的“培养区”中生长。上述结构中多层水平孔板竖直排列应用在自然环境中时,存在严重遮光问题,致使藻细胞在该反应器“培养区”底部受光不足。此外,装置不能根据外界光源变化及藻细胞不同生长阶段需求进行相应调节,以优化分光效果。此外,碳源(CO2/含CO2的混合气体)以气态形式通入整个养殖空间,规模化应用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光效果好的光生物养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包括支承架和悬挂于支承架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设置于载体下方的池体;其中,载体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池体的内周壁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内。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
根据本发明,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承架上的布液件,布液件包括进液口和朝向载体设置的出液口;以及与布液件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的输液装置。
根据本发明,支承架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承杆的第一支撑件,其中载体悬挂于第一支撑件上;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调节载体的受光面积的调节部件。
根据本发明,载体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载体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载体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悬挂于支承架上的载体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光生物使得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另外,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2.通过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可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在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由此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例如,通过驱动第一支撑件向下运动,可将载体部分地或全部地浸入载体下方装有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存储池中,由此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又例如,通过设置于支承架上的布液件,向载体喷淋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由此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
3.通过设置用于调节载体受光面积的调节部件,载体可根据光强、光照方向变化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其受光面积,具体地可理解为调节载体的空间位置(如载体间间距、倾斜度、角度及空间伸展度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具体地,例如,阳光为光源时,可通过调节载体间间距、载体间角度及载体间空间伸展度,使得载体表面较均匀受光、使得尽可能多的载体表面始终完全受光(即增大载体的受光面积、尽可能少的遮挡)。由此使该表面吸附的光生物细胞可以更高效的受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的部分载体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加设引导件6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的载体根据一个光照方向定位的一个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的载体根据另一个光照方向定位的一个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示出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加设布液件和引导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示出的第一支撑件和载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载体间网状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其包括支承架2和悬挂于支承架2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
其中,载体4优选地由保水性高、有韧性、结实耐用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对藻细胞无毒性或毒性轻微。可选地,载体4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以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或者可选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基部为由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竹子,而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具体地,吸附材料为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由此将覆盖部覆盖在基部上以形成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具有一定硬度而在悬挂时可保持展平的载体4。在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三层粗线棉质纱布绷于竹圈上制成,即载体4的基部为竹圈,覆盖部为三层粗线棉质纱布。而载体4通过连接于其上的三根提线固定于支承架2上,三根提线与载体4的连接处均匀地布置于载体4上,以保持载体4的水平设置。当然,也可通过调节三根提线中任意一根或两根提线,使载体4可根据光照强度和方向较水平位置倾斜,由此增大其光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在悬挂于支承架上的载体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光生物使得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另外,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进一步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支承架2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和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载体4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可理解,第一支撑件3连接于两个支承杆7,并且以供载体4悬吊的方式支撑载体4。可选地,第一支撑件3可为刚性的杆件或柔性绳。本实施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载体4下方的池体1,其中,载体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池体1的内周壁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内,即由载体4上流下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可落入池体1内。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未示出),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3沿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可选地,池体1为砖砌方形浅池,内衬PVC材料,长、宽均5米、高0.6米,池体1内容纳有营养液,且营养液深0.1-0.2米。第一支撑件3由直径约0.05米的麻绳制成,总长5米,两端与直径约0.035米粗麻绳相连。支承杆上设置有滑轨,并设置有可相对于滑轨上下滑动的滑轮,上述麻绳连接于滑轮,经电动机驱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由此,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下移动便可使载体4浸入池体1中的营养液中以补充载体上的营养液、或者使载体4浸入光生物养殖液中以补给营养液并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上移动便可使载体4脱离营养液的液面以全部暴露于阳光下。如上,通过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可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当然,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优选地由耐水、防腐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刚性或柔韧性。可选地,第一支撑件3由竹、木、合成塑料、尼龙、麻或浸塑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而支承杆可位于池体1外侧支承于例如地面上,当然,也可位于池体1内部或池体1的边沿上。
本实施例中,循环装置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营养液和光生物细胞)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若所培养的光生物可稳定的吸附于载体4上,不会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则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可理解为进行固体培养。而若所培养的光生物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会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则池体1中容纳光生物养殖液,以在每次载体4浸入时,补充流入光生物养殖液的光生物细胞,维持载体4上的光生物养殖数量,即可理解为液体培养。当然,可理解,上述固体培养的营养液中并非完全不含有光生物细胞,但固体培养中营养液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远少于的液体培养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采用固体培养方式。可理解,所有实施例中涉及的描述“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根据每个实施例采用的培养方式的不同,理解为其中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例如,本实施例中为固体培养,则涉及到“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描述,应理解为“营养液”。
当然,循环装置也可构造为设置有驱动提线运动的驱动部件,即,提线可选地固定穿过固定于支架上的滑轮,而通过定滑轮,驱动部件拉动提线,由此实现提线的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从而使载体4可浸入池体1中或上移脱离池体1的液面。此外,每根提线可分别穿过一个定滑轮,由此,可通过分别驱动其中一根提线运动而使得载体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由此可根据日光的强度和方向调节载体4的空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调整载体4的倾斜度),从而调节其受光面积。其中,载体4的受光面积为载体4的表面可被日光照射到的部分的面积。而可通过手动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驱动组件(例如卷筒和电机)驱动提线运动。由此,可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改变载体4的倾斜度的元件均包括在调节部件内。当然,提线也可为可伸缩的杆件。
由此,通过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可为载体补给营养液或在补给营养液的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由此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支承架2和悬挂于支承架2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4以至少一个载体组的方式悬挂于支承架2上,具体地,每个载体组包括多层间隔设置的载体层,每个载体层中设有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载体4。其中,每相邻上下两载体层中,下载体层中所有载体的上表面的总面积大于上载体层中所有载体的上表面的总面积,换言之,在如图2的俯视图中,下载体层的边缘超出上载体层的边缘,以提高下载体层的光生物的见光率。
其中,载体4优选地由保水性高、有韧性、结实耐用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对藻细胞无毒性或毒性轻微。可选地,载体4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以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或者可选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基部为由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竹子,而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具体地,吸附材料为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由此将覆盖部覆盖在基部上以形成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具有一定硬度而在悬挂时可保持展平的载体4。在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三层粗线棉质纱布绷于直径为0.03米的竹圈上制成,即载体4的基部为直径为0.03米的竹圈,覆盖部为三层粗线棉质纱布。
通过多层间隔设置的载体层,且每相邻上下两载体层中,下载体层中所有载体的上表面的总面积大于上载体层中所有载体的上表面的总面积,可提高下层载体上光生物细胞的见光率高,由此提高光生物的产量。进一步,上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3,每个载体组中,多层间隔设置的载体层呈尖端朝上的锥形。具体而言,由上到下,第一个载体层设置一个载体4,在此一个载体4上悬挂3个载体4形成第二个载体层,之后每个载体4均直接悬挂3个载体4,并直接悬挂于上载体层的所有载体4组成下载体层。当然,悬挂于一个载体4上的载体4的数量不局限于3个,根据实际的养殖需要,可改变为其他数量。此外在每载体组中,上下相邻两层中的载体通过提线串联(参照图4),在每上下两层载体之间的提线上套设有间隔管5。载体4为片状件,在片状件上均匀地设置多个贯穿片状件上下表面的通孔;每相邻上下两载体层中,提线由位于下层的载体的多个通孔穿出、合并后穿入位于上层的载体的一个通孔中。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片状件上均匀地设置3个贯穿片状件上下表面的通孔,且具体地,由最下层的一个载体上的3个通孔穿出3根提线,此3根提线共同穿入位于相邻的上一层的一个载体4的一个通孔中,而后此3根提线与由本载体4的其余两个通孔穿出的各3根提线共同穿入位于相邻的上一层的一个载体4的一个通孔中,即9根提线共同穿入,以此类推,直到所有载体通过提线串联起来。在本实施例中,提线为0.005米粗尼龙线,间隔管5为外直径0.01米、壁厚2毫米的轻质透明管。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光生物细胞生长时,可通过调节连接各载体的提线松紧(拉紧和放松),使载体间间隔管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载体向外围空间的伸展度,一定程度上避免或缓解了装置自身遮光问题,从而使光生物细胞获得适宜光强,以提高其生产率。可理解,调节提线的松紧,可通过将由最上层载体穿出的提线整体穿过定滑轮后,并通过例如使用卷筒或电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元件进行驱动而实现,可选地,也可通过手动调节。进而可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调节提线松紧的元件构成调节部件,以调节载体4的空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调节每层载体4的扩展度和间距),从而调节载体4的受光面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可包括定滑轮、卷筒和电机。
本实施例中,支承架2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和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载体组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本实施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载体4下方的池体1,其中,载体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池体1的内周壁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内。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3沿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1。可选地,池体1为砖砌方形浅池,内衬附PVC材料,长、宽均5米、高0.6米,池体1内容纳有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且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深0.1-0.2米。第一支撑件3由直径约0.05米的麻绳制成,总长5米,两端与直径约0.035米粗麻绳相连。支承杆7上设置有滑轨,并设置有可相对于滑轨上下滑动的滑轮,上述麻绳连接于滑轮,经电动机驱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由此,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下移动便可使载体4浸入营养液中以补充载体上的营养液、或者使载体4浸入光生物养殖液中以补给营养液并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上移动便可使载体4脱离营养液的液面以全部暴露于阳光下。如上,通过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可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当然,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优选地由耐水、防腐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刚性或柔韧性。可选地,第一支撑件3由竹、木、合成塑料、尼龙、麻或浸塑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而支承杆可位于池体1外侧支承于例如地面上,当然,也可位于池体1内部或池体1的边沿上。此外,驱动第一支撑件3沿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第一支撑件3与支承杆7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实现使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的载体组交替地浸没在池体1中和暴露在日光下即可。
本实施例中,循环装置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营养液和光生物细胞)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在本是实施例中,池体1中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若所培养的光生物可稳定的吸附于载体4上,不会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则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可理解为进行固体培养。而若所培养的光生物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会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即在载体4浸入池体1中时,载体4上会有绝大部分吸附的光生物细胞流入池体1中,而在池体1中的光生物细胞会有一部分吸附到载体4上),则池体1中容纳光生物养殖液,以在每次载体4浸入时,向载体4上补充流入含有光生物细胞的光生物养殖液(即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吸附到载体4上),维持载体4上的光生物养殖数量,即可理解为液体培养。当然,可理解,上述固体培养的池体1中的营养液中并非完全不含有光生物细胞,但固体培养的池体1中的营养液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远少于的液体培养中的养殖液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采用固体培养方式。
下面进一步叙述,通过上述光生物养殖装置养殖光生物的过程,以养殖微藻为例。
本实施例中,将载体4浸入盛有螺旋藻的培养容器中,并通入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含量为1-2%),于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4天后,将载体4捞出并形成载体组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共设两个支承架2(未示出),两个支承架2间相距2.5米。每4分钟第一支撑件3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缓慢向池体1运动,使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的载体4浸入营养液中,待载体4被完全浸没后,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与其上各载体4升出液面置于日光下,如此往复。此外,整个载体组与第一支撑件可围绕垂直于第一支撑件的轴线可转动的连接,由此载体组可随风转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利用效率。每4-8天可收获一次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收获后残存于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则作为“种子”,直接用于新一轮培养。
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调整、设定,即光照强时,缩短第一支撑件3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光照弱时增加第一支撑件3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同时,第一支撑件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还应参考载体的含液量。另外,还可设置有光强反馈系统,光强反馈系统检测光照的方向和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提线的拉紧和放松,实现自动调节。
在养殖过程中,可直接在池体1中补充微藻生长消耗量较大的碳源(含有CO2的混合气、纯CO2气体、烟气、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磷源(磷酸盐)、氮源等,以及用于防控病虫害污染的消毒剂,再通过搅拌或曝气等方式,使补入的营养物质、消毒剂等在池中均匀分布。
当然,池体的结构不限于图2所示形式,可池体1中设置隔板以将池体1分割为多个子池体,营养物/消毒剂可在子池体中分别补充,也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汇集后统一补充。另外,池体1为位于载体4的下方、可将流下的营养液回收的装置。池体1中也可盛有富含光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包含有微藻细胞的营养液),即使用液体培养。此外,上下两载体层之间的载体的连接方法也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并且提线与间隔管的材料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提线优选绳状、棒状结构且由耐水、防腐和具有较好的刚性或柔韧性的材料制成,可选地由竹、木、合成塑料、浸塑金属、尼龙、棉、麻等材料制成。
该实施例中池体、支承架、第一支撑件、载体的材料、结构、尺寸、制作及组合方法;载体间的连接方式及相对位置的调节方式;循环装置;支承架间距及第一支撑件运动周期等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即能够实现“蘸取”营养液,使微藻细胞在含蓄着营养物质的载体上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并且载体呈锥形设置,可根据光强及光照方向的变化,调节载体间相对位置和载体在空间的伸展度,以使微藻细胞获得较适宜的生长条件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5,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其中,与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相同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载体为由60目尼龙丝网和竹圈制成的圆盘,即,载体4的基部为竹圈(竹子制成的环形件)、覆盖部为60目尼龙丝网。载体制成后直接形成载体组安装在第一支撑件3上(无需在藻液中预培养4天),池体1中为光生物养殖液(本实施例中为营养液和微藻细胞),藻种为绿色球藻,第一支撑件3每2分钟上下往复运动一次,待池体1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可理解,在本实施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营养液中微藻细胞可同营养液一起吸附在载体4上,且可随营养液一起流入池体1中,由此构成了循环,即可认为,在载体4由养殖液中提出时,会带出一部分微藻细胞,此微藻细胞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而当载体4再次浸入养殖液中时,载体4上的部分微藻细胞流入池体中,而池体中的部分新微藻细胞附着于载体4上并随载体4离开池体1而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循环,形成液体培养。
参照图6,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其中,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培养的光生物为丝状藻,第一支撑件3由0.07米粗竹竿制成并直接与支承杆7固定。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承架2上的布液件8和输液装置,布液件8包括进液口和朝向载体4设置的出液口,布液件8的进液口与水泵流体连通。而水泵与池体1连通,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为营养液,输液装置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布液件8为布液管,输液装置为水泵。进一步参照图6,布液件8位于第一支撑件3上,池体1中营养液经由循环装置通过布液件将营养液喷淋于顶层载体4,即最靠近第一支撑件3的载体层上的载体4。营养液逐层流经各附着有藻细胞的微载体4,为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供给水分及生长所需多种营养物,最后流回池体1中。
参照图7,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其中与第四个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载体4为圆盘状,其覆盖部为50目尼龙丝网、基部为竹圈,载体4制成后可直接形成载体组安装在第一支撑件3上(无需在微藻液中预培养4天),池体中为光生物养殖液(营养液和微藻细胞),藻种为绿色球藻,待池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可理解,在本实施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中,当养殖液流经各层载体时,营养液中藻细胞可同营养液一起吸附在载体4上,且可随营养液一起流入下层载体最终流入池体1中,由此构成了循环,即可认为,养殖液在各载体层间流动时,会同时带出一部分微藻细胞,此微藻细胞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由此循环,形成液体培养。
参照图8,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支承架2和悬挂于支承架2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其中,每个载体4间隔开地各自悬挂于支承架2上。
其中,载体4优选地由保水性高、有韧性、结实耐用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对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无毒性或毒性轻微。可选地载体4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以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或者可选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基部的覆盖部,基部为由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而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具体地,吸附材料为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由此将覆盖部覆盖在基部上以形成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具有一定硬度而在悬挂时可保持展平的载体4。在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白色粗棉布制成,长1.5米、宽0.3米、厚约0.001米的矩形片状件,两窄边分别用线与长0.3米、直径约0.05米的塑料棒(未示出)绑定,以维持载体的平展状态。由此,在悬挂于支承架2上的载体4上培养光生物,可避免在池体中培养使得池体下部光生物受光不足的缺点,使位于载体4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此外,彼此间隔开设置的4,可减少载体4之间相互遮光,进一步使载体4上的光生物充分受光。综上,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光效果,由此可提高光生物的产量。进一步,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因具有较高立体化拓展空间而空间利用率高,所以将该装置用于大规模养殖,由此提高光生物的整体产量。
进一步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间隔开地设置有4个支承架2,且4个支承架2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同一支承架上的载体的排列方向,优选地,4个支承架2彼此等间距地间隔开,并且间距为1米。另外,每个支承架2设置有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和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载体4为片状件,且其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载体4的一个窄边的中点与第一支撑件3可转动地固定,且载体4可沿过固定点的竖直虚拟轴转动,并且同一根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为0.5米。其中,支承杆7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实现稳固支承。当然,支承架2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此,在可保证每天载体4充分受光且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个数的支承架2即可。
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载体以垂直于支承架2的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于第一支撑件3上,并且设置可调节载体4的受光面积的调节部件,使得载体4可根据光照方向(参照图10和图11)、光照强度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载体的空间位置,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且在满足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可悬挂更多的载体4以提高产量。具体地,例如,阳光为光源时,可通过转动载体,使得载体表面均匀受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从而提高光生物产率。又例如,载体为片状件时,可通过连接于载体的引导件6带动片状件转动(下述进行具体描述),以使片状件的具有最大表面积的表面充分受到阳光照射、不相互遮挡,由此使该表面吸附的光生物细胞可以同时获得适宜光强,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包括驱动载体4转动引导件6。可选地,引导件6可为刚性的杆件或柔性绳。具体地,通过引导件6将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的所有片状件(即载体4)串联起来,并且引导件6与第一支撑件3彼此间隔开。应当理解,由于引导件6可驱动载体4转动,所以引导件6与第一支撑件3平行地设置并且并不与第一支撑件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该竖直平面垂直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根第一支撑件3上的各载体4的两个窄边中靠近第一支撑件3的窄边的同一侧顶点与引导件6相连,以便于统一调节载体4角度,即统一控制载体4的转动,由此通过拉拽引导件6可实现载体4角度(受光面方向)的调节,即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载体4的空间位置为调节载体4相对于第一支撑件的角度。可选地,引导件6由约0.01米麻绳构成。当然,引导件6与载体1的形式、连接方式和位置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实现通过引导件6控制载体4的转动即可。可选地,也可设置多个引导件6,使得驱动载体4转动更加方便省力。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还可包括驱动引导件6移动的驱动元件,例如电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设备。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载体4可通过杆件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上,杆件的一端连接于载体4,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件3并连接于位于第一支撑件3上的电机,通过电机带动杆件旋转,从而带动载体旋转。在该结构中,调节部件包括电机。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载体4下方的池体1,其中,载体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池体1的内周壁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内。另外,本实施例的光生物养殖装置还具有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光生物细胞的营养液)的循环装置,循环装置包括驱动第一支撑件3沿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可选地,池体1为砖砌方形浅池,内衬PVC材料,长、宽均5米、高0.6米。另外,池体1内盛有富含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且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深0.1-0.2米。而支承杆可位于池体1外侧支承于例如地面上,当然,也可位于池体1内部或池体1的边沿上。此外,循环装置为载体4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含有营养液和光生物细胞)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在本是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是根据光生物的具体种类与载体4的吸附性能共同决定的。即,若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可稳定的吸附于载体4上,不会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或仅有微量光生物细胞脱离载体4),则池体1中容纳营养液,即可理解为进行固体培养。而若所培养的光生物细胞在浸入池体1中的液体后会由载体4脱离流动到池体1中(或相对大量光生物细胞脱离载体4),则池体1中容纳光生物养殖液,以在每次载体4浸入时,补充流入光生物养殖液的光生物细胞,维持载体4上的光生物培养数量,即可理解为液体培养。当然,可理解,上述固体培养的营养液中并非完全不含有光生物细胞,但固体培养中营养液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远少于的液体培养中的光生物细胞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内容纳的为营养液,即采用固体培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由直径约0.05米的麻绳制成,总长5米,两端与直径约0.035米粗麻绳相连。支承杆上设置有滑轨,并设置有可相对于滑轨上下滑动的滑轮,上述麻绳连接于滑轮,经电动机驱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由此,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下移动便可使载体4浸入营养液中以补充载体上的营养液、或者使载体4浸入光生物养殖液中以补给营养液并同时引入新的光生物细胞,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向上移动便可使载体4脱离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液面以全部暴露于阳光下。其中,在将本实施例用于固体培养时,此处为使载体脱离营养液的液面;若在其余的实施例中采用液体培养时,此处为使载体脱离光生物养殖液的液面。如上,通过为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可在光照充足的同时保证光生物细胞较快地生长。当然,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可由竹、木、合成塑料、尼龙、麻、浸塑金属制成,且可优选地由耐水、防腐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刚性或柔韧性。可理解,当第一支撑件3为柔性件时,其上悬吊的载体4可能会导致第一支撑件3轻微的弯曲,此时可理解为每个载体4以垂直于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可转动的方式悬吊为垂直第一支撑件3并未弯曲时的轴线,即并未悬吊每个载体4时的轴线。当然,也可理解,由于载体4以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所以其转动的轴线平行于其受重力的方向。换言之,不局限于此表述形式,载体4可在悬吊时根据阳光的照射方向而转动,以避免载体间的相互遮光。
下面进一步叙述,通过上述光生物养殖装置养殖光生物的过程,以养殖微藻为例。
将载体4浸入盛有栅藻的培养容器中,并通入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含量为1-2%),于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4天后,将载体4捞出,并悬挂于第一支撑件3上,同一根第一支撑件4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控制为0.5米。每4分钟第一支撑件3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缓慢向池体1运动,使其上载体4浸入池体1中营养液中,待载体4被完全浸没后,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与其上各载体4升出液面置于日光下,如此往复,且各第一支撑件3的上下运动交错进行。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拉拽引导件6以使载体4的具有最大面积的表面充分见光,从而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每5-10天可收获一次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收获后残存于载体4上的微藻细胞则作为“种子”,直接用于新一轮培养。
在养殖过程中,可直接在池中补充微藻生长消耗量较大的碳源(含有CO2的混合气、纯CO2气体、烟气、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磷源(磷酸盐)、氮源等,以及用于防控病虫害污染的消毒剂,再通过搅拌或曝气等方式,使补入的营养物质、消毒剂等在池体1中均匀分布。
当然,池体的结构不限于图8所示形式,可池体1中设置隔板将池体1分割为多个子池体,营养物/消毒剂可在子池体中分别补充,也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汇集后统一补充。或设置多个池体,一个池体对应一个或多个载体设置。
另外,该实施例中为防止相邻载体4相互贴附可通过增加载体4间间距或增加载体4下窄端配重或在相邻载体4间增加间隔支撑物。而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的运动速度以及在日光中的停留时间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调整和设定。还可设置有光强反馈系统,光强反馈系统检测光照的方向和强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引导件6的运动,由此自动控制载体4的转动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载体4还可同时可沿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可根据光照和自身藻类的生长情况调节相邻载体4的间距,以提高分光效果且在满足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可培养更多的光生物细胞。
该实施例中池体1、支承杆7、第一支撑件3、载体4、引导件5和循环装置的材料、结构、尺寸、数量和支承架2间距及第一支撑件3运动周期等均不限于此。即能够实现“蘸取”营养液,使微藻细胞在含蓄着营养物质的载体上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并可根据光强及光照方向的变化,调节载体角度(类似于百页窗),以使微藻细胞获得较适宜的生长条件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2,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其中第六个实施例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3由竹竿制成。参照图13,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承架2上的布液件8和水泵,布液件8包括进液口和朝向载体4设置的出液口,布液件8的进液口与水泵流体连通。而水泵可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中容纳有营养液,即进行固体培养,所以水泵将池体1中的营养液泵入布液件8的进液口)。其中,布液件8由内径约1cm的塑料管制成,其上打有直径为0.5-1mm的出液口,营养液或者光生物养殖液经由布液件8的出液口均匀、缓慢的滴在长有微藻细胞的载体4上。可理解,根据载体4的数量和两载体4之间的间距设置出液口的数量和位置,以能够为载体4上的光生物细胞供给足够的营养液即可。
参照图14,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与第七个实施例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载体4由50目尼龙丝网制成,池体1中为光生物养殖液(营养液和微藻细胞),光生物养殖液经由水泵、布液件均匀滴在载体上(载体无需如上述在藻液中预培养4天),使光生物养殖液在载体上形成流动的薄液层,以使光生物细胞充分见光,进行光和作用。待池体1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体1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
参照图15和图16,本发明的第九个具体实施例,其中与第六个实施例相同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每个载体4为沿第一支撑件3可滑动地悬吊的杆状件,即载体4可沿第一支撑件3的轴线方向移动。进一步参照图15和图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由粗0.035米麻绳制成,载体4由白色纤维绳(长1.5米、粗0.02米)制成,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的间距为0.05米,共设8根第一支撑件3,每相邻两根第一支撑件3的间距为0.05米。培养藻种为淡水小球藻,每4分钟第一支撑件3在电动机的作用下缓慢向池体1运动,使其上载体(载体无需在藻液中预培养4天)浸入光生物养殖液(营养液和微藻细胞)中,待载体4被完全浸没后,电动机驱动第一支撑件3与其上各载体4升出液面置于日光下,此时光生物养殖液在载体4上形成流动的薄液层,以使光生物细胞充分见光,进行光和作用,如此往复,且各第一支撑件3的上下运动交错进行。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可通过拉拽第一支撑件3(由麻绳制成,即为柔性件)使不同第一支撑件3上载体4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待池体中微藻细胞浓度达2-5g/L时,收集池中部分微藻细胞至池中微藻细胞浓度为1-2g/L,开始新一轮培养。
本实施例可根据光强、光照方向的变化及微藻细胞生长阶段需求,调节同根第一支撑件3上的相邻载体4的间距,以使微藻细胞获得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光利用率,以提高微藻产量
参照图17,在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第十个实施例中,其中,与第八个实施例相同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与支承杆7直接固定。第一支撑件3由粗约0.03米的竹竿制成,载体4由白色粗棉绳(棉绳的长1.5米、粗0.02米)制成,同一第一支撑件3上相邻两载体4的间距为0.05米,共设8根第一支撑件3,每相邻两根第一支撑件3的间距为0.05米。布液件8由内径约1cm的塑料管制成,其上设置有直径为0.5-1mm的出液口,营养液在布液件8中流动,并经由出液口滴在载体4上。培养藻种为淡水小球藻。当光强过强或过弱以抑制或限制微藻细胞生长时,可通过拉拽第一支撑件3使不同第一支撑件3上载体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从而使微藻细胞获得适宜光强。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对载体的调节作用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而调整、设定;第一支撑件3可通过与光强反馈系统相连,实现自动调节。
当然,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优选地,载体4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即载体4的表面具有凹陷和凸起,或载体4设置有通孔,凹凸状结构和设置有通孔的结构均可以提高载体的持液能力,即在悬挂时载体4能维持其中较多的液体不会由于自重而脱离载体4。由此,可减少循环装置的使用频率,以降低成本。另外,在当以将载体浸入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后再提起的方式为载体补充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时,凹凸状片结构和设置有通孔的片结构可在提起过程中将更多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留在载体4中。另外,在第一支撑件上悬挂有多个载体4时,载体4之间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连接,例如图18中示出的呈网状设置,而载体4可选地可各自以其上下两固定点的连线为轴线转动,以实现根据光照强度和方向以及自身的生长状况调节其最大表面与光线的夹角。其中,可通过设置穿过载体4的引导件驱动载体4旋转(具体可参照图13的设置,引导件可为导杆、绳子、或由二者相互连接组成)。即调节部件包括引导件,可选地,还包括驱动引导件运动的驱动元件(例如电机),或者采用手动驱动引导件运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光生物养殖装置的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包括驱动支承架移动的移动机构,以更好的使载体跟随太阳的移动形成更大的受光面。例如,当池体1为圆形池体时,移动机构可驱动支承架围绕圆形池体的轴线转动。
当然,池体1的设置可根据是否需要回收载体4滴下的营养液为基础,且是否应用以上述将载体4在池体1中蘸取营养液的方法为基础。而该装置可在原有跑道池、天然坑、池、湖边建造,使得其固定投入低。而该装置不需要输送大量水体(营养液/光合微生物培养液),从而降低了养殖过程的用水量、运行能耗及设备、设施投入。另外,该装置中载体4可缓慢、垂直进出营养液、阻力小,并可借助重力势能及其他自然能源,故总能耗低。
可选地,实现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移动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支承杆上设置滑轮,在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绳索,绳索穿过滑轮以利用定滑轮将第一支撑件下移或上提。而驱动绳索运动的、或驱动第一支撑件沿支承杆移动的驱动部件可选用例如电动机,而动力源优选地为太阳能、潮汐能等环保能源。此外,支承架的结构也不局限于本发明所示出的由两个支承杆和第一支撑件组成的结构。例如,支承杆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不局限于仅设置一个第一支撑件,诸如,设置3个呈正三角形布置的支承杆,并且每相邻两个支承杆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支撑件;或诸如,设置4个呈四边形布置的支承杆,对角的两个支承杆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支撑件。又例如,支承架包括用于支撑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的形状可以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柱体。换言之,支承架只要可以满足将载体支承于池体上方,使其能够浸入池体即可。
此外,池体与载体的相对设置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图8至图17示出的实施例中,可对应一个第一支撑件上的每个载体设置一个池体。也可对应于一个第一支撑件上的所有载体中的每几个载体设置一个池体。上述两种情况中的每个池体中分别设置富含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以及消毒剂,并且每个池体之间可相互连通或彼此隔离。由此,可根据不同池体中营养物质等消耗情况补充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以更好的控制光生物的养殖,提高生产率和效益。当然,也可通过管路将每个池体中的营养液汇集后统一补充。
根据上述多个实施例,可理解,通过调节部件,载体可根据光强、光照方向变化和光生物自身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调节载体空间位置(如载体间间距、、倾斜度、角度及空间伸展度等),由此提高分光效果。具体地,例如,阳光为光源时,可通过调节载体间间距、角度及空间伸展度,使得载体表面较均匀受光、使得尽可能多的载体表面始终完全受光(即增大载体的受光面积,尽可能少的遮挡)。由此使该表面吸附的光生物细胞可以更高效的受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架(2)和悬挂于所述支承架(2)上的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载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载体(4)下方的池体(1);
其中,所述载体(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池体(1)的内周壁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为所述载体提供营养液或光生物养殖液的循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承架(2)上的布液件(8),所述布液件(8)包括进液口和朝向所述载体(4)设置的出液口;以及
与所述布液件(8)的进液口流体连通的输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架(2)包括:两个间隔地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杆(7);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承杆(7)的第一支撑件(3),其中所述载体(4)悬挂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上;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3)沿所述支承杆(7)往返移动的驱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所述载体(4)的受光面积的调节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由玻璃纤维、尼龙、棉、麻、碳纤维、合成纤维、海绵、塑料泡沫、金属、合成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包括基部和覆盖所述基部的覆盖部,所述覆盖部由可吸附光生物细胞、营养液和光生物养殖液的吸附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4)为凹凸状结构或设置有通孔的结构。
CN201410076333.2A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Pending CN103834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333.2A CN103834563A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333.2A CN103834563A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4563A true CN103834563A (zh) 2014-06-04

Family

ID=5079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6333.2A Pending CN103834563A (zh) 2014-03-04 2014-03-04 光生物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4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1568A (zh) * 2015-07-24 2017-05-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106754239A (zh) * 2016-11-16 2017-05-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固体培养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7919A1 (en) * 2009-06-24 2012-05-03 Igv Institut Fuer Getreideverarbeitung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Biomass and Photobioreactor for Cultivating Phototrophic or Mixotrophic Organisms or Cells
CN103382443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广西科学院 一种培养微藻的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7919A1 (en) * 2009-06-24 2012-05-03 Igv Institut Fuer Getreideverarbeitung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Biomass and Photobioreactor for Cultivating Phototrophic or Mixotrophic Organisms or Cells
CN103382443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广西科学院 一种培养微藻的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必链: "《生物工程设备》", 30 September 201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1568A (zh) * 2015-07-24 2017-05-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106701568B (zh) * 2015-07-24 2020-06-1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106754239A (zh) * 2016-11-16 2017-05-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固体培养系统
CN106754239B (zh) * 2016-11-16 2019-02-26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固体培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0318B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US10927334B2 (en) Photobioreacto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289887B (zh) 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干固态贴壁培养装置
US20140315290A1 (en) Low-cost photobioreactor
CN102382755A (zh)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及微藻培养方法
CN203999631U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834563A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9197691A (zh) 一种石斑鱼与耐盐蔬菜共养装置
CN103396936B (zh) 一种光生物养殖单元及养殖系统
CN108834871A (zh) 一种智能补光螺旋无土栽培景观设施
CN102746982A (zh) 多层次可抑制微藻附壁生长的大容量箱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08940618U (zh) 一种智能补光螺旋无土栽培景观设施
CN203999632U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834564B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204824904U (zh)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WO2015006587A1 (en) Photobioreact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5018330B (zh) 一种多层半干贴壁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3820319A (zh) 光生物培养装置
CN106244426A (zh) 高密度规模化微藻培养装置
CN113575198A (zh) 一种沉水植物室内智能模块化自动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206706102U (zh) 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
CN204151350U (zh) 表面生长式光合微生物培养板及其系统
CN104328048B (zh) 表面生长式光合微生物培养板及其系统
CN106701568B (zh) 光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CN205682094U (zh) 一种配置补光灯的立体无土栽培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