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0129A -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0129A
CN107460129A CN201710719237.9A CN201710719237A CN107460129A CN 107460129 A CN107460129 A CN 107460129A CN 201710719237 A CN201710719237 A CN 201710719237A CN 107460129 A CN107460129 A CN 107460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algae
nutrient solution
biomass
microalgae ce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92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7192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01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0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01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2Photobio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微孔薄膜的一个表面作为微藻细胞接种面,与微藻细胞接种面相对的微孔薄膜另一个表面作为供给面,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微藻细胞接种面上。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将微藻生物质与营养液通过微孔薄膜隔开,通过微孔薄膜的隔离作用,能够防止营养液中的杂菌等污染物到达微藻生物质中,从而降低了微藻生物质的受感染率,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纯度和品质;同时,能够防止微藻细胞从微藻细胞接种面穿过微孔薄膜微孔到达供给面处并进入营养液中,能够保持微藻细胞集中位于微藻细胞接种面上,进而能够提高微藻生物质的产量。

Description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指真核或原核并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有些微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食品、水产饵料或畜禽饲料(如螺旋藻);有些微藻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合成次生代谢物,如油脂、色素、多糖等(如雨生红球藻产生的虾青素),这些产物可以被用在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另外,生物质提取微藻油脂并转化生产生物柴油被认为是固碳减排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微藻生物技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规模巨大的产业链,其中微藻的工业化生产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已经投入生产的工业化微藻培养系统均采用液体浸没式培养,在浸没式培养系统中,微藻细胞分散于培养液中(生物质含量小于1%)。浸没式培养系统包括开放式培养池与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photobioreactor,PBR)两种形式。开放式培养池的优点主要为建造和运行的成本较低。但由于开放池的开放面积/体积比较小,只有靠近液体表层的微藻细胞能够接受较充足的光照;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快速的混合搅拌,杂菌进入系统后迅速扩散,导致系统极易受到污染。PBR通常是采用透光材料(如玻璃、有机玻璃、塑料薄膜等)制成的封闭结构,由于光径短、培养体系光照面积/体积比较大,所以细胞光照较充分;同时,系统的封闭性降低了系统的杂菌感染率。但PBR通常造价昂贵、运行成本高、维护困难。介于微藻细胞浸没生长的特点,二氧化碳(CO2)需经过培养液才能到达微藻细胞,因此浸没式培养系统的补碳效率较低。同时,大体积的培养液导致了浸没式培养系统的高运行成本:培养液的搅拌循环、控温、通气等环节中的大量能源消耗;培养液本身,包括无机养分和水的大量消耗。同时,鉴于浸没式培养系统生物质含量低的特点,收获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对收获的悬浮液进行脱水(可达总运行费用的30%)。
近年来,通过对系统的改进,浸没式微藻培养系统效率低的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例如开放池的浅池运行、拆流档板强化混合、补碳强化(申请号为20061001877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用于大规模培养微藻的补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为200510126465.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微藻养殖池补充二氧化碳的装置);螺旋管式、管道式、气升式等各种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改进,以及开放式跑道池与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的耦联组合(申请号为201010136300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培养的装置和培养方法)等。但这些改进并非系统本质上的突破。简而言之,由于浸没式培养系统的局限性,这些针对浸没式培养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并没有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光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降低成本。因此,从本质上革新微藻培养技术,特别是提高单位体积培养液所含微藻细胞的量,以降低建造、运行成本,减少物耗能耗,减少占地,进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是目前微藻产业的核心需求。同时,为了满足生产更高品质微藻产品(如药品)的需求,对微藻生物质的质量和纯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开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生产高品质微藻生物质的培养系统,成为了当前微藻培养技术开发的首要任务之一。
从理论上讲,大部分微藻并不一定需要在悬浮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例如,以微藻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光合生物膜就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生物膜的生物质含量(大于30%)远远高于浸没式培养系统的悬浮液。目前,已经存在利用光合生物膜进行微藻生物质的生产的系统(例如:Setlik I, Sust V, Malek I. Dual purpose open circulation unit forlarge scale culture of algea in temperate zones. I. Basic designconsiderations and scheme of pilotplant. Algological Studies 1970;1: 111-164)。相比于传统的浸没式培养系统的悬浮液,生物膜式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收获时生物膜的高生物质浓度,基于此,收获后生物质脱水的成本可大大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现有生物膜式系统的主要是将光合生物膜浸没在一层较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这样的系统设置,相比于传统的浸没式培养系统,虽然有效提高了生物质的浓度,但在其他方面并无显著的改善。例如,系统的光利用率较低、系统易受污染、系统运行成本高和/或系统补碳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使用这种浸没式的生物膜系统也产生了其他问题:由于培养液的流动(或生物膜运动)产生的应力,细胞脱离、生物膜脱落后进入培养液,导致光利用率的进一步下降和生物质产量的降低。文献也报道了一种非浸没式的生物膜系统(刘天中等,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固态培养方法,申请号为201010250866.X的中国专利文献)。在此培养系统中,微藻被接种在具有存水能力的材料上,如此,微藻细胞不需要被浸没也可被保持湿润并生长。以上所述的系统降低了系统运行所需的培养液量,在提高生物质浓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但是,该文献所描述的系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细胞和/或生物膜脱离进入培养液,因此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细胞可在存水材料内部进行生长,从而堵塞系统,增加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同时,杂菌等其他污染物很容易通过营养液到达微藻接种面,从而使微藻生物质容易被杂菌等污染,降低微藻生物质的品质和纯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微藻培养方法存在微藻生物质容易受杂菌等污染物感染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微孔薄膜的一个表面作为微藻细胞接种面,与微藻细胞接种面相对的微孔薄膜另一个表面作为供给面,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微藻细胞接种面上,微藻细胞不能穿过微孔薄膜的微孔到达供给面,培养液从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培养液能穿过微孔薄膜的微孔到达接种面为微藻细胞的培养提供养分;在微藻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向微藻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当微藻细胞和/或微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浓度达到期望值后,对微藻生物质进行收获。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微孔薄膜为孔径小于微藻细胞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为滤纸或滤膜或纤维织物。
上述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和培养液分别从微孔薄膜的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或者,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培养液从微孔薄膜的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或/和,在微藻细胞接种面一侧向微藻细胞提供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
上述微藻为雨生红球藻栅藻或小球藻或微拟球藻或共生藻;微藻次生代谢产物指由微藻细胞生产的次要代谢产物,次要代谢产物为虾青素、类胡萝卜素和甲藻素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微藻生物质和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单独积累或顺次积累或同时进行积累。
上述光照的光源为自然光和/或人工光源。
上述微孔薄膜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上述接种是指能将微藻细胞安放到微藻细胞接种面的方法,接种方法采用过滤或涂抹或喷涂或注射。
上述培养液是指含有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包括氮、磷、碳、微量元素和调节因子,调节因子包括诱导因子和/或胁迫因子。
上述收获是指能从微藻细胞接种面采集微藻细胞的方法,收获方法采用刮铲和/或冲洗。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将微藻生物质与营养液通过微孔薄膜隔开,通过微孔薄膜的隔离作用,能够防止营养液中的杂菌等污染物到达微藻生物质中,从而降低了微藻生物质的受感染率,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纯度和品质;同时,能够防止微藻细胞从微藻细胞接种面穿过微孔薄膜微孔到达供给面处并进入营养液中,能够保持微藻细胞集中位于微藻细胞接种面上,进而能够提高微藻生物质的产量,由于不会堵塞微孔薄膜微孔,所以省去了解决堵塞问题的维护费用,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保留了现有光合生物膜式培养的优点;不仅可以从微藻细胞接种面为微藻细胞提供二氧化碳,而且可以从供给面提供二氧化碳,由此提高了补碳率和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相比于浸没式培养,使用本发明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后,使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提高了10倍以上,从而有利于提高微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微孔薄膜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微孔薄膜,2为微藻细胞接种面,3为供给面,4为微藻生物质表面,5为微藻细胞,6为微藻构成的生物质,7为微藻生物质与液体相(培养液)的物质交换,8为微藻生物质与气体相的物质交换,9为光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各种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公知公用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本发明中的百分数如没有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数;本发明中的常温、室温一般指15℃到25℃的温度,一般定义为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该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微孔薄膜1的一个表面作为微藻细胞接种面2,与微藻细胞接种面2相对的微孔薄膜1另一个表面作为供给面3,将微藻细胞5接种在微藻细胞接种面2上,微藻细胞5不能穿过微孔薄膜1的微孔到达供给面3,培养液从供给面3供给于微藻细胞5,培养液能穿过微孔薄膜1的微孔到达接种面为微藻细胞5的培养提供养分;在微藻细胞5的培养过程中,向微藻细胞5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当微藻细胞5和/或微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浓度达到期望值后,对微藻生物质进行收获。
这里的微藻生物质是指整个微藻细胞群落,即微藻构成的生物质6。
本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将微藻生物质与营养液通过微孔薄膜隔开,并且,微孔薄膜不仅作为微藻细胞5的接种媒介,而且营养液可以从供给面3向接种面(微藻细胞接种面2)上的微藻细胞提供养分。通过微孔薄膜的隔离作用,能够防止营养液中的杂菌等污染物到达微藻生物质中,从而降低了微藻生物质的受感染率,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纯度和品质;同时,能够防止微藻细胞5从微藻细胞接种面2穿过微孔薄膜1微孔到达供给面3处并进入营养液中,能够保持微藻细胞5集中位于微藻细胞接种面2上,进而能够提高微藻生物质的产量(微藻生物质干重达到了收获时生物质总重量的22%以上),由于不会堵塞微孔薄膜1微孔,所以省去了解决堵塞问题的维护费用。
本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保留了现有光合生物膜式培养的优点;不仅可以从微藻细胞接种面2为微藻细胞5提供二氧化碳,而且可以从供给面3提供二氧化碳,由此提高了补碳率和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相比于浸没式培养,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后,使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实施例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微孔薄膜1为孔径小于微藻细胞5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为滤纸或滤膜或纤维织物。过滤材料可以采用现有价格低廉的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和培养液分别从微孔薄膜1的供给面3供给于微藻细胞5;或者,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培养液从微孔薄膜1的供给面3供给于微藻细胞5;或/和,在微藻细胞接种面2一侧向微藻细胞5提供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微藻为雨生红球藻栅藻或小球藻或微拟球藻或共生藻;微藻次生代谢产物指由微藻细胞生产的次要代谢产物,次要代谢产物为虾青素、类胡萝卜素和甲藻素中的一种以上。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微藻生物质和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单独积累或顺次积累或同时进行积累。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光照的光源为自然光和/或人工光源。
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微孔薄膜1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实施例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接种是指能将微藻细胞5安放到微藻细胞接种面2的方法,接种方法采用过滤或涂抹或喷涂或注射;和/或,收获是指能从微藻细胞接种面2采集微藻细胞5的方法,收获方法采用刮铲和/或冲洗。
实施例1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培养液是指含有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包括氮、磷、碳、微量元素和调节因子,调节因子包括诱导因子和/或胁迫因子。
诱导因子、胁迫因子均为现有微藻培养的公知技术。比如,在雨生红球藻的培养中,通过添加醋酸钠(诱导因子)促进细胞的培养;胁迫因子可以为除去培养液中的某些物质。
实施例11:该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长0.5m、宽0.1m、厚度为1mm的玻璃纤维网格(方形网孔,长宽均为1cm)竖直放置于直径为0.12m、高度为0.55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中。利用蠕动泵从玻璃纤维网格的上方,向玻璃纤维网格中添加BBM培养液,培养液流量为3mLmin-1,培养液总体积为1L并储存在一个容积为1.2L的容器中。在有机玻璃管的下方,用漏斗收集流出的培养液并倒流回培养液存储瓶中。利用过滤的方式将纯净的栅藻细胞接种在尼龙滤膜的表面(接种区域边界与尼龙薄膜边界距离0.05m),接种生物质量为5g m-2。接种后将尼龙微孔薄膜放置到如上所述的有机玻璃管中,并将尼龙微孔薄膜未接种的一面贴在玻璃纤维网格的表面,培养液自上而下流过玻璃纤维网格,进入玻璃纤维网格的营养液穿过尼龙微孔薄膜达到接种的栅藻细胞的尼龙滤膜表面,为栅藻细胞提供养分。培养过程中,使用钠光灯向接种的尼龙滤膜表面提供光照,光强为1000µmolm-2s-1,并使用16:8光照——黑暗循环(接近于自然光),培养时环境温度为26℃。培养过程中通过进气口向有机玻璃管内提供二氧化碳含量为3%的压缩空气,流量为1Lmin-1
结果表明,生物质(栅藻细胞)的产量最高达到了26gm-2d-1尼龙滤膜,换算为单位占地面积后,生物质产量为1400gm-2d-1,比使用跑道系统(使用自然光)的目前有记录的最高产量(360gm-2d-1)高4倍。直接收获后的生物质干重为总重量的25%,远远大于浸没式系统(小于1%)。同时对收获后的生物质进行显微镜观察表明,经过20天的培养,生物质没有受到杂菌的污染。
实施例12:该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将长宽均为1m、厚度为1mm的玻璃纤维网格(方形网孔,长宽均为1cm)的两面用两张长宽均为1m、厚度为0.2mm、孔径为0.2µm的尼龙微孔薄膜(微孔薄膜)覆盖,组装后的系统垂直水平面由上方悬挂。利用农业滴灌系统从玻璃纤维网格上方向玻璃纤维网格中添加BG11培养液,培养液由10个滴灌头均匀得供给在1m的长度上,培养液总流量为0.5Lmin-1, 培养液总体积为3L,并储存在一个容积为3L的容器中。在玻璃纤维网格的下端用集液槽收集流出的培养液,并倒流回培养液存储容器中。在1m2的地面上排放4个上述系统,间隔为25cm。待尼龙滤膜完全浸湿后,利用涂抹的方式将雨生红球藻接种在尼龙滤膜的表面,接种生物质量约为5gm-2。接种后,使用钠光灯从悬挂系统的上方,向接种的尼龙滤膜表面提供光照,尼龙滤膜表面的光强为200-1500µmolm-2s-1,并使用16:8光照—黑暗循环(接近于自然光光强),整个系统在半开放的温室内运行,培养时环境温度为28oC至30oC。培养过程中,向培养液储存容器内提供二氧化碳含量为5%的压缩空气,流量为1Lmin-1。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培养液自上而下流过玻璃纤维网格,进入玻璃纤维网格的营养液穿过尼龙微孔薄膜达到接种的雨生红球藻的尼龙滤膜表面,为雨生红球藻提供养分。
结果表明,虾青素的产量从培养的第一天起就达到了0.5gm-2d-1尼龙滤膜,换算为单位占地面积生物质产量后为4gm-2d-1,比使用PBR(使用自然光)的目前有记录的最高产量(0.12gm-2d-1)高33倍。同时直接收获后的生物质干重为总重量的22%,远远大于PBR系统(小于1%)。并且,对收获后的生物质进行显微镜观察表明,生物质没有受到杂菌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将微藻生物质与营养液通过微孔薄膜隔开,通过微孔薄膜的隔离作用,能够防止营养液中的杂菌等污染物到达微藻生物质中,从而降低了微藻生物质的受感染率,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纯度和品质;同时,能够防止微藻细胞从微藻细胞接种面穿过微孔薄膜微孔到达供给面处并进入营养液中,能够保持微藻细胞集中位于微藻细胞接种面上,进而能够提高微藻生物质的产量,由于不会堵塞微孔薄膜微孔,所以省去了解决堵塞问题的维护费用,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保留了现有光合生物膜式培养的优点;不仅可以从微藻细胞接种面为微藻细胞提供二氧化碳,而且可以从供给面提供二氧化碳,由此提高了补碳率和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相比于浸没式培养,使用本发明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后,使微藻生物膜内的二氧化碳/氧气的比率提高了10倍以上,从而有利于提高微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进行:将微孔薄膜的一个表面作为微藻细胞接种面,与微藻细胞接种面相对的微孔薄膜另一个表面作为供给面,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微藻细胞接种面上,微藻细胞不能穿过微孔薄膜的微孔到达供给面,培养液从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培养液能穿过微孔薄膜的微孔到达接种面为微藻细胞的培养提供养分;在微藻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向微藻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当微藻细胞和/或微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浓度达到期望值后,对微藻生物质进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孔薄膜为孔径小于微藻细胞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为滤纸或滤膜或纤维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和培养液分别从微孔薄膜的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或者,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培养液从微孔薄膜的供给面供给于微藻细胞;或/和,在微藻细胞接种面一侧向微藻细胞提供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藻为雨生红球藻栅藻或小球藻或微拟球藻或共生藻;微藻次生代谢产物指由微藻细胞生产的次要代谢产物,次要代谢产物为虾青素、类胡萝卜素和甲藻素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藻生物质和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单独积累或顺次积累或同时进行积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照的光源为自然光和/或人工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孔薄膜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是指能将微藻细胞安放到微藻细胞接种面的方法,接种方法采用过滤或涂抹或喷涂或注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液是指含有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营养成分包括氮、磷、碳、微量元素和调节因子,调节因子包括诱导因子和/或胁迫因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是指能从微藻细胞接种面采集微藻细胞的方法,收获方法采用刮铲和/或冲洗。
CN201710719237.9A 2017-08-21 2017-08-21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Pending CN1074601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9237.9A CN107460129A (zh) 2017-08-21 2017-08-21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9237.9A CN107460129A (zh) 2017-08-21 2017-08-21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0129A true CN107460129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9237.9A Pending CN107460129A (zh) 2017-08-21 2017-08-21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01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7501A (zh) * 2020-06-16 2020-09-11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导光载体的多层堆叠吸附式微藻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
CN115125146A (zh) * 2022-07-15 2022-09-30 新疆睿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低损耗的微藻破壁干燥方法
CN117930421A (zh) * 2023-12-14 2024-04-26 深圳理工大学(筹) 一种导光结构、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156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干固态培养方法
CN103805500A (zh) * 2014-02-21 2014-05-21 杭州鑫伟低碳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海面微藻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3966075A (zh) * 2013-08-05 2014-08-06 福州大学 多层式微藻固定化培养光生物反应装置
CN103966074A (zh) * 2013-08-05 2014-08-06 福州大学 箱式微藻固定化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104328031A (zh) * 2014-10-30 2015-02-04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表面生长式培养板、培养单元、培养系统及方法
CN204727884U (zh) * 2015-06-04 2015-10-28 江南大学 一种高密度培养耦合预采收微藻的膜光生物反应器
CN204918572U (zh) * 2015-06-30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U型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156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藻工业化生产的半干固态培养方法
CN103966075A (zh) * 2013-08-05 2014-08-06 福州大学 多层式微藻固定化培养光生物反应装置
CN103966074A (zh) * 2013-08-05 2014-08-06 福州大学 箱式微藻固定化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103805500A (zh) * 2014-02-21 2014-05-21 杭州鑫伟低碳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海面微藻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4328031A (zh) * 2014-10-30 2015-02-04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表面生长式培养板、培养单元、培养系统及方法
CN204727884U (zh) * 2015-06-04 2015-10-28 江南大学 一种高密度培养耦合预采收微藻的膜光生物反应器
CN204918572U (zh) * 2015-06-30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U型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TLIK I等: "Dual purpose open circulation unit for large scale culture of algea in temperate zones. I. Basic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scheme of pilot plant", 《ALGOLOGICAL STUDIE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7501A (zh) * 2020-06-16 2020-09-11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导光载体的多层堆叠吸附式微藻生物膜光生物反应器
CN115125146A (zh) * 2022-07-15 2022-09-30 新疆睿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低损耗的微藻破壁干燥方法
CN117930421A (zh) * 2023-12-14 2024-04-26 深圳理工大学(筹) 一种导光结构、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256839B2 (en) Multi-layered photobioreactor and method of culturing photosynthetic microorganisms using the same
CN101870953B (zh) 一种养殖微藻的方法
CN102134553B (zh) 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细胞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97567B (zh) 光生物反应器
CN103834567B (zh) 一种微藻培养方法
CN102382754B (zh) 一种发挥微藻“闪光效应”的光纤光生物反应器
EP332898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hotobiorea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CN1213139C (zh) 一种微藻工业化生产用光合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2994363A (zh) 一种串联通气培养异养-光合自养型微生物的装置
EP2524962A1 (en) Algae culture system
CN103382443A (zh) 一种培养微藻的新方法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103289888A (zh) 一种插板式微藻半干固态贴壁培养装置
CN105039138A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微藻养殖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WO2013048543A1 (en) Photobioreact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ltivation of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CN107460129A (zh) 生物质与培养液分离的工业化微藻培养方法
CN204474658U (zh) 多级势能级差驱动微藻培养专用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8641923A (zh) 一种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采收的封闭坡式跑道池系统
CN202730113U (zh) 一种微藻高密度培养设备
CN104328033B (zh) 一种基于毛细管仿生结构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及其方法
CN204265740U (zh) 一种基于毛细管仿生结构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
CN106635768A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84801A (zh) 用于工业化生产微藻的封闭生物膜式培养方法
CN104593224B (zh) 多级势能级差驱动微藻培养专用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9251847A (zh) 利用阳光培养光合微生物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