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0493U -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0493U
CN203990493U CN201420423571.1U CN201420423571U CN203990493U CN 203990493 U CN203990493 U CN 203990493U CN 201420423571 U CN201420423571 U CN 201420423571U CN 203990493 U CN203990493 U CN 203990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beam
primary blades
oar
electric stirring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35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SANCTITY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SANCTITY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SANCTITY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SANCTITY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235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0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0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04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用于手持搅拌,搅拌桨包括手持件、桨杆以及桨叶;桨杆包括中空圆杆构造的上杆、上杆下端套装设有的中空圆杆构造的下杆以及连接于上杆和下杆的锁合件;手持件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下杆做旋转运动,带动下端的桨叶进行旋转;在同一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上沿下杆为中心做折弯形变的构造,搅拌桨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以主叶片的根部为迎流面。该装置使用便捷,生产成本低,可不受限于任何罐体,具有可拆卸清理或修理的方便性;通过桨叶结构和桨底的合理设计,使搅拌桨具有很好的防振动效果,提高了产品的搅拌效率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化车间的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化车间可用于手持的电动搅拌桨。
背景技术
现有生化车间用于搅拌药液的搅拌桨,大多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搅拌。相较于传统用水瓢搅拌的方式,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搅拌桨,取缔传统速度慢耗时长的简单手动搅拌。
如专利授权号为CN202410588U的专利文本,公开了一种搅拌桨,包括立杆,立杆的端部设有两个椭圆弧状的搅拌叶片;立杆的端部还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搅拌叶片的另一端连接;还包括圆形加强杆,加强杆与支撑杆的两端均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但是简单的搅拌叶片搅拌效率低。又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2806040A的专利申请文本,公开的搅拌桨包括铁芯和桨盘,圆盘形桨盘与铁芯下端同心固连,桨盘上设有轴向贯通的镂空结构,桨盘轴向任一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桨盘径向的第一叶片,第一叶片与桨盘轴向端面之间形成倾斜的夹角,桨盘外圆周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叶片,该第二叶片与桨盘外圆周面不相切,该发明通过在桨盘轴向端面上设置径向的与桨盘具有夹角的第一叶片来实现桨料的上下翻动,在桨盘外圆周面上设置与其外圆周面不相切的第二叶片来带动桨料旋转,使得搅拌桨工作时,桨料既上下翻动又旋转。
上述技术中的搅拌桨均不是手持操作的桨体,并不适应于生化车间使用,且普遍具有搅拌效率低,高速搅拌产生振动等问题。由于生化车间对搅拌均匀度、搅拌叶酸碱均匀度环境、搅拌时间、材质均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上述现有的搅拌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用手持进行动力控制部分和桨体的配合操作,解决生化车间的配酸中出现的腐蚀问题;亦可有效解决在高速运转时,搅拌装置产生的振动,提高搅拌桨叶的搅拌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用于手持搅拌,搅拌桨包括手持件;与手持件连接的桨杆;连接于桨杆下端的桨叶;浆杆包括中空圆杆构造的上杆、上杆下端套装设有的中空圆杆构造的下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杆和下杆的锁合件;
手持件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所述下杆做旋转运动,带动下端的桨叶进行旋转;
桨叶由若干条主叶片做水平螺旋排列构成,主叶片横截面厚度为根部向端部逐渐减小,且主叶片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做弧形度为80~90°的弯曲,所述搅拌桨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以主叶片的根部为迎流面。通过设置主叶片的弧形弯曲构造,使其适应于流体动力学形态发生的转变,促使搅拌更轻松省力、提高搅拌效率。
进一步地使主叶片的结构设计更加适用流体动力的变化,将主叶片进行的折弯形变时的折弯点设为1~2个;
当所述折弯点为1个时,所述主叶片的形变构造为“U”型或月牙型;当所述折弯点为2个时,所述主叶片的形变构造为“S”型。
更进一步地,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主叶片合理的安装于所述下杆上,同时使搅拌桨更方便进行清理或维修工作,主叶片的上端通过固定环与下杆进行可拆卸连接,主叶片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圆环状的桨底,桨底通过加强筋与下杆末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搅拌装置在高速运转时产生振动并消除主叶片产生涡流的问题,同时使该装置具有更高的搅拌效率,主叶片的片体通过块状体连接设有副叶片,所述块状体片体与主叶片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方式,另一端与副叶片一端以旋转铰接方式连接,副叶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副叶片为弧形弯曲构造;主叶片与副叶片之间还设有与块状体平行的弹性部件。
更进一步地提高搅拌效率,桨底的环体上设有圆周阵列有若干个三角倒齿。
为使搅拌桨能适用于不同的罐体,将桨杆部分设为分体结构并进行控制杆体伸缩,所述上杆的内径略大于下杆的外径,可使上杆在下杆的内壁升降;
下杆的上端口设有卡合件,卡合件的上端通过设置弹性套连接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下端通过设置弹簧连接于下杆的末端;
驱动装置还设有伸缩驱动件,伸缩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绳索连接于所述卡合件上端,用于调节卡合件进行升降运动,并带动所述下杆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完善本实用新型搅拌桨的功能,手持件包括按键部以及握持部,握持部为蝶形环状连接于按键部的周边;
按键部设有开关和数个调节搅拌速度的档位,开关和档位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转状况。
进一步地,为使主叶片的结构更合理有效,主叶片的数量为3~6个,主叶片横截面所示的渐变厚度范围值为6cm~0.5cm。
更进一步地,三角倒齿的数量为6~10个。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具有防腐蚀防酸功能,从上杆往下的所有部件的表面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为手持式产品,可以很方便地将其用于各种不同的罐体,手握在握持部对搅拌桨的桨杆长短进行调节并伸入罐体内搅拌,可通过不同按钮控制调速和时间进行搅拌。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搅拌桨不仅使用便捷,生产成本低,可不受限于任何罐体,具有可拆卸清理或修理的方便性;更进一步的,通过桨叶结构和桨底的合理设计,使搅拌桨具有很好的防振动效果,提高了产品的搅拌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以“U”型、月牙型以及“S”型等折弯形变构造成的主叶片直接固定于下杆的固定环,通过该简单结构实现最大化的搅拌面积,其搅拌效率和均匀度明显高于无折弯点的叶片的搅拌效果;为适应本实用新型的主叶片的设置而设的圆环状桨底,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以及固定性,且其本身的三角倒齿有提高搅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叶A-A部位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叶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叶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叶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杆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的桨杆结构第二种结构B部位的结构剖视和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生化车间的手持式电动搅拌桨,该搅拌桨包括手持件1,与手持件1连接的桨杆2,以及连接于桨杆2下端的桨叶3;其中桨杆2分成两部分,位于上方的是上杆21,其上端连接桨杆2,位于下方的是下杆22,其下端用于连接桨叶3。
上杆21为中空圆杆构造,上杆21的内径与上杆21和下杆2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例如铝管或塑胶管等。桨杆2还包括有连接上杆21和下杆22的锁合件23,用于将两杆的连接端包裹起来。
手持件1内设有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该驱动装置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下杆22做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下端的桨叶3进行旋转。其连接部件通过上杆21的中空部位而设。
桨叶3为若干条主叶片32在同一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上沿下杆22为中心做折弯形变的构造,主叶片32横截面厚度为根部向端部逐渐减小,且主叶片32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做弧形度为80~90°的弯曲,搅拌桨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以主叶片32的根部为迎流面。在使用时,将该搅拌桨的旋转方向要始终保持与弯曲方向位搅拌漩涡流方向,达到省力,搅拌效率高的效果。
主叶片32进行的折弯形变时的折弯点为1~2个。当所述折弯点为1个时,主叶片32的形变构造为月牙型,图1以及图2可知;作为桨叶3形态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主叶片32的形变构造为“U”型叶片321,如图4所示。作为桨叶3形态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图5所示,此时折弯点为2个,主叶片32的形变构造为“S”型叶片322。
本实用新型的桨叶3还示出了第四种实施方式,图6所示,主叶片32的片体上通过块状体36连接设有副叶片35,该副叶片35同样为弧形弯曲构造,其长度小于主叶片32;块状体36与副叶片35的一端的连接方式为旋转铰接,而副叶片3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主叶片32与副叶片35之间连接设有弹性部件37,该弹性部件37优选设于块状体36的下端。搅拌桨在旋转使用过程中,在弹性部件37的弹性缓冲下,副叶片35可消除主叶片32产生的漩涡流或空穴。
本实用新型的主叶片32的上端通过固定环31与下杆22进行可拆卸连接,主叶片32的下端亦通过可拆卸连接设有圆环状的桨底33,该桨底33通过加强筋38与所述下杆22末端连接,该结构使桨叶进行合理固定且可进行拆卸清理或维修等工作,操作方便。桨底33的环体上圆周阵列有若干个三角倒齿34,本实用新型优选为6~10个,最优选如图中所示为8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式的桨杆2适用于不同的操作罐体,实现有效角度的搅拌,如图7以及图8所示。其改进为:上杆21的内径略大于下杆22的外径,可使上杆21在下杆22的内壁升降;下杆22的上端口设有卡合件42,所述卡合件42的上端通过设置弹性套41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下端通过设置弹簧44连接于下杆22的末端。
同时驱动装置还设有伸缩驱动件(图中未标示),所述伸缩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绳索51连接于卡合件42上端,用于调节卡合件42进行升降运动,并带动下杆22进行升降。
手持件1包括按键部12以及握持部11,握持部11为蝶形环状连接于按键部12的周边;按键部12设有开关14和数个调节搅拌速度的档位13,开关14和档位13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转状况。
为了适用于生化车间的配酸或其他具有腐蚀性材料的搅拌,本实用新型的从所述上杆21往下的所有部件的表面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通过按键的控制速度,使桨叶2旋转,在高度旋转时,主叶片32的厚度大的一端为迎流面,其弧形结构顺应流体动力的变化,使其在耗电小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旋转搅拌力。相对于专利CN202410588U的产品,其耗电降低30%~50%,且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通过设置副叶片35能有效消除漩涡流或气穴的产生,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用于手持搅拌,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桨包括手持件(1);
与手持件(1)连接的桨杆(2);
连接于桨杆(2)下端的桨叶(3);
所述桨杆(2)包括中空圆杆构造的上杆(21)、所述上杆(21)下端套装设有的中空圆杆构造的下杆(22)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杆(21)和下杆(22)的锁合件(23);
所述手持件(1)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所述下杆(22)做旋转运动,带动下端的桨叶(3)进行旋转;
所述桨叶(3)为若干条主叶片(32)在同一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上沿下杆(22)为中心做折弯形变的构造,所述主叶片(32)横截面厚度为根部向端部逐渐减小,且所述主叶片(32)的一侧面向另一侧面做弧形度为80~90°的弯曲,所述搅拌桨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以所述主叶片(32)的根部为迎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32)进行的折弯形变时的折弯点为1~2个;
当所述折弯点为1个时,所述主叶片(32)的形变构造为“U”型或月牙型;当所述折弯点为2个时,所述主叶片(32)的形变构造为“S”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32)的上端通过固定环(31)与所述下杆(22)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叶片(3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圆环状的桨 底(33),所述桨底(33)通过加强筋(38)与所述下杆(22)末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32)的片体通过块状体(36)连接设有副叶片(35),所述块状体(36)与主叶片(32)片体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与副叶片(35)一端连接的连接方式为旋转铰接,副叶片(35)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副叶片(35)为弧形弯曲构造;
所述主叶片(32)与副叶片(35)之间设有与块状体(36)平行弹性部件(37)。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底(33)的环体上圆周阵列有若干个三角倒齿(3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21)的内径略大于下杆(22)的外径,可使上杆(21)在下杆(22)的内壁升降;
所述下杆(22)的上端口设有卡合件(42),所述卡合件(42)的上端通过设置弹性套(41)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下端通过设置弹簧(44)连接于下杆(22)的末端;
所述驱动装置还设有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绳索(51)连接于所述卡合件(42)上端,用于调节所述卡合件(42)进行升降运动,并带动所述下杆(22)进行升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件(1)包括按键部(12)以及握持部(11),所述握持部(11)为蝶形环状连接于所述按键部(12)的周边;
所述按键部(12)设有开关(14)和数个调节搅拌速度的档位(13),所述开关(14)和档位(13)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转状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32)的数量为3~6个,所述主叶片(32)横截面的渐变厚度范围值为6cm~0.5c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倒齿(34)的数量为6~10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上杆(21)往下的所有部件的表面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CN201420423571.1U 2014-07-30 2014-07-30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0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3571.1U CN203990493U (zh) 2014-07-30 2014-07-30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3571.1U CN203990493U (zh) 2014-07-30 2014-07-30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0493U true CN203990493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357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90493U (zh) 2014-07-30 2014-07-30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049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7323A (zh) * 2014-07-30 2014-10-29 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N104906988A (zh) * 2015-05-19 2015-09-16 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器
CN107405585A (zh) * 2015-03-11 2017-11-28 普罗特克纳有限公司 搅拌棒装置以及具有搅拌棒装置的用于液体的运输和储存容器
CN109261030A (zh) * 2016-08-23 2019-01-25 吴彬 实现自动偏转的减震搅拌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7323A (zh) * 2014-07-30 2014-10-29 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N104117323B (zh) * 2014-07-30 2016-01-13 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N107405585A (zh) * 2015-03-11 2017-11-28 普罗特克纳有限公司 搅拌棒装置以及具有搅拌棒装置的用于液体的运输和储存容器
CN104906988A (zh) * 2015-05-19 2015-09-16 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器
CN109261030A (zh) * 2016-08-23 2019-01-25 吴彬 实现自动偏转的减震搅拌机
CN109261030B (zh) * 2016-08-23 2021-07-06 吴彬 实现自动偏转的减震搅拌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0493U (zh)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N104117323B (zh) 用于生化车间的电动搅拌桨
CN205394828U (zh) 一种改进后的搅拌设备
CN104549014B (zh) 一种用于污泥处置的垂直升降型搅拌装置
CN201921648U (zh) 套轴双搅拌打浆罐
CN104827572A (zh) 一种砂浆搅拌机
CN202366635U (zh) 气动升降伸展式叶片搅拌机
CN201744320U (zh) 一种立轴式双涡轮搅拌机
CN204977046U (zh) 手动水泥搅拌机
CN202606082U (zh) 一种液体物料混合罐
CN207058913U (zh)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搅拌机
CN206027701U (zh) 一种化工反应罐
CN203291760U (zh) 搅拌机构
CN109395632A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浆料加热式搅拌设备
CN205700302U (zh) 一种适用于液体混合的防堵搅拌装置
CN207385257U (zh) 一种分体式潜水搅拌机
CN202666727U (zh) 用于浸出槽的双向搅拌装置
CN206715716U (zh) 用于混合化学原料的搅拌桶
CN206733384U (zh) 一种新型橡胶合金用高速搅拌机
CN202860438U (zh) 一种工业液体底搅拌器
CN206262410U (zh) 双轴搅拌机
CN104826525A (zh) 一种升降式可伸缩的分体组合搅拌装置
CN203710938U (zh) 一种用于金属浆液生产线的搅拌装置
CN108554349A (zh) 反应釜
CN104827571A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