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8227U -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 Google Patents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88227U
CN203988227U CN201420409552.3U CN201420409552U CN203988227U CN 203988227 U CN203988227 U CN 203988227U CN 201420409552 U CN201420409552 U CN 201420409552U CN 203988227 U CN203988227 U CN 203988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minimally invasive
hand member
kinds
vertebra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095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锡艺
白云生
樊国平
仇万裕
白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095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88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88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88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适用于骨科手术中,本实用新型由髓核钳(1)、咬骨钳(2)、体内加压器(3)、拉钩(4)、开路锥(5)、探针(6)、剥离器(7)、拉钩器(8)、吸管(9)、刮匙(10)组成,手术时,行手术切口,扩大椎板间隙,切除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融合与固定,止血、缝合。

Description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适用于骨科手术中。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患,目前我国体力劳动者中有15%~20%的人患有此病,此病主要表现在腰腿疼痛和行走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人类是直立动物,在站立时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尤其以腰椎间盘更为明显,因此受到伤害的机会就更多,另一方面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急性外伤和慢性积累外伤等原因导致纤维环破裂,造成椎间盘脱出压迫脊柱两旁的神经根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腰腿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大体上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后者又可分为传统的手术切除和微创介入治疗两种,国内腰椎间盘摘除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椎间盘摘除术是通过开窗或半椎板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的一种手术。
微创治疗技术是疼痛科核心治疗技术,是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潮流与方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患者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趋势,本公司根据市场需要,研发了一套新型的、实用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设计新颖的、实用的椎间盘摘除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髓核钳(1)、咬骨钳(2)、体内加压器(3)、拉钩(4)、开路锥(5)、探针(6)、剥离器(7)、拉钩器(8)、吸管(9)、刮匙(10)组成,其特征在于:开路锥(5)由手柄(11)和开路锥杆(12)组成,探针(6)有两种样式,供手术选用;剥离器(7)有三种样式,供手术选用;拉钩器(8)左端是外六方外形,右端由锥杆和拉钩组成,中间是一个外圆一致的经过折弯形成的外形,且角度为120°折弯角;吸管(9)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样式,第一种由连接头(13)、管体I(14)、接头(15)和内芯(16)组成;第二种与第一种不同之处在于管体II(17)不同;刮匙(12)由手柄(11)和刮勺组成,刮勺头部左端台阶部分与手柄配合,中部是锥状杆和直杆,右端头部是外形像个勺子,且勺子边缘锋利,手术操作时效果佳。
髓核钳(1)有直型和斜型两种,主要区别在于钳口持取处进行结构区分,髓核钳(1)采用超薄设计,具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
咬骨钳(2)用于截取、去除需要清除的骨块,通过俯视图可以看出两个手柄纵向折起弯度,夹角为150°,这样设计在微创手术过程中能够提供良好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
专用的体内加压器(3)加压工作机构采用四连杆结构设计,结构紧凑,能在小切口中实现加压功能。
拉钩(4)左端有外六方,右端由拉钩和锥杆组成,拉钩是板型的,拉钩(4)中间的光杆是一个经过折弯形成120°夹角的弯杆,拉钩有两种样式,不同之处在于锥杆俯视图锥度夹角不同,头部拉钩宽度和长度也各不相同,这样不同的设计结构主要是方便医生在手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选择手术器械,拉钩中间的光杆折弯的设计形式,目的在于微创手术时提供良好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
开路锥(5)杆部成折弯外形,折弯角度为139°,此结构设计目的在于方便微创手术操作,右端头部是一个经过特种工具加工出来的相当锋利的四棱锥。
探针(6)的两种形式特点分别是:一种形式是左端成外六方结构,中部杆处位置折弯,方便微创手术操作,右端头部由球形和锥杆构成;另一种形式是左端有滚花,主要是为了手动持取方便,中部锥杆一直延伸到右端,右端头部和锥杆上是球状结构,探针(6)的两种设计形式,能够适应不同部位的手术操作。
剥离器(7)分左、右、直型三种样式,剥离器(7)左端是外六方,中部是120°折弯,和锥杆,不同之处是,左、右两种形式右端是由窄到宽的扁平面,锥度为4°,且折弯角度是114°,且头部是圆弧外形,两者不同之处是右端头部折弯的方向不同,直型剥离器右端头部折弯角度是118°,剥离器(7)三种不同的设计样式,能够适应不同部位的手术操作。
吸管(9)在手术操作时首先将内芯(15)撤出来,进行血液等液体物质的清理,当吸管(9)由物质堵塞时,使用内芯(15)清理管体,然后继续进行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传统相比,患者痛苦小,手术损伤性小,术后康复较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有器械均在考虑方便微创手术操作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的,尤其是器械外形采用阶梯形或折弯结构设计,避免操作时对视野的遮挡,并且实现手术操作简单,节省手术时间,从而达到微创手术技术操作的进步。
本实用新型经过本公司加工后成品的试验,充分表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实用,使用操作简单,手感好,外观简单,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的特点,适合骨科手术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髓核钳(1)直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髓核钳(1)斜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咬骨钳(2)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体内加压器(3)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钩(4)小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钩(4)大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开路锥(5)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探针(6)弯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探针(6)直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剥离器(7)左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剥离器(7)右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剥离器(7)直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钩器(8)直型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管(9)第一种样式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管(9)第二种样式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刮匙(10)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髓核钳(1)、咬骨钳(2)、体内加压器(3)、拉钩(4)、开路锥(5)、探针(6)、剥离器(7)、拉钩器(8)、吸管(9)、刮匙(10)组成,手术时,俯卧,首先:行手术切口,骨膜下剥离骶棘肌,微创通道工具拉开切口,用拉钩(4)牵拉底部软组织;
二、扩大椎板间隙:切除部分椎板,用咬骨钳(2)咬除上一椎板的下缘至需要范围,用剥离器(7)分离硬脊膜和硬膜外脂肪,找到神经根,用拉钩器(8)拉开;
三、切除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用髓核钳(1)、刮匙(10)伸入椎间盘内,将游离纤维组织切除干净;
四、融合与固定:开出钉道,用探针(6)探测钉道深度,植入椎弓根钉后用体内加压器进行加压;
五、止血、缝合。

Claims (8)

1.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由髓核钳(1)、咬骨钳(2)、体内加压器(3)、拉钩(4)、开路锥(5)、探针(6)、剥离器(7)、拉钩器(8)、吸管(9)、刮匙(10)组成,其特征在于:开路锥(5)由手柄(11)和开路锥杆(12)组成,探针(6)有两种样式,供手术选用;剥离器(7)有三种样式,供手术选用;拉钩器(8)左端是外六方外形,右端由锥杆和拉钩组成,中间是一个外圆一致的经过折弯形成的外形,且角度为120°折弯角;吸管(9)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样式,第一种由连接头(13)、管体I(14)、接头(15)和内芯(16)组成;第二种与第一种不同之处在于管体II(17)不同;刮匙(10)由手柄(11)和刮勺(18)组成,刮勺(18)头部左端台阶部分与手柄配合,中部是锥状杆和直杆,右端头部是外形像个勺子,且勺子边缘有刃口,此刃口锋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髓核钳(1)有直型和斜型两种,主要区别在于钳口持取处进行结构区分,髓核钳(1)采用超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咬骨钳(2)用于截取、去除需要清除的骨块,通过俯视图可以看出两个手柄纵向折起弯度,夹角为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专用的体内加压器(3)加压工作机构采用四连杆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拉钩(4)左端有外六方,右端由拉钩和锥杆组成,拉钩是板型的,拉钩(4)中间的光杆是一个经过折弯形成120°夹角的弯杆,拉钩有两种样式,不同之处在于锥杆俯视图锥度夹角不同,头部拉钩宽度和长度也各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开路锥(5)杆 部折弯角度为139°,右端头部是一个锋利的四棱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探针(6)的两种形式特点分别是:一种形式是左端成外六方结构,中部杆处位置折弯,右端头部由球形和锥杆构成;另一种形式是左端有滚花,中部锥杆一直延伸到右端,右端头部和锥杆上是球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所述的剥离器(7)分左、右、直型三种样式,剥离器(7)左端是外六方,中部是120°折弯和锥杆,不同之处是,左、右两种形式右端是由窄到宽的扁平面,锥度为4°,且折弯角度是114°,且头部是圆弧外形,两者不同之处是右端头部折弯的方向不同,直型剥离器右端头部折弯角度是118°。
CN201420409552.3U 2014-07-24 2014-07-24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Active CN203988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9552.3U CN203988227U (zh) 2014-07-24 2014-07-24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9552.3U CN203988227U (zh) 2014-07-24 2014-07-24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8227U true CN203988227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2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09552.3U Active CN203988227U (zh) 2014-07-24 2014-07-24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82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6086A (zh) * 2014-12-29 2015-04-29 东莞市迪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6086A (zh) * 2014-12-29 2015-04-29 东莞市迪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8099B (zh) 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及其穿刺方法
CN203988227U (zh) 脊柱微创椎间盘摘除工具
CN207755338U (zh) 一种圆利针刀
CN103932774A (zh) 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CN206548580U (zh) 一种悬通针
CN204275012U (zh) 医用微创注射型钩针
CN203693714U (zh) 用于骨科增生性疾病的增生打磨带
CN112754588A (zh) 一种用于双通道微创手术的多功能可视环锯
CN208371824U (zh) 长圆针
CN207886318U (zh) 榫卯式颈椎椎间固定器
CN200960140Y (zh) 微创治疗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的穴位钩针
CN204971448U (zh)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旋转型骨挫
CN206239497U (zh) 股骨颈导针导向装置
CN204890128U (zh) 3d打印椎间孔镜靶向穿刺经皮手术导板
CN208388656U (zh) 医用拨针
CN214966249U (zh) 一种用于双通道微创手术的多功能可视环锯
CN106137372B (zh) 股骨颈导针导向装置
CN203790016U (zh) 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CN214969022U (zh) 一种颈、胸、腰椎病治疗用多功能钝型针
CN211674455U (zh) 一种新型勾解刀
CN204971534U (zh) 一种多功能微创椎弓根钉套管
CN204274557U (zh) 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减压的环锯
CN216167581U (zh) 一种用于内镜下纤维环缝合的筋膜管
CN209518905U (zh) 一种矫形松解针
CN203153926U (zh) 椎板成形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8

Address after: 101204 West Beijing District of Pinggu City Mafang Industrial Zone No. 50

Patentee after: Hu Huanyu

Address before: 101204 West Beijing District of Pinggu City Mafang Industrial Zone No. 5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u Huan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7

Address after: 101204 West Beijing District of Pinggu City Mafang Industrial Zone No. 5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204 West Beijing District of Pinggu City Mafang Industrial Zone No. 50

Patentee before: Hu Huan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