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9741U -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Google Patents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9741U CN203979741U CN201420433250.XU CN201420433250U CN203979741U CN 203979741 U CN203979741 U CN 203979741U CN 201420433250 U CN201420433250 U CN 201420433250U CN 203979741 U CN203979741 U CN 2039797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lining
- socket
- section
- induction heating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23298 conjugation with cellular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21037 unidirectional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664 Rectum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内环为插口,外环为承口。本实用新型在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当插口的塑料处于融熔状态时,由金属衬套所产生的向外张力会使插口的塑料与管材内壁的塑料贴合的压力加大,从而获得更佳的安装效果,也因此,插口支撑段的塑料相应可以减簿,从而加大了管件部位的通径;这样的管件结构将完全回避可能的安装风险,并使得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小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背景技术
标准CJ/T237-2006《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中所指的双热熔管件,该产品的结构设计只考虑了采用热熔模头加热管件承口内壁及插口外壁并与预热好的钢塑复合压力管内外壁分别粘合的连接方式,对于采用电磁感应熔接时,该产品的结构设计不能适合预先将钢塑复合管插入管件承接口,再实施感应加热的安装方法。对于电磁感应的安装方式,需要充分考虑管件承口、插口的塑料受热时的收缩变化规律,并较佳地把握熔接效果的判断。
譬如: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号为20132061326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双热熔管件,其将双热熔管件的插口设计为两段,一段是支撑段,一段是收缩段。设计原理是支撑段具有足够的厚度,而收缩段与支撑段形成一个较大的角度,使得收缩段端口部分以簿壁形式呈现,在进行安装时,以支撑段足够的塑料厚度抵御塑料的整体变形收缩,而让收缩段的簿壁塑料纵向收缩,这样首先保证了收缩段的塑料完全会与管材内壁融合,获得最佳的密封性能。当然,作为辅助设计:在承口的外壁端口照样以簿壁形式呈现(即延伸出一个观察口),同时承口一定要高于插口,这样当看到观察口端口塑料与管材外壁已经出现融熔结合态的时候,内壁塑料与插口塑料的熔合会更紧密,此时可以判断安装已经完成。这种设计是合理的也完全具有实用性。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1、管材与管件的配合公差必须要足够小——由此获得足够的塑料贴合压力;2、安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且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加热时间必须有较好的把控。前一点在产品制造的时候是容易实现的,但管材在运输及切割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尤其大一点的口径);而后一点,又常常不是厂家所能够控制,加热时间过长,如果所涉及的插口支撑段塑料融熔过度,则堵、塞的问题就会出现。所以结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管件插口瘫塌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不仅保持了可观察熔接效果的特点,而且通过增加金属衬套,使得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小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所述内环为插口,所述外环为承口,所述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所述插口包括支撑段、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为支撑段外端部的延伸段;所述承口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熔接效果观察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为电磁感应加热段外端部的延伸段,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的外径与所述插口的内径匹配。
较佳地,所述金属衬套为通过具有开口而实现向外扩张弹力的衬套,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的内端向内凸起有环形凸缘,所述金属衬套的内端抵住所述环形凸缘。
较佳地,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内壁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内壁倾斜夹角大于或等于3度。
较佳地,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毫米。
较佳地,所述承口的内径小于或等于60毫米,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
较佳地,所述承口的内径大于60毫米,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4毫米,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4毫米。
较佳地,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
较佳地,所述金属衬套的外端设置有外端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外端定位肋匹配的外端定位槽。
较佳地,所述金属衬套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内端定位肋匹配的内端定位槽。
较佳地,所述金属衬套的中部设置有中间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中间定位肋匹配的中间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可以通过设置于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进行观察,从而较准确地把握电磁感应加热时间并有效观察到熔接效果;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当插口的塑料处于融熔状态时,由金属衬套所产生的向外张力会使插口的塑料与管材内壁的塑料(同样处于融熔状态)贴合的压力加大,从而获得更佳的安装效果,也因此,插口支撑段的塑料相应可以减簿,从而加大了管件部位的通径;这样的管件结构将完全回避可能的安装风险,并使得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小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未安装金属衬套时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标注尺寸及角度符号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金属衬套的挤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金属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1,例如:本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包括两个塑料熔接端1,用于连接两条钢塑复合管,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塑料熔接端1结构相同,而根据实际连接的需要,也可以为一个塑料熔接端1、三个塑料熔接端1、四个塑料熔接端1、五个塑料熔接端1等等,这些应该不属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中,塑料熔接端1包括内环、外环,内环为插口11,外环为承口12,插口11与承口12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13,承口12的长度(K_L)大于插口11的长度(J_L);插口11包括支撑段E、收缩段D,收缩段D为支撑段E外端部的延伸段;承口12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H、熔接效果观察段F,熔接效果观察段F为电磁感应加热段H外端部的延伸段。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2,金属衬套2的外径与插口11的内径匹配,使金属衬套2可以紧贴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且具有一定的向外扩张弹力。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当插口11的塑料处于融熔状态时,由金属衬套2所产生的向外张力会使插口11的塑料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塑料(同样处于融熔状态)贴合的压力加大,从而获得更佳的安装效果,也因此,插口11支撑段E的塑料相应可以减簿,从而加大了管件部位的通径;这样的管件结构将完全回避可能的安装风险,并使得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小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衬套2为通过具有开口21而实现向外扩张弹力的衬套,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的内端向内凸起有环形凸缘14,金属衬套2的内端抵住环形凸缘14,使金属衬套2在安装时不会被推得过入。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衬套2的外端设置有外端定位肋22,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外端定位肋22匹配的外端定位槽15,以防止金属衬套2的松动或脱落。
如图6所示,当金属衬套2处于未安装的自由状态时,开口21为打开较大的幅度;当需要安装时,用力将金属衬套2挤压,使其直径变小,开口21闭合,再匹配嵌入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使金属衬套2的内端抵住环形凸缘14、外端定位肋22嵌入外端定位槽15中,即安装好金属衬套2。因此,金属衬套2由于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向外扩张弹力。此结构,安装简单、方便。而金属衬套2可以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插口11的收缩段D的内壁D1为倾斜设置,且插口11的收缩段D的内壁倾斜夹角(∠a)大于或等于3度。插口11的收缩段D的长度(D_L)大于或等于2毫米。其中,如果承口12的内径(Dn)小于或等于60毫米,则插口11的收缩段D的外端部的厚度(D_H)应该为小于或等于3毫米,承口12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端部的厚度(F_H)应该为小于或等于3毫米。如果承口12的内径大于60毫米,则插口11的收缩段D的外端部的厚度应该为小于或等于4毫米,承口12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外端部的厚度应该为小于或等于4毫米。承口12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长度(F_L)大于或等于0.5毫米。这样的尺寸规格,使收缩段D的端部、熔接效果观察段F的端部均以簿壁形式呈现。
在加热熔接钢塑复合管时,当插口11的塑料处于融熔状态,由金属衬套2所产生的向外张力会使插口11的塑料与钢塑复合管内壁的塑料(同样处于融熔状态)贴合的压力加大,从而获得更佳的安装效果。也因此,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塑料相应可以减簿,从而加大了管件部位的通径;当然,本实用新型仍然保留了插口11的收缩段D、承口12的熔接效果观察段F,只是数据的少量变化,尤其是收缩段D,仍然需要维持一定的高度,使塑料在收缩时能够产生一个凸起,用以限制金属衬套2可能在内部的松动。而金属衬套2设置定位肋的方式并与插口11的内壁塑料有嵌入关系也是为了防止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管件结构将完全回避可能的安装风险,并使得安装加热时间的宽容度更长,大幅减少了安装的风险,也大幅降低了安装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经验的要求。
实施例2
请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金属衬套2没有设置定位肋,所以,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也没有开设定位槽。
当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请参考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金属衬套2的外端设置有外端定位肋22,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外端定位肋22匹配的外端定位槽15;而且,金属衬套2的内端也设置有内端定位肋23,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内端定位肋23匹配的内端定位槽;以防止金属衬套2的松动或脱落。
当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请参考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金属衬套2端部并没有设置定位肋,而是金属衬套2的中部设置有中间定位肋24,且中间定位肋24为两条,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中间定位肋24匹配的中间定位槽;以防止金属衬套2的松动或脱落。
当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请参考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金属衬套2的外端也设置有外端定位肋22,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外端定位肋22匹配的外端定位槽15。
当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请参考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金属衬套2的内端也设置有内端定位肋23,插口11的支撑段E的内壁开设有与内端定位肋23匹配的内端定位槽。
当然,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包括至少一个塑料熔接端,该塑料熔接端包括内环、外环,所述内环为插口,所述外环为承口,所述插口与承口之间形成用于承插钢塑复合管的承接口,所述承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口的长度;所述插口包括支撑段、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为支撑段外端部的延伸段;所述承口包括电磁感应加热段、熔接效果观察段,所述熔接效果观察段为电磁感应加热段外端部的延伸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设置有一个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环形的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的外径与所述插口的内径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为通过具有开口而实现向外扩张弹力的衬套,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的内端向内凸起有环形凸缘,所述金属衬套的内端抵住所述环形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内壁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内壁倾斜夹角大于或等于3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的内径小于或等于60毫米,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的内径大于60毫米,所述插口的收缩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4毫米,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外端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口的熔接效果观察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的外端设置有外端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外端定位肋匹配的外端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内端定位肋匹配的内端定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的中部设置有中间定位肋,所述插口的支撑段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中间定位肋匹配的中间定位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3250.XU CN203979741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33250.XU CN203979741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9741U true CN203979741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33250.XU Active CN203979741U (zh) | 2014-08-01 | 2014-08-01 |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97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9353A (zh) * | 2016-08-31 | 2017-02-22 | 浙江楠丰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热熔管接结构 |
-
2014
- 2014-08-01 CN CN201420433250.XU patent/CN2039797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39353A (zh) * | 2016-08-31 | 2017-02-22 | 浙江楠丰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热熔管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63303U (zh) | 防漏水防开裂塑料接头铜嵌件 | |
CN203979741U (zh) | 带金属衬套的电磁感应加热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
CN105840931A (zh) | 一种低压流体输送系统英制导管的柔性连接件 | |
CN201420908Y (zh) | 大口径管道锁键密封联接装置 | |
CN104315277A (zh) | 一种管道连接器 | |
CN104455886A (zh) | 一种等径管连接结构 | |
CN204533898U (zh) | 一种焊管承插连接结构 | |
CN202612934U (zh) | 柔性管滑紧管件的连接结构 | |
CN204403651U (zh) | 一种电磁熔接型双热熔管件结构 | |
CN107654772A (zh) | 一种柔性滑入式承插连接管 | |
EP3855057B1 (en) | Pipe join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 |
CN203404540U (zh) | 球形四通管件 | |
CN203784533U (zh) | 流体管道快速接头 | |
CN204914557U (zh) | 一种用于双热熔管道连接的机具模头 | |
CN205226726U (zh) | 带有向外张力衬套的电磁感应熔接型双热熔管件 | |
CN203068009U (zh) | 伸缩接头管 | |
CN205716111U (zh) | 一种低压流体输送系统英制导管的柔性连接件 | |
CN205479902U (zh) | 一种带有加强筋的接头 | |
CN204042291U (zh) | 镶铜内螺纹活接弯头 | |
CN205534786U (zh) | 弯管连接件 | |
CN204477572U (zh) | 一种热熔接头 | |
CN203421401U (zh) | 外锁式塑料管道金属快速连接头 | |
CN203730968U (zh) | 一种带锁快速接头 | |
CN204437539U (zh) | 一种管道密封连接结构 | |
CN208935609U (zh) | 嵌接环槽界面防水法兰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