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5675U -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5675U
CN203965675U CN201420396478.6U CN201420396478U CN203965675U CN 203965675 U CN203965675 U CN 203965675U CN 201420396478 U CN201420396478 U CN 201420396478U CN 203965675 U CN203965675 U CN 20396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ator
fixed part
hot plug
optic module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64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Sercom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Sercom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Sercomm Corp filed Critical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964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5675U/zh
Priority to EP15163375.7A priority patent/EP2975442A1/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光纤模块及固定器。光纤模块连接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且具有一端面。固定器抵压于光纤模块的端面,并固定光纤模块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相对位置。在上述配置下,可提升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与光纤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且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背景技术
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SFP)是一种小型的可热插拔的光学收发器,可用于电信和数据通信中光通信应用。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通常与光纤模块连接。然而,光纤模块容易脱离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而影响信号的收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可提升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与光纤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包括:
一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一光纤模块,连接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且具有一端面;以及
一固定器,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并固定该光纤模块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更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贯孔;
其中,该固定器包括相连接的一卡勾及一固定部,该卡勾穿过该外壳的该贯孔并抵压于该外壳的内侧面上,该固定部的一内侧面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固定器的该固定部具有一凹口,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具有一凹部;该固定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抵压于该凹部的侧面,而该第二固定部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第二固定部包括:
一枢接杆,枢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以及
一固定环,连接于该枢接杆且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第一固定部为一封闭环,该固定环系为一开放环。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固定器包括:
一第一盖,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以及
一第二盖,枢接于该第一盖,且包括相对的一第三侧板与一第四侧板;
其中,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三侧板构成该第一固定部,而该第二侧板与该第四侧板构成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侧板及该第四侧板各具有一凹口,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第二侧板的该凹口及该第四侧板的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该固定器更包括一卡扣部,该卡扣部设于该第一盖,该第二盖具有一卡扣孔,该第一盖通过该卡扣部卡合于该第二盖的该卡扣孔。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凹部为一颈缩槽。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包括:
一壳体;以及
该固定器,包括一枢接部及一固定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壳体,而该固定部连接于该枢接部;以及
其中,该固定部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固定部具有一凹口,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
上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中更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缺口;
其中,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设于该外壳内;该固定器的一内侧面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且该固定器填补该外壳的该缺口而成为该外壳的一部分。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其包括:
一壳体;以及
一固定器,包括:
一枢接部,枢接于该壳体;及
一固定部,连接于该枢接部;
其中,该固定部用以抵压在一光纤模块的一端面,该枢接部为一盖板,且用以选择性盖住或露出该光纤模块的一插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置,可提升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与光纤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及光纤模块的外观图;
图1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
图1C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C-1为图1C的局部放大图;
图1D绘示图1C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外观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
图2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
图3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外观图;
图4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4C绘示图4A的固定器盖合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插槽的剖视图;
图5A及图5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
图6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6B-1为图6B的局部放大图;
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固定器与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的连接系统的组合图;
图7C绘示图7A的连接系统沿方向7C-7C’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及光纤模块的外观图。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包括壳体111及颈缩槽111r,颈缩槽111r从壳体111的外侧面111s1往内延伸。光纤模块120可连接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让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与外部电子元件(未绘示)可互传光信号。
光纤模块120包括连接器121、光纤包覆管122及光纤123,其中光纤包覆管122包覆光纤123,而光纤123的一端从光纤模块120露出,以连接至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连接器121套设于光纤包覆管122外。连接器121具有相对的端面121e与端部1211。端部1211用以进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内且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卡合,以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相对位置。
图1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固定器130包括多个卡勾131及一固定部132,其中卡勾131连接固定部132,且相对固定部132垂直地延伸。本实施例中,固定器130的卡勾131的数量是以三个为例说明;另一实施例中,卡勾131的数量可以超过三个或少于三个。固定器130可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轻易分离,以下进一步说明。
图1C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1C-1为图1C的局部放大图。连接系统1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光纤模块120、固定器13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160。收发器插座140与电路板150皆位于外壳160内。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插置于收发器插座140,且部分突出于外壳160,以便于让光纤模块120插置。收发器插座140设于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50,使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可通过收发器插座14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50。
外壳160具有多个贯孔160a(图1C只绘示一个),贯孔160a的数量可与固定器130的卡勾131的数量相同。当固定器130安装于外壳160时,固定器130的各卡勾131可穿过外壳160的对应贯孔160a并抵压于外壳160的内侧面160s上,且固定部132的内侧面132s抵压在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如此一来,固定器130可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外壳160的相对位置,藉以避免光纤模块120轻易脱离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
举例来说,固定器130的卡勾131与固定部132的内侧面132s之间的距离S1大致上等于于外壳160的内侧面160s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之间的距离S2;如此,当固定器130安装后,固定器130可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间的相对位置。
就安装方法来说,可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穿过外壳160后插置于收发器插座140;然后,再将光纤模块120插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然后,再将固定器130的卡勾131插入外壳160的贯孔160a,使固定器130的固定部132抵压在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上;至此,完成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光纤模块120与固定器130的安装。
此外,固定器130的固定部132具有一凹口132r。在固定器130的安装过程中,凹口132r提供光纤模块120一容纳空间,可避光纤模块120光纤包覆管122过度干涉固定器130的安装。当光纤模块120与固定器130安装完成后,光纤包覆管122可经由凹口132r延伸至固定器130外。
图1D绘示图1C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外观图。凹口132r从固定部132的一侧面132b(例如是底面)露出开口132a。在固定器130的安装过程中,光纤包覆管122可经由开口132a进入凹口132r内,然后再将固定器130往外壳160方向移动,直到卡勾131进入贯孔160a。通过凹口132r及开口132a的设计,可避免安装过程中光纤包覆管122与固定器130过度干涉,进而提升光纤模块120与固定器130的组装性。
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固定器230具有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31及第二固定部232。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31是一封闭环。第二固定部232包括枢接杆2321及固定环2322,其中枢接杆2321枢接于第一固定部231。固定环2322连接于枢接杆2321且用以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端面121e绘示于图2B)。本实施例中,固定环2322是一开放环,其可由曲线、直线或其组合的线段所构成,其中曲线例如是弧线。
图2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连接系统2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光纤模块120、固定器23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160。本实施例中,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颈缩槽111r露出于外壳160外,以便让固定器230通过颈缩槽111r安装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上。
就安装方法而言,可先把固定器230的第一固定部231架设于颈缩槽111r,使固定器23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组成一预组立模块;然后,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穿过外壳160后插入收发器插座140;然后,再将光纤模块120插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然后,转动枢接杆2321,以带动第二固定部232的固定环2322往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的方向转动,直到固定环2322抵压在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如图2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之间的距离S3大致上等于第一固定部231与固定环2322之间的距离S4(距离S4绘示于图2A);如此一来,当转动固定环2322而带动枢接杆2321抵压在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后,第一固定部231可被强迫抵压于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而固定环2322可被强迫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以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轻易分离。
此外,第一固定部231具有一内径D1(内径D1绘示于图2A),举例来说,第一固定部231的内径D1小于壳体111的外径D2;如此,当固定器230安装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后,可避免固定器230轻易脱离颈缩槽111r。虽然第一固定部231的内径D1小于壳体111的外径D2,然由于固定器230具有可挠性,因此在施以外力让固定器230形变后,仍可将固定器230套设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固定器330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盖331与第二盖332,其中第一盖33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3311与第二侧板3312,而第二盖332包括相对的第三侧板3321与第四侧板3322。第一侧板3311与第三侧板3321可构成第一固定部334,而第二侧板3312与第四侧板3322可构成第二固定部335,其中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槽侧面111s2绘示于图3B)与连接器121的端面121e(槽侧面111s2绘示于图3B)之间的部分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334与第二固定部335之间,且第二固定部335可抵压于连接器121的端面121e,以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轻易分离。
固定器330更包括卡扣部333,卡扣部333设于第一盖331。第二盖332具有卡扣孔332a。第一盖331可通过卡扣部333卡合于第二盖332的卡扣孔332a,以固定第一盖331与第二盖332的相对位置,避免第一盖331与第二盖332轻易开启。
图3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连接系统3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光纤模块120、固定器33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160。本实施例中,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颈缩槽111r露出于外壳160外,可便于让固定器330盖住颈缩槽111r与连接器121之间的部分。
就安装方法来说,可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穿过外壳160后插入收发器插座140;然后,再将光纤模块120插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然后,把固定器330盖住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之间的部位,如图3B所示。
举例来说,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的距离S3大致上等于第一固定部334与第二固定部335之间的距离S5(距离S5绘示于图3A);如此一来,当固定器330盖住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之间的部位,第一固定部334可被强迫抵压于颈缩槽111r的槽侧面111s2,而第二固定部335可被强迫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以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轻易分离。
如图3A所示,第一侧板3311具有第一凹口3311a,而第三侧板3321具有第二凹口3321a。当第一盖331与第二盖332盖合时,第一凹口3311a与第二凹口3321a相通,且让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颈部通过,并避免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颈部以外的部位通过。
如图3A所示,相似地,第二侧板3312具有第三凹口3312a,而第四侧板3322具有第四凹口3322a。当第一盖331与第二盖332盖合时,第三凹口3312a与第四凹口3322a相通,且让光纤模块120的光纤包覆管122通过,但不会让光纤模块120的连接器121部分通过。通过第三凹口3312a与第四凹口3322a的设计,光纤包覆管122可经由第三凹口3312a及第四凹口3322a延伸至固定器330外。
此外,固定器330可包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的一部分,以阻隔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与外界。如此一来,即使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发热,也可避免使用者被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烫到的问题。
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外观图。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包括壳体111、颈缩槽111r及固定器430,其中固定器430枢接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的壳体111。
固定器430包括枢接部431及固定部432,枢接部431枢接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的壳体111,使固定器430相对于壳体111是可转动。固定部432连接于枢接部431的一端,用以抵压在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端面121e绘示于图4B)。
图4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连接系统4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光纤模块12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160。本实施例中,固定器430露出于外壳160外,可方便于外壳160外操作固定器430。
就安装方法来说,可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穿过外壳160后插入收发器插座140;然后,再将光纤模块120插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然后,可转动枢接部431至连接器121,使固定部432的内侧面432s抵压在连接器121的端面121e上,以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轻易脱离。
举例来说,枢接部431枢接于壳体111的枢接点433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之间的距离S6大致上等于枢接点433与固定部432的内侧面432s之间的距离S7(距离S7绘示于图4A);如此一来,当固定器430的固定部432被带动至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时,固定部432可被强迫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以加强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的相对位置,且/或避免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轻易脱离。
此外,如图4A所示,固定部432具有一凹口432a。当固定部432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时,光纤包覆管122可经由凹口432a延伸至固定器430外,如图4B所示。
图4C绘示图4A的固定器盖合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插槽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枢接部431例如是一盖板。当光纤模块120未插置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时,可转动枢接部431盖住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的插槽口410a,避免外界杂质通过插槽口410a进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410内部。另一实施例中,枢接部431可以是杆件。
如图4C所示,枢接部431的枢接点433位于壳体111的端面111e与壳体111的顶面111u的转角处;如此,当枢接部431转动时,枢接部431不致受到顶面111u的干涉。
图5A及图5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固定器530包括固定部132及多个侧板532其中侧板532连接固定部132。各侧板532包括卡勾131及二沟槽532r,二沟槽532r分别位于卡勾131的二侧,以增加卡勾131的长度,使卡勾131具有可挠性。此外,沟槽532r的二侧保留侧板532的实体材料,使侧板532具备足够强度。
相似于固定器130,固定器530的卡勾131可卡合于外壳160的对应的贯孔160a(贯孔160a绘示于图1D),以固定外壳160与固定器530的相对位置。
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外观图。固定器630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盖631与第二盖632。与图3A的固定器33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固定器630的第一盖631具有多个卡合孔631a,而第二盖632包括多个卡合部6321,其中各卡合部6321卡合于对应的卡合孔631a,以固定第一盖631与第二盖632的相对位置。
图6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6B-1为图6B的局部放大图。连接系统6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光纤模块120、固定器63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160。
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包括凹部611。固定器630的第一盖631包括第一侧板3311及第二侧板3312。第一侧板3311抵压于凹部611的侧面611s,而第二侧板3312抵压于光纤模块120的端面121e,藉以固定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的相对位置。
此外,固定器630可包覆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的一部分,以阻隔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与外界。如此一来,即使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发热,也可避免使用者被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610烫到的问题。
请参照图7A至图7C,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固定器与外壳的分解示意图,图7B绘示图7A的连接系统的组合图,而图7C绘示图7A的连接系统沿方向7C-7C’的局部剖视图。
连接系统700包括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光纤模块120、固定器730、收发器插座140、电路板150及外壳760。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位于外壳760内,而不突出超过外壳760。此外,连接系统700的外壳760具有一缺口760r,固定器730的边界形状大致上与缺口760r的边界形状吻合,使固定器730可填补外壳760的缺口760r。在固定器730填补缺口760r后,固定器730成为外壳760的一部分,例如,固定器730成为外壳760的一侧壁。一实施例中,固定器730与外壳760组合后的结构可类似上述实施例的外壳160,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受此限。
此外,固定器730可通过卡合等可分离方式地结合于外壳760;如此一来,可在分离固定器730与外壳760后,方便组装或分离光纤模块120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
如图7C所示,当固定器730填补缺口760r后,固定器730的内侧面730s可抵压于连接器121的端面121e,以固定连接器121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连接器121与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110轻易分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一光纤模块,连接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且具有一端面;以及
一固定器,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并固定该光纤模块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贯孔;
其中,该固定器包括相连接的一卡勾及一固定部,该卡勾穿过该外壳的该贯孔并抵压于该外壳的内侧面上,该固定部的一内侧面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器的该固定部具有一凹口,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具有一凹部;该固定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抵压于该凹部的侧面,而该第二固定部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部包括:
一枢接杆,枢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以及
一固定环,连接于该枢接杆且抵压于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为一封闭环,该固定环系为一开放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器包括:
一第一盖,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以及
一第二盖,枢接于该第一盖,且包括相对的一第三侧板与一第四侧板;
其中,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三侧板构成该第一固定部,而该第二侧板与该第四侧板构成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侧板及该第四侧板各具有一凹口,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第二侧板的该凹口及该第四侧板的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该固定器更包括一卡扣部,该卡扣部设于该第一盖,该第二盖具有一卡扣孔,该第一盖通过该卡扣部卡合于该第二盖的该卡扣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凹部为一颈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包括:
一壳体;以及
该固定器,包括一枢接部及一固定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壳体,而该固定部连接于该枢接部;以及
其中,该固定部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纤模块包括一光纤包覆管,该固定部具有一凹口,该光纤包覆管经由该凹口延伸至该固定器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缺口;
其中,该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设于该外壳内;该固定器的一内侧面抵压在该光纤模块的该端面,且该固定器填补该外壳的该缺口而成为该外壳的一部分。
12.一种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以及
一固定器,包括:
一枢接部,枢接于该壳体;及
一固定部,连接于该枢接部;
其中,该固定部用以抵压在一光纤模块的一端面,该枢接部为一盖板,且用以选择性盖住或露出该光纤模块的一插槽口。
CN201420396478.6U 2014-07-17 2014-07-17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6478.6U CN203965675U (zh) 2014-07-17 2014-07-17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EP15163375.7A EP2975442A1 (en) 2014-07-17 2015-04-13 Optical transceive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6478.6U CN203965675U (zh) 2014-07-17 2014-07-17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5675U true CN203965675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647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5675U (zh) 2014-07-17 2014-07-17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975442A1 (zh)
CN (1) CN20396567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12317C (en) * 2016-01-25 2020-07-14 Siemens Canada Limited Locking in-place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4113B2 (en) * 2008-03-03 2010-11-02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SFP)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and method
JP4928616B2 (ja) * 2010-01-08 2012-05-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3077878A1 (en) * 2011-11-23 2013-05-30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interface with planar alignment and secu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442A1 (en)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1267B2 (en) Optical physical interface module
CN103890627B (zh) 具有逆向光纤环路的光纤连接器总成
US8944704B2 (en) Transceiver socket adapter for passive optical cable
CN111239934B (zh) 一种光模块
US9128257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having an acute angle connection
US85452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CN107567593A (zh) 用于光学模块的闩锁和电磁干扰屏蔽机构
CN111239930A (zh) 一种光模块
TW201735564A (zh) 收發器
CN212647091U (zh) 一种光模块
TWI384268B (zh) 可插拔小型化光收發模組
CN20214183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8207288U (zh) 无插芯的单纤双向光电转换器件及其一体化基座
CN203414631U (zh) 电子标签安装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光纤连接器
US20130188912A1 (en) Optical swing connector, optical counter connector as well as optical connecting unit
CN203965675U (zh) 光学收发器连接系统及其小封装热插拔收发器
CN215181035U (zh) 一种光模块
JP2015045787A (ja) 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KR101557298B1 (ko) 광 피크 렌즈 내의 섬유 단자
CN113419315A (zh) 一种光模块
CN204065473U (zh) Qsfp+aoc光模块
CN204302533U (zh) 一种mpo/mt光纤连接适配器
CN21262321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411657U (zh) 一种光模块
US9733445B2 (en) Access terminal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