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4448U - 温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4448U
CN203964448U CN201420361497.5U CN201420361497U CN203964448U CN 203964448 U CN203964448 U CN 203964448U CN 201420361497 U CN201420361497 U CN 201420361497U CN 203964448 U CN203964448 U CN 203964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ccumulator tank
exchange
exchange apparatu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14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雅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614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4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4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44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一第一热交换设备与一第二热交换设备,一第一储存槽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连接,一第二储存槽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连接,借助将第一储存槽的第一热交换液降温或者将第二储存槽的第二热交换液升温,并且配合数个阀控制第一热交换液或第二热交换液进入第一及/或第二热交换设备,使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计湿度控制系统得以作为冷藏/冻设备及加热设备使用,并且能提供除湿与除霜功能。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尤指一种用在大型储藏室中用来控制储藏室内的温度与湿度的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大致上可以分成冷藏/冻设备与加热设备,通常冷藏/冻设备用在诸如冷冻库类型的储藏空间中,利用冷藏/冻设备降低储藏空间内的空气温度达到冷冻储存诸如食品的效果。加热设备则可以用在烘干或者水果催熟上,加热设备是将储藏空间的空气加热,使得例如牧草可以快速脱去水分,或者让水果在高温环境下加速催熟。
传统的冷藏/冻设备因为热交换管的温度可能低于0℃,因此储存空间中温度与湿度较高的空气接触热交换管时,水分会在热交换管表面冷凝结成霜,当热交换管的表面的结霜太厚时,就会使得热交换管与储藏空间中的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大幅下降,因此传统冷藏/冻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除霜作业,进行除霜作业时,冷藏/冻设备的致冷设备停止运转,使得热交换管的温度上升至0℃以上,因而热交换管表面的结霜得以熔化成水。但是,冷藏/冻设备进行除霜作业时,并不会持续降低储存空间的温度,因而在除霜期间储存空间内的温度会大幅提高,可能造成冷藏/冻效果大幅下降,进一步对于食物的保鲜有不利的影响。此外,所述的热交换管设置在热交换设备之中,该热交换设备的出口处设置一风扇,风扇转动造成储存空间的空气通过热交换管与之进行热交换而降温,由于风扇设置在热交换设备的出口处,因此风扇运转时热交换设备的内部产生负压,如此当热交换设备进行除霜作业时,除霜后的水分因为热交换设备内部为负压而较不易排出热交换设备外侧。
另外,加热设备如果是用来烘干去除物品(例如牧草)的水分,进行烘干作业时,物品的水分混和入储藏空间的空气中,导致空气内的湿气增加,进一步造成烘干效果降低,因而加热设备通常需要另外设置除湿机构来除去空气中的水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一第一储存槽,存放第一热交换液;一第二储存槽,存放第二热交换液,第一及第二储存槽之间以一平衡管连通,以使第一及第二储存槽具有相同的压力; 一第一热交换设备,包括一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内容置一第一热交换管,第一热交换管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一本体外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入口管与一第一出口管,第一本体的相对二侧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气体入口与一第一气体出口,该第一气体入口处安装有一第一风扇; 一第二热交换设备,包括一第二本体,第二本体内容置一第二热交换管,第二热交换管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二本体的两端外形成一第二入口管与一第二出口管,第二本体的相对二侧的形成有一第二气体入口与一第二气体出口,该第二气体入口处安装有一第二风扇;
一致冷输出管,该第一储存槽通过该致冷输出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的第一入口管和第二热交换设备的第二入口管连通;
一致冷回流管,该第一储存槽通过该致冷回流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的第一出口和第二热交换设备的第二出口管连通;
一加热输出管,该第二储存槽通过该加热输出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的第一入口管和第二热交换设备的第二入口管连通;
一加热回流管,该第二储存槽通过该加热回流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的第一出口管和第二热交换设备的第二出口管连通;
一致冷器,设置在该致冷输出管上,该致冷器将第一热交换液温度调整介于10℃~-20℃之间; 一加热器,设置于该加热输出管上,将加热设备将第二热交换液温度调整介于40℃ ~100℃之间; 一第一入口阀,设置于致冷输出管上且介于致冷器与第一入口管之间; 一第二入口阀,设置于加热输出管上且介于加热器与第一入口管之间; 一第三入口阀,设置于致冷输出管上且介于致冷器与第二入口管之间; 一第四入口阀,设置于加热输出管上且介于加热器与第二入口管之间; 一第一泵,设置于致冷输出管或致冷回流管上,第一泵运转造成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一第二泵,设置于加热输出管或加热回流管的上,第二泵运转造成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一第一出口阀,设置于致冷回流管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与第一出口管之间; 一第二出口阀,设置于加热回流管上且介于第二储存槽与第一出口管之间; 一第三出口阀,设置于致冷回流管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与第二出口管之间; 一第四出口阀,设置于加热回流管上且介于第二储存槽与第二出口管之间;当第一入口阀及第一出口阀同时开启时,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一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一入口阀及第一出口阀同时关闭时,第一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一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二入口阀及第二出口阀同时开启时,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与第一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二入口阀及第二出口阀同时关闭时,第二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二储存槽与第一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三入口阀及第三出口阀同时开启时,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三入口阀及第三出口阀同时关闭时,第一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一储存槽与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四入口阀及第四出口阀同时开启时,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与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当第四入口阀及第四出口阀同时关闭时,第二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二储存槽与第二热交换设备之间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热交换设备还包括枢设在第一本体内且位于第一气体出口的一第一叶片,第二热交换设备还包括枢设在第二本体内且位于第二气体出口的一第二叶片; 当第一风扇转动时,第一叶片被到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由封闭第一气体出口的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一气体出口的开启位置, 当第二风扇转动时,第二叶片被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由封闭第二气体出口的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二气体出口的开启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泵设置在致冷回流管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与第一出口阀之间,第二泵设置在加热回流管且介于第二储存槽与第二出口阀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热交换设备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本体底部的一第一排水管,第二热交换设备还包括形成在第二本体底部的一第二排水管; 当第一热交换设备的第一热交换管产生冷凝水时,借助第一排水管排出, 当第二热交换设备的第二热交换管产生冷凝水时,系借助第二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同时设置致冷器与加热器,通过控制第一至第四入口阀以及第一至第四出口阀来控制第一储存槽的第一热交换液或第二储存槽的第二热交换液能否输送至热第一及/或第二热交换设备,进一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作为致冷设备或作为加热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的第一与第二热交换设备可以单独控制,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作为致冷设备时,能够同时保持储藏空间的低温情况下对第一或第二热交换设备进行除霜作业,因而冷藏效果不会应为进行除霜作业而大幅下降。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作为加热设备时,能共利用第一或第二交换设备的其中任意一者进行除湿作业,第一或第二交换设备的另一者负责维持储藏空间的高温,达到一边除湿一边维持储藏空间温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符号简单说明】:
10温度控制系统  20第一热交换设备 22第一本体 24第一气体入口  26第一气体出口  28第一叶片 30第一热交换管  32第一支架    34第一风扇 36第一入口管   38第一出口管   40第一排水管 42第一储存槽   44致冷输出管   46致冷器 48第一入口阀   50致冷回流管   52第一泵 54第一出口阀   56第二储存槽   58加热输出管 60加热器     62第二入口阀   64加热回流管 66第二泵     68第二出口阀   70第二热交换设备 72第二本体    74第二气体入口  76第二气体出口 78第二叶片    80第二热交换管  82第二入口管 84第二出口管   86第二排水管   88第二支架 90第二风扇    92第三入口阀   94第四入口阀 96第三出口阀   98第四出口阀   111平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图式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相关之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元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依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包括一第一储存槽42与一第二储存槽56,第一储存槽42用来存放诸如冷冻液所构成的一第一热交换液,第二储存槽56用来储存诸如冷冻液所构成的一第二热交换液,且第一与第二储存槽(42、56)上端之间设置一平衡管111,用以平衡第一与第二储存槽(42、56)内部的压力相等。
依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热交换设备20,第一热交换设备20包括一第一本体22,第一本体22中容置弯折成多数段的一第一热交换管30,第一热交换管30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一本体22的两端外形成一第一入口管36与一第一出口管38,第一本体22包括形成在相对二侧的一第一气体入口24与一第一气体出口26,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进一步包括固设在第一气体入口24外侧的一第一支架32,第一支架32上设置一第一风扇34,数个第一叶片28枢设在第一本体22内且位于第一气体出口26处,另外,第一本体22的底部设置一第一排水管40与第一本体22内部连通,第一排水管40用来排出第一本体22内的水分。当第一风扇34没有运转时,各第一叶片28受重力作用保持在封闭第一气体出口26的封闭位置,当第一风扇34运转后,第一风扇34产生的气流经由第一气体入口24进入第一本体22内,且各第一叶片28受第一风扇34产生的气流推动而由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一气体出口26的开启位置,如此允许第一风扇34产生的气流与第一热交换管30进行热交换后经由第一气体出口26吹出第一本体22外侧。
此外,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与第一储存槽42之间设置一致冷输出管44,且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与第一储存槽42之间设置一致冷回流管50,如此第一热交换液可以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之间循环。
再者,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与第二储存槽56之间设置一加热输出管58,且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与第二储存槽56之间设置一加热回流管64,如此,第二热交换液可以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之间循环。
依据图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热交换设备70,第二热交换设备70包括一第二本体72,第二本体72中容置弯折成多数段的一第二热交换管80,第二热交换管80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二本体72两端外形成一第二入口管82与一第二出口管84,第二本体72包括形成在相对二侧的一第二气体入口74与一第二气体出口76,第二热交换设备70进一步包括固设在第二气体入口74外侧的一第二支架88,第二支架88上设置一第二风扇90,数个第二叶片78枢设在第二本体72内且位于第二气体出口76处,另外,第二本体72的底部设置一第二排水管86与第二本体72内部连通,第二排水管86用来排出第二本体72内的水分。当第二风扇90没有运转时,各第二叶片78受重力作用保持在封闭第二气体出口76的封闭位置,当第二风扇90运转后,第二风扇90产生的气流经由第二气体入口74进入第二本体72内,各第二叶片78受第二风扇90产生的气流推动而由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二气体出口76的开启位置,因而允许第二风扇90产生的气流与第二热交换管80进行热交换之后经由第二气体出口76吹出第二本体72外侧。
依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致冷输出管44上的一致冷器46,以及设置在加热输出管58上的一加热器60,其中致冷器46要将第一热交换液的温度调整至介于10℃~-20℃之间,加热器60要将第二热交换液的温度调整至介于40℃ ~100℃之间。
依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入口阀48、一第二入口阀62、一第三入口阀92、一第四入口阀94,其中第一入口阀48设置于致冷输出管44上且位于致冷器4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之间,第二入口阀62设置于加热输出管58上且位于加热器60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之间,第三入口阀92设置于致冷输出管44上且位于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入口82与致冷器46之间,第四入口阀94设置于加热输出管58上且位于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入口管82与加热器60之间。
依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泵52与一第二泵66,其中第一泵52设置于致冷回流管50上且位于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之间,第二泵66设置于加热回流管64上且位于第二储存槽56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出口管84之间,当第一泵52运转时,造成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及/或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与第一储存槽42之间循环,当第二泵66运转时,造成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一及/或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与第二储存槽56之间循环。
依据图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出口阀54、一第二出口阀68、一第三出口阀96与一第四出口阀98,其中第一出口阀54设置于致冷回流管50上且位于第一泵52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之间,第二出口阀68设置于加热回流管64上且位于第二泵6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之间,第三出口阀96设置于第一泵52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出口管84之间,第四出口阀98设置于第二泵66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出口管84之间。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要将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作为冷藏/冻设备,控制第一入口阀48、第一出口阀54、第三入口阀92以及第三出口阀96开启,并且控制第二入口阀62、第二出口阀68、第四入口阀94与第四出口阀98关闭,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一泵52运转,第二泵66不运转,如此只有第一热交换液会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之间循环流动,致冷器46将第一热交换液的温度控制在10℃~-20℃(加热器60不作动),并且将温度10℃~-20℃的第一热交换液出送至第一热交换管30与第二热交换管80,并且第一与第二风扇(34、90)运转造成第一与第二叶片(28、78)枢转至开启位置,第一与第二风扇(34、90)运转造成储藏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第一与第二热交换管(30、80)进行热交换后分别由第一与第二气体出口(26、76)吹出,进一步储藏空间内的空气温度下降。
假设当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表面结霜而需要除霜时,控制第一入口阀48与第一出口阀54同时关闭,第一风扇34停止运转,各第一叶片28枢转至封闭位置,控制第二入口阀62与第二出口阀68同时开启并且启动第二泵66运转,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一泵52运转造成第一热交换液只会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之间循环,且由于第四入口阀94与第四出口阀98仍然关闭,所以第二泵66运转时,第二热交换液只会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之间循环流动,第二热交换液受到加热器60加热至40℃ ~100℃之间,如此凝结于第一热交换管30上的霜熔化成水,这些水分借助第一排水管40排出,如此在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进行除霜作业时,第二热交换设备70仍然继续由第二气体出口76吹出冷空气,如此储藏空间内的温度不会因为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进行除霜而上升太多,进一步使得冷藏的效果得以维持,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进行除霜作业时,由于各第一叶片28位于关闭位置关闭第一气体出口26,因而储存空间内的空气较不易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进行热交换,因而能够降低对于储存空间之空气温度的影响。当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完成除霜作业之后,就再次将第二入口阀62与第二出口阀68关闭,并且将第二泵66以及加热器60关闭,如此第二热交换液就无法进入第一热交换管30之中,开启第一入口阀48与第一出口阀54并且启动第一风扇34运转,造成第一热交换液进入第一热交换管30中,因而第一热交换设备20继续降低储存空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10除了作为冷藏设备之外也能作为加热设备用来作为诸如催熟水果、烘干牧草...之用,当要提高储藏空间的温度时,控制第一入口阀48、第一出口阀54、第三入口阀92以及第三出口阀96关闭,并且控制第二入口阀62、第二出口阀68、第四入口阀94与第四出口阀98开启,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一泵52不运转,第二泵66运转,如此只有第二热交换液会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之间循环流动,加热器60将第二热交换液的温度控制在40℃~100℃,并且将温度介于40℃~100℃的第二热交换液出送至第一热交换管30与第二热交换管80,第一与第二风扇(34、90)运转造成第一与第二叶片(28、78)枢转至开启位置,第一与第二风扇(34、90)运转系造成储藏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第一与第二热交换管(30、80)进行热交换,而分别由第一或第二气体出口(26、76)吹出热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作为加热设备时能控制储藏空间内的湿度,详细地说,当储藏空间内的空气湿度太高时,可控制第一或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的其中任意一者来进行除湿,假设要控制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进行除湿时,将第二入口阀62、第二出口阀68关闭,如此第二热交换液就无法进入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此外将第一入口阀48与第一出口阀54开启并且启动第一泵52与致冷器46,如此温度介于10℃~-20℃(较佳为10℃~1℃)允许第一热交换液进入第一热交换管30,因而当储存空间中温度与湿度较高的空气接触第一热交换管30时,空气中的湿气将会冷凝结在第一热交换管30表面,进一步这些冷凝结的水分滴落后会由第一排水管40排出,造成储藏空间内的空气湿度降低,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允许在除湿的同时利用第二热交换设备70维持储藏空间的温度,使得储藏空间的温度不致下降太多。当储藏空间内的空气湿度降低至所求的值之后,就再次关闭加热器60与第二泵66,并且将第一入口阀48与第一出口阀54关闭,如此第一热交换液就不会进入第一热交换管30中,再将第二入口阀62与第二出口阀68开启,如此第二热交换液就会再次进入第一热交换管30中,第一热交换设备20就能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一起维持储藏空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同时设置致冷器46与加热器60,通过控制第一至第四入口阀(48、62、92、94)以及第一至第四出口阀(54、68、96、98)来控制第一储存槽42的第一热交换液或第二储存槽56的第二热交换液能否输送至热第一及/或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进一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能够作为致冷设备或作为加热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10的第一与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可以单独控制,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作为致冷设备时,能够同时保持储藏空间的低温情况下对第一或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进行除霜作业,因而冷藏效果不会应为进行除霜作业而大幅下降。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作为加热设备时,能共利用第一或第二交换设备(20、70)的其中任意一者进行除湿作业,第一或第二交换设备(20、70)的另一者负责维持储藏空间的高温,达到一边除湿一边维持储藏空间温度的效果。
再者,第一与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各自的第一与第二风扇(34、90)分别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气体入口(24、74),因而第一或第二风扇(34、90)运转时,在第一或第二本体(22、72)内产生正压力,如此有助于第一或第二本体(22、72)内的水分别由第一或第二排水管(40、86)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之,例如第一热交换设备20可以不包括各第一叶片28,第二热交换设备70可以不包括各第二叶片78,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本体22的第一气体出口26永远都是开启状态,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本体72的第二气体出口76永远都是开启状态。或者,第一泵52可以安装在致冷输出管44上且位于致冷器46与第一入口阀48之间,第二泵66可以安装在加热输出管58上且位于加热器60与第二入口阀62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10可以包括更多热交换设备,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10可以包括第三热交换设备、第四热交换设备...,在较多的热交换设备的情况下,可轮流使单一的热交换设备进行除湿作业或除霜作业,使进行除湿作业或除霜作业时储藏空间的温度变化更小。
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实用新型可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Claims (4)

1.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储存槽(42),存放第一热交换液; 一第二储存槽(56),存放第二热交换液,第一及第二储存槽(42、56)之间以一平衡管(111)连通,以使第一及第二储存槽(42、56)具有相同的压力; 一第一热交换设备(20),包括一第一本体(22),第一本体(22)内容置一第一热交换管(30),第一热交换管(30)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一本体(22)外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入口管(36)与一第一出口管(38),第一本体(22)的相对二侧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气体入口(24)与一第一气体出口(26),该第一气体入口(24)处安装有一第一风扇(34); 一第二热交换设备(70),包括一第二本体(72),第二本体(72)内容置一第二热交换管(80),第二热交换管(80)的二端分别延伸出第二本体(72)的两端外形成一第二入口管(82)与一第二出口管(84),第二本体(72)的相对二侧的形成有一第二气体入口(74)与一第二气体出口(76),该第二气体入口(74)处安装有一第二风扇(90);
一致冷输出管(44),该第一储存槽(42)通过该致冷输出管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和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入口管(82)连通;
一致冷回流管(50),该第一储存槽(42)通过该致冷回流管(50)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38)和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出口管(84)连通;
一加热输出管(58),该第二储存槽(56)通过该加热输出管(58)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入口管(36)和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入口管(82)连通;
一加热回流管(64),该第二储存槽(56)通过该加热回流管(64)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出口管(38)和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出口管(84)连通;
一致冷器(46),设置在该致冷输出管(44)上,该致冷器(46)将第一热交换液温度调整介于10℃~-20℃之间; 一加热器(60),设置于该加热输出管(58)上,将加热设备将第二热交换液温度调整介于40℃ ~100℃之间; 一第一入口阀(48),设置于致冷输出管(44)上且介于致冷器(46)与第一入口管(36)之间; 一第二入口阀(62),设置于加热输出管(58)上且介于加热器(60)与第一入口管(36)之间;     一第三入口阀(92),设置于致冷输出管(44)上且介于致冷器(46)与第二入口管(82)之间;     一第四入口阀(94),设置于加热输出管(58)上且介于加热器(60)与第二入口管(82)之间;     一第一泵(52),设置于致冷输出管(44)或致冷回流管(50)上,第一泵(52)运转造成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之间循环;      一第二泵(66),设置于加热输出管(58)或加热回流管(64)的上,第二泵(66)运转造成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设备(20、70)之间循环;      一第一出口阀(54),设置于致冷回流管(50)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出口管(38)之间;      一第二出口阀(68),设置于加热回流管(64)上且介于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出口管(38)之间;     一第三出口阀(96),设置于致冷回流管(50)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42)与第二出口管(84)之间;      一第四出口阀(98),设置于加热回流管(64)上且介于第二储存槽(56)与第二出口管(84)之间;     当第一入口阀(48)及第一出口阀(54)同时开启时,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之间循环,当第一入口阀(48)及第一出口阀(54)同时关闭时,第一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之间循环,当第二入口阀(62)及第二出口阀(68)同时开启时,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之间循环,当第二入口阀(62)及第二出口阀(68)同时关闭时,第二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一热交换设备(20)之间循环,当第三入口阀(92)及第三出口阀(96)同时开启时,第一热交换液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之间循环,当第三入口阀(92)及第三出口阀(96)同时关闭时,第一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一储存槽(42)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之间循环,当第四入口阀(94)及第四出口阀(98)同时开启时,第二热交换液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之间循环,当第四入口阀(94)及第四出口阀(98)同时关闭时,第二热交换液无法在第二储存槽(56)与第二热交换设备(70)之间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还包括枢设在第一本体(22)内且位于第一气体出口(26)的一第一叶片(28),第二热交换设备(70)还包括枢设在第二本体(72)内且位于第二气体出口(76)的一第二叶片(78); 当第一风扇(34)转动时,第一叶片(28)被到第一风扇(34)产生的气流由封闭第一气体出口(26)的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一气体出口(26)的开启位置, 当第二风扇(90)转动时,第二叶片(78)被到第二风扇(90)产生的气流由封闭第二气体出口(76)的封闭位置枢转至开启第二气体出口(76)的开启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泵(52)设置在致冷回流管(50)上且介于第一储存槽(42)与第一出口阀(54)之间,第二泵(66)设置在加热回流管(64)且介于第二储存槽(56)与第二出口阀(68)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热交换设备(20)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本体(22)底部的一第一排水管(40),第二热交换设备(70)还包括形成在第二本体(72)底部的一第二排水管(86); 当第一热交换设备(20)的第一热交换管(30)产生冷凝水时,借助第一排水管(40)排出, 当第二热交换设备(70)的第二热交换管(80)产生冷凝水时,借助第二排水管(86)排出。
CN201420361497.5U 2014-06-30 2014-06-30 温度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4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1497.5U CN203964448U (zh) 2014-06-30 2014-06-30 温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1497.5U CN203964448U (zh) 2014-06-30 2014-06-30 温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4448U true CN203964448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149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4448U (zh) 2014-06-30 2014-06-30 温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44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系统
CN107728673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857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庄雅凤 温度控制系统
CN105276857B (zh) * 2014-06-30 2019-07-09 庄雅凤 温度控制系统
CN107728673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826B (zh) 风冷冰箱及其除湿方法
WO2016173226A1 (zh) 一种冷冻冷藏装置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6403426A (zh) 控制制冷机和冷冻机单元以减少能量消耗的系统和方法
CN204027133U (zh) 一种具有风直冷双系统的对开门电冰箱
JP6516566B2 (ja) 除湿乾燥装置
CN106322883A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24204U (zh) 防冻结冰箱风道结构
CN107003050A (zh) 具有相变材料作为储热部的制冷装置
KR101589805B1 (ko) 저온저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466104A (zh) 风冷冰箱
CN108955026A (zh) 具有干区的冰箱及干区的湿度控制方法
KR100775144B1 (ko) 저온저장고에 사용되는 저고습도 겸용 유닛 쿨러
CN107606843B (zh) 一种带溶液除湿的新型无霜冰柜制冷装置
CN203964448U (zh) 温度控制系统
CN102997558A (zh) 冰箱
JP2006343019A (ja) 冷凍空調システム
CN105276857A (zh) 温度控制系统
CN204202277U (zh) 一种新型冰箱
CN105509192B (zh) 一种用于含水文物冷冻干燥保存的除湿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03975206A (zh) 冷藏库
CN109780776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54713A (zh) 一种溶液除湿复合冷风机的中小型无霜冷库制冷装置
CN103673460A (zh) 一种风直冷对开门冰箱
CN104180581B (zh) 蓄冷保鲜板及包含其的蓄冷系统
KR101570763B1 (ko) 저온 및 냉동 저장이 가능한 농수산물 건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