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2481U -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2481U
CN203962481U CN201420244384.7U CN201420244384U CN203962481U CN 203962481 U CN203962481 U CN 203962481U CN 201420244384 U CN201420244384 U CN 201420244384U CN 203962481 U CN203962481 U CN 203962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side plate
spiral case
fan blade
arcuat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43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锋
熊军
张伟捷
刘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2443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2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包括侧板与前壁板,所述侧板围在所述前壁板的边缘,所述侧板包括包围在风叶外周的弧形段侧板,在所述弧形段侧板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格栅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格栅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弧形段侧板上。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蜗壳中的格栅使气流形成的涡流被细化,气流在蜗壳内部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蜗壳的气动效率,降低噪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蜗壳的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空调器,能够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中的离心风机及其中使用的蜗壳。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蜗壳是空调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对性能有很大影响,空调器运转时,在蜗壳内存在气流的大量扰动和旋涡,气流在叶片与蜗壳侧壁之间形成轴向的涡流,几乎在叶轮每个角度都存在。这些涡流是降低空调器的气动效率和产生噪声的源头,抑制这些涡流的产生会提升空调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抑制涡流、提高气动效率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一种蜗壳,包括侧板与前壁板,所述侧板围在所述前壁板的边缘,所述侧板包括包围在风叶外周的弧形段侧板,在所述弧形段侧板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格栅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格栅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弧形段侧板上。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格栅的固定端与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弧形段侧板在所述格栅与所述弧形段侧板的连接点处的法线重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固定端与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弧形段侧板在所述格栅与所述弧形段侧板的连接点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25度至50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夹角为30度或45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格栅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格栅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角度相同,所述偏移方向与风叶的旋转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格栅整体呈平板状;所述格栅垂直于所述前壁板。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格栅整体呈弧线形,所述弧线形格栅的弧线角度大于90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包括风叶,和上述所述的蜗壳;
所述风叶置于所述蜗壳的弧线段侧板内,所述蜗壳的格栅分布在所述风叶的周围;
所述格栅的自由端靠近所述风叶。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与所述风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为上述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包括侧板与前壁板,所述侧板围在所述前壁板的边缘,所述侧板包括包围在风叶外周的弧形段侧板,在所述弧形段侧板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格栅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格栅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弧形段侧板上。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蜗壳中的格栅使气流形成的涡流被细化,气流在蜗壳内部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蜗壳的气动效率,降低噪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蜗壳的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空调器,能够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蜗壳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蜗壳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格栅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气动效率和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蜗壳来抑制涡流,进而降低噪音,提升空调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一种蜗壳100,包括侧板、前壁板114与多个格栅120。
其中侧板围在前壁板114的边缘,一般的侧板包括弧形段侧板110和直线段侧板112,格栅120固定于弧形段侧板110的内侧,并且格栅120沿所述弧形段侧板110的内壁圆周方向设置,同时格栅120通过其固定端固定在弧形段侧板的内壁上,格栅120的自由端悬空设置。弧形段侧板所形成的叶道为气流的主要通流区,在该处设置格栅能够对气流进行梳理,即格栅120使进入蜗壳100的气流形成的涡流被细化,将大涡变成小蜗,使得气流在蜗壳100内部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蜗壳100的气动效率,降低噪声,提高了蜗壳100的整体使用性能。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格栅120的固定端与格栅120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弧形段侧板110在所述格栅120与所述弧形段侧板110的连接点处的法线重合。参见图2,以图2中的其中一个格栅120为例,图2中的格栅120为平板状,其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即格栅的横截面线121,而弧形段侧板110在连接点处的法线即图2中的法线111,横截面线121与法线111重合。参见图4,当格栅整体呈弧线形时,其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即图4中的连线122,当将图4中的格栅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蜗壳时,图4中的连线122与法线111重合。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格栅120的固定端与所述格栅120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弧形段侧板110在所述格栅120与所述弧形段侧板110的连接点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25度至50度。参见图3,图3中的格栅为平板状,则其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即格栅的横截面线123,而弧形段侧板110在连接点处的法线即图2中的法线111,图3中的横截面线123与法线111之间的夹角θ为25度至50度。同样的,当将图4中的格栅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蜗壳时,图4中的连线122与法线111的夹角θ为25度至50度。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点也是格栅120与弧线段侧板110的连接点。
一般情况下,蜗壳100的风叶200的进口角变化较小,约为85~95度;而出口角的变化范围较大,所以气流从风叶200流出,进入蜗壳100的速度、方向的范围较大,设置夹角θ能使较多的气流形成的涡经过格栅,并被打散、细化为更小的涡。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夹角θ为30度或45度。夹角θ为30度或45度能够使更多的从风叶中流出的气体形成的涡经过格栅,并被格栅打碎成更细小的涡。
一般的,蜗壳中的格栅120应当为至少两个,各个格栅的偏移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较优的,所有的所述格栅120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角度相同。这样设置能够使经过格栅的涡更好的被格栅细化或打碎。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偏移方向与风叶的旋转方向一致。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或图3,格栅120的外形为平板,格栅120的平板面垂直于前壁板114,使气流能均匀作用到格栅120,且能够对气流产生更大的控制作用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格栅整体呈弧线形,所述弧线形格栅的弧线角度a大于90度。将格栅设置为弧线形能够使格栅更好的适应气流的流动方向,增强格栅的耐久性。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格栅120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格栅120均匀分布在风叶130的周围。当蜗壳中包含多个格栅时,格栅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个格栅的偏移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风机,包括上述的蜗壳100。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离心风机还包括风叶,风叶置于蜗壳100的弧形段侧板110内。
蜗壳100的格栅120分布在风叶的周围。格栅120的一端连接到蜗壳100的侧板110,其另一端靠近风叶。格栅120与风叶的布置形式能避免格栅120受到风叶的干扰后产生振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格栅120靠近风叶的一端与风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5mm。置于不同位置的格栅120根据侧板110与风叶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尺寸。
在蜗壳100高速运转时,风叶会发生颤动,如果风叶与格栅120之间的间隙过小,风叶与格栅120会产生干涉。间隙最小为15mm,可有效地避免干涉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侧板110围成的空腔内靠近蜗舌116的位置设置一个格栅120。风叶与蜗舌116之间的距离比与侧板110其他位置的距离小,从而蜗舌116处的格栅120为适应此距离,尺寸也相应地较小。
再者,以风叶的中心为圆心,以风叶的转动半径为半径形成一个风叶的运动轨迹即图2中的圆200,格栅120与弧线段侧板之间的连接点最好位于通过圆心的水平直径线和通过圆形的垂直直径线上,即格栅120与弧线段侧板之间的连接点为通过圆心的水平线以及与该水平线垂直的垂直线与弧线段侧板110的交点。本实施例中的格栅为四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蜗壳,包括侧板与前壁板,所述侧板围在所述前壁板的边缘,所述侧板包括包围在风叶外周的弧形段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段侧板的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格栅;
所述格栅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格栅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格栅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弧形段侧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固定端与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弧形段侧板在所述格栅与所述弧形段侧板的连接点处的法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固定端与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弧形段侧板在所述格栅与所述弧形段侧板的连接点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25度至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30度或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格栅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角度相同,所述偏移方向与风叶的旋转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整体呈平板状;所述格栅垂直于所述前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整体呈弧线形,所述弧线形格栅的弧线角度大于90度。
8.一种离心风机,包括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蜗壳;
所述风叶置于所述蜗壳的弧线段侧板内,所述蜗壳的格栅分布在所述风叶的周围;
所述格栅的自由端靠近所述风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自由端与所述风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5mm。
10.一种空调器,包括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为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离心风机。
CN201420244384.7U 2014-05-13 2014-05-13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384.7U CN203962481U (zh) 2014-05-13 2014-05-13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384.7U CN203962481U (zh) 2014-05-13 2014-05-13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2481U true CN203962481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438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62481U (zh) 2014-05-13 2014-05-13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2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997A (zh) * 2014-05-13 2014-08-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997A (zh) * 2014-05-13 2014-08-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04005997B (zh) * 2014-05-13 2016-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2112B (zh) 道路清洁设备及其离心风机叶轮
CN203685679U (zh) 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104729041B (zh) 导流圈、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柜机
CN105823144A (zh) 一种空调、风扇及格栅
CN103486081B (zh) 轴流风叶、风机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03641103U (zh) 离心风机蜗壳及空调器
CN203962481U (zh)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03584898U (zh) 一种低噪高效的中央空调室外机冷却轴流风机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203420934U (zh) 一种轴流风扇及空调器
CN205214538U (zh) 一种吹风机
CN106016511A (zh) 出风罩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04003615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
CN103629156B (zh) 一种低噪高效的中央空调室外机冷却轴流风机
CN207420962U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的轴流风扇及空调室外机
CN203274179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4005997A (zh) 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05316625U (zh) 轴流柜机
CN104895838A (zh)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CN203867972U (zh) 风轮和空调的室外机
CN204511969U (zh) 风扇及电子设备
CN203730399U (zh) 轴流风叶及轴流风机
CN203809351U (zh) 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7814044U (zh) 一种盘管风机
CN202659571U (zh) 轴流风叶及包括该轴流风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0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