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2412U -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2412U
CN203962412U CN201420326741.4U CN201420326741U CN203962412U CN 203962412 U CN203962412 U CN 203962412U CN 201420326741 U CN201420326741 U CN 201420326741U CN 203962412 U CN203962412 U CN 203962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liquid
bypass tube
storage contain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67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津政雄
宋庆华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67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2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储液器、旁通管和控制阀。旁通管的一端伸入到储油腔内,旁通管的另一端与容器连通。控制阀设在旁通管上以打开或关闭旁通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压缩机启动后或除霜运转的不稳定运转中产生的对冷冻循环的吐油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时压缩机启动后,确保在储液器中的润滑油会迅速地回到压缩机中,所以由于油量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压缩机可靠性故障率可以得到改善。另外,吐油量的降低,所以到达冷冻循环稳定的时间会缩短,装置启动的速度会变快。

Description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壳体为高压侧的回转式压缩机停机后系统中的冷媒会冷凝沉积到压缩机底部以及润滑油中溶解的冷媒中会使得压缩机内的油面升高。
而且,当压缩机启动同时,压缩机壳体内的冷媒流量最多,所以此时冷冻循环的吐油量暂时最大。该过激的吐油量是稳定运行时的10倍以上。
另一方面,吐出的润滑油在冷冻循环中循环一周,从储液器回到压缩机之前需要数分钟以上的时间,延迟了压缩机内油量恢复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1)冷冻循环的管路长度和室内机室外机的高落差;(2)储液器不但捕获了从蒸发器出来的液态冷媒而且同时捕获了在冷冻循环中循环一周回来的几乎所有的润滑油。这样导致压缩机启动时的油量和油面降低,以及启动后的压缩机内部油量恢复的延迟,而且会诱发压缩机可靠性严重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由于油量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压缩机可靠性故障率可以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组件的冷冻循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压缩泵体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储油腔,所述压缩泵体部设在所述壳体内;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容器和低压管,所述低压管连通所述压缩泵体部和所述容器,所述低压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内的部分的下端设有第一油孔;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储油腔内,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通;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旁通管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件,压缩机启动后或除霜运转的不稳定运转中产生的对冷冻循环的吐油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时压缩机启动后,确保在储液器中的润滑油会迅速地回到压缩机中,所以由于油量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压缩机可靠性故障率可以得到改善。另外,吐油量的降低,所以到达冷冻循环稳定的时间会缩短,装置启动的速度会变快。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压差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压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内的部分的上端设有第二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分别为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相关,表示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在内的冷冻循环装置;
图2与实施例1相关,表示启动前的压缩机和储液器的内部构造和旁通回路;
图3与实施例1相关,表示启动后的压缩机和储液器的油量;
图4与实施例1相关,表示压缩机停止前后的压差变化;
图5与实施例1相关,表示启动后的压缩机和储液器的油量,其中低压管的上部追加了上侧油孔;
图6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相关,表示压差阀的配置;
图7与实施例2相关,表示压差阀的内部构造;
图8与实施例2相关,表示压差阀的内部构造;
图9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相关,表示包括2台回转式压缩机在内的冷冻循环装置;
图10与实施例3相关,表示储液器的内部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该压缩机组件可以应用在例如空调器、热水器等冷冻循环装置中。其中,压缩机可以为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双缸旋转式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储液器10、旁通管20和控制阀。其中,压缩机包括壳体2和压缩泵体部5,壳体2的底部设有储油腔7,压缩泵体部5设在壳体2内。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压缩机为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压缩泵体部5包括两个气缸40a、40b和设在两个气缸之间的中隔板41,吸入管9与两个气缸40a、40b连通,吸入管9固定在中隔板41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吸入管9还可以固定在气缸40a或气缸40b上。
当然值得理解的是,压缩机上还设有排气管3,同时压缩泵体部5还包括偏心轴50、主轴承55、副轴承58、主轴承消声器56和副轴承消声器59等元件。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等均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储液器10包括容器11和低压管12,低压管12连通压缩泵体部5和容器11,低压管12的位于容器11内的部分的下端设有第一油孔13(即下述的油孔13),储存在储液器10内的液体冷媒和油8通过第一油孔13排回到压缩泵体部5内。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低压管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器11内且低压管12与吸入管9连通以使得压缩泵体部5和容器11连通,储存在储液器10内的液体冷媒和油8通过第一油孔13进入到低压管12内并通过低压管12排回到压缩泵体部5内。优选地,第一油孔13可以为多个,以便于液体冷媒和油8通过第一油孔13排回到压缩泵体部5内。
旁通管20的一端伸入到储油腔7内,旁通管20的另一端与容器11连通,具体地,旁通管20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供油孔22a和吐油孔22b,旁通管20的一端伸入到壳体2内以使得供油孔22a位于储油腔7内。需要说明的是,旁通管20的另一端与容器11连通中的“连通”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旁通管20与容器11直接连通例如旁通管20的另一端伸入到容器11内,或者是旁通管20的另一端通过中间介质与容器11连通例如旁通管20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冻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和储液器10之间的管道上。
控制阀设在旁通管20上以打开或关闭旁通管20。其中控制阀可形成为任意的结构只要可以根据需求打开或关闭旁通管20即可,例如控制阀可以为电磁阀25,控制阀还可以为压差阀30。
也就是说,压缩机80的储油腔7和储液器10之间,连接了具备控制阀例如电磁阀25的旁通管20。压缩机80开始运转前后,控制阀打开后,由于旁通管20的两端开口部的压差,即供油孔22a和吐油孔22b之间存在压差,储油腔7的油8流出到储液器10的同时,储油腔7的油面从H降低到N,完成油面的初始化。因此,从排气管3对冷冻循环的吐油量会降低。在储液器10中存储的油8从第一油孔13回到储油腔7中,所以储油腔7的油量和油面可以迅速恢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压缩机启动后或除霜运转的不稳定运转中产生的对冷冻循环的吐油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时压缩机启动后,确保在储液器10中的润滑油会迅速地回到压缩机中,所以由于油量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压缩机可靠性故障率可以得到改善。另外,吐油量的降低,所以到达冷冻循环稳定的时间会缩短,装置启动的速度会变快。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旁通管20的另一端伸入到储液器10内以使得吐油孔22b位于储液器10内。优选地,吐油孔22b位于储液器10的上部空间,供油孔22a邻近中隔板41设置,即此时供油孔22a在壳体2内的高度和中隔板41在壳体2内的高度大致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差阀30包括:阀壳70(即下述的密封圆筒壳体70)、阀座61、滑动阀65和弹性件68。阀座61设在阀壳70内且阀座61上设有通孔。滑动阀65在与通孔配合的截止位置和与通孔脱离配合的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壳70内,滑动阀65的外周壁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叶片67,每个叶片67与阀壳70的内壁滑动配合,同时相邻叶片67之间限定出冷媒和油8的流动通道。换言之,在截止位置时,滑动阀65与通孔配合以关闭旁通管20,在释放位置,滑动阀65与通孔脱离配合以打开旁通管20。
弹性件68的两端分别止抵在阀座61和滑动阀65上以常推动滑动阀65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优选地,弹性件68为线圈弹簧。
具体而言,当供油孔22a和吐油孔22b之间的压力差大于弹性件68的弹力时,滑动阀65与通孔配合以关闭旁通管20,当供油孔22a和吐油孔22b之间的压力差小于弹性件68的弹力时,滑动阀65与通孔脱离配合时以打开旁通管20。从而使得压差阀30的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低压管12的位于容器11内的部分的上端设有第二油孔18(即下述的上侧油孔18)。其中上侧油孔18是针对上浮在液态冷媒29上的油开设的,同时由于第一油孔13的叠加作用,可以使得对壳体2的油8的回油更快。其中第二油孔18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储液器10为一个,压缩机为多个且每个压缩机通过一个旁通管20与储液器10连通,每个旁通管20上设有控制阀。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储液器10还包括隔板32,隔板32设在容器11的底部以将容器11内的空间分成上部腔室和分流腔33,低压管12包括内管和多个连接管,内管位于上部腔室内且内管的下端与隔板32相连以使得上部腔室和分流腔33连通,也就是说,上部腔室和分流腔33通过内管导通。第一油孔13位于内管上,多个连接管分别设在容器11的外侧壁上且与分流腔33连通,多个连接管分别与多个压缩机的吸入管9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压缩机组件的冷冻循环装置,冷冻循环装置可以为空调、冷冻装置和热水器等。
实施例1:
图1以冷暖模式的空调为例,表示包括双缸式旋转式压缩机80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构成。
从旋转式压缩机80的排气管排出的高压冷媒从四通阀101流到室内换热器102中,在膨胀阀103成为低压冷媒,从室外换热器104通过四通阀101,按储液器10、吸入管9的顺序流动,吸入到旋转式压缩机80泵体部5(图2)中。就这样,冷冻循环装置是制热模式,旋转式压缩机80的壳体2的内压力为冷冻循环的高压侧。另外、膨胀阀103也可以是毛细管。另外,单冷空调中,可以省略四通阀101。
实施例1中壳体2的底部具备的储油腔(图2的符号7)和储液器10之间设置了旁通管20,对其进行开关控制的电磁阀25设置在旁通管20的中部。而且,储液器10可以固定在壳体2上,也可以与压缩机分开进行设置。但是,在省略了四通阀101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不采用储液器10而在连接蒸发器(相当于室内换热器102)和低压入口管16的吸入回路36中连接旁通管20也可以。
图2表示构成上述冷冻循环的旋转式压缩机80和储液器10的截面。另外壳体2的油面通过符号表示。旋转式压缩机80由密闭壳体2中收纳的定子6a和转子6b组成的电机6、通过电机6驱动的压缩泵体部5、壳体2的底部具备的储油腔7、储油腔7中封入的润滑油8(以下简称油8)组成。
储油腔7是从壳体2的底部到主轴承55中固定的主轴承消声器56之间的范围(符号Y)的内容积部分,正好是符号Y的水平位置。但是,在储油腔7油8中溶解的冷媒和滞留的液态冷媒会使得油面增加,最终使得压缩机内的油面高度可以大幅超过储油腔7的范围。
压缩泵体部5由2个气缸40a和气缸40b、它们中间设置的中隔板41、及各自气缸中的活塞(无图示)、进行偏心回转驱动的偏心轴50、对该偏心轴50进行滑动支撑的主轴承55和副轴承58、具备其中的主轴承消声器56和副轴承消声器59等构成。压缩泵体部5的组装完成后,主轴承55的外周(法兰部)焊接在壳体2的内径处,对压缩泵体部5固定。主轴承55的法兰部有数个通孔,所以落在主轴承55上的油可以回到储油腔7中。
在这里,对旋转式压缩机80的冷媒流动进行简单的说明。
从储液器10开始连接到中隔板41的吸气管9吸入到压缩泵体部5中的低压冷媒和油分流到气缸40a和气缸40b中,被压缩后成为高压冷媒,分别向主轴承消声器56和副轴承消声器59排出。
壳体2的侧面装配的储液器10是一般普及的结构,在密封的圆柱形容器11的中心直立的低压管12、以及该上部固定在容器11的内径处的气液分离板14、滤网15、连接其上端的低压入口管16组成。低压管12的下端的低压管出口17连接固定在压缩泵体部5的中隔板41上的吸入管9。
在低压管12的下部、设置了对容器11的内部开设的油孔13。该油孔13是使容器11中积存的液态冷媒和油流到低压管12中的孔。标准的家用空调中搭载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话,油孔13的直径大概1.5mm、其开口面积为低压管(内径12mm)的1.6%左右,非常小。另外,油孔如果过大的话,储液器中积存的液冷媒的流出量过多,会产生储油腔7的油8的粘度大幅降低的问题。
L字状的旁通管20下端的供油孔22a在储油腔7中,在中隔板41的中央附近的高度开孔,上端的吐油孔22b在低压管12的上端附近开孔。另外,旁通管20中部配置了电磁阀25。因此,壳体2的压力比储液器10的压力高的时候,或者供油孔22a的压力比吐油孔22b的压力高的时候,打开电磁阀25的话,储油腔7的油8可以从供油孔22a通过旁通管20从吐油孔22b流出到储液器10中。但是储油腔7的油8的油面比供油孔22a的位置低的时候,壳体2的气态冷媒会流出到储液器10中。
接下来,对储油腔7的油面高度进行说明。启动后经过10分钟以上,冷冻循环稳定(稳定运转条件)的时候,油面高度通常是从中隔板41的中央附近(N)到气缸40a的中央附近(H)的范围是稳定的。这是对压缩泵体部5供油和润滑都比较有益的油面。但是油面比气缸40b的中央附近(M)还低的话会导致压缩机的性能降低。
压缩机启动后或不稳定运转条件下,可能会使油面低到M高度以下。随着油面从M到L(副轴承58的法兰下端面)降低,由于对压缩泵体部5的润滑不足,滑动部品故障概率变高。因此从性能和可靠性的观点来看,油面要在M以上。
另外,在压缩机长期的停机的过程中,压缩机的温度比室内换热器102、室外换热器104的温度低的话,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几乎大部分冷媒会集中在压缩机内部冷凝,所以压缩机油面可以上升到Z以上(冷媒沉积现象)。在这种冷媒沉积状态中,启动压缩机的话,吐油量最大,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到压缩机中,压缩机内部油面降低到M或者L以下,压缩机处于危险的状态。
实施例1中旁通管20的供油孔22a的开口位置与油面N的位置一致。但是,这是考虑到油面高度及冷媒流量最大时压缩机起动后油面降低,储油腔7的油8及其油面高度成比例地对冷冻循环的吐油量会增加,正常运转后的油面在N或者M的范围内稳定。
因此如果设定成N的话,即使油面低到M以下考虑到后述的油面会迅速恢复,可靠性方面也是有余量的。但是需要根据冷冻循环装置、压缩机的仕样、或者市场的运转条件进行实机确认,对供油孔22a的开口位置进行优化。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油面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压缩机启动前或者启动后通过打开电磁阀25,油面可以低到N的位置。该方法的特点是在供油孔22a和排油孔22b之间有压差的时候打开电磁阀25,将超过预先设定的油面(N)的油8移到储液器10中。即储油腔7的油面低到N的位置,另一方面,移动到储液器10中的油量可以暂时存储。其结果,从图2向图3的状态变化。但是,如上述,如果没有N以上的油面的话,壳体2的气体冷媒会流出到储液器10中。不管哪种场合,储油腔7的油面都不会高过设定值N。
像这样:①供油孔22a的压力比吐油孔22b的压力高的时间段,打开电磁阀25;②使储油腔7的油面低于供油孔22a的高度;③同时储油腔7中降低油面部分的油量积存在储液器10中,称为【油面的初始化】或者【初始化】。
图4表示从左侧开始运转中的压缩机停止(STOP)其后,停止中的压缩机再次启动(START)时的压差(ΔP)的推移。在此,Δp为旁通管20的两端开口部的供油孔22a和吐油孔22b的压差,
ΔP=P供油孔22a-P吐油孔22b
例如:空调器(使用冷媒R410A)中,压缩机停止前的压差(ΔP1)为1.0~2.0Mpa左右,压缩机停止后的压差(ΔP2)要达到平衡压力大约需要3分钟,其后,压缩机再启动压差(ΔP3)急速增加。而且,ΔP>0.01Mpa的话,有足够的压差使得储油腔7的油8流到储液器10中。
在压缩机停止任意时间都是打开电磁阀25的时间段,但从初始化的目的看接近停止前比较好。另外,停止后的1分或者1分30秒为好。启动后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P大的话高压气体的再膨胀损失会增加,所以在启动后的3~5秒,电磁阀25关闭比较好。另一方面,关闭电磁阀25的时间段,除了启动后,不管压力差如何,完成油面的初始化后实施就可以了。
根据图4和上述说明,为了油面的初始化打开电磁阀25的方法可以选择如下4种:
(1)压缩机的停止前或者停止后;
(2)压缩机启动后;
(3)压缩机的停止前或者停止后以及压缩机的启动后;
(4)压缩机启动后或者停止前的电机6的转速;
根据以上任一选择,打开电磁阀25,接下来,对上述4个方法进行具体的案例说明。
(1)压缩机停止前后进行初始化。
压缩机停止前或者停止后的一分钟为止因为有足够的压差,所以打开电磁阀25后初始化就结束了。另外初始化完成后,电磁阀25就可以关闭,但即使是打开的状态也可以的。
(2)压缩机启动后的初始化。
在压缩机启动的同时,或者从启动开始数秒后打开电磁阀25后就完成了初始化。其后,迅速关闭电磁阀25后就开始通常的压缩。而且,即使是在打开电磁阀25的时间段中,压缩泵体部5的吐出冷媒量相对于通过旁通管20的油量或者冷媒量足够大,所以壳体2的压力会上升。
(3)压缩机停止前后或者启动后两者进行初始化。
这是(1)后重复(2)的初始化方法。比如压缩机的长期停机中,即使如所述已经发生了对壳体2的冷媒沉积现象,也可以进行油面的初始化。
(4)根据压缩机启动后或者停止前的电机转速进行初始化。
该方法适用于搭载可变转速的变频电机的回转式压缩机。搭载变频电机的压缩机出于避免急剧的吐油量和吸入液体冷媒等目的,在启动后逐渐会提高转速。另外,室温到达设定值压缩机停机后,转速为最小,(4)是在这些时间段初始化的方法。
其结果在增加转速之前,初始化完成,所以可以控制吐油量、确保压缩机的油量。另外,压缩机的初始化结束的话,转速可以增加超过以往,所以冷冻循环的启动时间可以有缩短的效果。当然,即使是搭载变频电机的压缩机也可以采用上述(1)到(3)的方法。
在上述油面的初始化方法中,在压缩机停止前或者停止后打开电磁阀25的方法的特点是使冷冻循环的压力平衡时间缩短。因此,压缩机再启动时间可以缩短。
接下来,对除霜运转中压缩机的油面初始化进行说明。
从暖房运转切换到除霜运转(冷房模式)的时候或者从除霜运转回到暖房运转的时候,需要暂停压缩机再次启动。利用该停止及再次启动,可以通过上述(1)到(4)中任一的方法进行初始化。其结果,上述运转模式切换时发生的对冷冻循环的急剧恶化的吐油现象和油面降低得到控制,同时可以迅速地恢复压缩机内部油面。
压缩机运转中,储液器10中积存的液态冷媒29在启动停止后不会蒸发而留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初始化的话,流到储液器10内部的油8中液体冷媒29不能溶解,暂时有液体冷媒29上浮有油8的现象。另外、使用与冷媒不相溶性的润滑油的时候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在这样的时间段启动压缩机的话,从油孔13排出的油会减少。作为该对策,如图5所示在低压管12的上部追加了上侧油孔18。上侧油孔18是针对上述上浮在液态冷媒29上的油开设的,同时由于油孔13的叠加作用,可以使得对壳体2的油8的回油更快。另外,根据必要性,可以增加油孔13的数量。
实施例2:
为了开关旁通管20,实施例1可以采用电磁阀25,在压缩机启动前后的时间段中进行任意开关操作,有这样的优点。但是,需要电磁阀25的控制和配线。实施例2使用了压差阀30来替代电磁阀25,同样具有对油面进行自动初始化的特征。
如图6所示,在旁通管20中间设置压差阀30。图7和图8,表示压差阀30的构造和滑动阀65的动作。压差阀30具备在密封圆筒壳体70中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的滑动阀65、固定在圆筒壳体70上的阀座61、线圈弹簧68。
在图7中,滑动阀65在先端的圆锥部开关阀座61,在圆筒部的外径中具备的4个叶片67,保持滑动阀65沿着圆筒壳体70的内周移动。另外,也是油8和冷媒流动通道。滑动阀65的下部具备的A腔60a与壳体2的内压相当,滑动阀65的上部具备的B腔60b与储液器10的压力相当。
图7是压缩机的停止状态,A腔60a和B腔60b的压力达到了平衡。这个平衡压力为Pm。2个腔压力平衡后,由于线圈弹簧68的弹力,滑动阀65被限位板62固定。
图8是压缩机运转中的状态,A腔60a的压力是与壳体2的压力相当的Pd、B腔60b的压力是与储液器10的低压相当的Ps。因此,A腔60a的压力(Pd)>B腔60b的压力(Ps)。由于该压差滑动阀65在阀座61的上部归位。
接下来,对滑动阀65的动作进行说明。
运转中的压缩机停止后,壳体2的压力和储液器10都朝平衡压力(Pm)的方向压力逐渐发生变化,通常在2~3分左右达到平衡压力。由于该压力的变化,A腔60a的压力和B腔60b的压力逐渐朝平衡压力(Pm)的方向变化压差会减小。
在压差减少的过程中,由于压差对滑动阀65的作用力比线圈弹簧68的弹力小的话,滑动阀65就会离开阀座61象图6那样处于全开的状态。这瞬间,由于剩下的压差,储油腔7的过剩的油8通过压差阀30流到储液器10中,所以完成了油面的初始化。其后壳体2和储液器10达到平衡压力。
压缩机再启动的话,壳体2的气态冷媒中的一部分通过旁通管20流出到储液器10中。这时,停机中的储油腔7的油面会上升的话,油8可以流到储液器10中,第2次的初始化完成了。压缩机在油8流出的同时,可以增加壳体2的压力,所以滑动阀65开始动作,压差阀30关闭。其后,转入通常的压缩运行。就这样,实施例2通过压差阀30进行的油面初始化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3)相同,可以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实施例3是应用在上述揭示技术由数个回转式压缩机组成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冷冻循环装置由回转式压缩机120、回转式压缩机130、四通阀101、室内换热器102、膨胀阀103、室外换热器104、储液器10c、2个单向阀105c和105d组成的。其中回转式压缩机120和回转式压缩机130即为下述的压缩机A和压缩机B。
2个压缩机的吸入管9c和吸入管9d分别连接到储液器10c中具备的低压管34c和低压管34d上。另外,在对各压缩机储油腔7(无图示)和储液器10c开口的2个旁通管20c和旁通管20d的中间设置了电磁阀25c和电磁阀25d。另外、如实施例1所示、各压缩机在壳体2c和壳体2d底部具备的储油腔7中储备了油8(无图示)。
图10所示的储液器10c、通过隔板32形成的分流腔33中连接了2个低压管34c和低压管34d。另外,在容器11的上部连接了2个旁通管20c和旁通管20d。油8表示从这些旁通管流出被容器11捕获的状况。另外,旁通管20c也可以连接到低压回路36中。
从室外换热器104流入到储液器10c上端部具备的低压入口管16中的低压冷媒,通过气液分离板14后,液态冷媒积存在容器11中,气态冷媒从低压管12通过分流腔33分流到低压管34c和低压管34d中,到达各压缩机的吸入管9c和吸入管9d中。
在此运转中的2个压缩机A和B中,压缩机A停止的时候,只有压缩机B从吸入管补充油8。但是压缩机A停止前打开电磁阀的话,压缩机A中过剩的油8会流出到储液器10c中,对油面进行初始化。另外过剩的油8被捕获在储液器10c中,所以运转中的压缩机B可以利用储液器10c的油8。另一方面停机中的压缩机A由于油面的初始化完了,所以再启动的时候,可以控制对冷冻循环的过激的吐油。
另外,停机中的压缩机A再启动之前,运转中的压缩机B打开电磁阀,进行油面的初始化的话,压缩机A可以迅速增加安全油量。另外,运转中的2个压缩机A和B可以在短时间开关电磁阀进行初始化,储液器10c中捕获的油8可以由2台压缩机共有,可以控制压缩机运转中的安全油量不偏向任意一侧的压缩机。
停止中的2台压缩机A和B启动的时候也如实施例1所述,通过油面的初始化,可以防止启动时过激的吐油。通常数个压缩机在各自按一定时间差进行启动或停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储液器10c的压力不会常常比压缩机的壳体压力高,所以各压缩机可以实施油面的初始化。
像这样实施例3表示通过2台压缩机共有一个储液器,可以得到可靠性更高的系统。实施例3是在冷冻循环装置中使用2台压缩机的案例,但更多的压缩机共有1个或数个储液器也同样能应用本实用新型。
出于提高回转式压缩机和系统的可靠性的目的,搭载这些压缩机的空调、冷冻装置和热水器等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压缩泵体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储油腔,所述压缩泵体部设在所述壳体内;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容器和低压管,所述低压管连通所述压缩泵体部和所述容器,所述低压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内的部分的下端设有第一油孔;
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储油腔内,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通;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旁通管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压差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内的部分的上端设有第二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分别为多个。
6.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1420326741.4U 2014-06-18 2014-06-18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62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6741.4U CN203962412U (zh) 2014-06-18 2014-06-18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6741.4U CN203962412U (zh) 2014-06-18 2014-06-18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2412U true CN203962412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674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62412U (zh) 2014-06-18 2014-06-18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24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389A (zh) * 2014-06-18 2014-09-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TWI656310B (zh) * 2016-02-26 2019-04-11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壓壓縮機及具有該高壓壓縮機的冷凍機
US10731647B2 (en) 2016-02-26 2020-08-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a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389A (zh) * 2014-06-18 2014-09-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TWI656310B (zh) * 2016-02-26 2019-04-11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壓壓縮機及具有該高壓壓縮機的冷凍機
US10309700B2 (en) 2016-02-26 201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a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US10731647B2 (en) 2016-02-26 2020-08-04 Lg Electronics Inc.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a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3389A (zh)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2022332B (zh)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20413B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1165350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2644596B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EP2584291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3821716A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JP501703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454528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962412U (zh)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1400953A (zh) 带有解决溢流压缩机操作问题的控制器的制冷系统
CN201628421U (zh) 满液式螺杆水、地源热泵机组用中间回油冷却装置
CN103511261A (zh)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2797875A (zh) 双方向单向阀及其控制方法
KR20060014845A (ko) 용량가변형 복식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에어콘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2331073B (zh) 冰蓄冷多联空调机组控制方法
CN102338444A (zh) 过冷水式直流变频冰蓄冷多联空调装置的蓄冰控制方法
CN203756524U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454544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2251964A (zh) 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44091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媒充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70134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349733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KR101891616B1 (ko) 트윈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를 갖는 히트 펌프
CN105570133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